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等离子体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等离子体科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3820298.jpg)
- 美国等离子体2010委员会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4246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27页
- 主题词:等离子体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等离子体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学科领域的界定1
1.2 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2
1.3 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的选择重点5
1.3.1 生物技术及健康护理5
1.3.2 用等离子体尾场加速粒子7
1.3.3 磁瓶中的聚变燃烧等离子体8
1.3.4 磁重联与自组织9
1.3.5 爆丸内的聚变点火10
1.3.6 等离子体物理与黑洞11
1.4 最新科学进展的关键主题12
1.4.1 等离子体科学的预测能力12
1.4.2 新的等离子体运行模式13
1.5 等离子体研究的共同知识主线13
1.6 主要结论和建议15
第2章 低温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21
2.1 引言及统一的科学原理27
2.1.1 等离子体的加热、稳定性和控制28
2.1.2 效率和选择性28
2.1.3 随机的、混沌的和集体行为28
2.1.4 等离子体与表面相互作用28
2.1.5 尘埃和其他非理想介质中的等离子体29
2.1.6 诊断和预测模型29
2.2 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29
2.2.1 甚小面积和甚大面积等离子体在低气压和高气压条件下的产生、稳定性及其控制30
2.2.2 等离子体与复杂表面的相互作用31
2.2.3 复杂等离子体和液态等离子体中的湍性的、随机的和混沌的行为31
2.2.4 等离子体行为的可靠的、定量的预言32
2.2.5 弥散性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的突现33
2.3 未来的机遇33
2.3.1 等离子体与有机材料和活体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33
2.3.2 混沌与随机过程中等离子体行为的描述方法33
2.3.3 大面积、均匀、高气压等离子体的稳定性判据34
2.3.4 高温稠密等离子体与表面的相互作用34
2.3.5 灵活的非介入诊断技术34
2.3.6 基础数据35
2.4 国际前景35
2.5 学术前景37
2.6 产业前景38
2.7 本领域的管理39
2.8 主要结论和建议40
第3章 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学45
3.1 引言45
3.1.1 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学的主要内容45
3.1.2 使能技术与高能量密度科学46
3.2 本项研究的重要性48
3.2.1 经济与能源安全49
3.2.2 国家安全49
3.2.3 知识的重要性49
3.2.4 教育和培训的作用51
3.3 最新进展和未来的机遇51
3.3.1 惯性约束聚变52
3.3.2 核武器库存管理56
3.3.3 温稠密物质和热稠密物质的性质57
3.3.4 基于等离子体的电子加速器60
3.3.5 天体物理现象的实验室模拟62
3.3.6 高能量密度基础研究63
3.4 应对挑战66
3.5 主要结论和建议67
第4章 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科学71
4.1 引言71
4.1.1 磁约束聚变研究的新时代71
4.1.2 磁约束聚变概述71
4.1.3 ITER及其他位形概念的改进74
4.2 本项研究的重要性76
4.3 最新进展和未来的机遇77
4.3.1 宏观稳定性与动力学78
4.3.2 微观不稳定性、湍流与输运80
4.3.3 边缘区等离子体的性质与控制84
4.3.4 聚变等离子体的波-粒相互作用85
4.4 主要结论和建议87
第5章 空间和天体等离子体93
5.1 引言93
5.2 最新进展和未来的机遇94
5.2.1 宇宙中磁化等离子体结构的起源与演化机制95
5.2.2 粒子在宇宙中加速101
5.2.3 等离子体与非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104
5.3 主要结论和建议107
第6章 基础等离子体科学111
6.1 引言111
6.2 最新进展和未来的机遇112
6.2.1 非中性等离子体和单成分等离子体114
6.2.2 超冷电中性等离子体115
6.2.3 尘埃等离子体116
6.2.4 激光等离子体和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117
6.2.5 微等离子体119
6.2.6 湍流和湍性输运119
6.2.7 发电机作用、磁重联和磁自组织120
6.2.8 等离子体波、结构和流动122
6.3 基础等离子体研究的改进方法124
6.4 主要结论和建议125
6.4.1 大学级别的研究125
6.4.2 中等规模的装置127
附录A 委员会的责任129
附录B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131
附录C 国家点火装置133
附录D 联邦政府对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研究的支持135
D.1 能源部136
D.1.1 能源部聚变能科学办公室136
D.1.2 能源部/OFES对惯性聚变能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的支持136
D.1.3 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137
D.1.4 能源部/高能物理办公室主管的先进加速器研究发展计划138
D.2 海军研究办公室138
D.3 国家科学基金会139
D.3.1 工程139
D.3.2 天文学139
D.3.3 物理学139
D.3.4 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关于基础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的合作140
D.4 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40
附录E 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等离子体科学的历届报告概述141
附录F 委员会会议议程147
F.1 第一次会议147
F.2 第二次会议148
F.3 第三次会议149
F.4 第四次会议149
附录G 委员会成员和工作人员简介151
G.1 委员会成员151
G.2 委员会工作人员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