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海德格尔文集 宗教生活现象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海德格尔文集 宗教生活现象学
  • Martin Heidegger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5843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海德格尔(Heidegger, Martin 1889-1976)-宗教哲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海德格尔文集 宗教生活现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宗教现象学引论 早年弗赖堡讲座,1920/21年冬季学期3

第一部分 方法的引入 哲学、实际生活经验与宗教现象学3

第一章 哲学的概念构成与实际生活经验3

第1节 哲学概念的特质3

第2节 关于本讲座的标题5

第3节 作为出发点的实际生活经验9

第4节 获知(Kenntnisnahme)14

第二章 当代宗教哲学的趋向19

第5节 特洛伊奇的宗教哲学19

a)心理学20

b)认识论21

c)历史哲学23

d)形而上学24

第6节 批判性考察26

第三章 历史之物现象31

第7节 作为核心现象的历史之物31

a)“历史的思维”33

b)历史之物的概念34

c)实际生活经验中的历史之物37

第8节 生活反对历史之物的斗争38

a)柏拉图的道路39

b)彻底的放弃40

c)两种立场之间的妥协43

第9节 安定倾向45

a)安定倾向的关涉45

b)历史之物本身的意义48

c)安定足够了吗?50

第10节 实际此在的关切51

第四章 形式化与形式显示55

第11节“历史之物”的一般含义55

第12节 普遍化和形式化57

第13节“形式显示”62

第二部分 对保罗书信中的具体宗教现象之现象学阐释67

第一章对《加拉太书》的现象学阐释67

第14节 引言67

第15节 关于文本的专门评注69

第16节 保罗的基本立场73

第二章 宗教哲学的任务与对象76

第17节 现象学的理解76

第18节 宗教的现象学与宗教史事77

第19节 对原始基督教宗教性的基本规定79

第20节 宣道现象81

第21节 考察的先把握82

第22节 现象学阐释的概观84

第三章对《帖撒罗尼迦前书》的现象学阐释88

第23节 方法上的困难88

第24节“处境”91

第25节 帖撒罗尼迦人的“已成为”94

第26节 再临的期待100

第四章《帖撒罗尼迦后书》109

第27节《帖撒罗尼迦后书》中对再临的期待109

第28节 关于敌基督的宣道114

第29节 教义与实现情境116

第五章 原始基督徒生活经验的特征121

第30节 实际生活经验与宣道121

第31节 原始基督徒宗教性的关涉意义123

第32节 作为实现的基督徒实相127

第33节 作为“知道”的实现情境129

附录 讲课稿的笔记和草稿133

《加拉太书》[关于第16节]133

宗教经验与解释[关于第17节]134

关于保罗的方法考察(Ⅰ)[关于第18节和19节]136

关于保罗的方法考察(Ⅱ)[关于第20节和21节]138

关于保罗的方法考察(Ⅲ)[关于第22节]142

解释学的先把握[关于第22节]144

保罗宣道的现象学(Ⅰ)《帖撒罗尼迦前书》[关于第23-26节]144

保罗宣道的现象学(Ⅱ)《帖撒罗尼迦前书》[关于第23-26节]147

保罗宣道的现象学(Ⅲ)《帖撒罗尼迦前书》[关于第23-26节]148

保罗宣道的现象学(Ⅳ)[关于第23-26节]150

保罗宣道的现象学(Ⅴ)[关于第23-26节]152

实现历史的理解[关于第24节]156

末世论Ⅰ《帖撒罗尼迦前书》[关于第26节]158

末世论Ⅱ《帖撒罗尼迦前书》[关于第26节]161

末世论Ⅲ《帖撒罗尼迦后书》[关于第27节和28节]164

末世论Ⅳ《帖撒罗尼迦后书》[关于第28节和29节]167

奥古斯丁与新柏拉图主义 早期弗莱堡讲座,1921年夏季学期172

引论部分 几种奥古斯丁-见解172

第1节 恩斯特·特洛伊奇的奥古斯丁-见解172

第2节 阿道夫·冯·哈纳克的奥古斯丁-见解174

第3节 威廉·狄尔泰的奥古斯丁-见解175

第4节 历史客观性的问题177

第5节 据其通道意义而对三种奥古斯丁-见解的讨论178

第6节 据其通道进路和通道实现所需的动机基础而对几种奥古斯丁-见解的讨论180

a)三种见解的动机核心(Motivationszentren)180

b)与客观历史的考察划界182

c)对历史学-类型学的考察划界185

主干部分 对《忏悔录》第10卷的现象学解释187

第7节 解释的准备187

a)奥古斯丁对《忏悔录》的订正187

b)章节的归类189

第8节第10卷的引言[第1-7章]190

a)在神和人面前confiteri(忏悔)的动机190

b)关乎自身的知识191

c)神的对象属性192

d)灵魂的本质194

第9节Die memoria(回忆)[第8-19章]196

a)对回忆的惊奇(Das Staunen)196

b)感性对象197

c)非感性对象198

d)Das discere(学习)和理论行为199

e)情绪及其被给予方式201

