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移民史 第2卷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移民史 第2卷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4233439.jpg)
- 葛剑雄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29315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60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移民史 第2卷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先秦时期1
第一节 传说时期的人口迁移3
一 主要部落联盟:黄帝3
二 南方部族:廪君、蜀王、夜郎4
三 惩罚性迁移:尧流四凶7
四 夏朝8
图目9
图1-1夏都的迁移9
一 早期商人的迁移11
第二节 盘庚迁殷:商人的迁移传统11
二 盘庚迁殷12
图1-2商都的迁移13
第三节 周人的分封和东迁16
一 周人早期的迁移16
二 西周分封:周人的扩散迁移17
三 太阳奔吴的传说和史实20
图1-3西周的分封迁移21
第四节 筚路篮缕,以启山林:楚与南方诸国23
一 楚23
二 巴25
三 蜀26
四 吴、越27
第五节 兼并与开拓:北方诸国29
图1-4南方诸国、诸族的迁移30
二 赵31
一 晋31
三 韩32
五 燕33
四 魏33
六 秦34
八 卫35
七 齐35
九 郑36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的其他移民36
一 学者、人才和食客36
二、城市、工商移民39
三 逃亡、避乱者40
第七节 华夏的扩张和戎狄的退缩41
第二章 秦汉三国时期移民的社会与自然背景43
第一节 各政权疆域和政区的变化43
一 秦朝的疆域政区43
二 西汉的疆域政区44
三 东汉和三国的疆域政区45
一 人口数量的变化46
第二节 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变化46
二 人口分布的变化48
一 法律、制度和社会影响对人口迁移的制约49
第三节 影响人口迁移的行政和社会因素49
二 法律和制度的实际作用52
三 强制性移民和自发性移民53
第四节 自然环境和灾害的影响55
一 气候的变化55
二 黄河下游河道和渤海湾的变迁56
一 疆域扩张中的对外移民59
第三章 秦朝:大移民时代59
第一节 从外迁到互迁59
二 灭六国中的强制迁移61
第二节 对首都地区和西北边疆的移民64
一 咸阳和关中64
二 西北边疆的开拓68
第三节 对岭南的征服和对越人地区的移民70
一 征服岭南后的移民70
图3-1秦人迁入南越路线及其分布74
二 汉人的迁入和越人向山区的迁移75
一 巴蜀地区77
第四节 巴蜀和其他地区77
二 其他地区80
第五节 徐福的传说和秦朝对海外的移民84
第一节 定都长安后的移民88
第四章 汉代的关中和洛阳88
一 迁都关中89
二 强本弱末:实关中90
三 新丰——丰邑的复制92
一 列侯就国,取消关禁93
第二节 文景时的停顿和逆向迁移93
二 关禁的重建和强化95
第三节 陵县的设置与徙陵县96
一 陵县的设置和移民过程96
二 迁陵县的对象100
表目103
表4-1元康四年有关中籍后裔的功臣侯103
表4-2元康四年无关中籍后裔的功臣侯104
图4-1西汉期间对关中的移民106
表4-3徙关中实例107
三 陵县的实际废止109
一 特殊身份的移民111
第四节 西汉期间其他徙关中类型111
二 由流动人口产生的移民114
第五节 自关中外迁的类型116
表4-4迁出关中实例118
第六节 西汉关中移民人数的估计120
第七节 东汉期间的关中122
表4-5西汉徙陵县人口及其后裔数估计122
一 迁都和战乱的影响122
二 东汉末年的大破坏124
第八节 移民对关中的文化影响125
一 内迁边民130
