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夏从亚,夏保华编著 著
- 出版社: 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61651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类自然观的发展1
第一节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1
一、古代原始的自然观1
二、古希腊的自然观3
三、中国古代的自然观8
第二节 中世纪信仰的自然观11
一、中世纪欧洲的自然观11
二、中世纪阿拉伯的自然观13
三、中世纪印度的自然观14
第三节 近代机械论的自然观16
一、近代科学革命与机械论自然观的产生16
二、机械论自然观的主要内容19
三、机械论自然观的评价22
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24
一、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和新自然观的形成24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27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确认29
第二章 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32
第一节 自然界的物质存在32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32
二、自然界的系统性36
三、自然界的运动性44
第二节 自然界的自组织演化49
一、自然界的自组织49
二、自然界自组织的自然图景51
三、自然界自组织的机制57
第三节 自然界的客观规律61
一、和谐原理61
二、守恒原理64
三、方向原理66
四、最优原理68
第三章 自然界的价值70
第一节 自然界的工具价值70
一、自然界的生态价值70
二、自然界的实践价值72
三、自然界的认识价值74
四、自然界的审美价值75
第二节 自然界的内在价值76
一、关于自然界内在价值的争论76
二、自然界内在价值的内容78
第三节 人类中心主义问题84
一、人类中心主义思想84
二、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论争86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98
第一节 科学及其特征98
一、什么是科学98
二、自然科学的特征99
第二节 科学家102
一、社会职业的科学家102
二、科学家的能力104
三、科学家的品格108
第三节 科学活动110
一、科学活动的本质和结构110
二、科学活动的精神气质113
第四节 科学方法116
一、科学方法的性质116
二、科学方法的历史发展117
第五节 科学理论122
一、科学理论的基础:科学事实122
二、科学理论的发展形式:假说124
三、科学理论体系的确立127
第五章 科学的发展130
第一节 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130
一、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130
二、科学的分化与综合130
三、科学的继承与创新134
四、不同学术观点的论争136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137
一、社会生产对科学发展的影响137
二、政治对科学发展的影响140
三、哲学和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141
第三节 科学发展的经验规律145
一、指数—逻辑曲线增长律145
二、科学中心转移律147
三、带头学科更替律148
第四节 科学发展的理论模式150
一、归纳主义的累进模式150
二、证伪主义模式152
三、科学革命论模式156
第五节 当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159
一、科学发展从专注简单性转向复杂性159
二、科学发展的数学化160
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汇流162
第六章 科学的价值166
第一节 科学中的价值166
一、科学价值中立说166
二、科学负荷价值170
第二节 科学的社会价值173
一、促进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173
二、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175
三、推动社会变革的功能178
第三节 唯科学主义与反科学思潮179
一、唯科学主义179
二、反科学思潮181
第七章 科学发现185
第一节 科学发现的概念185
一、科学发现的含义185
二、科学发现中的创造性188
三、科学发现的类型191
第二节 科学发现的逻辑192
一、科学发现有逻辑192
二、科学发现无逻辑196
三、科学发现逻辑的反思199
第三节 科学发现中的想象、灵感和直觉200
一、想象200
二、灵感202
三、直觉205
第四节 科学发现案例208
一、氧化学说的发现208
二、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210
第八章 技术的本质与结构213
第一节 技术的本质和特征213
一、技术的本质213
二、技术的基本特征218
第二节 技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221
一、技术与科学的区别221
二、技术与科学的联系225
三、技术与科学关系的历史演变228
第三节 技术系统的要素与结构232
一、技术的要素232
二、技术系统241
三、技术系统的结构244
第九章 技术的发展256
第一节 技术发展的内部动力256
一、技术实践与技术规范的矛盾256
二、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257
三、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的矛盾259
第二节 技术发展的外部社会动力261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技术发展的作用261
二、政治对技术发展的作用263
三、经济对技术发展的作用266
四、文化对技术发展的作用268
第三节 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271
一、技术发育的自我增长271
二、技术建构的折中兼容272
三、技术发展的渐进跃迁274
四、技术演化的周期兴衰276
第四节 当代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279
一、技术科学化279
二、技术群体化和智能化280
三、技术社会化和生态化282
四、高技术及其产业化284
第十章 技术的价值287
第一节 技术中的价值287
一、技术中性论及其批判287
二、技术负荷价值289
第二节 技术的社会价值292
一、技术的生态价值292
二、技术的经济价值294
三、技术的政治价值298
四、技术的文化价值300
第三节 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302
一、技术悲观主义302
二、技术乐观主义305
第四节 高技术的伦理学问题309
一、信息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309
二、生物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312
三、医学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315
第十一章 技术创新318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概念318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318
二、技术创新的特点320
三、技术创新的类型323
第二节 技术创新模式325
一、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325
二、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型326
三、产业技术创新模式329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技法332
一、多向思维及其技法332
二、侧向思维及其技法335
三、合向思维及其技法340
四、逆向思维及其技法342
第四节 技术创新案例344
一、大庆油田的发现344
二、聚丙烯技术创新349
第十二章 科技、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354
第一节 发展观的发展354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354
二、发展理论的兴起与发展356
第二节 科技、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360
一、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360
二、协调发展的必要性365
第三节 科技、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条件和途径366
一、观念创新366
二、科技创新368
三、社会制度创新372
参考文献376
后记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