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评价](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4450987.jpg)
- 何德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600930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环境质量评价-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环境评价概论1
1.1 环境与环境影响1
1.1.1 环境与环境质量1
1.1.2 环境的基本特性2
1.1.3 环境影响及其特征3
1.2 环境评价及其发展过程5
1.2.1 概念5
1.2.2 开发决策和环境评价6
1.2.3 分类7
1.3 环境影响评价9
1.3.1 环境影响评价类别9
1.3.2 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9
1.3.3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10
1.3.4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10
1.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1
1.4.1 国外的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制度12
1.4.2 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制度12
第2章 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体系18
2.1 环境标准与标准体系18
2.1.1 标准18
2.1.2 环境标准18
2.1.3 环境标准体系19
2.2 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的制订方法22
2.2.1 制订环境质量标准的方法22
2.2.2 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方法24
2.3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规体系26
2.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30
2.4.1 概述30
2.4.2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的法律法规31
2.4.3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32
2.4.4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制度34
第3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36
3.1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36
3.1.1 环境筛选36
3.1.2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37
3.1.3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38
3.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39
3.2.1 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39
3.2.2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40
3.2.3 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40
3.3 环境影响报告书42
3.3.1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原则42
3.3.2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42
3.3.3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点43
第4章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50
4.1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50
4.1.1 污染源调查内容50
4.1.2 污染源调查程序与方法51
4.2 工程分析53
4.2.1 概述53
4.2.2 工程分析的方法54
4.2.3 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56
4.3 典型工程分析案例分析61
4.4 工程分析专题报告69
4.4.1 污染影响型大中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专题报告的编写要点69
4.4.2 环境破坏型大型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专题报告的编写要点70
第5章 生命周期评价72
5.1 生命周期评价概述72
5.1.1 生命周期评价的产生和发展72
5.1.2 生命周期评价的涵义及其技术框架73
5.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79
5.2.1 贝尔实验室的定性法79
5.2.2 柏林工业大学的半定量法79
5.2.3 荷兰的环境效应法80
5.2.4 日本的生态管理NETS法80
5.3 生命周期评价应用与案例81
5.3.1 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81
5.3.2 铝工业生产的LCA研究案例82
第6章 清洁生产评价88
6.1 清洁生产概述88
6.1.1 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88
6.1.2 国际清洁生产的发展88
6.1.3 国内清洁生产的发展90
6.1.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90
6.1.5 清洁生产概念引入环评中的好处91
6.1.6 清洁生产纳入环评的做法91
6.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93
6.2.1 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93
6.2.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94
6.3 清洁生产评价方法96
6.3.1 评价等级96
6.3.2 评价方法97
6.4 清洁生产评价案例分析97
6.4.1 造纸行业清洁生产97
6.4.2 电解铝行业清洁生产100
第7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06
7.1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的确定106
7.1.1 评价工作程序106
7.1.2 评价因子筛选和评价标准的确定106
7.1.3 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108
7.1.4 评价范围的确定109
7.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109
7.2.1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109
7.2.2 大气质量现状监测113
7.2.3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115
7.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116
7.3.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步骤116
7.3.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与方法118
7.3.3 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118
7.3.4 线源、体源和面源扩散模式123
7.3.5 可沉降颗粒物扩散模式124
7.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24
7.4.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和指标125
7.4.2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125
7.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案例127
7.5.1 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27
7.5.2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127
7.5.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127
7.5.4 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27
7.5.5 建议与结论128
第8章 水环境影响评价129
8.1 水环境评价等级的确定129
8.1.1 评价工作程序129
8.1.2 评价等级129
8.1.3 评价范围132
8.2 水环境现状调查133
8.2.1 水体污染源调查133
8.2.2 水质监测134
8.2.3 地表水体布设水质监测断面及取样点的原则与方法134
8.3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35
8.3.1 预测工作的准备135
8.3.2 影响预测模型136
8.4 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141
第9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145
9.1 固体废物污染与破坏概述145
9.1.1 固体废物的涵义145
9.1.2 固体废物的分类145
9.1.3 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146
9.2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和工作内容147
9.2.1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147
9.2.2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与内容147
