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毘山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毘山
  •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州市博物馆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物出版社
  • ISBN:750101888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709页
  • 主题词:新石器时代文化-文化遗址-发掘报告-湖州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毘山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彩版八四 M50出土石犁(M50∶1

彩版八六 M45出土器物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湖州市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沿革1

一 自然环境1

彩版八五 M50出土石器1

彩版九八 M58出土器物1

彩版九五 M56及出土石器1

彩版九九 M59出土陶器1

彩版一○五 T003出土的坯料形红烧土(块)1

彩版一○三 地层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1

彩版一○六 T003出土的坯料形红烧土(块)1

彩版一○七 TE009地层剖面1

彩版一○八 F1

彩版一○○ M59、M53出土器物1

彩版九六 M56出土器物1

彩版一○四 T003出土的坯料形红烧土(块)1

彩版八八 M27出土石犁(M27∶1

彩版九四 M52出土器物1

彩版一○一 M55出土器物1

彩版九七 M60、M58出土陶器1

彩版一○二 H6出土的坏料形红烧土(块)1

彩版八七 M61、M35、M27出土器物1

彩版八三 M50出土器物1

彩版七四 M40、M41出土器物2

彩版七六 M41出土器物2

图一 毘山遗址在太湖流域的位置图2

彩版七七 M48出土陶器2

彩版七八 M48出土器物2

彩版七九 M48出土石犁(M48∶2

彩版七五 M41出土石犁(M41∶2

彩版五九 M46出土陶器4

彩版七○ M37出土石器4

二 历史沿革4

彩版一二 M22、M21出土器物4

彩版三四 M11出土陶器4

彩版三五 M11出土器物4

彩版三六 M11出土石犁(M11∶4

彩版六○ M46出土器物4

彩版六四 M47出土器物4

彩版六一 M42出土陶器4

彩版六七 M51出土石器4

彩版七一 M37出土石犁(M37∶4

彩版一五 M5出土石犁(M5∶4

彩版三七 M19及出土器物4

彩版三八 M19出土器物4

彩版三九 M19出土石犁(M19∶4

彩版六二 M42出土器物4

彩版六三 M47出土陶器4

彩版六五 M47出土石犁(M47∶4

彩版六九 M37出土陶器4

彩版六六 M51出土陶器4

彩版一三 M5及出土器物4

彩版一四 M5出土陶器4

彩版六八 M37及出土玉坠饰4

彩版五八 M54、M43出土器物4

彩版一一 M22出土器物4

彩版二九 M16出土石犁(M16∶5

彩版三三 M10出土石犁(M10∶5

彩版二八 M16出土器物5

彩版三一 M10出土陶器5

彩版四○ M23、M7出土陶器5

彩版四一 M26出土陶器5

彩版二六 M12出土器物5

彩版二七 M16及出土玉坠饰5

彩版三二 M10出土器物5

彩版四二 M3出土器物5

彩版四三 M25及出土玉坠饰5

彩版四四 M25出土陶器5

彩版四五 M25出土石犁(M25∶5

第二节 历年来湖州市的考古调查和发现概述6

彩版二三 M13出土陶器7

彩版二四 M13出土器物7

彩版二五 M13出土石犁(M13∶7

彩版四七 M2出土石器8

彩版四八 M9出土陶器8

彩版四九 M9出土器物8

彩版五○ M8出土陶器8

彩版五一 M8出土器物8

彩版五二 M28、M34出土器物8

彩版五三 M30出土陶器8

彩版五四 M30、M33出土器物8

彩版五五 M39、M32出土陶器8

彩版五六 M32出土器物8

彩版五七 M32出土石犁(M32∶8

彩版八一 M49出土器物8

彩版四六 M17、M2出土陶器8

彩版八二 M49出土石犁(M49∶8

彩版八○ M49出土陶器8

彩版一二○ G1第一、二阶段出土器物10

第三节 毘山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现概述10

彩版一三四 G1第三阶段出土的石锛、刀10

图一九八 G1第二阶段出土的瓮罐类陶器 310

彩版一二二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鸭形壶10

彩版一二三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鸭形壶10

彩版一二五 G1第三阶段出土的豆盘类陶器10

彩版一三三 G1第三阶段出土的窑块10

彩版一三○ G1第三阶段出土的窑块10

彩版一一七 G1局部10

彩版一一八 G1局部10

彩版一一九 G1第一阶段的竹围堰10

彩版一二六 G1第三阶段出土的豆盘类陶器和原始瓷(?)豆10

彩版一二七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三足盘、盆、球10

彩版一二八 G1第三阶段出土的窑块10

彩版一二九 G1第三阶段出土的窑块10

彩版一三六 G1第三阶段出土的石犁(G1③∶10

彩版一三五 G1第三阶段出土的石镰、犁、破土器、矛10

