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在中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在中国](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4612279.jpg)
- 季学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754263273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在中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世界社会主义早期思想的创立与实践第一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伊甸园”理想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先行者的平生实践7
第二章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性和局限性19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辉煌开创25
第三章 世界历史上两次社会主义的激情尝试第一节 第一个“食蟹者”——巴黎公社53
第二节 开拓新纪元的俄国十月革命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70
第四章 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8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由一国向多国发展86
第二节 世界殖民地的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98
第五章 中国社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转换109
第一节 最初选择:用资本主义救中国109
第二节 “以俄为师”与中国发展道路的第一次转换114
第三节 “摸着石头过河”与中国发展道路的第二次转换120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探索131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早期的构想与实践131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的借鉴与创新137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碰撞141
第七章 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哗变与思考153
第一节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哗变153
第二节 社会主义苏联的蜕变159
第三节 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的原因分析16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须共勉的五大教训174
第五节 苏联、东欧剧变对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产生的严重后果和影响180
第八章 中国社会主义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187
第一节 解放思想,为理论创新作准备187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198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正式提出212
第九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19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2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基本走向233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初的行动纲领244
第五节 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254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第一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269
第二节 不断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274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共产党的领导283
第四节 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294
第五节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302
第十一章 中国改革:经济体制的重大突破313
第一节 确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313
第二节 建立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体系325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32
第四节 国有企业长期亏损得到改善344
第十二章 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解读与业绩评判356
第二节 把历史还给历史:计划经济模式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363
第三节 市场经济:自主、平等、竞争、开放的经济371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坎坷历程378
第十三章 对外开放:国家外交关系的全面改善和全面发展第一节 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391
第二节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丰富和发展397
第三节 对外关系全面发展,国际地位空前提高402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407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形成407
第二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417
第三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419
第四节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423
第五节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425
第六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430
第十五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37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437
第二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42
第三节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446
第四节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449
第五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454
第六节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458
第七节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472
第八节 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77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48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481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4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49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507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若干关系建设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511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18
第三节 “四大文明”共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523
参考文献529
后记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