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策略·方法·技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策略·方法·技巧](https://www.shukui.net/cover/2/34360146.jpg)
- 甄镭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9248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508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策略·方法·技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概述1
1.1 对信息系统的理解2
1.1.1 对信息系统理解的偏差可能导致的问题2
1.1.2 信息系统的定义4
1.1.3 “不能”与“能”——信息系统的作用5
1.1.4 信息系统的组成6
1.1.5 组织中信息系统发展的一般过程8
1.2 信息系统发展变化的动因10
1.2.1 组织业务目标的变化与业务过程的重组10
1.2.2 组织生存环境的变化11
1.2.3 信息化需求的发展变化13
1.2.4 信息技术的发展14
1.3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的目的、内容与特点16
1.2.6 原信息系统的不足16
1.2.5 用户对信息资源挖掘、整合与利用的潜在要求16
1.3.1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的目的17
1.3.2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的内容19
1.3.3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的特点19
1.3.4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的方法一再工程21
1.4 导致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失败的因素24
1.4.1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失败的表现24
1.4.2 导致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失败的因素26
1.5 应对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的策略32
1.5.1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的成功需要长期的策略32
1.5.2 信息系统使用者的长期策略34
1.5.3 开发商应对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的策略37
1.5.4 实施过程的策略38
1.6 本章总结39
第2章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的过程与管理41
2.1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的一般过程42
2.2 与系统相关的制度变化43
2.2.1 业务过程制度化43
2.2.2 控制与安全设计44
2.2.3 人员和岗位设计44
2.2.4 培训44
2.2.5 组织文化的变化45
2.3 质量管理过程46
2.3.1 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47
2.3.2 质量保证47
2.3.3 配置管理48
2.3.4 项目跟踪和监督50
2.4 信息系统实施过程52
2.4.1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的目标和范围确定52
2.4.2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的风险管理54
2.4.3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计划的制定58
2.4.4 关键技术试验65
2.5 实施过程完成后的工作67
2.5.1 项目总结67
2.5.2 从系统实施组织向系统维护组织的过渡68
2.5.3 系统运行维护的质量保证过程68
2.5.4 定期的沟通与交流69
2.6 项目的组织结构69
2.6.1 组织结构的构成原则69
2.6.2 组织结构69
2.6.3 项目组的构成70
2.7 本章总结71
第3章 原有系统分析72
3.1 逆向工程73
3.2.1 资料收集的工作产品76
3.2 资料收集76
3.2.2 资料来源78
3.2.3 资料来源与工作产品间的关系79
3.2.4 资料的验证79
3.3 分析的工作产品80
3.4 分析方法81
3.4.1 用例分析81
3.4.2 业务模型分析83
3.4.3 概念模型分析83
3.4.4 软件结构分析84
3.5 实例——商品房销售系统84
3.5.1 系统背景85
3.5.2 资料的收集85
3.5.3 获得系统用例模型90
3.5.4 获得商品房销售业务模型92
3.5.5 概念模型分析93
3.5.6 软件结构分析94
3.6 本章总结96
第4章 业务模型与软件需求分析97
4.1 软件开发中需求的层次98
4.2 业务模型99
4.2.1 业务模型的作用99
4.2.2 业务模型的内容100
4.2.3 现状模型与目标模型102
