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UG NX 7.0中文版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云杰漫步科技CAX设计教研室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4529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UG NX 7.0-教材;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UG NX 7.0-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UG NX 7.0中文版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NX 7.0注塑模具设计入门1
1.1模具的基础知识2
1.1.1塑料的分类2
1.1.2塑料的性能3
1.1.3注塑成型工作原理4
1.1.4注塑成型工艺参数4
1.1.5注塑模具的典型结构5
1.1.6塑料模具的一般类别6
1.2模具设计的基本程序和型腔设计7
1.2.1模具设计的基本程序7
1.2.2模具型腔设计8
1.3 NX 7.0注塑模向导介绍13
1.3.1 UG模具设计术语13
1.3.2注塑模设计界面介绍14
1.3.3 UG塑料注塑模具的设计流程16
1.4 NX 7.0注塑模向导设计入门18
1.4.1模具设计项目初始化18
1.4.2选取当前产品模型19
1.4.3设定模具坐标系统19
1.4.4更改产品收缩率20
1.4.5工件设计21
1.4.6型腔布局22
1.4.7产品分型准备24
1.4.8产品分型26
1.4.9模架库设置30
1.4.10标准件管理31
1.4.11其他33
1.5本章小结34
第2章 初始化设置和腔体设计35
2.1装载产品模型36
2.1.1设计模型预处理36
2.1.2单位37
2.1.3设置项目路径和名称37
2.1.4克隆方法38
2.1.5项目装配成员40
2.1.6产品子装配成员40
2.2模具坐标系和模具收缩率41
2.2.1模具坐标系41
2.2.2模具收缩率42
2.3工件设计44
2.3.1工件方法45
2.3.2工件库46
2.3.3工件尺寸47
2.4多腔模布局48
2.4.1矩形布局49
2.4.2圆形布局52
2.5多件模设计54
2.5.1多件模设计概述54
2.5.2加载多个产品模型54
2.6重定位方法55
2.6.1变换功能55
2.6.2移除功能57
2.6.3自动对准中心功能57
2.7嵌件腔和删除布局57
2.7.1嵌件腔57
2.7.2删除单个产品的布局58
2.8设计范例58
2.8.1范例介绍58
2.8.2范例制作58
2.9本章小结60
第3章 分型线和分型面设计61
3.1分型概述62
3.1.1分型的概念62
3.1.2分型的步骤62
3.1.3分型管理器63
3.2创建分型线64
3.2.1分型线概述64
3.2.2自动搜索分型线65
3.2.3遍历环65
3.2.4编辑分型线66
3.2.5合并分型线66
3.2.6编辑过渡对象66
3.3定义分型段67
3.4分型面设计概述68
3.4.1注塑模向导模块分型面设计68
3.4.2分型面的选取原则68
3.5创建分型面70
3.5.1创建的步骤70
3.5.2创建位于同一曲面上的分型面71
3.5.3创建不在同一曲面上的分型面72
3.6操作分型面76
3.6.1编辑分型面76
3.6.2删除分型面76
3.6.3添加分型面76
3.7分型设计范例76
3.7.1范例介绍77
3.7.2范例制作77
3.8本章小结84
第4章 注塑模工具85
4.1创建方块86
4.1.1创建方块概述86
4.1.2创建方块的使用方法86
4.2分割工具87
4.3修补破孔89
4.3.1补片曲面89
4.3.2补片工具90
4.4曲面工具94
4.4.1现有曲面95
4.4.2分型/补片删除95
4.4.3扩大曲面96
4.4.4面拆分96
4.5其他工具98
4.5.1实体补孔98
4.5.2片体补孔98
4.6设计范例98
4.6.1范例介绍99
4.6.2范例制作99
4.7本章小结105
第5章 型腔与型芯107
5.1设计区域108
5.2提取区域109
5.2.1定义区域109
5.2.2设置109
5.2.3面属性109
5.3型腔和型芯110
5.4编辑分型功能111
5.4.1抑制分型111
5.4.2更新分型112
5.5模型比较与分析112
5.5.1模型比较112
5.5.2交换模型113
5.6设计范例114
5.6.1范例介绍114
5.6.2范例制作114
5.7本章小结117
第6章 加载模架和标准件119
6.1模架管理120
6.1.1目录120
6.1.2 TYPE(类型)121
6.1.3示意图122
6.1.4模具规格123
6.1.5编辑注册文件123
6.1.6编辑模架数据124
6.1.7旋转模架124
6.1.8布局信息125
6.1.9表达式列表125
6.1.10模架与模芯的协调125
6.1.11模架标准件125
6.2标准件管理127
6.2.1标准件管理介绍127
6.2.2浇口套和定位环131
6.2.3脱模机构131
6.2.4修剪模具组件与建腔133
6.3滑块和浮升销机构134
6.3.1概述134
6.3.2滑块/浮升销设计135
6.3.3滑块/浮升销装配结构136