彩版一二一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鼎、罐、鸭形壶10

图二 毘山遗址在湖州市的位置图10

彩版一三一 G1第三阶段出土的窑块10

彩版一三二 G1第三阶段出土的窑块10

彩版一○九 F1东南通道沟槽和柱痕及F1、F2出土器物10

彩版一一一 K1及出土器物10

彩版一一六 H7及T010、T111内红烧土堆积10

彩版一一五 H11出土器物10

彩版一二四 G1第三阶段出土的豆盘类陶器10

彩版一一○ 建筑基址10

彩版一一二 H14、H15出土器物10

彩版一一三 H11及编织物出土情况10

彩版一一四 H11出土的陶汲水罐10

彩版三○ M10、M11

彩版七二 M40出土陶器11

彩版七三 M40出土石犁(M40∶11

图三 毘山遗址地形图12

彩版二二 M13、M12

彩版一六 M4、M6出土陶器12

彩版一七 M24、M1出土陶器12

彩版一八 M1出土器物12

彩版一九 M14及出土玉坠饰12

彩版二○ M14出土陶器12

彩版二一 M14出土石器12

图四 毘山遗址的俯视13

图五 从铁店桥西望毘山13

图六 毘山遗址采集遗物14

图七 1995年发掘毘山北部土墩的东西向剖面16

图八 蚕科所出土的部分陶片16

图九 大东吴水泥预制厂出土陶器17

第四节 2004年度毘山遗址的发掘经过和室内整理18

一 发掘经过18

图一○ 工地的测点19

图一一 毘山遗址2004年度发掘区位置图20

图一二 毘山遗址2004年度发掘探方分布图21

图一三 从龙溪港望对岸的发掘区22

图一四 毘山遗址2004年度上半年未发掘前的场景22

图一五 对发掘区南部水塘剖面进行调查22

彩版一 2004年度上半年毘山遗址发掘场景22

彩版二 2004年度下半年毘山遗址发掘场景22

彩版三 西区的土台和墓葬局部22

彩版四 西区墓葬土台中出土的坯料形红烧土(块)22

彩版五 西区墓葬土台中出土的坯料形红烧土(块)22

彩版六 西区墓葬土台中出土的坯料形红烧土(块)22

彩版七 西区墓葬土台中出土的坯料形红烧土(块)22

彩版八 西区墓葬土台中出土的坯料形红烧土(块)、二次氧化的圈足杯残片22

彩版九 M18出土器物22

彩版一○ M21、M22

彩版一四五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豆和原始瓷(?)豆23

彩版一四九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觚23

彩版一四二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罐、鸭形壶23

彩版一三九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陶瓦足皿、杯、盆等23

彩版一四四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豆23

彩版一四七 G1第五阶段出土的原始瓷(?)豆和陶豆23

彩版一四八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三足盘23

彩版一五二 G1第五阶段出土的石刀23

彩版一三七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陶罐23

彩版一四○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鼎、罐23

彩版一四六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豆和原始瓷(?)豆23

彩版一五三 G1第五阶段出土的石镰、犁、戈23

图一六 毘山遗址2004年度上半年考古发掘队员合影23

彩版一四一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罐23

彩版一三八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陶豆23

彩版一五一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网坠,石网坠、锛、刀23

彩版一四三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豆23

彩版一五○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盆23

彩版一五四 G1第五阶段出土的石破土器(G1⑤∶23

图一七 毘山遗址2004年度下半年发掘前场景24

图一八 毘山遗址2004年度下半年第一阶段的发掘场景24

图一九 毘山遗址2004年度下半年第二阶段的发掘场景24

二 室内整理25

第二章 地层堆积和堆积过程的分析27

第一节 典型地层剖面举例27

一 (TG3)-T311-T211-T111-T011北壁地层27

图二○ (TG3)-T311-T211-T111-T011(东扩)北壁地层剖面图27

二 TE009-T009-T109-T209南壁地层28

三 T010-T009-T008-T007东壁地层28

图二一 TE009-T009-T109-T209南壁地层剖面图28

四 T006西壁、北壁和东壁地层29

图二三 T006西壁、北壁和东壁地层剖面图29

图二二 T010-T009-T008-T007东壁地层剖面图29

五 T106东壁地层30

六 TG2南壁地层(局部)30

图二四 T106东壁地层剖面图30

图二五 TG2南壁地层(局部)剖面图31

第二节 堆积过程的分析31

图二六 毘山遗址主要遗迹的堆积过程示意32

表一 墓葬随葬品质地统计33

表二 墓葬出土石器统计33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33