4.2.4 业务模型建立方法简介104
4.2.5 业务参考模型简介105
4.3 业务过程设计与软件需求106
4.4 交互设计与软件需求110
4.5 分析模式112
4.5.1 分析模式的作用113
4.5.2 分析模式的结构114
4.5.3 分析模式示例115
4.5.4 分析模式在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中的作用117
4.6 如何保证需求工作的质量117
4.6.1 合理的需求工作团队117
4.6.2 建立抽象的模型118
4.6.3 提高需求文档的可用性118
4.7 本章总结119
第5章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中的软件设计120
5.1 软件设计概述121
5.1.1 软件设计的任务121
5.1.2 结构化设计与面向对象设计122
5.1.3 系统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之间的关系123
5.1.4 软件系统升级与整合的设计123
5.2.2 概要设计的前提125
5.2 概要设计125
5.2.1 概要设计的任务125
5.2.3 概要设计的输入126
5.2.4 概要设计流程126
5.2.5 概要设计的输出128
5.2.6 软件体系结构的选择128
5.2.7 概要设计需要解决的升级与整合问题130
5.3 详细设计134
5.3.1 详细设计的任务134
5.3.2 详细设计的前提134
5.3.3 详细设计输入134
5.3.4 详细设计流程134
5.4.1 系统的目标和需求概述136
5.4 设计实例136
5.3.6 代码的重构136
5.3.5 详细设计的输出136
5.4.2 概要设计137
5.4.3 详细设计144
5.5 本章总结147
第6章 设计模式在软件系统再工程中的应用148
6.1 为什么要采用设计模式149
6.2 设计模式概述150
6.2.1 创建型模式150
6.2.2 结构型模式152
6.2.3 行为模式154
6.3.2 意图157
6.3.3 结构157
6.3.1 问题的提出157
6.3 适配器(Adapter)157
6.3.4 在软件升级与整合中的应用158
6.4 桥接(Bridge)163
6.4.1 问题的提出163
6.4.2 意图163
6.4.3 结构164
6.4.4 在软件升级与整合中的应用165
6.4.5 与适配器模式的区别167
6.4.6 与其他设计模式的结合168
6.5 外观(Facade)169
6.5.1 问题的提出169
6.5.2 意图169
6.5.3 结构170
6.5.4 在软件系统升级与整合中的应用171
6.6.1 问题的提出172
6.6 Mediator(中介者)模式172
6.6.2 意图173
6.6.3 结构173
6.6.4 在软件系统升级与整合中的应用176
6.7 策略模式177
6.7.1 问题的提出177
6.7.2 意图177
6.7.3 结构177
6.7.4 实例178
6.7.5 用途179
6.8 本章总结179
第7章 软件升级与整合的设计模式语言180
7.1 概述181
7.2.1 问题的提出182
7.2 组态与元数据库182
7.2.2 意图183
7.2.3 结构183
7.2.4 实例184
7.2.5 应用184
7.2.6 使用效果185
7.3 数据代理185
7.3.1 问题的提出185
7.3.2 意图185
7.3.3 结构186
7.3.4 相关模式188
7.3.5 用途188
7.3.6 应用效果189
7.4 通讯代理189
7.4.1 问题的提出189
7.4.2 意图189
7.4.3 结构190
7.4.4 相关模式191
7.4.5 实例191
7.4.6 用途194
7.5 事件代理194
7.5.1 问题的提出194
7.5.2 意图195
7.5.3 结构195
7.5.4 相关模式196
7.5.5 实例197
7.5.6 用途200
7.5.7 使用效果201
7.6 瘦客户端201
7.6.1 问题的提出201
7.6.4 实例202
7.6.3 结构202
7.6.2 意图202
7.6.5 用途203
7.6.6 使用效果203
7.7 批处理204
7.7.1 问题的提出204
7.7.2 意图204
7.7.3 结构204
7.7.4 实例206
7.7.5 用途208
7.7.6 使用效果209
7.8 模式语言使用实例——多数据源数据采集209
7.8.1 数据采集系统的目的209
7.8.2 系统的结构210
7.8.3 显示组件212
7.8.5 组态软件和组态数据库214
7.8.4 远程数据采集服务214
7.8.6 小结215
7.9 本章总结215
第8章 软件系统升级与整合中的技术217
8.1 数据库访问技术218
8.1.1 数据库访问技术回顾218
8.1.2 OLE DB与ADO.NET220
8.1.3 对数据库访问技术进行升级的方法222
8.2 XML相关技术225
8.2.1 XML概述225
8.2.2 XML的应用范围228
8.2.3 XML技术应用230
8.3 软件开发运行环境234
8.3.1 CORBA234
8.3.2 Java应用构件平台237
8.3.3 .NET平台240
8.4 Web Services243
8.4.1 Web Services的定义243
8.4.2 Web Services的结构244
8.4.3 Web Services的相关协议与标准245
8.4.4 Web Services在软件整合中的应用247
8.5 工作流技术247
8.5.1 工作流简介248
8.5.2 工作流软件的功能249
8.5.3 结构250
8.5.4 关键技术251
8.5.5 工作流相关的规范252
8.6 本章总结253
