图书介绍
安吉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安吉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2843316.jpg)
- 安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13010662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724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7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安吉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县貌1
县史述略1
第一编 政区1
第一章 建置沿革1
第一节 州县建置1
第二节 县治 县境1
凡例1
第二章 行政区划6
第一节 清代以前6
第二节 民国时期8
第三节 解放以后9
第三章 集镇概况15
第一节 城镇15
第二节 小集镇20
第一节 地质27
第二编 自然环境27
第一章 地质 地貌27
第二节 矿藏28
第三节 地貌32
第二章 气候 水文34
第一节 气候34
第二节 水文39
第三章 土壤 生物43
第一节 土壤43
第二节 生物48
第四章 自然灾害51
第一节 洪涝51
第二节 干旱53
第三节 风、雪、雹灾55
第一章 规模与变动57
第一节 人口数量57
第三编 居民57
第二节 密度 分布59
第三节 人口变动61
第二章 人口构成64
第一节 民族64
第二节 性别 年龄65
第三节 婚姻、家庭状况67
第四节 职业 文化程度68
第三章 计划生育69
第一节 推行过程70
第二节 政策规定71
第四章 姓氏72
第一节 姓氏录72
第二节 部分姓氏来历74
第二节 农村77
第一节 城镇77
第五章 居民生活77
第四编 经济综述81
第一章 国民经济81
第一节 发展概况81
第二节 产业结构85
第三节 经济效益88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91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91
第二节 土地改革9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95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97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98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98
第二节 工业体制改革100
第三节 商业体制改革102
第一节 劳力103
第二节 耕地103
第一章 劳力 生产资料103
第五编 农业103
第三节 农具106
第二章 粮油生产108
第一节 粮油产量108
第二节 耕作制度109
第三节 生产条件110
第四节 田间管理113
第三章 畜禽、渔业生产114
第一节 畜禽114
第二节 渔业117
第四章 特产118
第一节 蚕桑118
第二节 茶叶120
第三节 园艺作物122
第一节 劳动与计划管理124
第五章 经营管理124
第二节 财务管理与分配125
第六章 农、牧场126
第一节 国营场126
第二节 集体场126
第一节 山林面积129
第二节 树木资源129
第一章 资源129
第六编 林业129
第二章 营林132
第一节 种苗132
第二节 植树造林133
第三节 育林136
第三章 林产品137
第一节 木材137
第二节 薪炭137
第三节 木本粮油138
第二节 森林防火139
第四章 护林与管理139
第一节 护林组织139
第三节 林政管理140
第四节 林业资金141
第五章 林场143
第一节 国营林场143
第二节 乡、村林场145
第七编 竹业147
第一章 资源及分布147
第一节 资源147
第二节 分布148
第二章 竹种150
第一节 乡土竹种150
第二节 安吉竹种园153
第三章 培育管理155
第一节 培育156
第二节 管理157
第四章 加工利用159
第一节 竹材、竹笋加工159
第二节 竹浆造纸161
第三节 竹副产品 竹子药用161
第五章 购销 运输162
第一节 竹类购销162
第二节 竹材运输166
第八编 水利169
第一章 水库 山塘169
第一节 大型水库169
第二节 中型水库171
第三节 小型水库 山塘173
第二章 堰坝 ?堤179
第一节 堰坝179
第二节 ?堤180
第一节 排灌机埠183
第三章 机电排灌183
第二节 水轮泵站 喷灌184
第四章 河道治理185
第一节 疏浚185
第二节 护岸185
第三节 开河186
第四节 清障186
第五章 水利管理187
第一节 管理机构187
第二节 工程管理187
第三节 水费征收188
第六章 防灾 抗灾188
第一节 防汛防旱188
第二节 抗灾纪实189
第九编 工业193
第一章 经营体制193
第一节 全民工业193
第二节 县属集体工业194
第三节 乡(镇)村工业195
第四节 个体及联户工业195
第二章 工业门类196
第一节 电力工业196
第二节 采掘工业199
第三节 造纸工业200
第四节 建材工业201
第五节 食品、饮料工业202
第六节 纺织、化纤工业203
第七节 机电、五金工业203
第八节 化学、医药工业204
第九节 其他工业204
第三章 企业 产品205
第一节 企业205
第二节 产品214
第一节 陆路219
第十编 交通 邮电219
第一章 交通设施219
第二节 航道 码头224
第三节 渡口 民间桥梁 凉亭225
第二章 交通运输227
第一节 陆运227
第二节 水运230
第三节 搬运装卸233
第三章 交通管理233
第一节 路政管理233
第二节 航政管理233
第四章 邮电机构234
第一节 驿铺234
第二节 民信局234
第五章 邮电业务236
第一节 邮路236
第三节 邮电局236
