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库 第4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库 第4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2/30272371.jpg)
- 张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6741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499页
- 文件大小:2MB
- 文件页数: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库 第4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3
序章 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新的雄心壮志3
新的雄心壮志——代表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
经济学视点解读“小康”新境界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5
满怀信心全面建小康21
“小康”辨25
十六大离我们很近——从十六大报告看百姓生活前景2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世纪的动员令33
全面小康,激动人心的奋斗目标35
论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45
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美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周年51
【访谈录】54
解读“小康社会”——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和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胡鞍钢54
【文献资料】67
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多远?67
从数字看“小康”68
【国际视野】71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中国取得历史性进步71
第一章 力争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75
盛会综述:再创一个“翻两番”的增长奇迹75
更加宏伟的翻两番80
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82
让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从十六大报告看中国经济未来走向90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热烈祝贺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96
中国对人类做较大贡献的时代来临了9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105
【访谈录】107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10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人谈111
【文献资料】1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年间115
中国GDP首冲10万亿元 经济总量世界第六121
增速领先国力上升中国经济发展世界瞩目122
中国的“三步走”战略是什么?124
2020年:中国的实力有多强?——听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谈中国GDP125
第二章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完善129
依法治国 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29
依法治国: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制度保障135
“入世”与我国的法制建设141
推动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新发展——写在“四五”普法之际153
【访谈录】159
“对法制着笔最重、强调最多的一个报告”——访十六大代表、司法部部长张福森159
第三章 提高全民素质165
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论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165
论服务——写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一周年之际175
公民道德建设关系辨析183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水平187
努力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公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89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论信仰、信念、信心和信任199
大力弘扬时代和民族精神的主旋律——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210
让民族精神的旗帜永远飘扬——十六大代表畅谈弘扬民族精神221
人民教育事业在改革与创新中发展226
塑造大学精神与强化做人教育——创建一流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232
社会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236
应对入世:全面提高教育国际竞争力247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探索体育运动发展新路——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五十周年254
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广东省东莞市开展“三现代”教育活动的实践及体会260
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推动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266
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而努力——学习贯彻《科普法》273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关于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279
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功实践——河南省竹林镇精神文明建设调查287
领导干部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294
【国际视野】298
爱国教育在国外298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05
“三个代表”与可持续发展305
通过可持续发展之路脱贫致富312
我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316
科技部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319
紧紧围绕脱贫与发展作文章322
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324
我国历史上的沙漠化问题及其警示330
实践“三个代表”再造秀美山川——写在江泽民总书记发出“再造秀美山川”号召五周年之际335
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342
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348
【文献资料】351
关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351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354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联合国)357
第二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361
序章“三个代表”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61
沿着党的十六大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36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366
【新闻背景】368
中国的小康之路368
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反映了广大党员的心愿和亿万人民的心声370
一个伟大思想理论的诞生——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373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我们的工作——学习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382
中国共产党人新世纪的宣言和纲领——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86
十六大报告的历史性贡献394
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397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阔步前进401
以新的精神风貌实践“三个代表”404
以贯彻“三个代表”的新成就迎接十六大407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何在?410
【访谈录】412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412
【文献资料】416
“三个代表”416
第一章 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4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419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430
理论创新的力量437
坚持创新精神 推进伟大事业439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446
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十六大代表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48
人民共和国闪光的年代——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45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发展460
新世纪伟大进军的根本思想武器——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70
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478
与时俱进促改革480
【访谈录】48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包心鉴482
【国际视野】486
“三个代表”是创新的理论486
第二章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89