第一节 概述33

图二七 毘山新石器时代墓葬平面分布图34

第二节 西区墓葬35

一 概述35

二 西区墓葬土台堆筑过程和坯料形红烧土(块)36

图二八 西区墓葬平面分布图36

图二九 西区的土台和墓葬37

图三○ 西区的土台和墓葬37

图三一 西区的土台和墓葬37

图三三 西区墓葬土台的南北向AA′剖面图38

图三二 西区墓葬土台的南北向AA′剖面38

图三四 毘山西区墓葬土台出土的坯料形红烧土(块)39

三 西区第一排墓葬40

M1840

图三六A M18平剖图41

图三五 M18及玉管出土情况41

M2242

图三六B M18出土器物42

图三七 M21、M2243

图三八A M22、M21平剖图44

图三八B M22出土器物45

M2147

图三九 M21出土器物48

四 西区第二排墓葬49

M549

图四○ M4、M5及器物出土情况50

图四一A M5平剖图50

彩版九三 M44出土石刀,M52

彩版八九 M36出土陶器52

图四一B M5出土器物52

彩版九一 M29出土器物52

彩版九○ M36出土石器52

彩版九二 M31、M44出土陶器52

图四一C M5出土器物53

图四二A M4平剖图54

M454

M655

图四三A M6平剖图55

图四二B M4出土器物55

图四三B M6出土器物56

M2457

图四四 M24北端器物出土情况57

图四五A M24平剖图57

M158

图四五B M24出土器物58

图四六 M1器物出土情况59

图四七A M1平剖图59

图四七B M1出土器物60

M1461

图四八 M14及器物出土情况62

图四九A M14平剖图63

图四九B M14出土器物65

图四九C M14出土器物66

M1367

图五○ M12、M1368

图五一A M13、M12平剖图69

图五一B M13出土器物70

图五一C M13出土器物71

M1272

M1673

图五二 M12出土器物73

图五三 M15、M16及器物出土情况74

图五四A M16平面图75

图五四B M16出土器物75

图五四C M16出土器物76

M1577

M1077

图五五 M15平面图77

图五六 M10、M11及器物出土情况78

图五七A M10平剖图79

图五七B M10填土中出土器物80

图五七C M10出土器物81

图五七D M10出土器物82

M1183

图五八 M11北端器物出土情况84

图五九A M11平剖图84

图五九B M11出土器物85

图五九C M11出土器物86

M1987

图六○ M19及器物出土情况88

图六一A M19平剖图89

图六一B M19出土器物90

图六一C M19出土器物91

M2092

图六二B M20出土器物93

图六二A M20平剖图93

图六三A M23平剖图94

五 西区第三排墓葬94

M2394

图六三B M23出土器物95

M795

图六四 M796

图六五A M7平剖图96

图六五B M7出土器物96

图六六 M2697

图六七A M26平剖图97

M2697

M398

图六七B M26出土器物98

图六九A M3平剖图99

图六八 M3及器物出土情况99

图六九B M3出土器物100

六 西区第四排墓葬101

M25101

图七○ M25及器物出土情况102

图七一A M25平剖图103

图七一B M25出土器物104

图七一C M25出土器物105

M17106

图七二B M17出土器物106

图七二A M17平剖图106

图七三 M2107

图七四A M2平剖图107

M2107

图七四B M2出土器物108

图七四C M2出土器物109

图七五 M9及小坑内器物出土情况110

M9110

图七六A M9平剖图111

图七六B M9出土器物112

图七六C M9出土器物114

图七七 M8115

M8115

图七八A M8平剖图116

图七八B M8出土器物118

图七八C M8出土器物119

M28120

第三节 东区墓葬120

一 概述120

二 东区中组墓葬120

图七九 毘山东区墓葬平面分布图121

图八○B M28出土器物122

图八○A M28平面图122

M34123

图八一A M34平剖图123

图八一B M34出土器物124

M30125

图八二A M30平剖图125

图八二B M30出土器物126

图八二C M30出土器物127

M33128

图八四A M33平剖图129

图八三 M33北端器物出土情况129

图八四B M33出土器物130

图八五A M39平面图131

M39131

M32131

图八五B M39出土器物132

图八六 M32器物出土情况133

图八七A M32平面图133

图八七B M32出土器物134

图八七C M32出土器物135

图八八A M54平面图136

M54136

图八八B M54出土器物137

M38137

图八九B M38出土陶罐138

M43138

图八九A M38平面图138

图九○A M43平剖图139

图九○B M43出土器物140

M46140

图九一 M46及器物出土情况141

图九二A M46平剖图142

图九二B M46出土器物143

图九二C M46出土器物144

M42144

图九三A M42平剖图145

图九三B M42出土陶纺轮M42∶3纹饰拓本145

图九三C M42出土器物146

M47147

图九四 M47148

图九五A M47平剖图148

图九五B M47出土器物150

图九五C M47出土器物151

M51152

图九六 M51及器物出土情况153

图九七A M51平剖图153

图九七B M51出土器物154

图九七C M51出土器物155

M37156

图九九A M37平剖图157

