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家学术影响力发展报告 2006-201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家学术影响力发展报告 2006-2010](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0027266.jpg)
- 姚乐野主编;王阿陶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7478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家学术影响力发展报告 2006-201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1
一 研究背景1
二 目的、意义4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6
一 研究内容6
二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1
第二章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文国际学术影响力13
第一节 导论13
第二节 数据统计与分析14
一 期刊论文年度分布14
二 期刊论文语种分布15
三 期刊论文来源期刊分布16
四 期刊论文作者所在机构情况21
五 期刊论文的合作国家/地区情况23
六 期刊论文受国外基金资助情况25
七 期刊论文被引用情况30
第三节 结论48
第三章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国际学术影响力50
第一节 导论50
一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50
二 需要说明的问题51
第二节 2006—2010年BKCI-SSH收录中国内地著作的情况52
一 BKCI-SSH收录中国内地著作的年代分布52
二 BKCI-SSH收录中国内地著作的学科领域分布54
三 BKCI-SSH收录中国内地著作合作国家/地区分布56
四 BKCI-SSH收录中国内地著作的作者所在机构分布58
五 BKCI-SSH收录中国内地著作的被引用情况60
第三节 统计结果及分析64
一 学术著作数量呈稳定增长的趋势64
二 学术著作涉及语种较为单一64
三 学术著作集中于部分学科领域64
四 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有待于进一步扩大65
五 高等院校是学术著作的主要产出机构65
六 学术著作的被引用频次较低65
第四节 结论66
第四章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67
第一节 导论67
一 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界定68
二 期刊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68
第二节 统计分析69
一 SSCI和A&HCI收录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概况69
二 SSCI和A&HCI收录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论文概况74
三 SSCI和A&HCI收录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论文被引分析81
四 SSCI和A&HCI收录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影响因子分析89
五 SSCI和A&HCI收录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施引文献分析91
第三节 结论95
一 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国际性期刊数量少、学科领域集中95
二 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际影响力偏低95
三 中国内地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展呈良好态势96
第五章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情况97
第一节 2006—2010年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97
一 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情况分析97
二 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国外受聘讲学情况分析99
三 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国外社科考察情况分析100
四 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国外进修学习情况分析101
五 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国外合作研究情况分析102
第二节 2006—2010年不同层次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03
一 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03
二 专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04
第三节 2006—2010年不同隶属关系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05
一 教育部直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05
二 其他部委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06
三 地方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07
第四节 2006—2010年不同学科属性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08
一 综合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08
二 理工农医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09
三 高等师范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10
四 语言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11
五 财经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12
六 政法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13
七 艺术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14
八 民族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15
九 体育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分析116
第五节 2006—2010年教育部直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情况统计分析117
一 教育部直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统计排名117
二 教育部直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国外受聘讲学统计排名122
三 教育部直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国外社科考察统计排名127
四 教育部直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国外进修学习统计排名132
五 教育部直属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国外合作研究统计排名137
第六章 学科影响力142
学科与数据来源142
一 学科对象142
二 论文所属学科142
三 论文的归属143
四 数据说明143
第一节 哲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143
一 引言143
二 数据来源144
三 数据比较与分析144
四 小结151
第二节 宗教学学科国际影响力151
一 引言151
二 数据来源152
三 数据比较与分析152
四 小结158
第三节 语言学学科国际影响力158
一 引言158
二 数据来源159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159
四 小结166
第四节 文学学科国际影响力167
一 引言167
二 数据来源168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168
四 小结175
第五节 艺术学学科国际影响力176
一 引言176
二 数据来源176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177
四 小结183
第六节 历史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183
一 引言183
二 数据来源184
三 数据比较与分析184
四 小结190
第七节 考古学学科国际影响力190
一 引言190
二 数据来源191
三 数据比较与分析191
四 小结197
第八节 经济学学科国际影响力197
一 引言197
二 数据来源198
三 数据比较与分析198
四 结论204
第九节 政治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04
一 引言204
二 数据来源205
三 数据比较与分析205
四 小结211
第十节 法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12
一 引言212
二 数据来源212
三 数据比较与分析213
四 小结219
第十一节 社会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20
一 引言220
二 数据来源220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221
四 小结227
第十二节 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27
一 引言227
二 数据来源228
三 数据比较与分析228
四 小结233
第十三节 图书馆学情报学国际影响力234
一 引言234
二 数据来源235
三 数据比较与分析236
四 小结242
第十四节 管理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42
一 引言242
二 数据来源242
三 数据统计与分析243
四 小结248
第十五节 教育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49
一 引言249
二 数据来源249
三 数据比较与分析250
四 小结256
第十六节 心理学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257
一 引言257
二 数据来源257
三 数据比较与分析258
四 小结264
第七章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总体评估与对策建议265
第一节 回顾与评估265
一 期刊论文影响力分析265
二 著作影响力分析266
三 期刊影响力分析267
四 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分析268
五 学科影响力分析268
第二节 影响和阻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提升的原因272
第三节 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对策与建议274
一 鼓励和培养具有国际研究视野和研究能力的中国学者275
二 打破地区、系统和机构壁垒,组建高质量的学术团队和学术合作平台275
三 实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走出去”战略277
四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280
结语281
附录282
附录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282
附录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286
附录3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290
附录4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296
附录5 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299
附录6 我国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与WOS学科类别对应表302
参考文献318
后记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