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领导干部交通知识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领导干部交通知识读本](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4758551.jpg)
- 黄镇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ISBN:711404379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9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领导干部交通知识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3
一、交通运输业是社会公共事业3
目录3
第一篇 交通运输概述3
第一章 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3
三、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4
二、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4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业是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重要前提6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是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依托7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8
第五节 交通运输业是巩固国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10
第一节 公路运输12
第二章 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12
第二节 水路运输13
第三节 铁路、航空和管道运输16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的基本概念17
第三章 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7
二、综合运输体系的基本要求18
一、综合运输体系的主要内容18
一、适应社会对运输的需求19
第二节 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的意义19
第三节 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历程20
三、世界各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20
二、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20
一、起步阶段21
二、成长阶段22
三、成熟阶段23
二、运输通道24
一、综合运输网的分类24
第四节 综合运输网24
三、运输枢纽25
第一节 我国公路发展概况29
第一章 公路交通概述29
第二篇 公路交通29
第二节 我国道路运输发展概况33
二、车辆保有量直线上升,车型结构有很大改善34
一、实行放宽搞活政策,解放和发展运输生产力34
五、运政管理职能不断强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35
四、推进国有运输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5
三、积极筹集建设资金,运输站场面貌显著改观35
六、道路运输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日益突出36
一、发达国家公路发展主要特点38
第三节 发达国家公路交通发展主要特点38
二、发达国家道路运输发展主要特点41
一、路基45
第一节 公路的基本组成45
第二章 公路45
二、路面49
三、桥涵50
四、交叉52
六、公路渡口53
五、隧道53
七、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54
一、公路技术等级55
第二节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55
二、公路路面等级57
三、公路路面设计标准轴载及桥梁设计计算荷载59
二、公路规划的原则60
一、公路规划的目的和意义60
第三章 公路规划60
第一节 公路规划的原则、内容和方法60
三、公路规划的主要内容61
四、公路规划的基本方法63
一、公路网层次划分65
第二节 公路网规划65
二、公路网规划67
三、公路主枢纽规划78
一、基本建设程序80
第一节 公路基本建设程序80
第四章 公路建设80
二、基本建设程序主要内容81
第二节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83
三、工程监理制度84
二、招标投标制度84
一、项目法人责任制度84
第三节 公路工程招标投标85
五、菲狄克条款85
四、合同管理制度85
一、招标程序86
二、招标投标的基本要求87
三、征收车辆购置费税89
二、实行以工代赈89
第四节 公路建设投资融资方式89
一、财政拨款89
七、利用外资90
六、利用资本市场90
四、征收公路养路费、客货运附加费及燃油税90
五、贷款修路,收费还贷90
二、影响公路建设用地的主要因素91
一、公路建设项目用地范围91
第五节 公路建设用地91
三、公路建设用地的原则92
二、公路建设环保工作的方针原则93
一、公路对环境的影响93
第六节 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93
四、公路建设环保措施94
