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环境灾害及其防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然环境灾害及其防御](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4460260.jpg)
- 刘晓艳,钱光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ISBN:978751143031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自然灾害-灾害防治-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然环境灾害及其防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自然灾害的定义和特点1
1.2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级别2
1.2.1 自然灾害的类型2
1.2.2 自然灾害的级别3
1.3 自然灾害的发育及分布5
1.4 影响自然灾害发生的因素6
1.5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7
1.5.1 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7
1.5.2 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8
1.5.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9
1.6 自然灾害的防御及发展趋势10
思考题11
第2章 地震灾害12
2.1 地震的成因12
2.1.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2
2.1.2 地震波13
2.1.3 地震的成因15
2.1.4 地震参数16
2.2 地震的分类19
2.3 地震的分布特征21
2.4 地震灾害事件及特点23
2.5 地震的次生灾害及预防25
2.5.1 地震引发的灾害类型25
2.5.2 地震引发的滑坡及泥石流26
2.5.3 地震引发海啸30
2.5.4 地震引发火灾30
2.5.5 地震引发水灾31
2.5.6 地震引发毒气、细菌、放射性污染33
2.6 地震预报及前兆35
2.6.1 地震预报35
2.6.2 地震的前兆37
2.7 地震预防39
2.7.1 物资储备与抗震准备39
2.7.2 防震演习与隐患排查41
2.8 地震避难42
2.8.1 应对地震42
2.8.2 地震后自救44
2.9 震后救援47
2.9.1 震后搜救47
2.9.2 震后救援48
2.9.3 震后注意事项49
2.9.4 震后安置与防疫50
2.9.5 震后心理调节54
思考题56
第3章 火山灾害58
3.1 火山的类型与特点58
3.1.1 火山的类型58
3.1.2 火山的结构58
3.1.3 火山喷发及特点59
3.1.4 火山喷发阶段性62
3.2 著名火山喷发事件及危害63
3.2.1 国内著名的火山喷发63
3.2.2 国外著名的火山喷发64
3.2.3 典型火山喷发灾害66
3.3 典型火山景观及特征66
3.3.1 长白山天池67
3.3.2 黑龙江五大连池68
3.3.3 腾冲火山群69
3.3.4 镜泊湖火山群70
3.3.5 乞力马扎罗山70
3.3.6 富士山71
3.3.7 马荣火山72
3.3.8 喀拉喀托火山72
3.3.9 斯德朗博利火山72
3.4 火山活动的监测与预报73
3.4.1 火山的监测73
3.4.2 我国的火山监测74
3.5 火山灾害的预防与减灾对策75
3.5.1 火山喷发的征兆75
3.5.2 火山喷发后的逃生方法75
思考题75
第4章 山地灾害77
4.1 山地灾害概述77
4.2 崩塌78
4.2.1 崩塌的形成条件79
4.2.2 崩塌的分类80
4.2.3 崩塌的力学机制82
4.2.4 崩塌的危害83
4.2.5 崩塌的防治84
4.3 滑坡85
4.3.1 滑坡的要素及形成86
4.3.2 滑坡的分类88
4.3.3 滑坡机理89
4.3.4 滑坡的危害89
4.3.5 滑坡的防治90
4.4 泥石流93
4.4.1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94
4.4.2 泥石流的分类95
4.4.3 泥石流的特征和运动机理96
4.4.4 泥石流的危害98
4.4.5 泥石流的防治98
思考题101
第5章 地面变形灾害102
5.1 地面变形灾害概述102
5.2 地面沉降102
5.2.1 地面沉降的国内外现状102
5.2.2 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及影响因素105
5.2.3 地面沉降的危害106
5.2.4 地面沉降的防治107
5.3 地裂缝108
5.3.1 地裂缝的概述108
5.3.2 地裂缝的危害109
5.3.3 地裂缝的防治110
5.4 岩溶与地面塌陷111
5.4.1 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111
5.4.2 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机理112
5.4.3 岩溶地面塌陷的危害及其防治113
思考题115
第6章 干旱与风沙灾害116
6.1 干旱与风沙灾害概述116
6.1.1 干旱116
6.1.2 风沙灾害119
6.2 沙漠化灾害121
6.2.1 沙漠化土地的分布122
6.2.2 沙漠化的成因124
6.2.3 沙漠化的危害125
6.2.4 沙漠化的防治126
6.3 石漠化灾害127
6.3.1 石漠化的成因128
6.3.2 石漠化的危害129
6.3.3 石漠化的治理130
6.4 沙尘暴灾害131
6.4.1 沙尘暴的成因131
6.4.2 沙尘暴的影响因素132
6.4.3 沙尘暴的危害133
6.4.4 沙尘暴的防治134
思考题135
第7章 水灾136
7.1 洪涝灾害136
