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旱震关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旱震关系研究
  • 耿庆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13193·0225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旱震关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引言1

第二节 确立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的事实依据1

目录1

第三节 运用旱震关系进行大地震中期预报的方法原则3

第二章 旱震关系实例简介4

第一节 我国西周末期大旱大震相继发生的明确记载4

第二节 几个著名的中国历史大地震震前旱情史料简介5

第三节 依据震中区降水量资料对旱震关系做剖析说明6

第一节 震前旱区的确定标准15

第二节 1956—1970年中国大陆旱震关系统计结果15

第一章 中国大陆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关系分析统计结果15

第一篇 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的提出和建立15

第三节 旱震关系经验公式20

第二章 中国大陆7级大地震旱震关系剖析22

第一节 青海阿兰湖地震的旱震关系22

第二节 河北邢台地震的旱震关系25

第三节 渤海地震的旱震关系32

第四节 云南通海地震的旱震关系35

第五节 剖析结果及其结论39

第三章 对华北及渤海地区1972年大旱的旱震关系研究39

第一节 对华北及渤海北部地区近年强震危险性的分析判断40

第二节 华北及渤海地区1972年大旱区的特旱带44

第三节 1974年5月31日提出的旱震关系中期预报意见49

第二篇 旱震关系在中国大地震中期预报上的实际应用50

第一章 旱震关系对1973年炉霍大地震和1974年昭通大地震的50

中期预报50

第一节 引言50

第二节 预报经过50

第三节 预报依据51

第四节 预报效果60

第二章 旱震关系对1975年海城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62

中期预报62

第一节 引言62

第三节 预报依据63

第二节 预报经过63

第四节 结论77

第三章 旱震关系对1976年龙陵、潞西大地震的中期预报77

第一节 引言77

第二节 预报经过77

第三节 预报依据78

第四节 预报效果86

第四章 旱震关系对1976年松潘、平武大地震的中期预报88

第一节 引言88

第二节 预报经过88

第三节 预报依据88

第四节 预报效果93

第五章 旱震关系对1976年和林格尔地震和巴音木仁地震的95

中期预报95

第一节 引言95

第二节 预报经过95

第三节 预报依据95

第四节 预报效果100

第六章 旱震关系对1976—1977年宁河地震的中期预报101

第一节 引言101

第二节 预报经过101

第三节 预报依据102

第四节 预报效果114

第三篇 有关旱震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及经验公式117

第一章 关于震源体积与地震震级的关系117

第一节 引言117

第二节 震源区直径D与震级Ms的关系式D=100.5Ms-1.8(公里)的数学推118

导118

第三节 主震及余震震中分布面积A与震级Ms的关系式A=10Ms-3.7(平方公里)的数学推导119

第四节 震源体积V与震级Ms的关系式V=101.5Ms-5.7(立方公里)的数学推导119

第五节 具体量值120

第六节 推论关系式122

第七节 关于结果的讨论122

第八节 结论129

第一节 关于旱震关系的基本数学表达式130

第二章 关于旱震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应用规则130

第二节 关于旱震关系数学表达式的应用规则131

第三节 旱震关系数学表达式应用规则举例——依据河北省133

1972年大旱所做的推算133

第四节 对旱震关系数学表达式的讨论136

第五节 关于对旱震关系数学表达式的物理解释138

第六节 结论139

第三章 关于从旱震关系研究得出的孕震过程中异常时间139

及异常范围与未来地震震级的关系139

第一节 关于旱震关系经验公式的回顾139

第三节 与国外结果的比较141

第二节 对中国大陆7级以上强震的震级检验141

第四章 对旱震经验公式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的讨论143

第一节 旱震关系经验公式具有普遍适用的意义143

第二节 旱震关系经验公式的简化形式145

第三节 旱震关系效应对各种中期前兆普遍适用145

第四节 结论146

第五章 关于前兆异常区范围与主震余震震中分布范围之间关系的146

初步探讨146

第一节 由旱震关系研究给出的结果147

第二节 关于结果的讨论149

第六章 论干旱是大地震的中期前兆149

——旱震关系经验公式与日本力武常次公式的再比较149

第一节 日本力武常次(1975c)公式149

第二节 旱震关系经验公式与力武常次(1975c)公式的比较150

第三节 日本力武常次(1978)公式151

第四节 旱震关系经验公式与力武常次公式的再比较154

第五节 干旱是大地震的一种中期前兆156

第六节 结论156

第四篇 对旱震关系物理基础的探讨研究157

第一章 唐山大震的地温异常157

第一节 唐山大震孕震过程中确有地温异常存在157

第二节 唐山大震前一年(即1975年下半年至1976年上半年)163

唐山地温异常加速发展163

第一节 引言170

第二章 唐山1972年大旱成因剖析170

第四节 结论170

第三节 唐山大震前华北北部80厘米地温异常中心在唐山、玉田一带170

第二节 唐山1972年大旱的主要特点171

第三节 唐山1972—1976年地温异常的主要特点176

第三章 关于短期气象要素五项指标异常176

第一节 引言177

第二节 短期气象要素异常的五项指标178

第三节 短期气象要素五项指标异常的判定方法178

第四节 短期气象要素五项指标异常的震例资料180

