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代经学诠释与思想演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宋代经学诠释与思想演进](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4503277.jpg)
- 姜海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2012409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经学-研究-中国-宋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代经学诠释与思想演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3
第一章 文化史视野下的经学诠释及汉宋范式3
一 中华文化与六经的产生及其意义的奠定3
二 孔子重塑六经意义及经学新时代的开启7
三 汉、宋分别是不同文化类型的经学范式10
结语14
第二章 新旧《五代史》异同与汉宋经学的范式转换16
一 新旧《五代史》作者、成书之间的异同17
二 编纂体例上的因袭墨守与会通创新19
三 史料文献的“繁猥失实”与“广博精审”22
四 叙事风格上的平淡无奇与《春秋》笔法25
五 两史的思想差异与北宋中前期经学的转型28
结语32
第三章 从汉学到宋学:基于二程的宋学范式转换34
一 由“五经”及“四书”:经典诠释重心的转移34
二 “考据”与“性理”:经典诠释与理论建构的张力39
三 从“礼”到“理”:儒家经典诠释内涵的转变46
结语49
第四章 宋代的古文运动、经学思想与文学观51
一 宋代文道关系认知与二程的文道观51
二 古文运动、经学复兴与“以道统文”56
结语60
第五章 新学、洛学派经学在高宗时代的交锋与消长63
一 二程洛学学派的传承、传播及蓬勃发展64
二 两宋之际新学的衰微与洛学的重视及兴起67
三 赵鼎、张浚的执政与二程洛学的兴盛76
结语79
第六章 宋代“四书学”的产生、发展与演进历程81
一 北宋中期前“四书学”的发展82
二 二程与宋代“四书学”的奠基88
三 宋代“四书学”的发展与演进94
四 朱熹与宋代“四书学”地位的确立99
结语103
第七章 宋代永嘉学派的经学传承、诠释与演进107
一 庆、元诸先生与永嘉学的兴起107
二 乾、淳之际永嘉之学的经学转向112
三 陈傅良、叶适与永嘉学的确立115
结语119
第八章 宋代永嘉学派经学诠释的思想与方法122
一 以义理解经,强调经制事功之学122
二 推尊“六经”之学,尤重三“礼”学126
三 经史兼重与“六经皆史”的提出131
结语134
下编139
第一章 刘牧图书易学的传承、诠释及影响探析139
一 刘牧暨宋初图书易学的渊源与传承问题140
二 刘牧图书易学的特征及其对宇宙本体的探讨146
三 刘牧图书易学对宋代及后世之深远影响154
结语161
第二章 道学政:程颐的易学诠释及其王道政治理念165
一 社会结构演变及“格君心之非”的提出165
二 新“内圣外王”之王道理念的思想内涵171
三 程颐易学诠释下的“治道”观念及其影响178
结语183
第三章 邵雍、程颐的易学诠释及思想之比较186
一 图数、义理:易学认识与诠释之同异186
二 “数”与“理”:易学诠释与新儒学建构194
三 邵雍、程颐在易学诠释旨趣上的异同201
结语206
第四章 二程经学诠释学的特征与思想旨趣209
一 二程经典诠释学的历史情境209
二 诠释循环:本义—本意—已意—本义213
三 道德形上学重建的诠释向度217
四 诠释的旨归:“内圣外王”之道220
结语223
第五章 胡安国对《春秋》的表彰、诠释与思想225
一 表彰二程之学与《春秋传》撰写226
二 凸显《春秋》大义,明“尊王攘夷”之旨231
三 以理学解《春秋》,“因经明理”以致用235
结语241
第六章 以史证《易》:李光易学诠释与思想244
一 李光与《读易详说》的编纂244
二 以史证《易》:鉴往昭来247
三 易学特点及其思想旨趣251
结语254
第七章 吕祖谦的经学传承、诠释与思想建构257
一 经学传承强调“不名一家”,博采众长258
二 注重用理学解读经典,兼及考据之学263
三 推重“左传学”,以史证经、经史合一267
四 兼收并蓄,折中朱、陆、浙三家之说277
结语281
第八章 朱熹与程颐易学认知、诠释及思想异同285
一 明道与卜筮:关于《周易》性质的认识287
二 经传关系:易学诠释原则与方法上的分歧296
三 体用之间:易学诠释与理学建构的异同303
结语308
第九章 杨简经学的学术渊源、诠释与心学思想312
一 “性即心,心即道”:学本陆九渊,直承孔、孟313
二 “不可只读纸上语”:以心解经,义理注疏兼备318
三 “未尝舍心以立说”,儒家经典诠释与心学建构322
结语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