第9章 应用软件系统的扩充与整合方案254
9.1.1 向B/S结构移植的必要性255
9.1 C/S系统向B/S系统的移植255
9.1.2 C/S向B/S移植的需求256
9.1.3 解决方案258
9.1.4 迁移步骤259
9.1.5 应用实例261
9.2 辅助决策支持系统261
9.2.1 目标261
9.2.2 原有系统结构261
9.2.3 要点261
9.2.4 解决方案263
9.2.5 实施过程263
9.3.1 目标265
9.3.3 要点265
9.3.2 原有系统结构265
9.3 生产过程数据的集成265
9.2.6 应用实例265
9.3.4 解决方案266
9.3.5 实施过程268
9.3.6 实例268
9.4 应用系统的集成270
9.4.1 目标270
9.4.2 原系统结构270
9.4.3 要点270
9.4.4 解决方案271
9.4.5 实施步骤273
9.4.6 实例274
9.5 与MS Office的集成274
9.5.1 目标274
9.5.2 要点274
9.5.4 解决方案275
9.5.3 MS Office提供的几种功能扩展的形式275
9.5.5 用实例276
9.6 文档数据库的集成277
9.6.1 目标277
9.6.2 文档数据库概述277
9.6.3 要点278
9.6.4 解决方案278
9.7 本章总结279
第10章 数据的整合与数据库的再设计281
10.1 数据库设计概述282
10.1.1 实体关系模型282
10.1.2 规范化的数据库设计283
10.2 数据模型设计的方法284
10.2.1 发现实体285
10.2.4 确保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286
10.2.2 确定联系286
10.2.3 实体属性的确定286
10.3 实体间的基本关系287
10.3.1 一对一关系287
10.3.2 一对多关系288
10.3.3 多对多关系289
10.3.4 递归关系289
10.3.5 多元关系290
10.3.6 继承关系291
10.4 有业务含义的数据模型示例291
10.4.1 部分-整体关系292
10.4.2 从属关系292
10.5.1 基础实体从属关系的扩展293
10.5 数据模型扩充与整合中的常见的几种情况293
10.4.5 过滤293
10.4.3 动态实体293
10.4.4 多种分类方式293
10.5.2 “一对多”关系变为“多对多”关系301
10.5.3 实体属性(或“一对一”关系)变为“一对多”关系305
10.5.4 从现有数据模型中产生“泛化”实体309
10.6 信息编码的整合311
10.6.1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中的编码问题312
10.6.2 信息编码方法的类型312
10.6.3 信息编码原则314
10.6.4 信息编码整合的实施315
10.6.5 编码整合时应注意的问题315
10.7 本章总结316
第11章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升级与整合317
11.1.2 数据库管理系统迁移318
11.1.3 数据库管理系统集成318
11.1.1 数据库管理系统升级318
11.1 数据库升级与整合过程的几种情况318
11.1.4 数据模型改变与数据整合319
11.1.5 综合情况319
11.2 数据库升级与整合的一般过程319
11.2.1 目标319
11.2.2 实施过程320
11.2.3 数据迁移的一般步骤321
11.2.4 结果323
11.3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323
11.3.1 什么是关系数据库323
11.3.2 关系数据库中常见的概念324
11.3.3 关系数据库的相关标准简介325
11.3.4 常见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比较327
11.4.1 SQL语法329
11.4 异种数据库迁移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329
11.4.2 存储过程330
11.4.3 连接330
11.4.4 数据类型330
11.5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迁移和升级实例330
11.5.1 移植实用程序(Migration Utility)331
11.5.2Oracle数据移植助理(Oracle Data Migration Assistant)332
11.5.3 导入/导出工具(Export/Import)333
11.5.4 SQL*Loader工具333
11.5.5 SQL*PLUS COPY命令334
11.5.6 使用第三方工具334
11.6 本章总结334
第12章 安全系统的升级与整合335
12.1.1 信息系统安全的特征336
12.1 信息系统安全的特征和内容336
12.1.2 信息系统安全的内容337
12.1.3 安全体系结构337
12.2 应用系统的安全模型338
12.2.1 权限模式339
12.2.2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式340
12.2.3 基于安全级别的控制模式342
12.2.4 安全模型的实现342
12.3 信息系统升级与整合过程中与安全有关的问题343
12.3.1 原有系统没有安全性的考虑343
12.3.2 原有子系统有各自的安全管理模式344
12.3.3 原有权限系统与应用软件系统耦合在一起344
12.3.4 原有系统的安全管理存在设计缺陷344
