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手指再植与再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手指再植与再造](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2882131.jpg)
- 程国良,潘达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23767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50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手指再植与再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断指再植与拇手指再造的概况与进展 潘达德1
第一节 断指再植的概况与进展1
第二节 拇、手指再造的概况与发展4
第二章 手的应用解剖 潘达德9
第一节 手部皮肤及其附属组织9
第二节 手部皮下组织及筋膜12
第三节 手部的血管13
一、动脉13
二、静脉14
第四节 手部的神经16
一、正中神经16
二、尺神经17
三、桡神经18
四、肌皮神经19
一、外来肌19
第五节 肌肉及其附属组织19
(一)前臂伸肌群19
(二)前臂屈肌群21
二、内在肌23
(一)掌外侧组24
(二)掌内侧组24
(三)掌中间组25
第六节 骨与关节26
一、腕骨26
二、掌骨27
一、指背侧结构28
三、指骨28
第七节 手指的局部解剖28
二、指掌侧结构30
第三章 再植与再造外科的基本操作技术 程国良35
第一节 显微外科技术的基本训练35
一、手术显微镜及显微外科手术器械35
二、镜下血管缝合操作训练38
第二节 微血管吻合技术42
一、血管的显露与准备42
二、缝合原则43
(一)正常血管43
(二)血管口径44
(三)镜下无创技术45
(四)提高血管吻合的通畅率47
(五)血管的张力要适当49
(六)有平整良好的血管床和良好的皮肤覆盖49
第三节 微小血管吻合方法50
一、端对端吻合法50
二、端对侧吻合法53
三、套叠缝合法54
四、补针56
五、血管冲洗56
第四节 血管缺损的修复57
一、血管移位吻接57
二、血管交叉吻合58
三、血管移植58
第五节 神经缝合术59
二、指神经修复原则60
一、神经的显露60
三、神经缝合的方法与要求61
四、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62
(二)注意无创操作64
(一)彻底清创与扩创64
一、肌腱修复的原则64
第六节 肌腱的修复方法64
1.“8”字形缝合法65
二、肌腱缝合方法65
(四)涉及功能的几个问题65
(三)注意调节 肌腱张力65
1.双十字缝合法66
2.Bunnell缝合法66
2.编织缝合法66
3.Kessler缝合法67
4.Kleinert缝合法67
5.Tsuge缝合法68
三、肌腱与鞘管的显微修复69
第一节 手指再植与再造对麻醉的要求71
第四章 手指再植与再造的麻醉 申光亮71
一、臂丛神经阻滞72
第二节 麻醉方法72
二、椎管内麻醉74
三、全身麻醉76
第三节 小儿手指再植与再造的麻醉77
第四节 手指再植与再造术的麻醉选择78
二、拇、手指再造的麻醉79
一、断指再植的麻醉79
第五章 断指再植术 程国良81
第一节 断指再植适应证的认识81
一、指体的条件81
二、断指的类型90
三、指别91
四、年龄93
五、离断平面93
七、再植时限96
六、不宜再植的几种情况96
八、断指的保存97
第二节 断指再植顺序与方法98
一、清创98
二、骨与关节的内固定104
三、肌腱的修复107
四、指背静脉的修复109
六、指神经的修复110
五、缝合指背皮肤110
七、指动脉的修复111
八、掌侧皮肤的修复113
九、术中血管危象的处理114
十一、逆行再植法116
十、包扎116
一、病房要求117
第三节 断指再植术后治疗与管理117
(二)防凝治疗118
(一)对抗凝治疗的看法118
二、术后治疗118
(三)血管扩张药119
(一)指体色泽120
三、术后观察指标与临床意义120
(六)高压氧治疗的选择120
(四)抗生素120
(五)对症处理120
(三)毛细血管回充盈试验121
(二)指体温度121
(五)指端侧方切开放血122
(四)指腹张力122
四、血管危象及其处理123
(一)动脉痉挛123
(二)动脉栓塞125
(三)静脉栓塞126
五、术后其他并发症的处理128
(一)感染128
(五)指畸形矫正129
(二)骨不愈合129
(三)肌腱粘连129
(四)指腹萎缩129
六、功能练习130
(六)截指130
第六章 特殊类型的断指再植 程国良133
第一节 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的再植133
一、离断特点133
二、损伤机理133
三、适应证的探讨135
四、再植方法136
五、术后管理及预后143
六、典型病例144
一、手指撕脱性离断的再植152
第二节 手指套状撕脱性离断的再植152
二、手指皮肤套状撕脱离断的再植153
