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医院药学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医院药学手册
  • 曹耀琳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50225X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57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医院药学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处方调配1

第一节 处方与配方1

一、处方内容及配方程序1

(一)处方分类与内容1

(二)配方工作程序3

二、审查处方5

第二节 药物的计量7

一、药物的计量单位7

(一)度量衡7

(二)抗生素的计量单位9

二、药物浓度表示法及其计算10

(一)百分浓度10

(二)比例浓度10

(三)药物稀释计算10

三、药物剂量及计算12

(一)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12

(二)药物剂量计算13

第三节 药剂的稀释及外观检查15

一、制剂稀释的要求15

(一)溶液的稀释15

(二)粉剂的稀释15

(三)注射用粉针剂的溶剂及其溶液的稳定性15

二、药品的外观检查20

(一)外观检查内容20

(二)处理原则21

第四节 药剂的配合变化33

一、药物配合变化34

(一)湿润或液化34

(二)燃烧或爆炸35

(三)发生沉淀或分层35

(四)产生气体37

(五)变色37

(六)潜在变化38

二、配合变化的处理方法38

(一)改变贮存条件38

(二)变更调配次序38

(三)改变溶剂组成和数量38

(四)添加辅助剂39

(五)调节溶液的pH39

(六)改换药物39

(七)改变剂型40

三、注射液的配合变化40

(一)注射液配合变化与pH的关系40

(二)注射液配合变化的一些规律44

(三)注射液配合变化的实验方法45

第五节 药物相互作用47

一、药物相互作用机制47

(一)药物间的直接作用47

(二)改变胃肠道吸收47

(三)改变表皮粘膜吸收50

(四)改变药物分布51

(五)改变药物在受体部位的作用52

(六)改变药物生物转化53

(七)改变排泄55

(八)干扰水及电解质平衡57

二、常用药物相互作用效果57

第二章 临床用药70

第一节 常用药物70

一、麻醉药70

(一)全身麻醉药70

(二)局部麻醉药72

(三)肌肉松弛药及其对抗剂72

二、镇静催眠药73

三、抗癫痫药74

四、抗精神失常药76

(一)抗精神病药76

(二)抗躁狂药与抗抑郁药76

(三)抗焦虑药76

五、解热镇痛药和抗痛风药78

六、镇痛药80

七、抗震颤麻痹药80

八、中枢兴奋药81

九、心血管系统用药82

(一)治疗心功能不全药82

(二)抗心律失常药84

(三)抗心绞痛药84

(四)抗高血压药85

(五)用于休克的血管活性药88

十、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90

十一、消化系统用药91

(一)治疗消化道溃疡药91

(二)助消化药93

(三)止吐药93

(四)泻药93

(五)止泻药94

(六)利胆药94

十二、和尿药和脱水药95

(一)利尿药95

(二)脱水药95

十三、作用于子宫的药96

十四、血液和血液病用药97

(一)抗贫血药97

(二)促进白细胞增生药97

(三)凝血止血药97

(四)抗凝药100

十五、抗组织胺药100

十六、激素类药和内分泌病用药101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合成代用品101

(二)性激素及口服避孕药103

(三)甲状腺素与抗甲状腺药103

(四)降血糖药104

十七、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用药107

十八、维生素类药107

十九、抗菌药物107

二十、抗寄生虫药109

(一)抗肠虫药109

(二)抗吸虫病药111

(三)抗丝虫病药111

(四)抗阿米巴病和抗滴虫病药111

(五)抗疟药114

二十一、抗癌药和免疫抑制药111

(一)抗癌药114

(二)免疫抑制药117