图九八 M37157

图九九B M37出土器物159

图九九C M37出土器物160

图一○○A M40平面图161

M40161

图一○○B M40出土器物162

图一○○C M40出土器物163

M41164

图一○一 M41及器物出土情况165

图一○二A M41平剖图166

图一○二B M41出土器物167

图一○二C M41出土器物168

M48169

图一○三 M48、M49及器物出土情况170

图一○四A M48平剖图171

图一○四B M48出土器物172

图一○四C M48出土器物173

图一○五 陶大口缸M49∶12底部特征174

M49174

图一○六A M49平剖图175

图一○六B M49出土器物176

图一○六C M49出土器物177

M50178

图一○七 M50179

图一○八A M50平剖图179

图一○八B M50出土器物180

图一○八C M50出土器物181

M45182

图一○九 M45182

图一一○A M45平剖图182

图一一○B M45出土器物183

M61184

图一一一B M61出土陶罐185

三 东区北组墓葬185

M35185

图一一一A M61平面图185

图一一二A M35平剖图186

图一一二B M35出土器物186

M27187

图一一三A M27平面图187

图一一三B M27出土器物188

图一一三C M27出土器物189

M36190

图一一四B M36填土中出土的陶片190

图一一四A M36平剖图190

图一一四C M36出土器物191

M29192

图一一五A M29平面图192

图一一五B M29出土器物193

M31194

图一一六A M31平面图194

图一一六B M31出土器物195

图一一七A M44平剖图196

四 东区南组墓葬196

M44196

图一一七B M44出土器物197

图一一八 M52198

M52198

图一一九A M52平剖图199

图一一九B M52出土器物200

图一二○A M57平面图201

图一二○B M57出土器物201

M57201

图一二一 M56及器物出土情况202

M56202

图一二二A M56平剖图203

图一二二B M56出土器物204

M60205

图一二四A M60平剖图206

图一二三 M60206

图一二四B M60出土器物207

M58208

图一二五 M58及器物出土情况208

图一二六A M58平剖图209

图一二六B M58填土中出土的陶鱼鳍形足209

图一二六C M58出土器物210

图一二六D M58出土器物211

M59212

图一二八A M59平剖图213

图一二七 M59器物出土情况213

图一二八B M59出土器物214

M55215

图一二九 M55器物出土情况215

图一三○A M55平剖图216

图一三○B M55出土器物217

M53218

图一三一A M53平面图218

图一三一B M53出土器物219

第四节 其他相关迹象和遗物220

一 H6220

二 地层出土新石器时代遗物220

图一三二 H6平面开口情况220

图一三三A H6平剖图及在T310的位置示意图220

图一三三B H6出土器物221

图一三四 土台堆积层中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鼎223

图一三五 土台堆积层中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等拓本224

图一三六 土台堆积层中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225

图一三七 土台堆积层中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226

图一三八 TG7出土的成组陶器228

图一三九 土台堆积层中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器229

第四章 高祭台类型时期遗存231

第一节 概述231

H12231

图一四○ 毘山高祭台类型时期遗迹分布图232

图一四一 H12在TE009南壁地层上的堆积情况233

图一四二A H12平面相对位置图234

图一四二C H12出土器物235

图一四二B H12出土陶片纹饰拓本235

图一四三 H10出土的硬陶豆236

H10236

第二节 建筑遗迹236

一 房址236

F1236

图一四四 F1及红烧土分布情况237

图一四五 F1剖面238

图一四六 F1沟槽和柱痕239

图一四七A F1平面图240

图一四七B F1剖面图241

图一四七C F1出土陶器243

F2244

图一四七D F1出土陶器纹饰和刻划符号拓本244

图一四八 F2及其柱痕245

图一四九A F2平面图246

图一四九B F2剖面图247

图一四九C F2之Z35~Z41、Z16、Z17平剖面图247

二 建筑基址单元248

图一四九D F2出土石矛F2∶1248

图一五○ 建筑基址249

图一五一 发掘东区文化堆积出露时的相对等高线图250

建筑Ⅰ250

图一五二A 建筑基址平面开口情况251

图一五二B 建筑基址之建筑Ⅰ、Ⅱ、Ⅲ及F2、K1相对位置图252

图一五四A 建筑基址Ⅰ柱坑(柱痕)Z1~Z9平剖面图253

图一五三 建筑基址中青铜残块出土情况253

图一五四B 建筑基址Ⅰ柱坑(痕)Z10~Z13、Z18、Z31~Z33、Z42、Z43平剖面图254

图一五四C Z8内出土的残石戈255

建筑Ⅱ255

图一五五 建筑基址Ⅱ柱痕Z19~Z30、Z34平剖面图255

建筑Ⅲ256

K1256

图一五六 建筑基址Ⅲ柱坑平剖面图256

图一五七 K1257

图一五八A K1平剖图257

图一五八C K1出土印纹硬陶罐K1∶1纹饰拓本258