第一要务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489
紧紧抓住第一要务 加快甘肃经济发展495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三周年499
紧紧抓住执政兴国第一要务504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512
世纪新语:紧紧抓住“第一要务”520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522
始终抓住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527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532
论体制创新534
执政兴国看发展544
第三章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553
开启创造社会财富的闸门——各界谈十六大报告对劳动价值个人财富理论的创新553
稳定团结 共创未来556
如何认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560
努力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实践“三个代表”要求571
知识经济条件下劳动的新特点576
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581
为困难群众谋利益——哈尔滨铁路局“班子帮困致富工程”的实践与启示587
浅析新时期团结农民的问题592
一个私营企业主的入党经历及启示598
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606
情系职工谋发展610
【访谈录】615
曾培炎解读“全面小康社会”与“非劳动收入”615
第四章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617
坚持原则不动摇617
先进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题620
新的伟大工程的光辉篇章628
时刻保持昂扬锐气632
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633
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636
党的建设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关键640
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华安工业(集团)公司实践“三个代表”的调查645
【访谈录】652
与时俱进: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访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所长王庭大652
【文献资料】656
“两大历史性课题”656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658
第三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文明663
序章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663
聆听春潮涌动声——从十六大看历史性机遇663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间是——新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667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间——国企改革和发展取得重大成就689
伟大创举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700
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705
一个伟大的创举710
机会拥抱中国712
从全局上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714
迎接十六大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716
机遇要抓实725
【访谈录】728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负责人介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728
民族复兴之路——十六大代表谈党代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33
直面中国企业500强——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徐东华对话738
关于重要战略机遇的对话745
【文献资料】750
国家计委:我国经济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750
国家经贸委: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丰硕成果756
【国际视野】763
中国:猛虎初醒763
第一章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767
两个战略: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基石767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新跨越772
科技工作是重要的经济工作779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784
当代科技创新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793
用高科技带动 促生产力发展800
邓小平科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学习江泽民关于科技问题的论述806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调查814
培育企业核心能力823
夯实企业信用的道德基础829
立足“特色”求发展833
“新型工业化”带来的商机837
【文献资料】841
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841
第二章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843
应对WTO挑战 加快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843
调整农业结构 积极迎接挑战85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855
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857
致力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866
新阶段提高农民收入要有新思路874
从农民最盼、最急的问题做起882
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与市场的桥梁886
农村信用建设的新探索892
跳出农业抓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体会896
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900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载体905
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放到农村去907
根本问题在于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体会911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916
实践“三个代表”要求搞好农村卫生工作维护亿万农民身体健康920
村民自治带来山村巨变923
加快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925
农业生产组织制度的一种创新——湖北省襄樊市发展公司制农业的认识与实践930
第三章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935
新机遇,来自两大战略行动——论西部开发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935
西部大开发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938
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调查与思考944
西部大开发 重在打基础951
实践“三个代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954
创新是加快西部城市发展的关键961
新背景下迎来新机遇西部大开发进入关键一年968
恩泽万世的创新之举——聚焦中国西部大开发973
近代开发西部的历史足迹——读《西部开发历史回顾》976
西部大开发:不该忽视的四个问题980
黄河上游经济区发展之我见984
【访谈录】988
正是东风浩荡时——十六大代表畅谈西部大开发988
入世让西部面对观念冲击992
【文献资料】994
西部,一片神奇的土地994
【国际视野】996
美国如何开发西部996
德国开发东部的经验和教训999
澳大利亚如何开发西部1001
印度注重东北边疆地区开发1003
第四章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1007
十六大报告提出建立国有资产新型管理体制1007
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表明——国资管理将有新突破1010
探索交通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子101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退出机制1019
进一步改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1025
我国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现状和展望1030
上市公司股权运营管理将面临突破1035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是核心1037
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1044
在体制创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1049
发展的基石1055
着力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1060
来自市场的资金最有效率1063
国企改革要慎重把握权力的“放”与“收”1067
“放小”:严防国有资产流失——深圳市龙岗区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工作的体会1073
“昆山之路”越走越宽1078
积极推进企业资产重组1081
国企改革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1084
强化监管促发展——谈资本市场1088
当前中小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1094
【访谈录】1099
以开放市场优化公司治理——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1099
盛会侧记改革要有新突破1102
学习贯彻十六大报告 把企业做大做强——来自企业界的十六大代表畅谈体会1105
国有企业转型要过三道关——魏杰教授访谈录1111
第五章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1115
可贵的探索 成功的实践——对近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认识1115