9.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识别与现状评价148
9.3.1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识别148
9.3.2 现状评价149
9.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149
9.4.1 一般工程项目的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149
9.4.2 对固体废物集中处理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151
9.4.3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154
9.4.4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环境影响评价159
9.5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160
9.5.1 项目概况160
9.5.2 工程分析163
9.5.3 环境概况165
9.5.4 环境影响评价165
9.5.5 环境影响预测(略)167
9.5.6 场址的比选论证和选址的合理性分析167
9.5.7 结论169
第10章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71
10.1 噪声概述171
10.1.1 噪声的定义及分类171
10.1.2 噪声的物理量171
10.2 噪声评价工作程序与等级划分173
10.2.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173
10.2.2 评价等级划分175
10.3 噪声现状调查与预测176
10.3.1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176
10.3.2 噪声预测177
10.4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对策183
10.4.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183
10.4.2 噪声防治对策187
10.5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案例188
第11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91
11.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91
11.1.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91
11.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一般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193
11.1.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194
1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等级划分195
11.2.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原则195
11.2.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196
11.2.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196
11.2.4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198
11.2.5 工程分析199
11.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调查与预测200
11.3.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00
11.3.2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02
11.3.3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205
11.3.4 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估要点206
11.4 生态环境影响防治对策206
11.4.1 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206
11.4.2 主要的生态环境防护与恢复措施207
11.4.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评估208
11.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案例209
11.5.1 工程概况209
11.5.2 生态环境背景210
11.5.3 环境影响识别210
11.5.4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212
11.5.5 环境保护措施213
11.5.6 结论214
第12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215
12.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论215
12.1.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215
12.1.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215
12.1.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类型217
12.1.4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217
12.1.5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及意义218
12.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内容219
12.2.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219
12.2.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219
12.2.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21
12.3 区域开发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221
12.3.1 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221
12.3.2 土地使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223
12.3.3 区域开发方案合理性分析223
12.4 环境战略对策分析225
12.4.1 技术路线225
12.4.2 区域发展总体趋势及资源需求分析225
12.5 区域环境总量控制228
12.5.1 区域环境总量控制分类228
12.5.2 区域环境总量控制的分析方法和要点229
12.6 区域环境管理计划231
12.6.1 机构设置与监控系统的建立231
12.6.2 区域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232
12.6.3 区域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234
第13章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235
13.1 战略环境评价概述235
13.1.1 战略环境评价的定义、实施意义与基本类型235
13.1.2 政策评价与SEA237
13.1.3 区域环境评价与SEA237
13.2 战略环境评价系统237
13.2.1 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的特点238
13.2.2 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238
13.2.3 评价目的与标准239
13.2.4 评价方法240
13.3 战略环境评价的工作程序242
13.3.1 SEA工作方案的制定242
13.3.2 SEA的工作实施244
13.3.3 SEA的工作总结245
13.4 战略环境评价方法学概述246
13.4.1 SEA方法类型247
13.4.2 SEA方法的选择249
13.4.3 评价技术关键250
13.5 战略替代方案及其环境影响减缓措施251
13.5.1 战略替代方案分析251
13.5.2 战略环境影响减缓措施253
第14章 累积影响评价254
14.1 累积影响的概念与分类254
14.1.1 概念254
14.1.2 分类255
14.2 累积影响评价257
14.2.1 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发展257
14.2.2 概念与分类258
14.2.3 累积影响评价的视角258
14.2.4 累积影响评价的程序258
14.2.5 累积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260
14.2.6 累积影响的消减措施262
14.3 累积影响评价方法262
14.3.1 概述262
14.3.2 美国和加拿大累积影响评价方法的应用情况263
14.3.3 幕景分析法265
14.4 累积影响评价案例267
14.4.1 项目简介267
14.4.2 累积影响识别267
14.4.3 幕景设定268
14.4.4 累积影响评价269
14.4.5 累积影响消减措施270
第15章 环境风险评价271
15.1 风险评价概况271
15.1.1 风险评价概念271
15.1.2 风险评价程序与方法271
15.2 环境风险评价概述272
15.2.1 环境风险评价的发展272
15.2.2 环境风险评价的定义273
15.2.3 环境风险评价的特点274
15.2.4 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主要区别275
15.3 环境风险评价内容与程序276
15.3.1 评价工作级别与范围276
15.3.2 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276
15.3.3 环境风险评价程序280
15.4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281
15.4.1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的制定281
15.4.2 环境风险评价数值标准281
参考文献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