图一五八B K1出土器物258

第三节 灰坑259

H13259

图一五九 H13在T003南壁的堆积情况及T003地层剖面259

图一六○B H13出土陶纺轮H13∶1260

图一六○A H13平剖图260

H14261

图一六一 H14清理情况和陶汲水罐出土情况262

图一六二A H14平剖图263

图一六二B H14出土器物264

H15265

图一六三 H15265

图一六四A H15平剖图266

图一六四B H15出土器物267

H11268

图一六五 H11269

图一六六A H11平剖图270

图一六六B H11下层出土的陶器271

图一六六C H11出土的陶器纹饰拓本272

图一六六D H11下层出土器物273

图一六六E H11上层出土的陶鼎275

图一六六F H11上层出土的陶器276

H7277

图一六六J H11上层出土器物277

图一六七 H7及其出土器物278

图一六八 H7、H8、H9及红烧土平面分布图278

图一六九 H7平剖图279

H8279

第四节 沟(G1)280

一 概述280

H9280

图一七○ H9剖面280

图一七一 G1的清理281

图一七二 G1局部282

图一七三 G1堆积过程平面示意图283

二 堆积剖面284

图一七四 G1剖面285

图一七五 G1堆积剖面之一286

图一七六 G1堆积剖面之二287

图一七七 G1堆积剖面之三287

图一七八 G1剖面288

图一七九 G1堆积剖面之四290

表三 G1第四阶段在相关探方中的底部标高290

图一八○ G1堆积剖面之五292

图一八一 G1堆积剖面之六292

图一八二 G1堆积剖面之七293

图一八三 T106东壁地层局部294

图一八四 G1第一阶段“沟中沟”剖面295

三 各阶段堆积现象的说明295

图一八五 G1第一阶段“沟中沟”中Z4、Z3剖面图296

图一八六 G1第一阶段南部围堰297

图一八七 G1第一阶段南部围堰平面图298

图一八八 G1第三阶段呈斜坡状的堆积情况298

图一八九 G1第三阶段堆积平面图300

四 各堆积阶段出土遗物301

图一九○ G1第四阶段清理后的情况301

图一九一 G1第一阶段出土器物302

图一九二 G1第一阶段出土的拍印纹饰拓本303

图一九三 G1第二阶段出土的陶鼎甗类足304

图一九四 G1第二阶段出土的陶甗G1②∶74306

图一九五 G1第二阶段出土的陶鼎307

图一九六 G1第二阶段出土的陶器纹饰和刻划符号拓本308

图一九七 G1第二阶段出土的崧泽文化陶鼎足309

图一九九 G1第二阶段出土的良渚文化陶罐类残片311

图二○○ G1第二阶段出土的崧泽文化罐壶类陶器312

图二○一 G1第二阶段出土的陶豆类、盆、器盖等313

图二○二 G1第二阶段出土的崧泽文化陶器315

图二○三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鼎甗类陶器317

图二○四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器纹饰拓本318

图二○五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鼎甗类陶器319

图二○六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鼎甗类足321

图二○七 G1第三阶段出土的崧泽文化陶鼎足322

图二○八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罐口沿323

图二○九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器纹饰和刻划符号拓本324

图二一○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罐口沿326

图二一一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罐口沿327

图二一三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罐口沿328

图二一二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器纹饰拓本328

图二一四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罐残片329

图二一五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鸭形壶331

图二一六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器纹饰拓本332

图二一七 G1第三阶段出土的豆盘类陶器334

图二一八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豆盘类、瓦足皿、三足盘等336

图二一九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觚、壶、盆337

图二二○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盆338

图二二一 G1第三阶段出土的陶器盖、网坠、球339

图二二二 G1第三阶段出土的拍印纹饰拓本341

图二二三 G1第三阶段出土的石斧、凿、刀等343

图二二四 G1第三阶段出土的石犁、破土器等344

图二二五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鼎甗类陶器346

图二二六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陶鼎甗类足348

图二二七 G1第四阶段出土的崧泽文化陶鼎足349

