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 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 第4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3029334.jpg)
- 国防大学《战史简编》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ISBN:750650029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41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661页
- 主题词:军事人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土地革命战争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8月——1930年5月)3
第一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的形势,党的总方针和策略路线3
一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的形势3
二 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6
三 在新形势下党的策略路线和军事工作任务8
第二节 党领导武装起义,建立工农红军9
一 南昌起义9
二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2
三 广州起义14
四 其他各地起义16
第三节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游击战争的开展18
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18
二 红军第4军的成立19
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反“进剿”、反“会剿”21
第四节 红4军转战赣南、闽西,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24
一 红4军转战赣南、闽西24
二 粉碎敌人“三省会剿”26
三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立28
第五节 湘鄂西游击战争的开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29
一 红4军和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创立29
二 红6军和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创立31
三 襄枣宜、巴兴归革命根据地的创立34
第六节 鄂豫皖游击战争的开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35
一 红11军第31师和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创立35
二 红11军第32师和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创立37
三 鄂豫边、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反“会剿”38
四 红11军第33师和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创立40
五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红1军的成立41
第七节 其他地区游击战争的开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42
一 赣东北游击战争的开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创立42
二 湘鄂赣游击战争的开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创立44
三 左右江游击战争的开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创立46
四 东江游击战争的开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创立48
五 海南岛游击战争的开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创立49
六 川东游击战争的开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创立50
七 苏北游击战争的开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创立51
第八节 古田会议,我军建军原则的形成51
第二章 红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0年5月——1931年9月)58
第一节 红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反对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斗争58
一 红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58
二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在红军中的贯彻60
三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纠正和王明上台66
第二节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反“围剿”67
一 第一次反“围剿”68
二 第二次反“围剿”70
三 第三次反“围剿”73
第三节 湘赣、湘鄂赣、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76
一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76
二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78
三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79
第四节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81
一 洪湖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反“围剿”81
二 湘鄂边、巴兴归、襄枣宜、鄂西北革命根据地游击战争的坚持84
第五节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86
一 第一次反“围剿”86
二 第二次反“围剿”88
三 敌人第三次“围剿”计划的破产90
第三章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和红军中的贯彻及其对革命战争的严重危害(1931年9月——1934年10月)93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的形势,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发展93
第二节 中央革命根据地红1方面军1932年的作战行动,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97
一 红1方面军1932年的作战行动97
二 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01
三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04
四 湘赣、湘鄂赣、闽浙赣红军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的作战行动110
第三节 红3军返回洪湖地区后的作战行动,洪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16
一 红3军返回洪湖地区后的作战行动116
二 洪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117
三 红3军转战湘鄂边,创立黔东革命根据地120
第四节 红4方面军成立后的作战行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23
一 红4方面军成立后的作战行动123
二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25军坚持根据地的斗争126
三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及反围攻斗争132