12.4 安全系统的再设计与实现344
12.4.1 安全验证对象的加入344
12.4.2 屏蔽业务模块中的安全服务功能347
12.4.3 子系统安全服务的整合349
12.5 本章总结350
第13章 可能用到的技巧351
13.1 数据库相关352
13.1.1 Windows 2000下配置RDS服务352
13.1.2 采用ADOX获得数据库结构353
13.1.3 关系数据库的二进制字段的存取355
13.1.4 采用ADO实现图像数据库存取358
13.1.5 RDS的使用360
13.2 组件相关362
13.2.1 COM AddIn编制362
13.2.2 与浏览器集成367
13.3.1 XSLT的使用370
13.3 XML相关370
13.3.2 XML与DHTML结合使用376
13.4 Web编程相关381
13.4.1 在ASP.NET下绘制统计图381
13.4.2 采用Office Web Components绘制统计图382
13.4.3 采用Web Service实现子系统间的数据访问385
13.5 DOM模型与文件格式的转换389
13.5.1 文件格式不统一带来的问题389
13.5.2 DOM模型概述389
13.6 文档数据库相关390
13.6.1 通过ODBC读取关系数据库数据390
13.6.2 读取文档数据库的信息392
13.7 本章总结393
第14章 案例——从ERP扩展到电子商务394
14.1.1 系统背景395
14.1.2 系统的业务模型395
14.1 原有的ERP系统395
14.1.3 系统功能结构396
14.1.4 系统物理结构396
14.2 ERP扩展到电子商务的需求398
14.2.1 ERP无法解决的问题399
14.2.2 企业信息系统对外扩充的需求399
14.2.3 电子商务的作用400
14.3 业务流程再设计400
14.3.1 业务参考模型401
14.3.2 原有业务过程模型分析402
14.3.3 再设计后的业务过程模型404
14.4 信息系统再设计406
14.4.1 系统整体结构406
14.4.2 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408
14.4.3 电子商务网站与ERP系统的接口410
14.5.1 Web环境下的工作流实现412
14.5 关键技术412
14.5.2 与ERP系统接口的实现414
14.6 系统实施的效果415
14.7 本章总结416
第15章 案例二——领导辅助决策系统417
15.1 领导辅助决策系统概述418
15.1.1 系统目标418
15.1.2 系统的特点418
15.1.3 系统主要功能420
15.1.4 系统的性能需求421
15.1.5 系统的关键技术422
15.2 系统演化过程及分析422
15.2.1 系统演化过程422
15.2.2 演化过程分析427
15.3.3 系统的结构428
15.3.2 存在的问题与需求428
15.3 系统的再设计428
15.3.1 再设计的目标428
15.4 系统的实现430
15.4.1 最终用户查询界面的实现430
15.4.2 组态软件的实现432
15.4.3 数据收集器的实现433
15.4.4 决策支持算法接口433
15.4.5 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实施434
15.5 系统未来的发展434
15.6 本章小结434
第16章 案例三——商品房销售系统的升级与整合436
16.1 商品房销售系统概述437
16.1.1 业务目标437
16.1.2 业务特点438
16.1.3 业务参考模型439
16.1.4 信息系统在商品房销售系统中起的作用442
16.1.5 信息系统需要提供的功能445
16.1.6 业务特点对信息系统的约束446
16.2 原有系统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446
16.2.1 原系统的开发背景446
16.2.2 原系统的物理结构446
16.2.3 原系统的软件结构447
16.2.4 原系统存在的缺陷448
16.3 系统的再设计449
16.3.1 新系统的需求450
16.3.2 新系统的体系结构450
16.3.3 系统数据模型的变化451
16.4 系统的实现454
16.4.1 表示层的实现454
16.4.2 业务逻辑层的变化457
16.5 关键技术458
16.5.1 Web客户端的易用性458
16.4.3 数据访问层的变化458
16.5.2 采用Office 2000 Web Component显示统计图形461
16.5.3 采用Office 2000输出动态文档462
16.6 新系统对业务流程的影响463
16.7 系统未来的发展464
16.7.1 结算的电子化465
16.7.2 无线局域网和移动终端465
16.7.3 相关业务流程的自动化465
16.8 本章小结465
第17章 应对未来的挑战467
17.1.1 海量原始数据的输入468
17.1.2 移动数据输入468
17.1 关注用户的需求468
17.1.3 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469
17.1.4 虚拟现实与仿真470
17.2 关注新技术的发展470
17.2.1 Web应用470
17.2.2 新型的人机交互技术470
17.2.3 移动终端471
17.2.4 新型数据库系统471
17.2.5 知识管理471
17.3 采用更为科学的管理体系472
17.4 建立更为抽象的分析与设计模式472
17.5 本章小结472
附录A 参考文献474
附录B 一些有用的工具478
附录C 一些有用的网址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