第二节 邮政业务237
第三节 电信业务239
第十一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243
第一章 县城建设243
第一节 公共设施243
第二节 公共建筑245
第三节 居民住宅247
第二章 乡镇建设248
第一节 建制镇248
第二节 村镇255
第三节 乡村住房257
第三章 建筑施工258
第一节 建筑队伍258
第二节 建筑设计和施工设备259
第一节 公房 公地260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260
第二节 商品房建设261
第三节 私房改造262
第五章 环境保护262
第一节 “三废”治理262
第二节 水土保持264
第三节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267
第十二编 商业269
第一章 经营体制269
第一节 国营269
第二节 集体270
第三节 私营271
第四节 集市271
第二章 粮油、土特产购销272
第一节 粮油购销272
第二节 土特产购销275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279
第三章 生产、生活资料供应279
第二节 生活资料供应281
第四章 对外贸易285
第一节 发展概况285
第二节 经营方式285
第三节 出口商品286
第五章 饮食 服务287
第一节 饮食业287
第二节 豆制品业287
第三节 服务业288
第十三编 财税 金融291
第一章 财政291
第一节 体制291
第二节 收支292
第三节 财务管理294
第四节 公债295
第二章 税收296
第一节 体制296
第二节 税种297
第三节 税务管理299
第三章 金融300
第一节 机构300
第二节 货币302
第三节 信贷 结算304
第四节 代理国库 债券307
第四章 保险307
第十四编 科技309
第一章 科技组织与队伍309
第一节 研究与开发机构309
第二节 农村科技网310
第三节 科技人员310
第四节 科技协会、学会311
第二章 科技活动313
第一节 宣传 培训313
第二节 学术交流314
第三节 咨询 情报314
第四节 考察315
第五节 监测317
第六节 推广沼气和省柴灶317
第三章 科技成果319
第一节 获奖项目319
第二节 成果选介320
第三节 科技论文321
第四章 科技管理322
第一节 计划 经费322
第二节 专利 开发322
第三节 技术市场323
第一节 计划编制和实施325
第十五编 经济管理325
第一章 计划管理325
第二节 物资管理327
第三节 经济协作327
第四节 基本建设管理328
第二章 物价管理329
第一节 管理体制329
第二节 物价演变330
第三节 商品比价332
第四节 监督 检查333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334
第一节 市场管理334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336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337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337
第一节 计量演变338
第四章 计量、标准化管理338
第二节 计量管理339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339
第五章 审计340
第一节 审计机构340
第二节 审计监督340
第六章 统计管理341
第一节 统计机构341
第二节 统计工作341
第十六编 政党34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343
第一节 组织状况343
第二节 代表大会350
第三节 重大活动352
第四节 党务工作359
第一节 组织状况36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364
第二节 主要活动366
第三章 民主党派368
第一节 组织状况368
第二节 主要活动368
第十七编 县政机构369
第一章 县(州)署369
第一节 机构沿革369
第二节 长官名录369
第二章 民国县政府 咨询机构371
第一节 民国县政府371
第二节 县议会 参议会375
第三章 县人民代表会议(大会)376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376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378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384
第一节 县抗日民主政府384
第四章 县人民政府384
第五章 县人民政协392
第十八编 社会团体395
第一章 职工、农民团体395
第一节 工会395
第二节 农会 贫下中农协会398
第二章 青少年、妇女团体399
第一节 共青团 少先队399
第二节 三青团 童子军402
第三节 妇女会 妇联402
第三章 工商团体405
第一节 商会405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406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406
第四章 其他团体407
第一节 社会治安409
第一章 公安409
第十九编 公安 司法409
第二节 户政、出入境管理412
第三节 消防412
第二章 检察413
第一节 刑事检察414
第二节 经济、法纪检察414
第三节 监所检察414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414
第三章 审判415
第一节 刑事审判415
第二节 民事、经济审判416
第三节 申诉复查416
第四章 司法行政417
第一节 法制宣传417
第二节 公证 律师417