第五节 海城7.3级大震的短期气象要素异常分析180

第六节 关于短期气象要素异常五项指标的方法有效性问题195

第二节 关于干旱成因问题的讨论196

第一节 “埃尔宁诺海流”现象可能与火山爆发有关196

第四章 旱震关系物理机制的探讨兼论地震成因196

第三节 旱震关系物理机制的探讨兼论地震成因200

第五篇 中国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报告202

第一章 公元前231年—1980年中国华北及渤海地区202

6级以上大地震震前旱情史料202

第一节 史料说明202

第二节 公元前231年—1980年华北及渤海地区6级以上大地震203

旱震关系一览表203

第三节 公元前231年—1980年中国华北及渤海地区206

6级以上大地震震前旱情史料206

第一节 引言220

旱情与强震关系的分析说明220

第二章 公元1470—1974年近五百零五年间华北及其毗邻地区220

第二节 关于所采用资料的说明221

第三节 1470—1974年华北及其毗邻地区旱情史料结论一览表221

第四节 1470—1974年华北及其毗邻地区大旱年份与强震活动221

第五节 华北及其毗邻地区特大干旱年份后一至三年半时间内的241

大地震动向应予高度重视241

第三章 1880—1980年华北及渤海地区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242

第一节 资料说明242

第二节 1880—1980年华北及渤海地区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关系一览表242

第三节 1880—1980年华北及渤海地区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244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关系一览表277

第二节 1880—1980年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地区277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277

第四章 1880—1980年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地区277

第一节 资料说明277

第三节 1880—1980年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地区278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278

第五章 1936—1980年中国西北(陕甘宁青)地区291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291

第一节 资料说明291

第二节 1936—1980年中国西北(陕甘宁青)地区291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关系一览表291

第三节 1936—1980年中国西北(陕甘宁青)地区292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292

第一节 资料说明309

第六章 1950—1980年中国西北(新疆)地区309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309

第二节 1950—1980年中国西北(新疆)地区310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关系一览表310

第三节 1950—1980年中国西北(新疆)地区311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311

第七章 1957—1980年中国西南(西藏)地区324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324

第一节 资料说明324

第二节 1957—1980年中国西南(西藏)地区324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关系一览表324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325

第三节 1957—1980年中国西南(西藏)地区325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338

第一节 资料说明338

第二节 1894—1980年中国西南(川滇)地区338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关系一览表338

第八章 1894—1980年中国西南(川滇)地区338

第三节 1894—1980年中国西南(川滇)地区341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341

第一节 资料说明389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关系一览表389

第二节 1880—1980年中国华东(除台湾省外)、中南地区389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389

第九章 1880—1980年中国华东(除台湾省外)、中南地区389

第三节 1880—1980年中国华东(除台湾省外)、中南地区390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390

第十章 1883—1950年中国华东(台湾省)地区412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412

第一节 资料说明412

第二节 1883—1950年中国华东(台湾省)地区412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关系一览表412

第三节 1883—1950年中国华东(台湾省)地区416

6级以上大地震旱震震例416

后记4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