6.3.4滑块与浮升销的方位136
6.4镶块设计137
6.4.1标准镶块设计137
6.4.2修剪模具组件138
6.5电极设计139
6.5.1电极参数设置139
6.5.2标准件电极139
6.5.3自定义电极设计140
6.6浇口系统143
6.6.1浇口设计参数143
6.6.2侧浇口设计146
6.6.3潜伏式浇口设计147
6.6.4点浇口设计148
6.7流道系统149
6.7.1定义线串创建149
6.7.2投影到分型面150
6.7.3创建流道通道151
6.8冷却系统152
6.8.1概述152
6.8.2创建冷却流道引导153
6.8.3标准件方式155
6.9物料清单和模具图纸156
6.9.1物料清单156
6.9.2模具图纸157
6.10设计范例159
6.10.1范例介绍159
6.10.2范例制作160
6.11本章小结170
第7章UG NX 7.0数控加工基础知识171
7.1数控技术基础知识172
7.1.1数控技术概述172
7.1.2数控机床概述172
7.1.3数控加工工艺173
7.1.4数控加工编程介绍187
7.2 UG NX 7.0 CAM基础知识194
7.2.1 UG CAM概述194
7.2.2 UG CAM加工类型194
7.2.3加工术语及定义195
7.2.4 UG CAM加工基本流程197
7.2.5 UG NX 7.0 CAM加工环境199
7.3创建程序组203
7.4创建刀具组204
7.4.1创建加工刀具组204
7.4.2设置刀具形状参数205
7.4.3夹持器参数206
7.5创建几何体207
7.6创建加工方法208
7.6.1设置进给量209
7.6.2设置颜色210
7.6.3设置显示选项210
7.6.4选择切削方式211
7.7创建操作211
7.8刀具轨迹216
7.8.1生成刀轨216
7.8.2编辑和删除刀轨216
7.8.3列出刀轨216
7.9后置处理和车间文档217
7.9.1后置处理217
7.9.2车间文档222
7.10本章小结224
第8章 平面铣削和面铣削加工225
8.1平面铣削加工226
8.1.1平面铣削加工概述226
8.1.2加工几何体229
8.1.3切削模式247
8.1.4参数设置255
8.2面铣削加工297
8.2.1面铣削加工概述297
8.2.2加工几何体300
8.2.3切削模式307
8.2.4参数设置311
8.3设计范例314
8.3.1范例介绍314
8.3.2范例制作315
8.4本章小结325
第9章 型腔铣削和插铣削加工327
9.1型腔铣削328
9.1.1型腔铣削加工概述328
9.1.2创建操作329
9.1.3加工几何体331
9.1.4参数设置336
9.2插铣削加工342
9.2.1插铣削加工概述343
9.2.2插削层344
9.2.3参数设置346
9.3设计范例351
9.3.1范例介绍351
9.3.2范例制作351
9.4本章小结357
第10章 轮廓铣加工359
10.1等高曲面轮廓铣加工360
10.1.1等高曲面轮廓铣加工概述360
10.1.2加工几何体361
10.1.3操作参数362
10.2固定轴曲面轮廓铣365
10.2.1固定轴曲面轮廓铣概述365
10.2.2加工几何367
10.2.3驱动方式369
10.2.4投影矢量383
10.3设计范例385
10.3.1范例介绍385
10.3.2范例制作386
10.4本章小结393
第11章 点位加工395
11.1概述396
11.1.1点位加工概述396
11.1.2点位加工的创建方法396
11.2加工几何体398
11.2.1加工几何体的类型398
11.2.2指定孔398
11.2.3指定部件表面405
11.2.4指定部件底面406
11.3循环类型406
11.3.1无循环407
11.3.2啄钻407
11.3.3断屑408
11.3.4标准文本408
11.3.5标准钻408
11.3.6标准钻,埋头孔409
11.3.7标准钻,深度409
11.3.8标准钻,断屑409
11.3.9标准攻丝409
11.3.10标准镗409
11.3.11标准镗,快退409
11.3.12标准镗,横向偏置后快退410
11.3.13标准背镗410
11.3.14标准镗,手工退刀410
11.4切削参数410
11.4.1最小安全距离411
11.4.2通孔安全距离411
11.4.3盲孔余量411
11.5设计范例411
11.5.1范例介绍412
11.5.2范例制作412
11.6本章小结421
第12章 数控车削加工423
12.1概述424
12.1.1数控车削加工概述424
12.1.2数控车削加工的操作流程424
12.2加工几何体425
12.2.1加工几何体的类型425
12.2.2创建加工坐标系425
12.2.3创建工件426
12.2.4创建车削工件428
12.2.5创建车削部件430
12.2.6创建空间范围430
12.2.7创建避让432
12.3加工刀具435
12.3.1创建加工刀具的方法435
12.3.2从刀库中调用刀具435
12.3.3用户自定义刀具437
12.4粗车操作440
12.4.1创建粗车操作的方法440
12.4.2粗车操作的车削策略442
12.5精车操作443
12.5.1创建精车操作的方法443
12.5.2精车操作的车削方式445
12.6设计范例447
12.6.1范例介绍447
12.6.2范例操作448
12.7本章小结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