积极的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成功实践1121
要重视财政法制宣传教育1128
建设强健的融资体系 支持经济持续发展1131
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1139
踏上新征程1148
扩大内需与财政政策1150
国内需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1154
整顿市场秩序规范主体行为1156
市场经济与诚信原则1160
【访谈录】1165
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应做“早期微调”——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博士1165
第六章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1173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1173
从战略高度抓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1177
打造迷人的“财富中国”1184
管理也是分配要素1186
创新“分配论”发展添动力1188
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1190
收入分配双重原则之间的矛盾及协调1198
分配制度必须与时俱进1201
入世我国企业收入分配带来八大变革1203
【访谈录】1210
收入差距是可持续发展中暂时的过程——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陆百甫1210
合法先富者吃了定心丸1217
十六大报告为社会保障工作指明方向1219
中国扩张中产阶层——财税专家高培勇解说政策1221
【文献资料】1224
如何确定合法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1224
第七章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227
新世纪 新形势 新行动——热烈祝贺江泽民主席出访圆满成功1227
行进在全方位开放的时代1231
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235
经济全球化与“走出去”战略1240
谱写对外工作的绚丽篇章1248
开创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政党外交新局面1255
民间外交对中日关系的贡献——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1263
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振兴1271
直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1282
实践“三个代表”应对“入世”挑战1289
全面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295
【文献资料】1302
13年来我国外经贸取得的六大成就1302
第八章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1305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做好再就业工作1305
认真履行政府对促进再就业的责任1308
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问题1314
就业和再就业:政府工作的优先目标1317
千方百计做好再就业工作1322
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1329
以小企业的发展拉动就业增长1331
积极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1335
集中力量做好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1339
事关全局的问题 长期艰巨的任务——我国再就业形势透视1342
大力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1346
把再就业作为大事抓紧抓好1347
在转变观念中拓宽就业渠道1350
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再就业工作1352
解决再就业有哪些有利条件?1354
当前就业形势的特点与对策1355
中国解决就业问题的出路在哪里1360
依靠发展促就业1362
燃亮希望之灯1366
再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1369
让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一论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促进就业再就业1370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扩大就业——二论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促进就业再就业1372
稳妥推进改革 积极分流安置——三论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促进就业再就业1374
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四论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促进就业再就业1376
统筹兼顾 扩大就业 完善社保——五论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促进就业再就业1377
众志成城克难关——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述评1379
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任务艰巨希望大1383
把再就业放在更突出的位置1386
解决就业:非公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潜力1389
充分发挥社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1391
确立政府就业责任主体1393
就业:一个依然严峻的课题1398
多给下岗职工真诚的关怀1404
抓住就业的主要矛盾1405
再就业:办法总比困难多1407
正确认识形势 促进和扩大就业——“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对策研讨会”综述1408
【访谈录】1411
张左己、张俊九谈我国社会保障与再就业工作1411
当前就业矛盾不容忽视——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1414
【文献资料】1417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141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42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1431
全国每年新就业八百多万人1435
【国际视野】1437
各国扶持中小企业以增加就业机会1437
美国花大钱为再就业搞培训1438
德国广开门路推动就业1440
走访英国职业介绍中心1442
印尼政府努力解决失业问题1444
第四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文明1449
序章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44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449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453
“三个代表”与政治文明1459
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1462
怎样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意义1464
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46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之路1473
走向政治文明1475
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1477
政治文明考量与国家政治建设1480
“政治文明”浅议1485
【访谈录】1488
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488
专家学者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49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494
第一章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150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501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1503
民主:写在执政党的旗帜上1506
充分发挥我国民主制度的优越性1508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推进1510
民主政治建设要从中国实际出发1512
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基层民主1522
村委会直选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举措1524
第二章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529
依法治国任重道远1529
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153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533
加强宪法监督走宪政法治之路1535
对德治与法治关系的思考1537
要强化依法行政观念1540
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学法1544
大力推进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1549
职业道德: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保障1556
努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1564
不断提高公民法律素质1570
全面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1574
让人性化法治拥抱我们1579
加强普法教育 推进依法治企1582
【访谈录】1587
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1587
第三章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1591
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在党1591
充分发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1594
扫除官僚主义恶习1599
怎样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1601
治国兴邦必须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1603
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着力点1605
坚持群众观点 做好群众工作1607
干部要常下去看看1609
农村基层干部要严格执行党的农村政策1611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1613