第九节 东汉期间对洛阳的移民130
二 功臣官僚131
三 宦官138
四 上计吏、儒生及其他人员140
五 边疆民族和西域移民144
图4-2东汉迁入洛阳移民示意145
第一节 西汉初的形势和晁错的“徙民实边”计划147
第五章 西北地区的移民147
一 移民过程149
第二节 西汉中后期的大规模移民149
二 移民的数量和分布153
表5-1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西北各郡人口统计154
第三节 东汉初的边民内迁155
一 移民过程157
第四节 东汉期间的移民157
二 移民的遣返161
三 迁入地点和数量162
表5-2西北部分郡西汉、东汉户口数比较164
一 边疆的开发164
第五节 移民定居后的状况及其影响164
二 移民的境遇165
三 移民与文化进步167
一 匈奴的掳掠和汉人的逃亡170
第一节 匈奴、鲜卑地区170
第六章 匈奴、鲜卑、西域和东北地区的汉人移民170
二 匈奴掳掠、收容汉人的原因175
三 鲜卑的掳掠和汉人的迁入177
第二节 西域地区178
一 西汉时期179
二 东汉时期181
第三节 东北地区182
一 西汉的自发移民182
二 辽东屯田184
三 夫余、高句骊的掳掠185
四 战乱时期的汉人流民186
第七章 少数民族的内徙和西迁189
第一节 匈奴189
一 汉朝对零星匈奴降俘的安置189
表7-1匈奴降人内徙封侯表190
二 匈奴降俘的增加和五属国的设立191
三 南匈奴的内迁195
四 匈奴的继续内迁198
五 北匈奴的西迁201
图7-1A匈奴的迁移(西汉、东汉后)202
图7-1B匈奴的迁移(西汉、东汉后)203
一 两汉、三国时期的内迁204
第二节 乌桓(丸)204
二 三国后的乌桓(丸)206
一 早期的迁移208
第三节 鲜卑208
二 东汉、三国时期210
图7-2鲜卑的迁移211
一 月氏的西迁和小月氏212
第四节 月氏、乌孙的西迁212
二 乌孙的西迁214
图7-3月氏和乌孙的西迁215
一 贵霜大月氏人216
第五节 西域诸族的内迁216
二 粟特人218
三 黎轩、大秦、天竺等国221
四 西北某些地名与西域移民的关系223
五 西域内迁移民的影响227
第六节 羌228
一 早期的南迁228
二 西汉时期230
三 东汉后的大规模内迁234
图7-4羌人的迁移237
第七节 氐238
第八节 越241
一 东瓯和闽越241
图7-5氐人的迁移242
二 南海247
表7-2元封元年(前110年)闽越降人封侯内徙247
图7-6东越和南海越人的迁移248
表7-3南越降人封侯内徙249
三 南越249
四 山越249
第九节 朝鲜251
五 夷洲(台湾岛)移民251
表7-4朝鲜降人封侯内徙252
第八章 汉人南下的序幕和分裂中的内聚迁移253
第一节 西汉时期的人口南迁254
一 蜀汉地区254
表8-1徙房陵、上庸诸侯王255
二 淮南260
三 长江以南262
四 岭南263
第二节 两汉之际和东汉的南迁268
一 南迁的实例268
表8-2东汉部分郡人口数与西汉末比较270
二 从南方户口数的增长看人口南迁270
第三节 东汉末和三国期间的南迁271
一 迁移过程271
二 迁入蜀国的移民273
表8-3迁蜀人物实例274
表8-4迁吴人物实例277
三 迁入吴国的移民277
图8-1移民迁入蜀国278
图8-2移民迁入吴国282
四 蜀、吴灭后的北迁283
第四节 各政权的内聚型移民286
二 十六国290
一 西晋290
第一节 各政权疆域的变化290
第九章 晋、南北朝时期移民的社会与自然背景290
三 北朝296
四 东晋、南朝297
一 人口数量的估计298
第二节 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变化298
二 人口分布的概况299
一 政权间的掠夺性迁移301
第三节 影响人口迁移的行政和社会因素301
二 政权内部的强制性迁移302
三 民族因素对移民的影响303
四 宗族和部曲对移民的影响304
第四节 自然环境和灾害的影响305
一 南迁的发轫期:西晋元康七年至光熙元年(297—306年)307
第一节 南迁的主要阶段和过程307