图二二八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陶罐350

图二二九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陶器纹饰和刻划符号拓本351

图二三○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陶罐352

图二三一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陶罐354

图二三二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陶器纹饰拓本355

图二三三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陶豆356

图二三四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陶器纹饰拓本357

图二三五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陶豆、瓦足皿、三足盘等359

图二三六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陶盆、钵360

图二三七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陶盖、球、拍361

图二三八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陶器纹饰拓本362

图二三九 G1第四阶段出土的陶器纹饰拓本364

图二四○ G1第四阶段出土的石器365

图二四一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鼎甗类陶器366

图二四二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鼎甗类足368

图二四三 G1第五阶段出土陶罐369

图二四四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器纹饰拓本370

图二四五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罐371

图二四六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罐373

图二四七 G1第五阶段出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拓本374

图二四八 G1第五阶段出土的瓮罐类陶器375

图二五○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鸭形壶G1⑤∶4376

图二四九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器纹饰拓本376

图二五一 G1第五阶段出土的豆类陶器377

图二五二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器纹饰拓本378

图二五三 G1第五阶段出土的豆类陶器380

图二五四 G1第五阶段出土的豆类陶器381

图二五五 G1第五阶段出土的豆类陶器382

图二五六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器纹饰拓本383

图二五七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瓦足皿、三足盘384

图二五八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觚、钵385

图二五九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盆387

图二六○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器纹饰和刻划符号拓本388

图二六一 G1第五阶段出土的陶器盖、纺轮等389

图二六二 G1第五阶段出土的拍印纹饰拓本390

图二六三 G1第五阶段出土的石器392

图二六四 H3、H4出土陶器393

一 与G1相关的单元出土遗物393

第五节 其他相关迹象和地层出土遗物393

二 东部土台出土遗物394

图二六五 东部土台出土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陶器和红烧土块(窑块)395

图二六六 东部土台出土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陶器纹饰拓本396

三 本次发掘区内采集的遗物397

图二六七 东部土台出土的高祭台类型时期石器和青铜器397

图二六八 发掘区内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器物398

第一节 毘山遗址历年来的采集遗物399

一 新石器时代遗物399

第五章 历年来毘山遗址的调查399

图二六九 毘山遗址采集的新石器时代陶器400

二 高祭台类型时期遗物401

图二七○ 毘山遗址采集的新石器时代陶、石器402

图二七一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陶器403

图二七二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陶鬲404

图二七三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硬陶豆405