第五节 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反“围剿”斗争139
第四章 红军主力进行长征,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4年10月——1935年11月)143
第一节 抗日先遣队北上,红6军团、红25军西征,中央红军长征到遵义143
一 抗日先遣队北上143
二 红6军团西征与红2军团在黔东会师145
三 红25军西征经陕南到达陕北147
四 中央红军长征到遵义148
第二节 党的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战役151
一 党的遵义会议151
二 四渡赤水战役153
第三节 红1、红4方面军懋功会师,反对张国焘反党分裂主义的斗争157
一 红1、红4方面军懋功会师157
二 反对张国焘反党分裂主义的斗争160
第四节 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与红15军团会师,直罗镇战役166
第五节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反“围剿”斗争170
第五章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为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而斗争(1935年12月——1937年7月)176
第一节 1935年冬的形势,党的策略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176
一 1935年冬的形势176
二 瓦窑堡会议,党的策略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的制定178
第二节 红1方面军东征、西征作战180
一 东征作战181
二 西征作战185
第三节 红2、红6军团转入长征,与红4方面军会师甘孜,共同北上甘南188
第四节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山城堡战斗的胜利。红4方面军西路军的失败192
一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2
二 山城堡战斗的胜利195
三 西路军进军甘西及其失败197
第五节 国内和平基本实现,红军积极准备抗战204
一 国内和平基本实现204
二 红军积极准备抗战207
第六节 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209
一 赣粤边游击区211
二 闽赣边游击区213
三 闽西游击区213
四 闽粤边游击区215
五 皖浙赣边游击区215
六 浙南游击区216
七 闽北游击区217
八 闽东游击区218
九 闽中游击区219
十 湘鄂赣边游击区219
十一 湘赣边游击区220
十二 湘南游击区221
十三 鄂豫皖边游击区221
十四 鄂豫边游击区222
十五 琼崖游击区223
第七节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224
第八节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发表229
结束语232
第二编 抗日战争239
第六章 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937年7月——1938年10月)239
第一节 抗日战争爆发和战争开始时的形势239
第二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我党的抗战路线与战略方针244
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244
二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249
三 党的洛川会议与党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253
第三节 八路军出师抗日及留守兵团的成立255
第四节 八路军分散兵力在山地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262
一 上海、太原失陷后的形势和任务262
二 第115师一部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265
三 第120师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268
四 第129师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271
五 第115师主力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275
第五节 八路军向平原挺进,华北游击战争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276
一 南京、济南失陷。我党在冀、鲁平原地区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276
二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发展278
三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发展281
四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发展282
五 山东人民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一部挺进冀鲁边286
第六节 陕甘宁边区的建设,粉碎日军对边区的进攻288
一 陕甘宁边区的建设288
二 肃清匪患,巩固边区291
三 粉碎日军对边区的进攻292
第七节 新四军向华中敌后进军,创建抗日根据地。中原和华南游击战争的准备293
一 徐州失陷,我党发展华中的方针293
二 新四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295
三 武汉、广州失陷,中原和华南游击战争的准备297
第八节 山西新军的建立299
第九节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的发表301
第七章 粉碎日军“扫荡”,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1938年11月——1940年12月)304
第一节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形势,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与我党的方针304
第二节 第120师主力东出冀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巩固307
一 第120师主力东出冀中,与第3纵队协同巩固冀中区307
二 粉碎日军对北岳区的“扫荡”,巩固北岳区310
三 冀热察挺进军的成立和游击战争的开展312
第三节 第129师主力一部进入冀南。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巩固314
一 第129师主力一部进入冀南,坚持平原游击战争315
二 粉碎日军的大“扫荡”,巩固晋冀豫区317
第四节 第115师东进,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320
一 第115师入鲁,与山东纵队共同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320
二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327
第五节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第120师主力返回晋西北329
第六节 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毛泽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发表332
一 山西“十二月事变”,打退顽军对新军和八路军的进攻334
二 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338
三 粉碎国民党军对晋冀豫区的进攻339
四 毛泽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发表340
第七节 新四军东进北上,八路军一部南下,发展华中游击战争和抗日根据地341
一 新四军第4支队创建皖中、皖东抗日根据地342
二 鄂豫边抗日根据地的创建344
三 新四军游击支队继续东进,八路军一部南下,豫皖苏、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345
四 新四军第1、第2支队挺进苏皖边,八路军第5纵队东进淮海区348
五 新四军、八路军会师,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352