第二节 某些特殊患者的用药原则118

一、小儿用药118

二、孕妇用药122

三、乳母用药128

四、老年人用药135

五、肝肾功能不良患者用药141

第三节 药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与影响146

一、药源性不良反应的种类146

二、影响血液系统的药物147

三、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药物149

四、对肝肾可能带来毒害的药物151

五、能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药物153

六、能引起呼吸、心脏功能不良反应的药物156

七、能引起皮肤病变的药物157

第四节 临床药物动力学概要159

一、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159

二、临床药物动力学基础163

(一)隔室模型163

(二)生物半衰期t1/2165

(三)表观分布容积Vd167

(四)清除率C1168

(五)清除率与消除速度常数关系168

(六)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169

三、临床给药方案设计176

(一)由清除率计算稳态浓度及平均稳态浓度177

(二)由速率常数计算稳态浓度178

(三)一室模型药物恒速静滴给药方案183

(四)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给药方案185

(五)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给药方案187

(六)小儿患者的给药方案187

四、治疗药物监护的程序189

五、临床药物动力学资料193

第三章 医院制剂206

第一节 制剂的基本技术206

一、蒸馏、蒸发与干燥206

(一)蒸馏206

(二)蒸发208

(三)干燥211

二、药物的溶解212

(一)溶剂212

(二)增溶213

(三)助溶216

(四)成盐217

(五)改变溶剂和变更化学结构218

三、固体液体分离218

(一)沉降法及澄清法219

(二)虹吸法219

(三)滤过法219

(四)离心分离法219

四、粉碎与混合219

(一)粉碎219

(二)过筛221

(三)混合223

五、灭菌法224

(一)干热灭菌法224

(二)湿热灭菌法224

(三)紫外线灭菌法227

(四)过滤灭菌法227

(五)微波灭菌法28

(六)高速热风灭菌法228

(七)化学灭菌法228

(八)无菌操作法229

第二节 制剂常用器具232

一、称量用具232

(一)衡具232

(二)量具234

二、制剂容器235

(一)投药瓶235

(二)安瓿236

(三)滴眼瓶241

(四)输液瓶241

(五)输液袋243

(六)灭菌制剂瓶塞243

(七)普通制剂瓶塞244

(八)隔离膜245

三、滤材与滤器247

(一)植物纤维性滤材247

(二)矿物性滤材247

(三)织物滤材247

(四)多孔性滤器248

(五)不锈钢过滤器材支柱250

(六)微孔滤膜250

(七)助滤剂252

四、管道的处理方法253

第三节 辅料254

一、赋形剂254

(一)溶剂254

(二)片、冲剂的赋形剂260

(三)软膏基质267

(四)栓剂基质271

(五)成膜材料272

(六)助悬剂274

(七)乳化剂276

二、附加剂277

(一)表面活性剂277

(二)抑菌剂284

(三)抗氧剂286

(四)局部止痛剂287

(五)pH值调整剂288

(六)等渗等张溶液调整剂292

(七)着色剂和矫味剂296

第四节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296

一、影响稳定性的因素296

(一)温度296

(二)水分297

(三)光线297

(四)纯度297

(五)晶型298

(六)容器298

二、药物的化学分解300

(一)水解300

(二)氧化302

(三)其它变化306

三、解决化学不稳定的方法307

(一)改善物理状态及外界条件307

(二)调整pH307

(三)添加稳定剂307

(四)改变溶剂、剂型或生产工艺308

(五)制成稳定的盐类或衍生物309

四、研究药物稳定性的方法309

(一)比较性试验法309

(二)留样观察法309

(三)加速试验法30

