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产权商务调查手段合法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知识产权商务调查手段合法性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4481370.jpg)
- 黄武双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7247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知识产权-商务-调查方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知识产权商务调查手段合法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知识产权商务调查概述1
一、商务调查的起源与发展3
(一)商务调查的历史沿革3
(二)我国商务调查的发展7
二、知识产权商务调查的内涵9
(一)调查的主体9
(二)调查的对象11
(三)调查的手段11
(四)各种调查手段简评20
(五)调查的必要性及意义21
三、知识产权商务调查的特点23
(一)商业性23
(二)私力性24
(三)专业性25
四、知识产权商务调查的原则25
(一)证据材料全面25
(二)防范过程风险26
第二章 各种调查方式详论27
第一节 线人调查29
案例引入29
一、线人调查概述32
(一)定义32
(二)分类34
(三)特征35
(四)线人与卧底的区别35
二、线人调查的必要性36
三、线人的管理37
(一)线人的招募37
(二)线人的考核与备案37
(三)线人的控制管理38
四、线人调查可能存在的问题39
(一)所获证据缺乏效力39
(二)线人犯罪行为的豁免权问题40
(三)线人保护制度缺位41
五、线人调查的规范指引42
(一)线人身份信息的披露42
(二)建立线人档案45
(三)完善控制制度45
(四)线人的特别保护46
六、私人不法取证比较研究46
(一)私人不法取证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46
(二)私人不法取得证据的效力48
(三)私人不法取得证据的理论依据51
第二节 卧底调查54
案例引入54
一、卧底调查概述57
(一)定义57
(二)调查目的58
(三)特征58
二、卧底调查的必要性59
三、卧底调查的管理60
(一)前期准备60
(二)卧底调查的实施61
(三)形成立案的初步证据62
四、美国卧底调查流程介绍62
(一)计划和准备阶段62
(二)信息采集阶段66
(三)信息甄别和分析阶段70
(四)违纪处分和纠正阶段70
(五)预防和教育阶段71
附录A72
附录B73
附录C75
附录D77
五、卧底调查可能遇到的问题78
(一)陷阱侦查行为的抗辩78
(二)卧底行为合法性的界定79
(三)卧底所获证据的有效性80
(四)不当卧底调查的权利救济80
六、卧底调查的规范性指引81
(一)卧底调查的条件及规则81
(二)卧底人员的行为准则82
(三)卧底调查的保障策略83
第三节 诱惑调查84
案例引入84
一、诱惑调查概述88
二、诱惑调查手段的必要性89
(一)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特点90
(二)公权力机关取证的不足90
三、诱惑调查的管理91
(一)判断恶意侵权行为是否在先91
(二)前期准备工作92
(三)具体实施92
(四)证据固定92
四、可能存在的问题93
(一)恶意诱发型调查的排除93
(二)非法取证的界定95
(三)所获证据的证明力97
(四)调查成果的转化98
(五)调查机构的地位98
(六)恶意诉讼问题99
(七)损害赔偿额的计算102
五、诱惑调查的规范指引103
(一)前提条件103
(二)需要遵循的规则104
第四节 密拍密录107
法律规则的演变107
案例引入108
一、密拍密录概述109
(一)被调查者不知情110
(二)需要特殊技术设备110
(三)实施地点和对象可以选择111
二、密拍密录的必要性111
三、密拍密录的管理112
(一)前期准备工作112
(二)实施密拍密录112
(三)审查所获材料113
(四)决定如何使用113
四、可能存在的问题113
(一)是否侵犯隐私权113
(二)所获材料能否作为证据114
(三)所获证据材料的证明力117
(四)器械的使用117
五、密拍密录的规范指引118
(一)所获资料的使用方式119
(二)取证行为不违法119
(三)地点的选择120
(四)器械的选择120
(五)录制的内容121
第五节 跟踪守候122
案例引入122
一、跟踪守候概述124
(一)定义124
(二)特性124
(三)运用实践125
二、必要性125
三、跟踪守候的管理127
(一)前期准备127
(二)跟踪与守候形式131
(三)跟踪与守候方法131
(四)跟踪守候过程记录132
(五)反跟踪监控133
四、可能存在的问题133
(一)涉足专有调查权133
(二)侵犯他人隐私135
(三)违反禁止性规定使用器材141
(四)调查人员安全保障143
五、跟踪守候的规范性指引144
(一)做好备案许可工作145
(二)限制技术设备使用145
(三)选好前线调查人员145
第六节 调查访问147
案例引入147
一、调查访问概述148
(一)定义148
(二)特征150
二、调查访问的必要性150
三、调查访问的管理151
(一)准备工作151
(二)调查访问的实施154
(三)调查访问的手段157
(四)调查访问的方式157
(五)调查访问的记录158
(六)调查访问材料的审查159
四、调查访问可能存在的问题159
(一)秘密调查访问是否违反禁止性规定159
(二)调查访问形成证据材料的问题163
五、调查访问的规范性指引169
(一)选择恰当合法身份169
(二)规范调查笔录格式169
(三)参照司法机关办案常规170
(四)借助公证提高笔录真实性170
六、诉前证人证言证据效力比较172
(一)美国庭外证言录取(deposition)172
(二)德国的独立证据调查程序174
(三)我国台湾地区证据保全制度175
(四)国家或地区相关规定比较177
(五)我国证人证言相关规定179
第七节 资料查询184
案例引入184
一、资料查询概述185
(一)公民的资料查询185
(二)律师的资料查询186
(三)公权力部门的资料查询186
(四)调查机构的信息查询187
二、资料查询的必要性187
(一)诉前资料查询的必要性188
(二)执行阶段资料查询的必要性188
三、资料查询的管理189
(一)制定查询计划189
(二)运用不同查询方式189
(三)有效固定所获资料191
四、资料查询可能存在的问题191
五、资料查询的规范性指引193
(一)通过合法渠道查询193
(二)材料审核后使用194
(三)公证特殊案件材料195
第八节 公证取证198
案例引入198
一、公证制度概述208
(一)概念208
(二)特征208
(三)目的209
(四)效力209
(五)适用范围211
(六)商务调查中的公证程序211
二、公证制度在知识产权案件中的运用211
(一)侵权案件中的证据保全公证212
(二)权利归属公证213
(三)知识产权转让合同公证215
三、瑕疵公证的认定及效力216
(一)违反《公证法》的禁止事项216
(二)其他类型的瑕疵公证216
(三)瑕疵公证的司法认定218
四、网络环境公证取证问题219
(一)对网络环境公证的要求219
(二)网络证据保全公证存在的问题222
(三)网络证据保全公证瑕疵产生原因222
(四)公证制度弊端的消极影响223
(五)网络公证相关问题223
(六)网络证据保全公证的完善224
第九节 公众意见调查226
案例引入226
一、公众意见调查概述230
(一)公众意见调查230
(二)公众意见的形式230
(三)公众意见调查的特点与优点231
二、公众意见调查的必要性231
(一)著作权领域232
(二)专利权领域232
(三)商标权领域235
三、调查流程237
四、调查报告的证据效力237
(一)调查报告转化为证据237
(二)调查数据的分类238
(三)商标侵权案件适用前景239
五、公众意见调查常见问题及对策240
(一)数据收集的常见问题240
(二)规范调查手段的域外经验242
(三)我国调查报告的规范246
六、结论248
后记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