第八节 华南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354
第九节 我军在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整军。抗大对我军干部的培养357
一 我军在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整军357
二 抗大对我军干部的培养359
第十节 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361
第十一节 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日斗争365
第八章 战胜极端困难,坚持敌后斗争(1941年1月——1942年12月)369
第一节 进入极端困难时期的形势和任务369
第二节 皖南事变,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371
第三节 华北军民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377
一 晋察冀军民的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378
二 晋冀豫军民的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383
三 冀鲁豫军民的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387
四 山东军民的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389
五 晋绥军民的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斗争391
第四节 华中、华南军民反“扫荡”、反“清乡”斗争393
一 华中军民反“扫荡”、反“清乡”斗争和反击顽军的进攻,浙东根据地的创建393
二 华南人民抗日武装粉碎敌人的进攻401
第五节 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坚持敌后抗战403
一 实行精兵简政,主力军地方化,加强地方武装和民兵建设403
二 厉行生产节约,克服物质困难405
三 实行减租减息和“三三制”,加强根据地建设406
四 实行统一领导,使党政军民等各方面形成协调一致的斗争力量407
五 组织武装工作队和小分队深入敌占区,开展政治攻势,进行广泛的群众游击战争410
第九章 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再发展,我军开展攻势作战(1943年1月——1945年8月)413
第一节 进入恢复和再发展时期的形势,敌后战场的基本任务413
第二节 积极贯彻敌进我进方针,粉碎敌人“扫荡”和“清乡”,恢复抗日根据地415
一 晋察冀军民粉碎敌人的“扫荡”和蚕食,恢复根据地415
二 晋冀豫和冀鲁豫军民恢复和扩大根据地417
三 晋绥军民贯彻“挤敌人”的指示,根据地出现了新局面422
四 山东军民坚持反“扫荡”、反蚕食斗争,恢复根据地424
五 华中军民粉碎敌人的“扫荡”和“清乡”,恢复根据地427
六 鄂豫边军民坚持与扩大根据地的斗争431
第三节 挫败国民党的第三次反共高潮432
第四节 我军进行局部反攻,扩大解放区436
一 晋冀豫和冀鲁豫解放区的攻势作战436
二 晋察冀解放区的攻势作战438
三 晋绥解放区的攻势作战440
四 山东解放区的攻势作战441
五 华中解放区的攻势作战443
六 开辟河南,恢复豫皖苏445
七 华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450
第五节 深入开展整风与大生产运动,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思想与物质基础452
一 深入开展整风运动,全党空前统一团结452
二 开展大生产运动,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455
第六节 我军开展军事、政治大整训,准备大反攻456
第七节 我军继续局部反攻,猛烈扩大解放区459
一 八路军的春、夏季攻势作战459
二 新四军的攻势作战和开辟苏浙皖抗日根据地464
三 第359旅南下,湘鄂赣根据地的创建,第5师开展攻势作战468
第八节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473
第十章 我军举行战略反攻,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945年8月——9月)476
第一节 战略反攻前的形势476
第二节 我军举行战略反攻,日军投降477
结束语484
第三编 人民解放战争497
第十一章 我党为争取和平反对内战而斗争(1945年9月——1946年6月)497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蒋介石企图篡夺抗战胜利果实497
第二节 我党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力争和平,准备战争499
一 党的方针和任务499
二 我党代表团赴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501
三 实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502
四 打退蒋军进犯,实现一月停战505
五 蒋军破坏停战协定,我军进行战争准备511
第十二章 内战全面爆发,我军实行战略防御(1946年7月——1947年6月)517
第一节 内战爆发时的形势,我军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517
第二节 我军集中兵力实行内线歼敌,蒋军进攻受挫521
一 中原我军胜利突围521
二 华中、山东我军迎击敌军多路进攻522
三 晋冀鲁豫我军在鲁西南和晋南的作战行动525
四 晋察冀及晋绥我军的作战行动528
五 东北我军迎击敌军对南满的进攻530
第三节 我军在局部地区开始取得主动,战局转为互有进退的局面531
一 华东我军集中主力,逐次歼敌532
二 晋冀鲁豫我军在平汉路、鲁西南作战,晋南、晋绥我军在晋西南作战536
三 晋察冀我军积极出击,打击敌人538
四 东北我军粉碎敌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539
第四节 粉碎敌军的重点进攻542
一 敌军企图和我军的作战方针542
二 西北我军粉碎敌军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543
三 华东我军粉碎敌军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546
四 晋冀鲁豫、东北、晋察冀我军展开战略性的反攻551
第五节 坚持和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555
第十三章 我军转入战略进攻,战争发生根本转折(1947年7月——1948年7月)558
第一节 转入战略进攻前的形势和我军的战略方针558
第二节 我军转入战略进攻,打破敌军全面防御561
一 南线我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挺进中原,完成战略展开561
二 内线我军展开猛烈攻势,配合外线作战567
三 粉碎敌军对大别山区的围攻,中原三路大军胜利会师573
第三节 我军连续攻克敌军坚固设防的城市,打破敌军分区防御576
一 党中央召开12月会议,我军开展新式整军运动577
二 敌军的分区防御和我军的作战方针579
三 粉碎敌军中原防御体系580
四 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的作战行动586
五 西北我军转入外线进攻587
六 华北我军继续发动攻势589
七 东北我军发起冬季攻势591
第十四章 我军进行战略决战,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1948年8月——1949年1月)594
第一节 战略决战前的形势及我军的方针594
第二节 东北野战军进行辽沈战役,歼灭卫立煌集团596
第三节 华东、中原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歼灭刘峙集团602
第四节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行平津战役,歼灭傅作义集团607
第十五章 我军实施战略追击,解放全国大陆(1949年2月——1950年6月)612
第一节 战略决战胜利后的形势612
第二节 我军实施渡江战役,突破敌长江防线615
第三节 我军继续追歼残敌,解放全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8
一 我军追歼残敌的方针618
二 肃清华北残敌619
三 解放西北620
四 解放中南,歼灭白崇禧集团623
五 解放西南,歼灭胡宗南集团626
六 进军福建和解放华东沿海岛屿630
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2
八 解放西藏632
九 剿匪作战633
结束语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