图二七四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软陶豆407

图二七五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陶豆408

图二七六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陶豆409

图二七七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陶罐410

图二七八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陶器纹饰拓本411

图二七九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陶罐412

图二八○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陶器414

图二八一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陶三足盘416

图二八二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陶器417

图二八三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陶器418

图二八四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陶器420

图二八五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陶器纹饰拓本421

图二八六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陶器纹饰拓本422

图二八七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石器423

图二八八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玉器424

图二八九 毘山遗址采集的高祭台类型时期青铜器和卜骨426

图二九○ 青铜尊残片HPC∶132纹饰拓本426

一 第一区块——毘山北部区域427

第二节 2004年毘山遗址的初步调查427

图二九一 毘山北坡的钻探427

图二九二 毘山第一区块(北部)的调查位置图428

图二九三 毘山第一区块(北部)调查钻探情况示意图428

表四 毘山北部钻探情况表429

图二九四 毘山东坡的钻探430

二 第二区块——毘山东部区域430

图二九六 毘山第二区块(东部)调查钻探情况示意图431

图二九五 毘山第二、三区块(东部和南部)的调查位置示意图431

表五 毘山东部钻探情况表432

三 第三区块——毘山南部区域432

图二九八 毘山第三区块(南部)调查钻探情况示意图433

图二九七 毘山南部区域433

四 第四区块——毘山其他区域433

表六 毘山南部钻探情况表434

图二九九 毘山桥北河畔调查436

图三○○ 毘山金家?遗址的调查和采集遗物436

一 墓葬的初步分析438

第六章 若干问题的认识和讨论438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讨论438

图三○二 毘山遗址出土的B型外卷沿敛口盘444

图三○三 毘山遗址出土的C型内折沿敛口盘和D型卷(折)沿坦腹盘444

图三○一 毘山遗址出土的A型方唇敛口盘444

图三○四 毘山遗址出土的陶豆447

图三○五 毘山遗址出土的豆盘上圆和弧边三角组合图案的几种形式448

图三○六 毘山墓葬出土豆盘上的圆孔和弧边三角图案和河姆渡、瑶山遗址出土的相关图像450

图三○七 毘山墓葬出土石犁作用力方向或置柄方式的两种可能模式455

二 坯料形红烧土(块)457

表七 墓葬主要随葬器物组合表458

三 与良渚遗址群的关系——敛口盘的线索458

图三○八 庙前第一、二次发掘的M5、M18出土陶器459

图三○九 毘山东区墓葬中组随葬器物出土位置平面示意图460

第二节 高祭台类型时期文化的讨论461

一 关于“钱山漾遗存”——以侧扁足鼎、弧脊形鱼鳍足鼎为代表的遗存461

二 毘山遗址高祭台类型遗存的初步分析464

图三一○ 湖州邱城遗址H23出土的部分陶器466

图三一一 毘山和袁家汇出土的青铜戈468

图三一二 余杭石瀬出土的青铜铙469

三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471

附表481

附表一 F2之Z35~Z41情况登记表481

附表二 Z14~Z17情况登记表481

附表三 建筑Ⅰ柱坑和柱痕情况登记表482

附表四 建筑Ⅱ柱痕情况登记表482

附表六 H14出土陶片统计表483

附表五 建筑ⅢD1~D7情况登记表483

附表七 H15出土陶片统计表484

附表八 T211第⑥层陶片统计表(20040526)484

附表一○ T212第⑥层陶片统计表之二(20040705)485

附表九 T212第⑥层陶片统计表之一(20040705)485

附表一一 T211第⑥层陶片统计表(20040707)486

附表一二 T211第⑤层陶片统计表486

附表一三 T212第④层陶片统计表487

附录一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AMS)14C测试报告之一488

附录488

附录二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AMS)14C测试报告之二489

附录三 毘山遗址的孢粉和树木遗存分析报告491

附录四 毘山遗址出土G1③∶99、G1⑤∶254标本检测结果495

后记496

英文提要4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