(四)化学动力学经典法310

(五)化学动力学台阶型变温法317

第五节 常用制剂剂型319

一、液体制剂319

(一)真溶液型制剂319

(二)胶体溶液型制剂324

(三)乳浊液型制剂325

(四)混悬液型制剂326

(五)合剂327

(六)洗剂327

(七)眼、耳、鼻、口腔用液体制剂327

二、固体制剂329

(一)散剂329

(二)胶囊剂329

(三)冲剂330

(四)片剂330

三、油剂、糊剂、软膏剂及栓剂331

四、注射剂334

(一)注射液的制备334

(二)中草药注射剂336

五、其它制剂338

(一)膜剂338

(二)涂膜剂339

(三)微型胶囊339

(四)脂质体(类脂小球)341

第六节 医院常用制剂举例342

一、内服制剂343

薄荷水343

澳化钾溶液343

氯化钾溶液343

碘化钾溶液343

硫酸镁溶液344

盐酸普鲁卡因溶液344

单糖浆344

盐酸苯海拉明糖浆344

橙皮糖浆344

盐酸氯丙嗪糖浆345

小儿止咳糖浆345

稀盐酸合剂345

复方醋酸钾合剂345

溴咖合剂345

胃蛋白酶合剂346

三溴合剂346

止咳合剂346

水合氯醛合剂346

小儿止咳合剂347

糖盐散347

二、外用制剂347

硼酸溶液347

新洁尔灭溶液347

醋酸洗必泰溶液348

过氧乙酸溶液348

汞溴红溶液349

甲紫溶液349

呋喃西林溶液349

苯氧乙醇溶液349

含氯石灰硼酸溶液350

软肥皂溶液350

醋酸洗必泰醇溶液350

复方苯甲酸醇溶液350

碘酊351

浓碘酊351

水杨酸碘酊351

复方土槿皮酊351

普鲁卡因二甲亚砜溶液352

痱子洗剂352

炉甘石洗剂352

复方炉甘石洗剂352

复方硫黄洗剂353

小儿痱子粉353

脚粉335

氧化锌油353

复方苯甲酸软膏354

硼酸软膏354

苯佐卡因软膏354

氯化氨基汞软膏354

鱼石脂软膏355

尿素软膏355

单乳膏一号355

单乳膏二号356

单乳膏三号356

单乳膏四号356

盐酸达克罗宁乳膏357

糖溜油鱼石脂乳膏357

硫黄乳膏357

复方薄荷脑乳膏357

苯考乳膏357

复方氢化可的松涂膜357

甲癣涂膜358

甘油栓358

氨茶碱栓358

三、眼、耳、鼻、口腔用制剂359

硼酸醇滴耳剂359

硼酸甘油耳剂359

水杨酸滴耳剂359

复方硼酸滴耳剂359

氯霉素甘油滴耳剂359

碳酸氢钠滴耳剂359

酚甘油滴耳剂360

盐酸麻黄素滴鼻剂360

复方薄荷滴鼻剂360

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剂360

盐酸乙基吗啡滴眼剂360

硫酸阿托品滴眼剂361

氯霉素滴眼剂361

醋酸可的松滴眼剂361

依地酸二钠滴眼剂361

氢溴酸后马托品滴眼剂361

荧光素钠滴眼剂362

磺胺醋酰钠滴眼剂362

硫酸新霉素滴眼剂362

水杨酸毒扁豆碱滴眼剂362

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剂362

硫酸锌滴眼剂363

眼膏基质363

硫酸阿托品眼膏363

氯化氨基汞眼膏363

黄氧化汞眼膏363

硝酸毛果芸香碱眼膏364

氢溴酸后马托品眼药膜364

硝酸毛果芸香碱眼药膜364

四、注射剂及透析液365

葡萄糖注射液365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65

氯化钾注射液366

复乳钾注射液366

甘露醇注射液366

碳酸氢钠注射液367

氯化钠注射液367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68

碘化钠灭菌液368

乳酸钠注射液368

复方乳酸钠注射液369

盐液普鲁卡因注射液369

盐酸丁卡因注射液369

苯甲醇注射液370

腹膜透析液370

醋酸钠血液透析液370

五、中药制剂371

金银花露371

寻骨风药酒371

青陈合剂371

荆防合剂372

桑杏合剂372

咳嗽合剂373

溃疡散373

排石冲剂374

咽炎冲剂374

夏枯草膏374

益母草膏374

复方海螵蛸片375

健儿片375

大蒜素泡腾片375

丹参注射液376

黄芪注射液377

大蒜素注射液377

黄芩甙注射液377

参麦注射液378

六、其它制剂378

心电图描写导电冻胶378

润滑冻胶379

液体石蜡乳剂379

硫酸钡胶浆379

血液保养液379