三、指环撕脱性离断的再植157
第三节 末节 断指再植159
一、适应证的认识159
二、再植理由160
三、解剖特点160
(一)如何寻找末节 断指的血管164
四、末节 断指再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64
(二)骨与关节 的处理164
(三)血液循环的重建165
(四)吻合血管注意事项167
五、典型病例167
(五)术后血管危象的处理167
二、小儿断指的特点及再植适应证171
一、小儿断指再植的意义及现状171
第四节 小儿断指再植171
三、小儿断指再植的麻醉173
四、骨与关节 的处理174
五、再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74
七、26例45指小儿断指再植后9~15年随访研究报告176
六、术后管理176
八、典型病例180
第五节 双侧多指离断的再植193
一、概况193
二、致伤原因及适应证193
三、麻醉194
四、手术组成员的安排194
五、指体冷藏194
七、一种加速再植手术进程的方法195
六、再植顺疗195
八、尽多地吻接血管195
九、血管危象的处理195
十二、典型病例196
十、结语196
十、循环动力的维持196
第六节 手指多节 段离断的再植202
一、特点与适应证202
三、再植的特点及注意事项203
二、再植顺疗与方法203
四、典型病例204
第七节 断指节 段缺损及皮肤缺损的再植205
一、适应证206
二、断指皮肤血管缺损的再植206
三、断指节段缺损的再植207
四、典型病例209
第七章 断指再植失败的原因分析 程国良213
一、适应证选择不当213
二、再植的技术原因214
三、发生血管危象处理不及时216
四、术者的精力与体力216
五、吸烟的危害217
第八章 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与成功率及功能评定 程国良219
第一节 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有关问题219
一、正确选择适应证219
二、认真细致地显微镜下清创219
三、精确无误的小血管吻合技术220
四、及时处理血管危象220
一、正确选择适应证221
二、内固定方法的改进221
三、精确修复肌腱221
第二节 提高断指再植成功率的有关问题221
四、认真修复指神经222
五、尽多地吻接血管222
六、强调功能练习222
第三节 断指再植的术后功能评定 潘达德222
第九章 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指 程国良227
第一节 应用解剖228
第二节 拇指缺损的分度及拇手指再造的适应证238
第三节 手术设计原则240
第四节 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检查及临床意义241
第五节 麻醉243
第六节 供、受区切口设计243
第七节 受区准备249
第八节 第二足趾的切取251
第九节 怎样切取足背动脉缺如的足趾256
第十节 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257
第十一节 血液循环重建的方式262
第十二节 创面修复266
第十三节 术中及术后血管危象的处理267
第十四节 术后功能康复270
第十章 足趾移植各种形式的拇、手指再造 程国良277
第一节 ?趾甲皮瓣移植拇指再造277
第二节 急(亚)症拇、手指再造286
第三节 ?趾移植再造拇指297
第四节 双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术303
第五节 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趾移植拇、手指再造术311
第六节 双侧拇、手指再造术326
第七节 复合组织移植再造拇指335
第八节 吻合趾指动静脉的拇、手指修复与再造344
第九节 小儿拇、手指再造371
第十一章 传统的拇指再造及延长术 程国良381
第一节 拇指残端提升加长术381
第二节 示指转位拇化术382
第三节 环指残指转位拇化术388
第四节 皮管植骨拇指再造术390
第五节 虎口加深拇指延长术392
第六节 第一掌骨缓慢牵伸拇指延长术393
第七节 掌骨拇化术394
第八节 拇指植骨前臂交臂皮瓣拇指加长术395
第九节 带血管神经蒂皮瓣拇指再造术396
第十二章 拇、手指再造后功能评价 潘达德403
第十三章 急症手再造——前臂残端断指异位再植重建部分手功能程国良413
第一节 手术设想的来由413
第二节 适应证的选择415
第三节 手术设计原则416
第四节 再造方法421
(一)麻醉421
(二)清创术421
(三)骨架形成423
(四)肌腱修复425
(五)神经修复426
(六)血液循环的重建428
(七)创面修复429
(八)术后管理429
第五节 影响功能的几个因素430
第六节 典型病例430
第七节 评价442
主要参考文献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