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郑观应财政金融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郑观应财政金融思想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4550023.jpg)
- 王五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8382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郑观应(1842-1922)-金融-经济思想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郑观应财政金融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导言3
一、历史与思想史4
二、进步与爱国8
三、商与战9
四、商战与兵战14
五、掠夺与抽血16
六、财政与金融19
七、解书与循史22
第一章 财政31
第一节 晚清财政大局33
一、中央集权财政的弱化36
二、财政体系的二元化40
三、财政的外债化43
第二节 郑观应财政思想中的商战意识46
一、国家财政与国际商战46
二、国家财政与国家主权48
三、国家财政与国家利益53
第三节 建设近代化新财政60
一、统一财政61
二、公平财政63
三、爱民财政65
四、廉洁财政69
五、节俭财政72
本章结束语79
第二章 关税83
第一节 三关并世85
一、常关85
二、海关87
三、厘金90
第二节 厘金的财政史角色93
一、厘金经济学94
二、厘金大背景98
三、厘金的演化105
第三节 厘金之弊,罄竹难书113
一、害商病民,扼杀经济114
二、贪污中饱,蠹国病民120
三、惠外苛内,逆向歧视127
第四节 郑观应倡厘金改革132
一、降厘减卡,减轻商民负担134
二、整顿厘政,杜绝贪墨舞弊136
三、撤厘并关,消除逆向歧视138
四、改革关税,收回海关利权140
第五节 三关交征利150
一、海关宰杀常关150
二、半税单与海厘之争159
三、厘金挤迫常关164
本章结束语168
第三章 国债173
第一节 晚清的国债大势175
一、国债的概念176
二、国债与财政178
三、晚清国债的缘起180
四、晚清的国债与晚清的战争184
第二节 《盛世危言》“国债”篇193
一、息率194
二、银行198
三、数额201
四、币种203
五、国家205
第三节 借外债不如借内债206
一、公债的历史角色206
二、公债的国家条件209
三、公债的经济意义212
四、内国公债的艰难尝试215
本章结束语221
第四章 铸银225
第一节 晚清的货币乱局227
一、晚清的货币万花筒227
二、银两与制钱并行230
三、华币与洋币并行233
四、公币与私币并行234
第二节 利弊得失话铸银235
一、斥洋银之害,吁货币独立235
二、劝自铸银币,倡货币统一238
第三节 变法大纲中的货币设计242
一、进口外国机器,铸造中国银元242
二、仿宝泉局例,央督省办243
三、成色一律,一体通行245
四、七钱二分,丝毫无异246
五、洋钱进口,皆作九成248
六、禁用外币,国立大统249
本章结束语251
第五章 圜法255
第一节 历史大背景256
一、货币本位制的概念257
二、英国首行金本位264
三、世界金本位浪潮266
第二节 晚清的圜法困境271
一、中国的银祸272
二、一银独大273
三、金贵银贱274
四、金债银还276
第三节 清末圜法大讨论281
一、甲午之后议币制281
二、《盛世危言》“圜法”篇283
三、庚子赔款的新刺激291
四、精琪“十七条”293
五、梁启超赞虚金制299
六、康有为献敛金术302
七、张之洞持银本位306
本章结束语309
第六章 银行315
第一节 中国土地上的外国银行316
一、五口通商后外国银行进入中国317
二、外国银行控制中国金融323
三、外国银行扼杀中国民族金融业325
第二节 中国自办银行的利益329
一、银行之利,首在利国330
二、银行之利,次在利民334
三、银行之利,更利银行336
第三节 中国自办银行的方针338
一、办银行须有资金339
二、办银行当选俊才341
三、办银行必设商部343
四、开拓市场,广纳存款345
五、贷款有押,降低风险346
六、严肃债务,以官护商346
七、发行钞票,便民利商347
本章结束语349
后记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