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药物动力学方法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药药物动力学方法与应用
  • 郭立玮主编;黄芳等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4663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药药物动力学方法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药药物动力学的概念及发展概况1

一、中药药物动力学的概念1

二、中药药物动力学发展概况1

目录1

第二节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

一、为中医临床优化给药方案提供基础和依据2

二、阐明中医药防病治病机制3

三、为中药新药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3

一、研究对象4

二、研究方法4

第三节 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4

四、评价中药制剂和中成药的质量4

三、研究内容5

第二章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常用数学方法及计算机程序8

第一节 相关与回归8

一、相关及相关系数8

二、相关系数的检验9

三、相关系数的计算10

四、单变量线性回归的计算11

二、计算步骤13

一、基本原理13

第二节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13

第三节 拉氏变换法15

一、拉氏变换定义15

二、拉氏变换的性质15

三、用拉氏变换解动力学公式16

第四节 统计矩原理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16

一、统计矩及其计算17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求算17

第五节 常见药物动力学计算机程序19

一、吸收21

二、分布21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21

第三章 中药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21

三、代谢22

四、排泄22

第二节 药物转运的速率类型与线性、非线性药物动力学22

一、速率类型22

二、线性、非线性药物动力学及其识别23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参数24

一、速率常数24

二、生物半衰期25

三、表观分布容积26

五、药-时曲线27

四、清除率27

第四节 药物动力学模型及其确定28

一、药物动力学模型28

二、药物动力学模型的确定32

第四章 单室模型35

第一节 静脉注射35

一、血药浓度法35

二、尿药排泄数据法37

第二节 血管外给药40

一、血药浓度法40

二、尿药速率法46

第三节 静脉输注47

一、血药浓度法47

二、尿药速率法51

第五章 双室模型52

第一节 静脉注射52

一、血药浓度法52

二、尿药速率法55

三、尿药亏量法56

第二节 血管外给药58

一、模型的建立58

三、药物动力学基本参数的估算方法59

二、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59

四、其他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求法60

第三节 静脉滴注62

一、数学模型的建立62

二、静注负荷剂量及维持滴注速率的计算63

第六章 多剂量给药65

第一节 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和时间的关系65

一、累积因子65

二、不同给药途径的多剂量给药公式65

第二节 稳态血药浓度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66

一、稳态血药浓度及其计算公式66

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及其计算公式67

三、多剂量给药时给药间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68

第七章 体内药物浓度法70

第一节 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样本与实验动物种属的选择70

一、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样本的选择70

二、实验动物种属的选择71

第二节 建立中药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方法的技术要求71

第三节 常用的中药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方法73

一、分光光度法73

二、色谱法87

三、免疫法106

四、微生物法及其他生物测定法113

一、药理效应法的基本原理122

第二节 药理效应法的原理122

第八章 药理效应法122

第一节 概述122

二、药理效应法的适用条件123

三、药理效应法测定指标的要求123

四、常用的药理效应指标123

第三节 药理效应法的步骤与方法124

一、建立剂量-效应曲线124

二、建立时间-效应曲线124

三、建立药量-时间曲线125

四、药物动力学参数求算125

第一节 概述138

第九章 效量半衰期法138

第二节 效量半衰期法原理139

第三节 效量半衰期的方法、步骤139

第十章 药物累积法142

第一节 概述142

第二节 药物累积法的原理及要点142

第三节 药物累积法的步骤与药物动力学参数求算143

第十一章 对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的评价以及PK-PD结合模型研究151

第一节 对中药体内药物浓度法的评价151

第二节 对中药生物效应法的评价154

一、血药浓度法与药物体存量的相关性159

二、参数的比较分析159

第三节 药物累积法与血药浓度法的相关性研究159

三、参数计算方法探讨160

第四节 中药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模型161

一、Sheiner的效应室PK-PD模型161

二、PK-PD模型研究方法161

三、PK-PD模型在临床药学上的应用及其意义163

第十二章 中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167

第一节 中药临床药物动力学概念167

第二节 中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内容与方法168

一、中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与步骤168

一、受试者的选择169

第三节 中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169

二、中药治疗药物监测169

二、实验设计及观测指标170

第十三章 中药的代谢研究188

第一节 中药的代谢与中药药理活性188

一、中药代谢的概念188

二、中药的肠道菌群代谢与药理活性188

第二节 中药成分的代谢研究方法189

一、中药成分在消化道内代谢研究方法189

二、中药成分在肝脏的代谢研究方法190

三、现代中药成分代谢化学研究方法190

三、生物碱类化合物200

二、醌类化合物200

一、萜类化合物200

第三节 常见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研究概况200

四、酸、酚类化合物201

五、苷类化合物202

第四节 中药成分代谢研究与中药生物技术概况202

一、中药活性成分代谢途径调控研究203

二、中药活性成分的肠内细菌转化研究203

三、中药活性成分的组合生物催化研究203

第十四章 中药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研究205

第一节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的概念205

一、生物利用度的概念205

二、生物等效性的概念206

第二节 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207

一、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207

二、生物利用度的实验设计208

第三节 生物利用度研究的体外替代方法——溶出度试验212

一、体外溶出度测定的概念和意义212

二、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212

第四节 体外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研究215

第十五章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223

第一节 中药药物动力学与一类中药新药研究224

一、药物动力学研究是中药一类新药的研究内容224

二、药物动力学研究可为一类中药新药的寻找提供方向和线索224

第二节 中药药物动力学与二类中药新药研究225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在中药新药给药途径与剂型优选中的应用228

第四节 药物动力学在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中的应用238

第五节 药物动力学在中药制药新技术研究中的应用247

第十六章 中药缓释和控释制剂设计的药物动力学基础256

一、中药缓释和控释制剂设计的基础256

二、中药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剂量设计259

三、缓释控释制剂的质量评价261

第十七章 中药药物动力学与中医药理论272

第一节 中药药物动力学与中医因时施治、择时给药理论的关系272

第二节 中药药物动力学与药物归经276

一、“证治药动学”的概念285

第一节 “证治药动学”新假说285

第十八章 中药药物动力学新学说、新方法285

二、“复方效应成分药动学”新假说的基本要素与科学依据286

三、“复方效应成分动力学”新假说的意义及前景287

四、“辨证药动学”假说概述288

第二节 中药血清药理学在中药药物动力学中的应用294

一、中药血清药理学产生的背景294

二、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优点及意义295

三、中药血清药理学在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296

第三节 “中药胃肠药动学”研究思路297

一、中药胃肠药动学”的基本概念298

二、“中药胃肠药动学”研究内容与方法2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