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文化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北京文化史
  • 王建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3887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文化史-北京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北京文化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论1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燕文化14

第一节 燕文化的源头14

第二节 燕文化的演进脉络19

第三节 燕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25

第二章 秦汉至唐五代时期的幽州文化33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幽州文化33

第二节 魏晋北朝时期的幽州文化38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幽州文化44

第三章 辽金时期的都城文化54

第一节 辽南京文化发展脉络及其特点54

第二节 金中都文化发展脉络及其特点60

第三节 辽金时期北京都城的历史地位及影响67

第四章 元代大都的京师文化75

第一节 元代京师文化的发展脉络76

一、蒙古国时期燕京文化发展状况76

二、元朝统一全国前京城文化发展状况80

三、元朝统一全国后京城文化发展状况83

四、元朝中后期京城文化发展盛况86

第二节 元代京师文化的主要特点91

一、京师文化的多元化特色91

二、元大都的宫廷文化94

三、元大都儒学的发展变化98

四、元大都佛教文化的发展变化101

五、元大都道教文化的发展变化104

六、其他宗教文化的传入与发展106

七、少数民族文化的大量涌入与融合108

八、元大都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110

九、大都城内商业文化的繁荣发展113

十、大都城内市井民俗文化的发展变化116

第三节 元代京师文化的重要影响120

一、全国文化中心的形成120

二、文化中心的凝聚与扩散作用123

三、京师文化的传承及对后世的影响125

第五章 明代的北京文化130

第一节 明代北京文化的发展脉络131

一、明朝定都南京时期的北平文化132

二、明朝定都北京对京师文化发展的影响133

三、南北两个文化中心的并立135

四、北京文化的繁荣发展137

第二节 明代北京文化的主要特点139

一、北京文化回归传统特色139

二、宫廷文化的确立与进一步发展繁荣141

三、儒学的发展变化及其产生的社会作用144

四、士大夫群体的形成与士大夫文化的发展147

五、民族关系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表现149

六、宗教文化格局的变化及其发展状况152

七、文学创作的繁荣154

八、园林文化的兴盛159

九、商业文化的发展164

十、民俗文化的发展状况167

第三节 明代北京文化的重要影响170

一、全国文化中心的再次形成170

二、文化中心的凝聚与扩散作用175

三、文化中心的传承作用及其影响183

第六章 清代前期的北京文化191

第一节 封建政治文化与首善地位的巩固191

一、政治大一统的实现191

二、塑造文化走向193

三、繁荣的商业贸易与消费中心195

四、多民族、多宗教、多地域文化的交融与扩散中心197

五、学术活动与学术交流中心200

第二节 满族文化的融入与京师新文化的形成203

一、满汉分城而居203

二、满族文化在京城的影响204

三、国语骑射的衰落以及汉文化传统对满族的影响206

四、旗籍学者的学术文化208

第三节 中西文化交流的舞台与西方文化元素的初步进入209

一、接踵而至的京城传教士209

二、西洋生活元素的进入211

第四节 京师新文化中的日常生活与娱乐214

一、剃发蓄辫215

二、马褂旗袍217

三、满汉交融的饮食218

第五节 京畿学术文化的发展219

一、易代之际降臣的学术219

二、遗民子弟的经世致用之学221

三、顺应统治者需要的理学224

四、士大夫宏奖风流与乾嘉学风的倡导226

第六节 京籍著名藏书家229

一、孙承泽藏书及其学术交游230

二、黄氏万卷楼与四库全书纂修231

三、朱筠“椒花吟舫”藏书及其命运233

第七章 清代后期的北京文化237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后北京文化的“思变”与“未变”237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思想界237

二、思变:中国知识人对鸦片战争的反应239

三、震动后的“未变”:鸦片战争与京师的应对242

第二节 英法联军之役与京师的“自强”潮流245

一、英法联军之役对京师的冲击245

二、京师教育事业的变化248

三、城市近代化的早期步伐253

第三节 戊戌维新时期的文化震荡256

一、甲午战争与京师舆论256

二、维新思想与北京的社团及活动258

三、北京教育的新发展262

四、京城社会生活的新动向及其趋势266

第四节 清末十年北京文化变局269

一、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对北京文化的冲击269

二、北京教育格局的变化273

三、西学加速传播与报刊的新发展279

四、日常社会生活的遽变283

第八章 民国时期的北京文化302

第一节 民国肇建与北京文化新气象303

一、民国初年的北京文化版图303

二、现代大学的兴起与北京文化中心地位的强化315

三、北京的地缘环境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319

四、“荒凉的古战场”:“五四”之后文化阵线的分裂与文人南下322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北平文化格局的自我调适326

一、国都南迁与北平文化面貌的重塑327

二、自由主义、学院派与左翼:北平知识分子的聚合形态与文化立场335

三、“京派”与通俗文学:30年代北平的文学世界340

第三节 从抗战到国共对峙:北京文化发展的断裂与传承348

一、“七七”事变后北平城市形态与文化环境的变动348

二、日本对北平的“文化侵略”354

三、沦陷时期的北平文学360

四、抗战胜利之后的北平文化界363

参考文献373

一、古籍与史料373

二、著作378

三、论文379

后记3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