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 转型与增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经济 转型与增长](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3407094.jpg)
- (美)巴里·诺顿(BARRY NAUGHTON)著;安佳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13993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89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5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 转型与增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致谢1
导论1
从转型到发展3
漫漫改革之路4
二元转型5
中国经济的增长业绩6
成为“正常”的国家7
走向未来的中国9
如何使用本书11
第1篇 历史遗产与资源禀赋17
第1章 地理概况17
1.1 地形18
1.2 气候与水资源20
1.3 行政区划21
1.4 矿产资源26
1.5 结论:地区差异27
第2章 1949年以前的中国经济31
2.1 传统中国经济(1127—1911年)32
2.2 工业化的开端(1912—1937年)39
2.3 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1937—1949年)42
2.4 1949年前的经济遗产45
第3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大力推进工业化与政策的不稳定性50
3.1 大推进发展战略51
3.2 中国的指令性经济体制54
3.3 政策的不稳定性56
3.4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遗产70
第4章 市场转型:战略与过程75
4.1 中国的转型之路76
4.2 改革的发端:农村的最初突破77
4.3 经济改革的两阶段框架79
4.4 1978—1992年中国经济转型的基本内容80
4.5 1989年政治风波85
4.6 改革的第二阶段:1993年至今87
4.7 当前的挑战92
第5章 城乡差距97
5.1 城乡差距的二元体制98
5.2 城市化108
5.3 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110
5.4 城乡差距的经济后果113
5.5 结论115
第2篇 增长与发展模式121
第6章 增长与结构变化121
6.1 增长122
6.2 投资125
6.3 结构变化:共同的模式129
6.4 中国劳动力的结构变化131
6.5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变化134
6.6 结构变化与全球化136
6.7 结论137
第7章 人口增长与独生子女政策140
7.1 人口转型140
7.2 中国的人口转型143
7.3 政府政策的作用146
7.4 独生子女政策的后果148
7.5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150
7.6 结论154
第8章 劳动力和人力资本157
8.1 中国劳动制度的变迁158
8.2 当今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功能168
8.3 社会保障177
8.4 结论180
第9章 生活水平:收入、不平等和贫困185
9.1 收入增长186
9.2 贫困187
9.3 不平等192
9.4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196
9.5 再论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购买力平价199
9.6 结论201
第3篇 农村经济207
第10章 农村组织207
10.1 中国的村庄207
10.2 农业集体所有制209
10.3 第二次农村革命:1979—1984年的农村改革215
10.4 农村土地市场的出现220
第11章 农业:产出、投入和技术224
11.1 1949年后的农业概况225
11.2 农业的技术选择与技术发明227
11.3 绿色革命229
11.4 农用动力233
11.5 产出和产量:集约化的挑战235
11.6 多样化和未来的挑战236
11.7 转基因生物237
11.8 全球化238
第12章 农村产业化:乡镇企业241
12.1 乡镇企业的缘起242
12.2 乡镇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243
12.3 乡镇企业快速增长的原因244
12.4 乡镇企业发展的多种地区模式250
12.5 乡镇企业在新世纪的转型252
12.6 21世纪农村产业新形式的出现259
第4篇 城市经济265
第13章 工业:所有权与治理结构265
13.1 所有制改革:多样化的产业基础266
13.2 工业融资271
13.3 国有部门企业治理制度转型275
13.4 私有化与混合所有制288
13.5 结论290
第14章 结构变化:工业、能源和基础建设294
14.1 制造业的增长和结构变化294
14.2 能源298
14.3 电信307
14.4 基础建设投资的普遍特征308
14.5 结论310
第15章 技术政策与知识经济313
15.1 追求关键技术:研发成果315
15.2 人力资本的资源基础324
15.3 研发投入的成果326
15.4 21世纪政府技术政策的重新定义327
15.5 全球生产网络的高度一体化330
15.6 结论333
第5篇 中国与世界经济339
第16章 国际贸易339
16.1 背景340
16.2 外贸改革的进程342
16.3 二元贸易体系:出口加工体系347
16.4 迈向开放型经济348
16.5 成果:快速增长与结构变化352
16.6 中国外贸的地区结构355
16.7 结论356
第17章 外商投资360
17.1 中国经济中的外商直接投资361
17.2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逐步开放的投资体制364
17.3 当前的投资体制369
17.4 中国的外资来源371
17.5 中华经济圈374
17.6 直接投资的情况376
17.7 结论379
第6篇 宏观经济与金融385
第18章 宏观经济趋势与宏观经济周期385
18.1 国民储蓄的趋势386
18.2 财政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388
18.3 现行财政体制392
18.4 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397
18.5 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周期398
18.6 货币政策399
18.7 结论400
第19章 金融体制403
19.1 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时期的金融体制405
19.2 银行体系408
19.3 中国银行体系的弱点413
19.4 股票市场:学习中成长419
19.5 债券市场427
19.6 其他金融市场428
19.7 结论428
第7篇 结论:中国的未来437
第20章 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增长437
20.1 污染439
20.2 可持续性444
20.3 结论450
索引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