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浙江戏曲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浙江戏曲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4644242.jpg)
- 徐宏图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杭州出版社
- ISBN:978780758308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戏剧史-浙江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浙江戏曲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浙江戏曲概况1
第二节 浙江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3
第二章 浙江戏曲溯源6
第一节 先秦巫傩6
一、巫傩出良渚6
二、巫傩在浙江的遗踪12
三、巫傩对浙江戏曲的影响17
第二节 汉唐歌舞百戏18
一、越人的风情歌19
二、吴地的前溪舞20
三、兰溪等地的舞蹈造型20
四、海宁的角抵戏《东海黄公》21
五、乐清等地的大曲22
六、浙东的参军戏25
第三章 宋杂剧28
第一节 南宋杂剧28
第二节 杂剧剧目30
一、《王魁三乡题》30
二、《莺莺六幺》30
三、《相如文君》31
四、《裴少俊伊州》31
五、《李勉负心》32
六、《王子高六幺》32
七、《病郑逍遥乐》32
八、《柳毅大圣乐》33
九、《崔护六幺》33
十、《越娘道人欢》33
第三节 杂剧表演33
第四节 演出场所37
附:官本杂剧段数38
第四章 宋元南戏43
第一节 南戏的诞生43
一、南戏出温州43
二、温州与外地47
第二节 南戏的成熟50
一、脚色体制齐全50
二、曲牌组合完整51
三、艺术成分增加53
第三节 南戏的发展55
一、拓展地域55
二、创造新腔56
三、扩大影响60
第四节 南戏的代表作62
一、《王魁》62
二、《赵贞女》64
三、《王焕》64
四、《乐昌分镜》65
五、《张协状元》66
六、“荆、刘、拜、杀”66
七、《琵琶记》69
第五章 元明杂剧72
第一节 杭州的中心地位72
一、创作中心73
二、演出中心75
三、研究中心77
第二节 作家与作品79
第三节 演员与技艺81
一、元杂剧演员的分类81
二、元杂剧演员的高超演技83
三、元杂剧的著名演员85
四、元杂剧演员在戏曲史上的地位88
第四节 明杂剧的余势90
第六章 明代南戏98
第一节 南戏的演进98
第二节 南戏存目100
第三节 南戏“四大声腔”102
一、海盐腔102
二、余姚腔104
三、弋阳腔107
四、昆山腔112
附:南戏声腔源流衍化表114
第四节 南戏的演出115
一、演出的三大趋势115
二、鲜明的传统特色119
三、戏文子弟的行迹124
四、戏文子弟的贡献127
第五节 遗存剧目举要131
一、《祝英台》131
二、《董秀才遇仙记》140
三、《闵子骞单衣记》146
四、《孟姜女送寒衣》154
五、《高文举》164
六、《太平春》176
第七章 明传奇及昆、弋诸腔187
第一节 传奇勃兴187
第二节 昆剧的兴起188
一、昆剧入浙188
二、昆剧的演出190
第三节 高腔兴起199
一、调腔199
二、目连戏200
第四节 作家与作品201
一、高濂与《玉簪记》202
二、史槃与《樱桃记》203
三、屠隆与《彩毫记》203
四、汤显祖与《牡丹亭》204
五、叶宪祖与《鸾鎞记》204
六、卜世臣与《冬青记》205
七、周朝俊与《红梅记》205
八、孟称舜与《娇红记》206
第五节 “越中派”的戏曲与曲论207
一、“越中派”的形成208
二、徐渭的《南词叙录》209
三、王骥德的《曲律》211
四、吕天成的《曲品》212
五、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213
第八章 清代戏曲216
第一节 传奇余势216
一、李渔的《十种曲》与《闲情偶寄》217
二、洪昇的《长生殿》及其地位224
第二节 高腔鼎盛231
一、调腔231
二、宁海平调231
三、松阳高腔232
四、醒感戏233
五、西安高腔233
六、西吴高腔235
七、侯阳高腔236
八、瑞安高腔237
九、目连戏238
十、由盛转衰240
第三节 昆剧勃兴241
一、班社活动241
二、杭嘉湖昆剧245
三、温州昆剧247
四、宁波昆剧251
五、绍兴昆剧252
六、金华昆剧253
七、盛极转衰255
第四节 乱弹兴盛256
一、浦江乱弹256
二、绍兴乱弹257
三、诸暨乱弹257
四、温州乱弹258
五、台州乱弹259
六、乱弹余势259
第五节 徽戏入浙261
第六节 滩簧崛起261
一、湖州滩簧263
二、宁波滩簧263
三、余姚滩簧264
第七节 京剧初兴265
第九章 民国时期戏曲267
第一节 昆剧继续挣扎267
一、杭嘉湖昆剧267
二、金华昆剧277
三、宁波昆剧278
四、温州昆剧278
第二节 高腔继续式微279
第三节 乱、徽先兴后衰281
第四节 滩簧继续发展285
第五节 睦剧鼎盛288
第六节 杭剧诞生289
第七节 滑稽戏流行290
第八节 京剧风行291
第九节 越剧独盛294
第十节 王国维曲论299
第十章 新中国时期戏曲306
第一节 戏曲改革306
第二节 昆剧获救308
第三节 高腔回生313
第四节 京剧重兴315
第五节 滩簧再盛318
一、甬剧318
二、姚剧319
三、湖剧320
第六节 乱弹复苏321
一、婺剧321
二、绍剧324
三、瓯剧325
四、和剧325
五、台州乱弹327
六、诸暨乱弹327
第七节 越剧主盟328
第十一章 余论332
第一节 海盐腔的去向332
一、声腔遗存332
二、剧目遗存334
三、“兴工”与骚子歌336
第二节 昆剧的前世今生338
一、昆剧的前世338
二、昆剧的复活339
三、昆剧的遗存340
第三节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341
一、有人欢喜有人忧341
二、莫把新编当“非遗”342
三、保护发展两不误342
附录:浙江戏曲大事记344
参考文献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