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政通鉴 1 修身卷、齐家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资政通鉴 1 修身卷、齐家卷
  • 徐颂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780146639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政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资政通鉴 1 修身卷、齐家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 修身3

导论3

第一篇 修身为本1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0

知仁勇为天下达德11

心存朴实去浮华12

人生在世修九德13

君子有四德13

孔子论修身14

孟子论修身17

大丈夫的表现18

有天爵者,有人爵者19

达生与达命20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21

修身为功业之前提22

君子修身以顺世24

君子的基本行为准则25

君子有三种思虑26

言行举止要忠诚于道义27

君子有终身之乐28

君子德操似水29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30

君子先正其心30

正行修身则福存31

君主应以修身为本33

谨修其身立功业36

君子当以名节自勉37

百事得道则成功38

仁义无常,蹈之则为君子38

人之鉴于止水40

第二篇 修己安人40

修身意在千万人41

人有三行能成事42

端正品行靠“三恕”43

吏有五善成功赏43

君主的品行影响民风44

臣事君以忠为本45

先天下之忧而忧4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7

身教重于言教48

君主明则臣下忠48

君子有始有终49

人而无恒,一无所成51

事业在勤奋中精熟52

不负亲友,不负国家54

纾国之难,安敢爱身55

文章润身,政事及物56

人生当勤奋57

居官以正己为先59

一腔热血当何洒60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62

第三篇 襟怀坦白62

平和中正,修心之本64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65

与人为善,舍己从人66

当官贵于诚实容忍66

我失便宜众消怨68

省己克偏无难事70

自责自尽皆太和71

审己所长而知短73

有容乃大,忍者成功75

世态炎凉善处之76

去嫉妒心,去名利心78

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79

自是自私为罪过80

身处忧患意不衰81

子教我所以改过83

汉文帝常思己过84

胸怀高深比山海85

推贤重士,胸怀坦荡86

士之所患为不刚87

勇于揭发自己的过错88

第四篇 明辨是非90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90

名正言顺行得通91

明人从道不从君91

贫富生死见于行92

舍身取义,不失本心94

先义后利者荣96

实事求是最为贵97

能屈能伸以应变97

公生明,偏生暗99

是是非非应分明99

里革断罟匡君100

人主应当识大体102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103

君也者,民之川泽也104

择福莫若重105

善莫大于尽忠诚107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107

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108

为人应不偏不倚109

亲善除恶慎师友110

为善不避好名112

富贵不失伦113

子囊以死成大义114

不可因疑而乱杀115

富贵不忘恩谊117

功过是非由人评118

进退嬴缩,与时变化120

舍生取义为知己122

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123

为人不可背本忘恩124

为官须宽严有度125

人必有是非之心127

第五篇 诚实守信129

诚心诚意为人之道129

心存诚信走天下130

正直忠信为上勇131

上下一德家国兴132

仁义乃安心的归宿132

欲立忠者先知道133

言行不一,祸必及身134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136

矢志不移非图报136

外内无私,上下信任137

人无信不立139

不讲信誉,国政不安140

诚信则心怀坦荡141

诚信是为人根本141

修身莫善于诚信142

表里如一,刚柔适中143

与朋友交而信144

不夷不惠,勿图虚名145

朱云冒死弹劾宠臣147

不能背弃誓言148

直道何畏风波险149

宋太祖仁义待人150

言必行而行必果151

生为直臣,死当直鬼152

小可见大,穷可征达154

第六篇 谦虚谨慎156

独处要谨慎不苟156

曲则全,枉则正157

虚心是成功之道157

