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逻辑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逻辑研究
  • 孙中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4721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71页
  • 文件大小:305MB
  • 文件页数:29页
  • 主题词:逻辑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逻辑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逻辑元研究1

第一节 研究主题1

第二节 研究价值16

第三节 研究期待18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范围20

第一节 研究对象20

第二节 研究方法27

第三章 中国逻辑存在论37

第一节 中国有逻辑37

第二节 特殊性和普遍性39

第三节 中外逻辑异同41

第四章 中国逻辑研究方法论44

第一节 特殊和普遍44

第二节 同和异48

第三节 肯定和否定49

第五章 全球化和中国逻辑研究55

第一节 研究层次55

第二节 研究性质56

第三节 研究方法58

第四节 研究价值62

第一节 中国逻辑研究63

第六章 中国逻辑研究百年63

第二节 传统逻辑研究71

第三节 现代逻辑研究83

第七章 中国、印度和希腊逻辑比较93

第一节 因明三支式与亚氏三段论93

第二节 因三相与亚氏三段论规则97

第三节 墨辩三物和因明三支式、亚氏三段论102

第四节 自语相违、说谎者悖论和言尽悖论105

第八章 日本学者论中国逻辑108

第一节 引言108

第二节 中国有无逻辑之争109

第三节 墨家逻辑115

第四节 荀子逻辑122

第五节 公孙龙子逻辑125

第九章 末木刚博论东西方逻辑比较130

第一节 引言130

第二节 从比较中看东方形式逻辑133

第三节 从比较中看东方辩证逻辑138

第四节 东西方文化中两种合理性141

第十章 末木刚博论逻辑史145

第一节 中国逻辑学145

第二节 印度逻辑学161

第三节 西方逻辑学166

第十一章 深泽助雄论《名理探》翻译168

第一节 引言168

第二节 翻译的底本169

第三节 翻译的对象和内容172

第四节 译文特色174

第五节 若干问题178

第十二章 中国逻辑简史186

第一节 引言186

第二节 中国诡辩派187

第三节 中国逻辑派207

第四节 近现代中国逻辑研究232

第五节 印度逻辑及其东渐234

第十三章 中国的指号学和语言逻辑245

第一节 引言245

第二节 名246

第三节 辞259

第四节 辩说264

第十四章 墨家论思维形式及其规律273

第一节 概念论273

第二节 判断论278

第三节 推理论283

第四节 规律论288

第十五章 墨家逻辑的成就290

第一节 概念范畴290

第二节 推论方式295

第三节 辩证思维297

第十六章 墨家的辩证逻辑302

第一节 辩证思维形态论302

第二节 辩证思维规律论306

第三节 辩证思维方法论311

第十七章 墨家逻辑研究的回顾和展望314

第一节 引言314

第二节 梁启超的研究316

第三节 胡适的研究319

第四节 沈有鼎的研究322

第五节 研究展望324

第十八章 墨家逻辑的性质326

第一节 普遍性326

第二节 求真工具332

第三节 科学性335

第十九章 墨家逻辑是求真工具338

第一节 概念论和认识科学真理338

第二节 判断论和认识科学真理339

第三节 推理论和认识科学真理340

第四节 疑义相与析341

第二十章 墨家逻辑的产生和作用349

第一节 墨家逻辑和百家争鸣349

第二节 墨家逻辑和科学认识363

第二十一章 墨家逻辑范畴的演进368

第一节 引言368

第二节 辩369

第三节 名374

第四节 辞377

第五节 说379

第六节 知384

第二十二章 胡适与墨家逻辑390

第一节 比较研究法390

第二节 历史地位395

第三节 世界意义396

第四节 现代价值397

第二十三章 沈有鼎的墨家逻辑研究398

第一节 准确诂解元典398

第二节 肯定成就401

第三节 方法411

第四节 意义413

第一节 引言415

第二十四章 沈有鼎《墨经的逻辑学》415

第二节 《墨经》确解418

第三节 具体分析420

第四节 评价421

第二十五章 儒家智者的逻辑424

第一节 概念论和语言论、本体论、认识论424

第二节 概念论和判断论、推理论432

第三节 概念论和诡辩论434

第四节 概念论和语言规范化、华夏大一统439

第一节 墨荀逻辑之同442

第二十六章 墨荀逻辑的同异与教训442

第二节 墨荀逻辑之异448

第三节 墨荀逻辑的教训453

第二十七章 谬误和诡辩459

第一节 释义459

第二节 论据不足型461

第三节 心理相关型465

第四节 语言歧义型468

第五节 避免475

第二十八章 诡辩和谬误辨正477

第一节 性质477

第二节 种类478

第三节 辨正482

第二十九章 《墨经》的哲学价值484

第一节 世界观484

第二节 认识论487

第三节 方法论490

第四节 逻辑学493

第五节 哲学价值496

第三十章 《墨经》的科学精神499

第一节 实证原则499

第二节 方法思想505

第三节 理论意识507

第三十一章 墨家逻辑研究的历史转型512

第一节 引言512

第二节 研究主体513

第三节 研究对象、层次、语言、方法和成果515

第四节 研究作用、后果和评价520

第三十二章 墨学的现代化和元研究521

第一节 墨学现代化的实质和趋势521

第二节 墨学元研究的理论和实践523

第三节 古今墨学元性质525

第四节 兼收博采,与时俱进534

第一节 元研究的典范535

第三十三章 世界逻辑元研究535

第二节 元研究的进展539

第三节 元研究的荟萃544

第四节 均衡发展和宏观综合545

附录一 《墨经》分类译注547

一、哲学和社会科学549

1.世界观549

2.认识论558

3.逻辑学564

4.方法论606

5.历史观618

6.经济学619

7.政治学620

8.伦理学622

二、自然科学626

1.数学626

2.力学、物理学和简单机械学632

3.光学637

4.心理学641

三、大取642

四、小取657

附录二 本书作者论著索引6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