7.1.1 洪涝灾害的主要特征136
7.1.2 洪涝灾害的形成137
7.1.3 洪水类型及主要江河水系洪水特征138
7.1.4 洪涝灾害的危害141
7.1.5 洪涝灾害的防御143
7.2 冰雹143
7.2.1 冰雹的形成144
7.2.2 冰雹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145
7.2.3 冰雹灾害的防御146
7.3 海啸147
7.3.1 海啸的形成及特点147
7.3.2 海啸的分布149
7.3.3 海啸的防御与逃生措施150
7.4 海水入侵152
7.4.1 海水入侵的概念152
7.4.2 海水入侵的原理152
7.4.3 海水入侵的方式与途径153
7.4.4 海水入侵的影响因素及特征153
7.4.5 海水入侵的危害与防治155
思考题158
第8章 气象灾害159
8.1 气象变化与气象灾害159
8.1.1 气候变化159
8.1.2 气象灾害163
8.2 气象灾害的影响因素164
8.2.1 太阳辐射的变化164
8.2.2 大气环流变化165
8.2.3 下垫面性质的变化165
8.2.4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66
8.3 气象气候灾害及防治对策167
8.3.1 我国气象气候灾害167
8.3.2 防灾减灾对策168
8.4 低温冷害169
8.4.1 概述169
8.4.2 春季低温冷害170
8.4.3 秋季低温冷害170
8.4.4 东北夏季低温冷害170
8.4.5 低温冷害预防170
8.5 台风灾害171
8.5.1 台风特点172
8.5.2 台风分布172
8.5.3 台风成因173
8.5.4 台风命名174
8.5.5 台风灾害174
8.5.6 台风预防175
8.6 雷电灾害176
8.6.1 闪电的类型176
8.6.2 雷电的特点177
8.6.3 雷电对人的危害178
8.6.4 雷电的预防178
8.7 未来气象灾害179
8.7.1 我国气象灾害未来发展趋势179
8.7.2 减灾对策180
思考题182
第9章 生物灾害183
9.1 生物灾害概论183
9.1.1 生物灾害学及环境生物效应183
9.1.2 生物资源特点及生物多样性价值184
9.1.3 物种灭绝与其原因184
9.1.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184
9.1.5 生物灾害综合治理对策185
9.2 外来入侵物种185
9.2.1 生物入侵185
9.2.2 外来物种186
9.2.3 入侵原因186
9.2.4 入侵情势187
9.2.5 入侵渠道188
9.2.6 入侵物种的危害189
9.2.7 入侵物种的防治192
9.3 水葫芦194
9.3.1 水葫芦的特点194
9.3.2 水葫芦的危害194
9.3.3 水葫芦的入侵状况195
9.3.4 水葫芦的防治195
9.4 蝗灾197
9.4.1 蝗灾的成因197
9.4.2 蝗灾的防治198
9.5 鼠灾199
9.5.1 老鼠的种类199
9.5.2 农区鼠灾200
9.5.3 草原鼠灾200
9.5.4 鼠灾的其他危害200
9.5.5 鼠害的防治201
9.6 赤潮201
9.6.1 赤潮的成因201
9.6.2 赤潮的发生过程202
9.6.3 赤潮的危害203
9.6.4 赤潮的治理204
9.6.5 赤潮的预防205
9.7 其他生物灾害205
9.7.1 最具侵略性的生物205
9.7.2 生物灾害防治209
思考题209
第10章 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211
10.1 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211
10.1.1 人体化学组成与原生环境的关系211
10.1.2 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212
10.1.3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213
10.1.4 疾病类型与环境的关系214
10.1.5 人体与环境致病因素214
10.1.6 人类活动对环境健康的影响215
10.2 自然环境特征与疾病的地带性特征215
10.2.1 自然环境特征215
10.2.2 疾病的地带性特征216
10.3 地方病217
10.3.1 地方病的种类217
10.3.2 克山病218
10.3.3 大骨节病219
10.3.4 氟中毒221
10.3.5 伽师病222
10.3.6 易致毒元素223
10.3.7 地方病的防治224
10.4 生态警告225
思考题225
第11章 火灾226
11.1 火灾的分类及扑救措施226
11.2 火灾的等级226
11.3 气象条件与火灾发生的关系227
11.3.1 风227
11.3.2 湿度227
11.3.3 气温228
11.3.4 降水228
11.3.5 雷击228
11.3.6 大气环流229
11.3.7 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229
11.4 典型火灾的发展过程230
11.5 火灾应急预案230
11.5.1 家庭火灾230
11.5.2 高楼火灾231
11.5.3 公共场所火灾231
11.5.4 汽车火灾232
11.5.5 森林火灾232
11.6 校园火灾233
11.6.1 宿舍火灾原因分析234
11.6.2 火灾隐患235
11.6.3 宿舍防火235
11.6.4 正确使用119236
11.6.5 校园火灾逃生236
11.7 火灾逃生方法237
11.8 危险品、安全色及安全标识238
11.8.1 危险化学品的类别238
11.8.2 安全色239
11.8.3 安全防火标识239
11.9 防火方法240
11.9.1 灭火器240
11.9.2 特殊火灾灭火技巧242
11.9.3 预防宿舍火灾242
11.9.4 家庭防火十法242
11.9.5 家庭灭火十招243
11.9.6 火灾逃生十策243
11.9.7 火灾逃生口诀243
思考题244
参考文献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