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城市乌托邦思想与实践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方城市乌托邦思想与实践研究
  • 王耀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3644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98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10页
  • 主题词:城市规划-建筑理论-思想史-研究-西方国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方城市乌托邦思想与实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课题背景1

1.1.1 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1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3

1.2 研究概况5

1.2.1 国内外文献综述5

1.2.2 相关理论与文献10

1.3 关于本文的研究11

1.3.1 主要研究内容11

1.3.2 主要研究方法11

1.3.3 论文框架12

第2章 城市乌托邦的历史演变14

2.1 古希腊的哲学思辨是城市乌托邦的思想根基14

2.1.1 丰富的公共生活产生了深邃的哲学思想14

2.1.2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乌托邦的思想源泉15

2.1.3 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延续了古希腊思想20

2.2 中世纪的宗教统治使乌托邦思想陷入低谷21

2.2.1 基督教成为精神生活的核心21

2.2.2 修道院具有乌托邦的特质22

2.2.3 基督教与乌托邦的基本矛盾23

2.3 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促使经典乌托邦诞生23

2.3.1 人文主义复兴宗教改革23

2.3.2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乌托邦25

2.3.3 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乌托邦29

2.4 启蒙运动的批判理性使乌托邦由文学描述到社会理论37

2.4.1 理性与科学的思想启蒙37

2.4.2 启蒙运动时期的城市乌托邦38

2.4.3 启蒙运动时期的乌托邦运动39

2.5 实证主义的科学进步使乌托邦从社会理论到城市实践40

2.5.1 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的深刻影响40

2.5.2 实证主义时期的社会乌托邦41

2.5.3 实证主义时期的城市乌托邦43

2.6 本章小结45

第3章 城市乌托邦的现代发展46

3.1 现代城市乌托邦的产生46

3.1.1 现代主义萌芽时期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根本变化46

3.1.2 直接催生现代城市乌托邦的社会乌托邦46

3.1.3 影响深远的现代城市乌托邦的诞生49

3.2 现代城市乌托邦的发展53

3.2.1 现代主义成熟时期的新技术与新思想53

3.2.2 基于平面布局的现代城市乌托邦54

3.2.3 基于空间拓展的现代城市乌托邦54

3.2.4 基于交通问题的现代城市乌托邦58

3.2.5 基于未来技术的现代城市乌托邦58

3.2.6 基于生命规律的现代城市乌托邦61

3.3 城市乌托邦的转型64

3.3.1 现代主义之后规划思想的多元化64

3.3.2 基于生态环境的城市乌托邦65

3.3.3 基于持续发展的城市乌托邦68

3.3.4 基于技术创新的城市乌托邦70

3.3.5 基于古典回归的城市乌托邦70

3.3.6 基于反叛意识的城市乌托邦72

3.3.7 基于哲学思考的城市乌托邦73

3.3.8 基于未来描述的城市乌托邦74

3.4 现代社会中的反乌托邦观念75

3.4.1 反乌托邦的核心理念75

3.4.2 现代主义时期的社会反乌托邦75

3.4.3 城市乌托邦中的反乌托邦观念78

3.5 当代信息社会城市乌托邦的新趋向82

3.5.1 全球化城市体系下规划思想观念的变化82

3.5.2 基于数字网络技术城市乌托邦的兴起83

3.5.3 基于环境生态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89

3.6 本章小结90

第4章 城市乌托邦的哲学解读92

4.1 城市乌托邦的产生机制92

4.1.1 人类固有的双重化结构是产生的根源92

4.1.2 西方特有的宗教与人文背景是产生的基础94

4.1.3 城市规划的学科性质是产生的前提95

4.1.4 对现实城市的不满与超越是产生的条件96

4.2 城市乌托邦的本质特征97

4.2.1 城市乌托邦的空间逻辑是追求完美97

4.2.2 城市乌托邦的时间逻辑是构想希望98

4.2.3 城市乌托邦的伦理逻辑是坚持正义99

4.2.4 城市乌托邦的社会逻辑是关注整体100

4.3 城市乌托邦的作用机制102

4.3.1 对现实城市的批判性102

4.3.2 对现实城市的未来指向性103

4.3.3 维持城市规划中的价值理性105

4.4 城市乌托邦的演变规律106

4.4.1 关注内容的演变106

4.4.2 设计范围的演变108

4.4.3 思想观念的演变109

4.5 乌托邦精神在城市实践中的退化110

4.5.1 实现城市关联是乌托邦精神的诉求110

4.5.2 影响城市乌托邦实现的主要因素111

4.5.3 城市乌托邦精神在实践中的退化与变形113

4.6 本章小结114

第5章 现代城市乌托邦的实践解析116

5.1 霍华德的乌托邦思想与田园城市实践116

5.1.1 源于社会乌托邦的城市思想117

5.1.2 田园城市的乌托邦构想118

5.1.3 实现社会城市的目标120

5.1.4 田园城市在实践中妥协122

5.1.5 霍华德的乌托邦精神125

5.2 赖特的乌托邦思想与广亩城市探索127

5.2.1 广亩城市的思想根源127

5.2.2 广亩城市的乌托邦构想130

5.2.3 广亩城市与田园城市的比较132

5.2.4 赖特的乌托邦精神133

5.3 柯布西耶的乌托邦思想与现代城市实践134

5.3.1 当代城市的思想根源135

5.3.2 当代城市的设计构想138

5.3.3 伏瓦生规划遭遇挫折142

5.3.4 光明城市的乌托邦构想144

5.3.5 乌托邦的成功与幻灭146

5.3.6 柯布西耶的乌托邦精神147

5.4 本章小结148

第6章 城市乌托邦对我国城市规划的作用149

6.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乌托邦观念149

6.1.1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产生乌托邦的条件149

6.1.2 儒家与道家思想中的乌托邦观念151

6.1.3 古代文学作品里的乌托邦观念153

6.1.4 中国传统乌托邦观念的特征154

6.2 传统文化下的城市乌托邦156

6.2.1 自上而下突出等级观念的封建都城156

6.2.2 自下而上体现因地制宜的乡野市镇159

6.3 西方乌托邦与中国大同思想的结合160

6.3.1 康有为的天下大同理想160

6.3.2 西方视野中的社会乌托邦161

6.3.3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乌托邦实践与城市建设162

6.4 当代中国城市规划中乌托邦思想的缺失和异化164

6.4.1 乌托邦因不成功实践而被否定164

6.4.2 过于关注现实导致理想的缺失165

6.4.3 个人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之上166

6.4.4 政治要求中城市乌托邦的异化167

6.4.5 经济增长中城市乌托邦的异化170

6.5 乌托邦思想对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172

6.5.1 城市规划的完善在于科学与乌托邦的统一172

6.5.2 中国城市乌托邦特色在于东方思想的发掘174

6.5.3 规划师的社会要求在于乌托邦精神的建构176

6.5.4 城市乌托邦在现实中的作用在于适度发挥179

6.5.5 城市乌托邦的观念转型在于从激进到渐进181

6.5.6 走向理想主义、理性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和谐184

6.6 本章小结185

结论187

参考文献190

后记1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