第五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文明1621
序章 精神文明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1621
“三个代表”与精神文明建设1621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1629
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要一起抓1636
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1639
精神文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1641
加强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1647
【访谈录】1650
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1650
创造先进文化责任重大1651
第一章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655
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655
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662
把握前进方向 推进文化建设1664
弘扬民族精神 建设先进文化1673
努力繁荣中国当代先进文化1680
先进文化:人类社会发展的引导力量1691
推进先进文化的创新1697
综合国力不能忽视文化竞争力1699
面对世界文化转型的战略选择1702
经济品牌与先进文化1708
云南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1713
【访谈录】1722
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1722
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1723
遵循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725
创造先进文化责任重大1728
第二章 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731
弘扬民族精神要有创新思维和世界眼光1731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1736
共产党员要带头弘扬民族精神1739
为什么说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极为重要1741
民族精神 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1743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1745
如何担负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1746
民族正气昂扬 祖国统一有望1748
【国际视野】1751
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威望1751
中国人更加自信了1753
第三章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755
重建诚信理念 规范经济秩序1755
借鉴国外经验 构筑信用基础1762
领导干部要带头讲信用1768
我们今天怎样弘扬集体主义精神1772
培育责任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点1780
反对享乐主义1783
【访谈录】1787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787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公民道德建设1791
【国际视野】1796
一个心灵美的中学生1796
乐于助人的北京人1797
第四章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1799
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1799
整体提升创新竞争能力 不能没有现代知识基础设施1806
历史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的思路和对策1812
科技进步与精神文明建设1820
让科学文化鼓起先进文化的风帆1829
“三个代表”与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1834
科技: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动力1842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1846
第五章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1855
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1855
文化产业不能搞成“大炼钢铁”1863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开创广播影视事业新局面1865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1876
文化产业与精神文明1880
文艺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翼1884
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学1890
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1899
【访谈录】1903
文化产业应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1903
【文献资料】1905
我国是世界上无形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905
第六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1909
序章 推进党的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1909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1909
总结历史经验推进党的建设1911
第一章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1923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1923
正确认识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1928
论在思想上建党1934
执政时间越长,越要加强党的建设1945
“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内涵1953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1959
与时俱进 围绕发展创新组织工作1965
抓住核心问题 加强作风建设——学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67
党的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制度1973
党风建设重在制度1979
用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985
从严治党须抓好五个环节1992
科技进步和党的建设1995
第二章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2003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经验2003
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党治国的基本经验2013
“三个代表”与共产党执政规律2026
不断增强执政意识2033
坚持执政为民当好人民公仆2036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2039
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方式2043
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2049
善于从战略高度思考和解决全局性问题2052
创新,执政兴国之魂2060
【访谈录】2062
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2062
第三章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2067
坚持发扬民主与正确集中并重2067
正确执行民主集中制,努力创造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2069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2072
贯彻民主集中制要抓住三个重点2075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2078
健全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2080
第四章 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2087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规章2087
关键在落实2090
与时俱进的重要成果 选贤任能的制度保证2093
用好的制度选人2100
与时俱进、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2103
执行标准不走样2107
用“三个代表”思想确定用人导向2110
努力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2116
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2119
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2121
选贤任能与改进党风2127
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2133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2140
关于搞好团结2145
第五章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2153
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2153
反腐倡廉要标本兼治2161
反腐败理应贯穿执政兴国始终2163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2164
完善监督机制才能遏制腐败2166
对一切握有权柄者,都应实施监管政策2170
反腐败与党的作风建设2171
21世纪反腐败六个战略重点2180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反腐倡廉实践2184
抓住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这个根本2190
用反腐倡廉的成果取信于人民2194
丧失理想信念就意味着背叛2200
警惕“酒绿灯红”的侵蚀——反腐倡廉系列谈之二2202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反腐倡廉系列谈之三2205
认真抓好薄弱环节——反腐倡廉系列谈之四2207
治党须从严——反腐倡廉系列谈之五2209
加强学习 提高素质——一论反腐倡廉2211
学习榜样 弘扬正气——二论反腐倡廉2213
严明法纪 严惩腐败——三论反腐倡廉2215
反腐败不能“抓大放小”2217
生活作风不是小事2220
警惕“精神贿赂”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