玻璃清洁液380

第四章 中药房操作技术382

第一节 中药处方调配技术382

一、饮片(汤剂)配方382

(一)审查处方382

(二)调配处方383

(三)复核处方的注意事项385

(四)处方应付中药炮制品385

(五)配方部药斗的排列388

二、中成药配方390

(一)中成药配方注意事项390

(二)复核注意事项390

(三)中成药配方部的管理391

三、汤剂协定处方及煮散391

四、煎药操作392

(一)汤剂的煎煮方法392

(二)煎药用水及用量393

(三)汤剂煎煮火候与时间394

(四)汤剂的服法394

(五)煎药室的管理394

五、中药禁忌395

(一)配伍禁忌395

(二)妊娠禁忌药396

(三)服药宜忌396

六、含毒性中药处方的调配397

第二节 中药炮制399

一、炮制的目的399

二、净选加工401

(一)各类药材的净选加工方法401

(二)中药净选后应达到的要求402

三、切制饮片402

(一)切制前处理403

(二)饮片的切制规格405

(三)饮片的干燥405

四、炒炙饮片405

(一)炒药操作406

(二)炒法407

清炒407

麸炒408

米炒409

土炒409

沙炒410

蛤粉炒410

滑石粉炒410

其它辅料炒411

(三)炙法411

蜜炙411

酒炙411

醋炙412

盐水炙412

姜汁炙413

油炙413

其它液体辅料炙413

五、煅淬法413

六、蒸煮法414

蒸法414

煮法414

燀法415

七、其它炮制法415

(一)烘焙法415

(二)制霜法415

(三)提净法417

(四)水飞法417

(五)复制法417

(六)干馏或熬炼法417

八、炮制辅料及用量418

九、各类中药炮制方法总括420

十、炮制对药材性能影响的举例445

大黄445

川乌445

天南星445

白术445

白芍445

白附子446

半夏446

生姜446

地黄446

首乌446

远志446

香附446

黄芩447

黄连447

马钱子447

枳壳与枳实447

瓦楞子447

第三节 中药的验收与保管448

一、传统验收方法448

(一)手捏448

(二)眼看448

(三)口尝450

(四)鼻嗅450

(五)耳听450

二、药材的废品参考标准450

三、中药材保管基本知识451

(一)中药保管工作的要求451

(二)库存药品常用的干燥方法452

(三)中药材防霉变、虫蛀、变质的措施452

第五章 药品检验456

第一节 药品检验步骤456

一、检品采样456

二、鉴别457

三、检查457

四、含量测定458

五、注意事项458

第二节 定性检验458

一、基本方法458

(一)快速定性检验方法458

(二)常见阴阳离子定性检查459

二、常用药物定性检查464

(一)生物碱定性检查464

(二)巴比妥类药物定性检查468

附 有机磷酸酯定性检查468

三、中草药成分的定性检查470

第三节 容量法检验472

一、容量分析计算472

(一)计算方法472

(二)有效数字473

(三)定量分析误差474

(四)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475

二、试剂、试液及指示剂477

(一)常用试剂分级规格477

(二)常用试液、指示液478

(三)配制注意事项478

三、标准溶液480

(一)标定标准溶液的计算481

(二)标准溶液配制及注意事项481

(三)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482

四、常用制剂检验举例483

计算公式483

10%氯化钾溶液484

胃蛋白酶合剂485

含氯石灰硼酸液485

盐酸麻黄素滴鼻剂486

复方苯甲酸软膏486

2%氢溴酸后马托品滴眼液486

2%盐酸乙基吗啡滴眼液487

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487

2%硝酸毛果芸香碱眼液487

2%荧光素钠滴眼液487

2%水杨酸毒扁豆碱滴眼液488

1%盐酸丁卡因注射液488

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488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489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489