第三节 调解418
第二十编 民政419
第一章 拥军优属419
第一节 拥军和支前419
第二节 优待 抚恤420
第三节 烈士褒扬421
第四节 复员、退伍安置423
第五节 扶持革命老区423
第二章 救济 扶贫424
第一节 救灾424
第二节 社会救济424
第三节 扶贫426
第三章 社会福利426
第一节 孤寡老人福利426
第二节 残疾人福利427
第三节 孤儿、弃婴收养428
第四节 收容 遣送428
第四章 婚姻登记429
第一章 工人431
第一节 人数431
第二十一编 劳动 人事431
第二节 用工制度432
第三节 劳动就业432
第二章 干部433
第一节 人数433
第二节 管理434
第三章 工资 福利444
第一节 工资 奖金444
第二节 劳动保险447
第三节 福利待遇449
第四章 劳动保护 安全监察449
第一节 劳动保护449
第二节 安全监察450
第一节 唐、宋、元战事451
第二十二编 军事451
第一章 重要战事451
第二节 明、清农民起义452
第三节 抗日战事453
第四节 人民革命战事456
第二章 武装 设施458
第一节 地方武装458
第二节 军事设施461
第三章 兵役462
第一节 民国政府兵役制462
第二节 人民政权兵役制462
第四章 民兵463
第一节 组建463
第二节 训练464
第三节 活动465
第二节 书院467
第一节 县学(州学)467
第二十三编 教育467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学塾467
第三节 学塾468
第二章 普通教育469
第一节 幼儿教育469
第二节 小学教育470
第三节 中学教育474
第三章 职(专)业教育477
第一节 师范教育477
第二节 中等农业专业教育478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478
第四章 成人业余教育480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480
第二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481
第三节 函(刊)授、广播电视教育与自学考试482
第一节 队伍规模483
第五章 教职员工483
第二节 队伍建设484
第三节 教师待遇485
第六章 教育管理487
第一节 管理体制487
第二节 经费与设施488
第三节 勤工俭学489
第二十四编 文化 新闻491
第一章 文化设施491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491
第二节 文化馆(站)491
第三节 图书馆(室)492
第四节 博物馆 吴昌硕 纪念馆493
第五节 档案馆494
第六节 书店494
第七节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494
第八节 演出场所495
第二章 文学艺术496
第一节 文学创作496
第二节 民间传说497
第三节 民间歌谣498
第四节 戏剧 曲艺500
第五节 音乐 舞蹈 灯会502
第六节 书画 篆刻503
第七节 摄影 剪纸 盆景504
第三章 文物 古迹505
第一节 文物保护单位505
第二节 古迹506
第四章 广播 电视509
第一节 广播509
第二节 电视510
第一节 报刊511
第五章 报刊 通讯511
第二节 通讯512
第六章 地方人士著作书目513
第二十五编 卫生 体育523
第一章 医疗523
第一节 网点523
第二节 人员525
第三节 医技526
第四节 设施528
第二章 防疫529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529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530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531
第三章 保健531
第一节 公共卫生531
第二节 妇幼保健533
第五节 公费医疗534
第三节 学生保健534
第四节 劳动保健534
第四章 药品 药政535
第一节 药品经营535
第二节 药政管理535
第五章 体育事业536
第一节 学校体育537
第二节 群众体育538
第三节 人才培养539
第四节 经费 设施539
第五节 体育竞赛539
第二十六编 风俗 宗教543
第一章 生产习俗543
第一节 农事543
第二节 山林543
第四节 经商544
第三节 手艺544
第二章 生活习俗545
第一节 饮食545
第二节 服饰545
第三节 居住546
第三章 礼仪习俗546
第一节 婚姻546
第二节 丧葬546
第四节 生育547
第三节 生辰547
第五节 交往548
第四章 岁时习俗549
第五章 社会风气550
第一节 劣风时弊550
第二节 传统风尚551
第三节 社会新风552
第一节 佛教 道教553
第六章 宗教553
第二节 基督教 天主教554
第二十七编 方言 谚语557
第一章 方言557
第一节 分布557
第二节 声韵调558
第三节 单字音559
第四节 语词570
第五节 语法593
第二章 谚语596
第一节 事理类596
第二节 经济类598
第三节 自然类599
第二十八编 人物601
第一章 人物传记601
第二章 人物简介626
第三章 人物名录628
一、历代进士名录628
二、烈士英名录631
三、国民党部队抗日阵亡官兵名录645
四、国家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省部级劳动模范名录647
第二十九编 丛录649
一、历代修志述要649
二、志序选649
三、诗文选辑652
四、布告 文件661
大事年表667
1989~1992年大事纪要692
索引697
后记721
安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顾问、办公室及编纂人员名录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