f)Ipse mihi occurro(我遇见自己)203

g)与oblivio(遗忘)有关的aporie(难题)204

h)寻求是什么意思?206

第10节论beata vita(幸福生活)[第20-23章]210

a)如何拥有beata vita(幸福生活)210

b) Das gaudium de veritate(真理的喜悦)219

c)堕落方向的Veritas(真理)220

第11节 询问与聆听的方式[第24-27章]223

第12节 作为实际生活基本特质的curare[被关切][第28和29章]228

a)生活的散落(Zerstreuung)228

b)生活的矛盾(Zwiespaltigkeit)230

第13节 诱惑的第一种形式:concupiscentia carnis(肉身的欲望)[第30-34章]235

a)流散之可能性的三个方向235

b)“我是”的问题237

c) Voluptas(乐趣)240

d)Illecebra odorum(香气的诱惑)244

e) Voluptas aurium(耳朵的乐趣)245

f) Voluptas oculorum(眼睛的乐趣)246

g)外在美的工匠和追随者248

第14节 诱惑的第二种形式:concupiscentia oculorum(眼睛的欲望)[第35章]251

a) Videre in carne und videre per carnem(在肉身中看和通过肉身看)251

b)在世界上好奇地寻视254

第15节 诱惑的第三种形式:ambitio saeculi(世俗的雄心)[第36-38章]259

a)前两种诱惑形式的比较259

b)Timeri velle(希望被怕)和amari velle(希望被爱)261

c)Amor laudis(喜爱赞美)265

d)placere(喜欢)的真实方向267

第16节 妄自尊大[第39章]272

第17节Molestia(忧烦)——生活的实相277

a)生活的存在之如何277

b) Molestia(忧烦)——自我拥有的危害280

附录Ⅰ 讲座的笔记和大纲285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confiteri”(忏悔),“interpretari”(解释)[关于第7节b]285

对《忏悔录》第10卷的拆解(Destruktion)[关于第7节b]286

问题的实现情境[关于第8节b]286

Tentatio(诱惑)[关于第12节a]287

[Oneri mihi sum(我是自身的负担)][关于第12节a]288

[关于第13节a]291

Tentatio(诱惑)[关于第13节a、b]293

Tentatio(诱惑)现象[关于第13节c]296

光[关于第13节f]297

Deus lux(神之光)[关于第13节g]298

Tentatio: in carne-per carnem(诱惑:在肉身中——通过肉身)[关于第14节a]300

[三种tentatio(诱惑)形式的比较][关于第15节a]300

价值化[关于第15节b-d]301

[Agnosce ordinem(遵从秩序)][关于第15节c]303

[关于第15节c]304

[四组问题]307

罪308

价值化[关于第17节]309

[Molestia(忧烦)][关于第17节]310

[Exploratio(探索)]311

[不安]313

[令人反感的,诱惑,引诱]314

论对普罗丁的拆解314

附录Ⅱ 根据奥斯卡·贝克尔笔记的补充317

1.Continentia(节制)[对第12节a的补充]317

2.Uti und frui(使用和欣赏)[对第12节b的补充]318

3.Tentatio(诱惑)[对第12节b后面的补充]322

4.忏悔与罪的概念[对第13节b后面的补充]334

5.奥古斯丁的艺术(De musica〔音乐〕)立场[对第13节e后面的补充]337

6.V idere (lucem) Deum(看见〔光〕上帝)[对第13节g后面的补充]339

7.对timor castus(纯洁之怕)的过渡性考察[对第16节后面的补充]349

8.自我的存在[讲座的结束部分]355

中世纪神秘主义的哲学基础 [1918/19年一部未讲授讲座稿的初稿与纲要]361

中世纪神秘主义的哲学基础361

中世纪的神秘主义364

神秘主义(指示)366

构建(起始点)367

信仰与知识368

非理性主义369

历史上的先行既有与本质发现370

[宗教的现象]371

宗教的先天372

埃克哈特大师那里的非理性375

论施莱尔马赫“论宗教的本质”的第二篇谈话378

宗教体验的现象学与宗教的现象学383

绝对者385

黑格尔对宗教的源本的、最早的态度——以及后果389

问题389

信仰390

虔诚——信仰。参见信靠诗篇(Vertrauenspsalmen)390

论施莱尔马赫、“基督教信仰”——以及一般宗教现象学391

神圣者[鲁道夫·奥托《神圣者》(1917年)一书书评的准备稿]394

论贝尔纳的雅歌讲道集(Sermones Bernardi in canticum canticorum) (《雅歌讲道集》第3篇)396

1920/21年冬季学期讲座编辑后记401

1921年夏季学期讲座和1918/19年大纲与草稿编辑后记406

译者后记4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