三、我国路域生态环境区划94
一、质量保证体系95
第七节 公路建设质量管理95
二、保证公路建设质量的主要措施96
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98
第八节 公路工程验收99
二、竣工验收100
一、交工验收100
一、推进市场开放101
第九节 公路建设市场管理101
三、等级评定101
二、加强市场监管102
一、公路管理的性质、目的和主要内容103
第一节 概述103
第五章 公路管理103
二、做好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104
三、公路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105
一、我国现行公路管理体制106
第二节 公路管理体制106
二、公路交通管理机构107
一、美国的公路管理体制108
第三节 国外公路管理体制简介108
二、英国的公路管理体制109
三、日本的公路管理体制110
二、公路养护工程111
一、公路养护的主要工作111
第六章 公路养护111
第一节 公路养护的基本任务111
一、国、省干线公路养护112
第二节 公路养护生产组织方式112
二、县乡公路养护113
三、公路养护管理体制114
一、GBM工程115
第三节 GBM工程和文明样板路115
三、实施GBM工程和创建文明样板路的重要意义116
二、文明样板路116
一、养护资金来源117
第四节 公路养护资金117
二、公路养路费的使用与管理119
一、路政管理的任务120
第一节 概述120
第七章 公路路政管理120
二、路政管理机构和路政管理人员122
一、超限运输的含义123
第二节 公路超限运输管理123
二、超限运输产生的原因124
三、超限运输的危害性125
四、对超限运输车辆的管理126
第一节 我国收费公路的相关政策127
第八章 收费公路127
第二节 收费公路的作用130
第三节 收费公路的运营管理131
第一节 概述132
第九章 道路旅客运输132
第二节 班车客运133
三、客运管理134
二、客运班次134
一、客运线路134
一、出租汽车客运的特点135
第三节 出租汽车客运和客车租赁135
第四节 旅游客运136
三、客车租赁136
二、出租汽车客运的基本要求136
二、旅游客运管理137
一、旅游客运的分类137
二、包车客运经营规则138
一、包车客运的分类138
第五节 包车客运138
三、客运“三化”139
二、客运“三优”139
第六节 客运服务139
一、客运服务质量139
一、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概况140
第一节 概述140
第十章 道路货物运输及搬运装卸140
二、货物分类141
三、专业化运输142
一、零担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143
第二节 零担货物运输143
四、集装化运输143
五、营业性运输与非营业性运输143
三、零担货物运输营运方式144
二、零担货物运输组织形式144
一、危险货物的分类145
第三节 危险货物运输145
四、零担货物运输的基本要求145
三、危险货物运输基本要求146
二、危险货物运输经营条件146
一、大型特型笨重物件界定和分级147
第四节 大型特型笨重物件运输147
二、大件货物运输的基本要求148
一、搬运装卸基本方法149
第五节 搬运装卸149
三、货物装卸的基本要求150
二、运输车辆装载规定150
一、货运代理151
第六节 货物运输服务151
四、搬运装卸机械151
三、商品汽车发送152
二、辅助服务152
三、汽车行驶性能评价指标153
二、汽车主要技术参数153
第十一章 汽车与驾驶员培训153
第一节 汽车的结构与性能153
一、汽车基本结构153
四、我国的汽车制造业154
二、汽车使用155
一、汽车分类155
第二节 汽车分类及使用155
第三节 汽车技术管理156
二、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157
一、车辆技术等级评定157
三、汽车排放污染和噪声控制158
四、车辆改装改造和更新报废管理159
一、驾驶员培训的必要性160
第四节 驾驶员培训160
五、车辆技术档案管理160
六、营运车辆车型结构调控160
二、驾驶员培训行业的现状161
三、驾驶员培训管理162
一、汽车维修作业的分类163
第一节 汽车维修163
第十二章 汽车维修与检测163
二、汽车维修业的现状164
三、汽车维修制度165
四、汽车维修市场管理166
一、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业务167
第二节 车辆检测167
三、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168
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站级划分168
一、汽车客运站的功能169
第一节 汽车客运站169
四、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心站169
第十三章 道路运输站场169
三、汽车客运站的分类和等级170
二、汽车客运站的设施与设备170
五、汽车客运站站务管理的基本要求171
四、汽车客运站站址选择171
一、汽车货运站功能172
第二节 汽车货运站172
二、汽车货运站站级划分173
三、汽车货运站站址选择174
二、道路运政管理机构175
一、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概述175
第十四章 道路运输市场管理175
第一节 运政管理机构与职责175
一、经营许可申请程序176
第二节 经营许可管理176
三、道路运政管理机构的职责176
二、开业的一般条件177
一、经营许可证管理178
第三节 证牌、单证管理178
三、道路运输年度审验178
三、票单管理179
二、线路标志牌管理179
一、出入境汽车运输管理体制180
第四节 出入境运输管理180
四、出入境客货运输线路及货物管理181
三、出入境车辆管理181
二、出入境汽车运输企业及人员管理181
