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1/34200327.jpg)
- 黎山币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17954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易竹贤]1
第一章 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1
第一节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1
一 近代的涵义1
二 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特点2
第二节 启蒙思潮的前奏曲4
第三节 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成因7
一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7
二 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8
三 西方哲学的引进8
四 西方文学的译介11
五 文学优秀传统的激活和发展12
第四节 中国近代文学的危机意识和批判锋芒15
一 民族存亡的危机感15
二 民族整体的首要课题16
三 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结合18
四 对于封建主义新的批判19
第二章 时代精神和时代潮流25
第一节 时代精神和时代潮流25
一 时代精神和时代潮流的关系25
二 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的不同规定26
第二节 文艺反映时代精神的几个问题32
一 个别与一般32
二 一与多34
第三节 时代精神把握的偏颇--《武训传》新论38
一 武训道路的正确否定40
二 武训精神的错误颂扬44
三 喜剧与悲剧的错位49
第四节 十七年文学时代精神把握的缺陷52
一 时代观照参照系的单一53
二 忽视对资产阶级文学的吸收和借鉴54
三 非无即资的简单化、绝对化的批评模式55
四 一与多互不相容的对立56
第五节 新时期文学的时代精神58
一 更快地进入世界文学59
二 人的观念和文学观念的变化63
三 现世主义和理想主义64
四 理性和非理性69
第三章 人的解放和人道主义74
第一节 历史的本体论和价值论74
第二节 人的本体论和价值论81
一 人的本体论意义的本质81
二 人的价值论意义的本质84
第三节 关于唯物和唯心的问题88
第四节 人道主义思潮的发展及评价92
第五节 中国新文学中的人道主义问题102
一 抽象人道主义的是是非非103
二 人的解放思潮的多种形态107
三 新时期文学的人道主义思潮111
第四章 鲁迅人的解放的哲学思想121
第一节 鲁迅的人道主义观念121
第二节 鲁迅的个性意识124
第三节 鲁迅的进化思想132
一 西方进化论的介绍132
二 严复的进化思想134
三 鲁迅对进化论的吸收和改造137
第一节 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137
第四节 鲁迅唯物史观的特点163
一 历史本体论和历史价值论的统一163
二 人的解放思想的系统性和全息性166
第五章 中国新文学的文化进程169
第一节 五四时期文学169
第二节 国统区文学172
第三节 解放区文学和十七年文学179
第四节 新时期文学183
一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视角183
二 精神文化的视角187
三 重视精神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189
四 新时期文学中的自由精神192
第五节 封建主义文化意识的批判203
一 伦理主义的否定205
二 大一统模式的反拨214
三 等级观念和依附心理的批判216
四 和谐观念的变革219
五 批判封建主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21
第六节 文化的时代性、世界性、民族性和人类性224
一 文化的时代性和世界性224
二 文化的民族性和人类性231
三 文化的时代性、世界性、民族性和人类性的关系235
第六章 通向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个性解放237
第二节 胡适、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的个性解放思想242
一 胡适的个性解放思想243
二 周作人的个性解放思想244
三 鲁迅的个性解放思想248
四 李大钊的个性解放思想254
五 三种个性解放思想异同论257
第三节 个性解放思潮的扩展和超越259
一 觉醒的困惑259
二 新的探索262
三 个性解放中的几个问题267
第四节 新时期的个性解放思想277
一 个性解放和民主主义、社会主义277
二 解放是一种现实活动282
三 个性解放和封建意识、小生产意识的批判288
四 个体主体性人格的建构292
五 个性解放与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可分性295
第七章 新文学运动是文学的统一战线297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时期2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303
第八章 真善美文学观念的现代发展308
第一节 真的观念312
一 生命观念312
二 人性观念316
三 个性观念321
四 平民观念323
五 作家观念325
第二节 善的观念330
第三节 美的观念337
一 悲剧的崇高和壮美的崇高340
二 喜剧色彩351
三 审美多样取向的本体根据354
第四节 英雄人物塑造的审美经验364
一 人民的事业是英雄人物的生命364
二 共产主义思想和民族优秀传统相结合366
三 崇高和多样性美的结合367
四 角色及其冲突370
五 个体和整体372
六 开放的视野375
后记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