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学概论
  • 胡山林编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90765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4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文学理论-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学是什么1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1

一、“文学”概念在中国的语义流变1

二、西方的“文学”概念4

三、当下共识8

第二节 文学的学科归属9

一、自然科学学科与人文学科的差异10

二、文学的人文性13

三、文学的价值16

第二章 文学的性质与特征20

第一节 文学的基本性质20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20

二、文学是一种文化现象22

三、文学是一种审美现象24

第二节 文学是语言艺术26

一、作为艺术的文学的个性特征26

二、文学与艺术的共性特征30

第三章 文学的发生与发展39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39

一、关于文学起源的几种主要学说39

二、文学起源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43

第二节 文学发展的社会根源45

一、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45

二、文学发展与社会政治48

三、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学发展的作用49

第三节 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53

一、文学传统的继承与革新53

二、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55

第四章 文学创作60

第一节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创造活动60

一、作家的有机天性61

二、作家的创作个性62

三、文学创作的对象62

四、作家的思维方式64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过程64

一、艺术发现65

二、创作冲动66

三、艺术构思67

四、艺术传达70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心理系统71

一、艺术知觉71

二、艺术想象72

三、艺术情感73

四、艺术灵感74

五、艺术理解74

第四节 文学创作活动中的悖论75

一、个人独特性与社会普遍性75

二、自律和他律76

三、再现与表现77

四、个性化与概括化77

五、直觉与理性78

第五章 文学技巧81

第一节 文学技巧的内涵与观念81

一、文学技巧的内涵81

二、文学技巧的观念82

第二节 传统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84

一、传统表现手法84

二、传统表达技巧87

第三节 现代技巧的类别与举隅92

一、现代技巧概述92

二、现代技巧举隅93

第六章 文学作品107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结构107

一、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107

二、文学言语109

三、文学形象112

四、文学意蕴113

第二节 文学体裁的划分114

一、体裁分类多样化的原因115

二、“三分法”和“四分法”115

三、文学体裁的稳定性、变异性与相对性118

第三节 主要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120

一、诗歌120

二、散文122

三、小说125

四、戏剧文学127

第七章 文学接受(一)——基本理论130

第一节 欣赏、鉴赏与接受130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基本特性131

一、文学接受具有心理实验的性质131

二、文学接受具有自我发现的性质132

三、文学接受具有心理交流的性质133

四、文学接受具有心理愉悦的性质133

五、文学接受具有人生体验的性质134

第三节 文学接受能力135

一、接受能力的心理要素135

二、接受能力的境界136

三、接受能力的培养138

第四节 文学接受动机140

一、接受动机与精神需求140

二、认识社会与人生141

三、理想的追求与憧憬142

四、情感的调整与丰富143

五、人格的修养与完善144

六、身心的娱乐与休息146

第五节 文学接受与文学创作的关系147

一、文学接受对文学创作的制约147

二、文学创作对文学接受的引导149

第八章 文学接受(二)——文本解读154

第一节 概说154

一、文本解读的基本步骤154

二、文本解读的基本角度155

第二节 诗歌的解读156

一、音韵与节奏156

二、佯谬157

三、意象158

四、意境160

第三节 小说的解读161

一、小说的一般性解读——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161

二、意蕴解读168

三、叙事解读169

第四节 散文的解读172

一、从语言层面出发,解读文辞之美172

二、散文的情趣与理趣173

三、散文的格调174

四、散文的构思174

第五节 剧本的解读175

一、解读剧本语言175

二、解读戏剧悬念176

三、解读戏剧冲突177

四、解读戏剧结构177

第六节 影视文学(艺术)的解读178

一、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与影视艺术的审美属性178

二、影视文本解读的主要因素182

第九章 文学批评189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与功能189

一、文学批评的含义189

二、文学批评的性质190

三、文学批评的功能191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原则与标准193

一、文学批评的原则193

二、文学批评的标准196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主要模式198

一、社会—历史批评198

二、道德批评200

三、文化学批评203

四、心理学批评205

五、文体学批评207

六、读者批评209

七、女权主义批评212

第十章 文学效果216

第一节 关注社会效果是人类文学活动的悠久传统216

一、古代西方对文学效果的思考216

二、现代西方对文学效果的思考218

三、中国人对文学效果的思考220

第二节 文学效果的基本范畴221

一、个体效果与群体效果221

二、精神效果与经济效果221

三、审美效果与非审美效果222

四、积极效果与消极效果223

五、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223

六、外显效果与潜隐效果223

七、轰动效果与常态效果224

八、即时效果与长远效果225

九、可预期效果与不可预期效果225

十、常规效果与特定效果226

十一、滋养效果与治疗效果226

第三节 文学效果的复杂性227

一、文学效果的多面性227

二、文学效果的两面性228

三、文学效果的双向性230

四、文学效果的模糊性231

五、文学效果的不确定性232

第四节 文学效果产生的社会机制233

一、社会心理233

二、社会传播234

三、文学评论236

四、文学管理236

后记2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