五、出入境汽车运输单证182
一、道路运输业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取得的成果183
第五节 道路运输业外商投资企业管理183
第六节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184
二、中外合资、合作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许可原则184
一、道路运输价格形式185
第七节 运输价格管理185
二、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方式186
一、道路运输行政执法主体186
二、价格制定和实施186
第八节 运输市场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186
第十五章 公路交通科学技术187
三、道路运输行政处罚的种类187
一、公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188
第一节 公路勘察设计新技术188
二、公路设计集成技术189
三、交通地理信息技术190
第二节 公路工程新材料191
二、多孔隙类高性能沥青混凝土192
一、密实类高性能沥青混凝土192
一、当代桥梁新技术的特点193
第三节 大跨径桥梁建造技术193
二、斜拉桥194
三、悬索桥200
四、其他类型大跨径桥梁201
五、大跨径桥梁的发展趋势206
一、路面管理系统(PMS)208
第四节 路面管理系统和桥梁管理系统208
二、桥梁管理系统(BMS)209
第五节 道路快速货运系统210
一、国际智能运输系统发展概况211
第六节 智能运输系统211
二、智能运输系统的主要构成与功能212
四、我国智能运输系统研究概况214
三、智能运输系统关键技术214
一、物流技术的发展215
第七节 现代物流技术215
二、发展现代物流的必备条件216
三、现代物流技术的组成217
一、基本概念220
第一节 公路交通法规体系220
第十六章 公路交通法制建设220
二、公路法规体系221
第二节 公路法222
三、道路运输法规体系222
二、交通主管部门法定职责223
一、公路工作政府领导制度223
四、公路资金筹集制度224
三、公路规划制度224
七、公路路政管理制度225
六、公路养护制度225
五、公路建设制度225
一、公路管理主要行政法规、部门规章226
第三节 公路交通的主要行政法规、部门规章226
八、收费公路制度226
九、公路监督检查制度226
十、法律责任制度226
二、道路运输主要部门规章228
第一节 国际合作与交流概况231
第十七章 公路交通国际合作231
一、双边合作与交流232
第二节 公路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232
二、多边合作与交流233
一、出入境汽车运输235
第三节 运输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235
二、国际合作与交流236
第一节 我国水路交通发展概况243
第一章 水路交通概述243
第三篇 水路交通243
一、国际海上运输249
第二节 世界水路交通发展概况249
二、内河运输254
三、主要港口256
一、拥有一批吞吐量大、现代化程度高的港口261
第三节 我国水路运输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261
四、拥有较为雄厚的国际集装箱运输能力262
三、拥有较大规模的海上商船队262
二、拥有通航里程可观的内河航道262
第一节 港口的构成和分类268
第二章 港口268
一、港口的构成269
二、港口分类270
二、港口规划的原则271
一、港口规划的目的271
第二节 港口规划271
三、港口规划的类型272
四、港口规划的任务和主要内容273
五、港口规划的基本方法及步骤275
六、港口规划编制工作的管理277
七、我国沿海港口发展战略及布局规划279
一、港口基本建设程序281
第三节 港口建设281
四、港口建设的投融资282
三、港口建设岸线管理282
二、港口建设项目管理282
五、港口建设项目竣工验收283
一、装卸业务284
第四节 港口业务284
二、库场业务287
三、理货业务288
四、引航业务291
二、航道等级292
一、航道分类292
第三章 航道292
第一节 航道概述292
三、我国的内河航道293
一、航道规划的原则和种类298
第二节 航道规划298
二、航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编制程序300
三、我国的水运主通道总体布局规划301
四、主要航道规划307
一、航道整治308
第三节 航道建设308
四、航运枢纽309
三、河流渠化309
二、航道疏浚309
一、航道维护310
第四节 航道维护与管理310
五、航道标准310
二、航道管理312
一、航标的分类和制式314
第五节 航标314
二、航标简介315
三、航标发展趋势320
一、船体及船体结构322
第一节 船舶的构造和性能322
第四章 船舶322
二、船体主尺度323
三、船舶的载重和容积324
四、船舶性能325
五、船舶装备328
一、船舶分类329
第二节 船舶类型329
二、运输船舶330
三、作业船舶333
一、船舶证书334
第三节 船舶使用334
四、高性能船舶334
二、船员配备335
三、船舶操作336
四、船舶维修337
五、船舶报废338
第一节 水路旅客运输339
第五章 水路客货运输339
一、客运船舶340
二、港口客运站342
三、客运航线343
四、客运组织344
一、基本概念345
第二节 水路货物运输345
三、原油运输348
二、干散货物运输348
四、集装箱运输349
五、危险货物运输350
一、开业条件351
第三节 水路运输服务业351
二、业务范围352
三、经营管理353
一、水路运输市场的分类354
第一节 水路运输市场354
第六章 水路运输市场管理354
五、航运交易所355
四、水路运输服务市场355
二、国际航运市场355
三、国内水路运输市场355
六、水路运输市场的对外开放356
二、地方水路运输管理机构357