君子贵谦虚15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59

为人谦逊必有得160

谦恭好问免祸害161

守拙养晦当称扬162

责己重以周,待人宽以约163

谨言慎行,处道不贰164

慎择贤师良友166

温顺恭敬是道德的基础167

修身正行要谨慎168

与人交往要慎重169

恭敬静密除患难170

言行举止须谨慎171

单襄公论晋周为人172

刘寔妙论谈谦让174

与人交往应恭敬175

常怀谦虚、恭谨、畏惧176

安居思危,日慎一日177

恭俭温仁,亲贤下士179

待人处事要有原则180

折节下士无贵贱181

心术不可不谨慎183

典章人物心中藏184

第七篇 戒骄戒躁186

身居高位而不骄186

不喜谄媚才可纳忠言188

喜奉承是当权者的大戒190

胸中切不可有傲191

修身务须去十疾191

当官处事要平心静气192

为官应该戒急躁193

十善九德慎始终194

位尊名高行愈恭196

贤者不必自夸196

为人不可太强硬197

怨气不平难处世198

功施社稷不夸功200

有功不能自炫耀201

不以权威逼迫人202

与平民百姓平等相待203

第八篇 行为不苟205

自作孽,不可活205

不因贫而怠道206

求官职不能不择手段206

富贵不当乞求而得208

不为外物所动210

欲贵者人之同心210

不以义理作交易211

圣人修节而止欲212

精神内守才能节欲保身214

修善保荣,远善取辱215

非道之利不可求217

私欲不可以放纵218

晏子拒美色219

君子以德华国220

杨素成人之美221

克俭节用为弘道之源222

仲庭预拾金不昧224

卜式捐财助边防225

怎靠出卖换封爵226

不为苟且则无愧227

顶住诱惑是贤人229

清苦纯朴,神骨犹清231

为政率先要立志231

君子不以冥冥堕行233

刻于己为俭,俭于人为刻234

第二卷 齐家239

导论239

第一篇 家法谨严244

晏子的三条家法244

石奋恭谨持家245

隽不疑之母劝子平冤狱246

孝者必贵于忠247

匡衡论治国必先治家248

吴夫人倚井教子249

治家宽严须有度250

风俗教化,上行下效251

爱子教以义方251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253

贤能率先于家教254

居家易犯的七种毛病255

使子无玷污吾门257

齐家之道在严谨258

处事用宽,律家用严259

教子的四戒与四宜260

勤谨和平,治家要诀261

曾氏治家八法262

家族兴旺,全依家规263

第二篇 教育子孙265

晏子遗书教子265

孟母三迁以教子266

疏远小人,勿贪安逸267

言思乃出,行详乃动267

修养德行为要269

戒议论别人短长271

忌偏宠,忌误导273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274

身教胜于言传275

兄弟之间要友爱276

兄弟相顾,如影与形278

戒勖子弟,使无愆犯279

谨慎无欺,清心洁行280

要与高明的人交往282

心无羁络,潇洒安康284

好子弟的标准286

交友勿交伪君子288

所知当尽教诸弟288

养儿如同养树290

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291

第三篇 耕读为本293

人不可生而无师293

耕、读宜并重294

志同道合见真情296

善于学习前人的教诲298

好学、节俭为立身持家之本299

读书首为学做人300

力田读书,勿求非望301

读书与治生互为补充302

吾妻所植树如盖矣303

学非记诵,当究事所以然304

诗文书画济生活304

做读书明理之君子306

多行善事,多读诗书307

养生六事,学习四法308

读书通世务309

耕读为业,务本为怀311

专心读书,持之以恒312

学稼学文,都应勤恳用功314

第四篇 勤劳节俭317

俭而不吝,施而不奢317

知百姓辛苦318

应以节俭持家319

量人为出,不至乏用320

后人无功别受禄321

王安石勤俭范家322

郑瀚清誉重德323

能使子孙争自立324

人须各务一职业326

合理安排家用粮食326

勤俭为成家之本327

不要轻视农民328

子弟宜劳苦自立329

子弟宜在家谋生329

节俭的好处331

身之不俭,不能范家332

俭约之义与益333

兄弟子侄宜勤敬335

第五篇 戒骄戒贪338

周公教子谦虚谨慎338

非理之利,不入于家339

多积财产,贻害子孙340

但将清白传子孙342

宜待人以礼343

官宦之家,不营产业344

使知定分,抑其骄奢346

为官不清,何以戴天履地347

公私用品须两立348

家事圆满在自知足349

邝野父教子以廉350

义之所在,毅然为之351

家财多,指摘众352

持盈保泰,常存敬畏354

福不可尽享,势不可使尽355

惜福之道,保泰之法357

身处宦海,常作辞官打算358

居官不过偶然之事360

官宦子弟待人宜谦谨361

勿使家人有居官之乐361

断不可恃父辈势362

以除傲字为第一义363

戒骄戒惰,常作反省365

第六篇 戒循私情367

官不私亲,法不遗爱367

子文惩治犯法族人367

石奢纵父而自系369

不可存亲以毁令371

吕僧珍不对亲戚讲私情372

国家之事,焉可顾私373

不因亲戚而挠法374

家事不应扰国事376

赵普等子弟任职边塞376

不可逃避公事377

王翱掌铨不谋私378

居官者应约束家人379

至亲不可用事380

后记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