125%碘化钠灭菌液490

第四节 层析法检验490

一、层析法基本技术490

(一)柱层析法490

(二)纸层析491

(三)薄层层析法493

二、常用药物层析法检验495

(一)展开剂495

(二)显色剂495

(三)检出与结果496

三、中草药注射液的层析法检验500

(一)基本方法500

(二)常用中草药注射液检验举例503

丹参注射液(1%)503

丹参素注射液503

黄芪注射液504

板蓝根注射液504

杜仲注射液504

复方当归注射液505

大蒜素注射液506

黄芩甙注射液(3%)506

第五节 仪器分析法506

一、分光光度法507

(一)原理507

(二)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技术508

(三)体液药物浓度的分光光度法测定举例510

氨茶碱血药浓度测定510

苯妥英血药浓度测定510

异烟肼体液浓度测定511

(四)红外光谱法511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512

三、气相色谱法513

四、放射免疫分析514

五、酶标记免疫分析法515

第六节 药剂质量生物检验法516

一、热原检查法516

二、无菌检查法520

三、急性毒性检查520

四、溶血试验522

五、过敏性试验522

第七节 常用仪器的使用与校正523

一、玻璃仪器523

(一)容量瓶523

(二)吸量管523

(三)滴定管524

(四) 容量仪器的校正525

二、双盘分析天平527

三、酸度计530

四、折光计533

五、旋光仪535

第八节 药品卫生检验535

一、通则537

(一)细菌实验室注意事项537

(二)供试品取样注意事项538

(三)供试品处理法539

(四)阳性菌株对照试验539

二、溶液、试剂和指示剂540

(一)稀释溶液540

1.0.1M磷酸盐缓冲液540

2.生理盐水540

(二)常备试剂和用法540

1.甲基红试剂540

2.培立脱氏试剂540

3.靛基质试剂540

4.硝酸盐还原试剂541

5.4/30000虎红溶液541

6.1%2,3,5-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溶液541

(三)常用指示剂541

1.0.5%酸性复红541

2.0.2%和0.02%酚红541

3.1%酚红水溶液541

4.10%碱性复(品)红乙醇饱和溶液542

5.0.4%和0.04%溴麝香草酚蓝542

6.0.2%和0.5%亚甲(美)蓝542

7.1%中性红542

8.2%伊红(曙红Y)542

三、常用染色液及染色法542

(一)革兰氏染色法542

(二)鞭毛染色法543

(三)芽孢染色法544

四、培养基的制法和用途544

1.肉汤培养基544

2.肉汤琼脂培养基544

3.0.001%TTC肉汤琼脂培养基545

4.虎红琼脂培养基545

5.胆盐乳糖(B.L)增菌液545

6.伊红美蓝(EMB)琼脂546

7.麦康凯(MacC)琼脂546

8.磷酸盐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547

9.蛋白胨水培养基547

10.西蒙氏枸橼酸盐琼脂547

11.5%乳糖发酵培养基547

12.十六烷三甲基溴化胺琼脂培养基548

13.明胶十六烷三甲基溴化胺琼脂培养基548

14.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PDP琼脂)549

15.硝酸盐胨水培养基549

16.明胶培养基549

五、药品卫生检验法550

(一)细菌总数测定法550

(二)霉菌总数测定法552

(三)大肠杆菌检验法553

(四)绿脓杆菌检验法556

(五)活螨检验法559

第六章 药品管理562

第一节 药品保管方法562

一、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562

(一)阳光562

(二)空气563

(三)湿度563

(四)温度563

(五)时间564

二、基本条件和保管原则564

三、药品的贮存565

(一)密闭贮存565

(二)遮光贮存565

(三)低温贮存565

四、危险药品的保管及注意事项566

(一)危险品仓库的要求566

(二)危险药品的保管方法566

第二节 有效期药品的保管568

一、有效期等概念568

(一)有效期与失效期的区别568

(二) 负责期与使用期的区别569

(三)有效期的识别与生产批号的关系569

二、有效期药品及其特性570

(一)抗生素571

(二)脏器制剂和生化制品572

(三)生物制品572

三、有效期的药品贮藏要求574

(一)抗生素574

(二)生物制品574

(三)脏器制品575

四、有效期药品过期的处理575

五、有效期药品的管理576

(一)采购有计划576

(二)验收有步骤576

(三)发药有先后576

(四)账物要检查576

(五)处理要及时5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