一、中央水路运输管理机构357
第二节 水路运输管理机构357
第三节 市场准入管理358
二、经营许可申请程序359
一、申请设立水路运输企业的一般条件359
一、水路运输价格形式360
第四节 运价及规费管理360
三、审批权限360
二、水路交通规费361
二、货物运输管理362
一、旅客运输管理362
第五节 国内运输市场管理362
四、市场调控363
三、运输票据管理363
二、国际班轮运输管理364
一、国际航运市场的特点364
第六节 国际航运市场管理364
三、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365
第一节 管理机构366
第七章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366
一、船舶登记368
第二节 船舶安全管理368
二、船舶签证369
三、船舶运输安全管理371
四、船舶安全检查376
五、事故调查377
一、船员培训379
第三节 船员培训管理379
二、船员适任考试381
三、船员适任证书管理385
一、海上交通调查规划386
第四节 通航环境管理386
二、安全作业区、禁航区的划定388
四、安全信息发布389
三、禁止有碍航行安全的活动389
一、相关法律、法规390
第五节 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管理390
二、防污检查391
三、船舶污染事故处理392
四、海上油污染处理393
第一节 船舶检验机构395
第八章 船舶检验395
二、民间检验机构396
一、政府检验机构396
一、国际公约397
第二节 船舶检验法规与检验规范397
二、政府法规398
四、技术标准399
三、技术规范399
第三节 船舶检验内容400
一、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401
二、船用产品检验404
三、集装箱检验405
四、船舶检验签发的证书406
一、水上救助打捞部门的职责和作用410
第一节 我国水上救助打捞概况410
第九章 水上救助打捞410
三、我国救捞事业发展历程411
二、我国救捞力量的现状411
一、对遇险人员的搜救412
第二节 海上救助412
二、对遇险船舶的救助414
三、救助报酬与救助合同421
一、沉船打捞程序422
第三节 沉船打捞422
二、沉船打捞方法423
一、潜水作业的特性426
第四节 潜水作业426
二、常规潜水428
三、饱和潜水431
四、设备潜水432
五、水下作业433
第一节 船舶运输控制系统434
第十章 水路交通科学技术434
第二节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435
二、船舶运输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435
一、船舶运输控制系统发展概况435
一、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发展概况436
二、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437
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形成438
第三节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及船舶自动识别系统438
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439
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船舶航行中的应用439
四、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使用440
一、运输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构成441
第四节 电子商务441
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港航企业的应用442
第五节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446
一、港口建设技术447
第六节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技术447
二、航道整治与河流渠化技术454
三、船闸建造技术457
一、法律(狭义)460
第一节 水路交通法规体系460
第十一章 水路交通法制建设460
七、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461
六、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461
二、行政法规461
三、部门规章461
四、地方性法规461
五、地方性规章461
二、《海商法》的主要内容462
一、《海商法》的颁布及其调整对象46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462
三、《海商法》的特点463
二、《海上交通安全法》的主要内容465
一、《海上交通安全法》的颁布及其调整对象46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465
一、行政法规466
第四节 水路交通行政法规和规章466
一、安全公约469
第五节 水路运输国际公约469
二、部门规章469
二、防污公约472
四、其他公约473
三、责任和赔偿公约473
第一节 水路运输国际合作概况479
第十二章 水路运输国际合作与交流479
一、概述480
第二节 与国际组织的合作480
二、与国际组织的合作481
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488
第三节 与外国政府的双边合作489
四、亚洲航运论坛(ASF)489
第四节 国际交流496
后记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