第十章 永嘉乱后的人口南迁307
二 第一阶段:永嘉乱后(307—324年)310
三 第二阶段:东晋太宁三年至永和五年(325—349)320
四 第三阶段:东晋永和六年至咸安二年(350—372年)322
五 第四阶段:东晋宁康元年至南朝宋永初二年(373—421年)325
六 第五阶段:宋永初三年至泰始五年(422—469年)330
七 南迁余波:宋泰始六年(470年)后335
图10-1永嘉乱后移民南迁的路线和迁入地区的分布339
表10-1西晋末至南朝期间见于记载的南迁人物及其后裔340
第二节 东晋南朝范围内的其他移民375
一 北方移民的继续迁移375
二 自然灾害与战乱引起的迁移377
表10-2福建与邻区户数统计382
三 流放性迁移385
第三节 北方移民的定居388
一 侨州郡县的设置388
表10-3东晋南朝境内设置的侨州郡391
二 侨州郡县以外的北方移民399
1.三吴与会稽的特殊现象399
2.侨州郡县中的非本籍侨民403
4.正确分析移民始迁南方的时间404
3.侨州郡县以外的北方移民404
三 移民定居的合法化和规范化——土断407
1.土断整理侨州郡县408
2.土断整理侨籍409
第四节 对北方移民数量的估计410
第五节 北方移民的影响412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413
二 汉族政权的实际疆域进一步扩大和巩固416
表10-4南朝陈南方县设置年代分区统计417
三 汉族与南方诸族间进一步融合418
四 南方进一步得到开发420
第十一章 汉族向西北、东北和北方的迁移422
第一节 西北地区422
一 西晋末和前凉时期422
二 前秦的迁移427
三 后凉时期428
四 赫连夏的迁移430
五 高昌、吐谷浑地区431
第二节 东北地区434
一 汉人流民的投奔434
二 强制性和掠夺性迁移438
三 东北移民的结局和余波442
第三节 南方汉人的北迁445
一 南人投奔北方政权445
二 北方政权的掠夺性、强制性迁移451
第十二章 少数民族的进一步内迁453
一 五部(屠各)匈奴454
第一节 匈奴454
二 铁弗匈奴458
图12-1匈奴、羯迁移大势459
第二节 羯460
第三节 氐、羌462
一 略阳氏人的外迁462
二 关中氐、羌的外迁464
三 氐、羌返回关中及外迁466
图12-2A氐、羌迁移大势(西晋末至后赵、前秦)471
图12-2B氐、羌迁移大势(西晋末至后赵、前秦)472
第四节 卢水胡473
一 东部鲜卑476
第五节 鲜卑476
图12-3卢水胡迁移大势477
图12-4东部鲜卑、吐谷浑、西部鲜卑迁移大势480
二 吐谷浑481
三 西部鲜卑483
四 拓跋鲜卑485
图12-5拓跋鲜卑迁移大势488
第六节 蛮489
图12-6蛮族迁移大势496
第七节 獠497
第八节 高句丽(高丽)、夫余499
第九节 西域诸族502
一 西域僧人503
三 西域商人506
二 龟兹乐人506
四 其他西域人507
第一节 十六国期间的人口迁移及其影响513
第十三章 十六国与北朝的移民513
一 汉、前赵514
二 后赵516
三 成汉519
四 前秦519
五 后秦522
六 西秦、南凉、夏524
七 西燕、后燕、南燕527
八 代国529
一 对高车、蠕蠕(柔然)、铁弗匈奴等族的迁移533
第二节 北魏前期的移民533
二 对后燕和中原士人的吸收537
1.迁都平城之初的移民540
三 对京师的大规模移民540
2.拓跋嗣(明元帝)以后的移民547
3.南朝人口的迁入556
4.京师人口的外迁561
四 其他地区的迁移566
1.关中、陇东566
2.北燕567
3.南朝568
4.高车、蠕蠕(柔然)568
5.军镇和边疆572
6.其他579
图13-1北魏前期的移民579
一 迁都过程581
第三节 南迁洛阳581
二 南迁的主要原因584
三 南迁的规模587
四 移民城市洛阳592
第四节 北朝后期的移民594
一 北方的频繁迁移594
二 南朝人口的北迁597
表13-1江陵北迁人物599
表13-2陈亡入隋人物600
表13-3陈宗室入隋状况601
卷后记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