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史论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社会史论 上
  • 周积明,宋德金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512557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81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8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史论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社会史的理论和方法3

一 社会史的概念&(作者:赵世瑜)3

(一)关于社会史概念的一些疑问3

(二)作为历史研究范式的社会史10

(三)作为整体研究的社会史17

(四)属于历史学而非社会学的社会史24

二 社会史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及其学科地位&(作者:乔志强 陈亚平)32

(一)社会史的研究对象32

(二)社会史的学科知识体系40

(三)社会史的学科地位48

三 社会史研究的探索精神与开放的研究领域&作者:冯尔康58

(一)社会史研究进程及其所表现的探索精神58

(二)社会史的研究领域67

(三)整体史的观念74

(四)若干问题的辨证87

四 社会文化史的视野&作者:刘志琴98

(一)社会文化史的崛起98

(二)精英文化的社会化103

(三)贴近社会下层看历史109

五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史理论&作者:王先明120

(一)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社会史学的影响120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史”研究125

(三)马克思的社会史研究与唯物史观的创立134

(四)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史学科建设的指导性意义147

六 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作者:常建华153

(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兴起153

(二)50至70年代的史学热点与社会史研究176

(三)复兴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84

第二编 中国社会史的基本问题221

一 周秦至明清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作者:冯尔康221

(一)周代分封制、宗法制下的社会结构222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前期秦唐间的社会结构231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后期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的社会结构243

(四)近代(1840—1912)变动中的社会结构257

二 人口与中国社会&(作者:葛剑雄)271

(一)人口数量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71

(二)人口结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76

(三)人口迁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83

三 宗族制度的历史轨迹&(作者:常建华)293

(一)世族世官宗族制的盛衰293

(二)士族宗族制的兴亡302

(三)科举制下祠堂族长宗族制的成长317

(四)近现代社会巨变中的宗族制度329

四 中国传统家庭及其变迁&(作者:王玉波)336

(一)中国传统家庭的特质336

(二)中国传统家庭的变迁344

五 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一)&(作者:王玉波)352

(一)生活方式与社会史352

(二)中国传统社会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358

(三)传统生活方式的绵延与变迁370

六 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二)&(作者:王子今)378

(一)“以食为天”:基本生存条件的追求378

(二)“尚俭”:道德规范与生活准则383

(三)“淡交”:传统交往方式的基本特征388

(四)“舒缓”:传统社会的生活节奏394

(五)“闲中好”:中国人的休闲方式400

(六)“礼”的规范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凝定性405

七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作者:郭莹)409

(一)“宽以待人”,“推己及人”410

(二)“待物莫如诚”,“信者行之基”414

(三)“执中道”,“和为贵”417

(四)忍为高,让为上421

(五)“防人之心不可无”425

(六)“藏锋”与“圆通”433

(七)“来而不往非礼也”438

(八)背景与平议444

八 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的变迁&(作者:钟年)457

(一)前国家时期的推想457

(二)周人的乡遂制460

(三)地缘性的监督463

(四)血缘性的约束467

(五)法与礼473

(六)宗教的作用479

(七)传统与现代的互动486

九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一——中国古代的士&(作者:何晓明)488

(一)名与实:从贵族附庸到“四民之首”488

(二)心与身:精神塑造与制度养育494

(三)进与退:仕与非仕之间504

(四)事与责:为师为吏,亦治亦议508

十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二——“农民”的概念与传统中国的农民&(作者:秦晖)515

(一)“农民”与“农业者”515

(二)从“离土不离乡”看“农民”519

(三)“习俗——指令经济”与农民523

(四)作为“身份”的“农民”527

(五)“农”与“民”:传统中国的农民概念532

十一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三——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商人&(作者:唐力行)539

(一)商人群体的形成及其内部的角色差异539

(二)传统社会的结构与商人的两难境地541

(三)传统社会的转型与商人社会角色的变迁550

十二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四——中国历史上的女性群体&(作者:吕美颐)569

(一)性别角色、群体气质与社会地位570

(二)社会对女性的塑控与女性自我意识的泯灭577

(三)女性群体结构及其历史变迁583

十三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五——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两重性&(作者:高世瑜)591

(一)社会参与:主内——主外592

(二)家庭地位:从夫、从子——畏妻与尊母596

(三)两性交往:授受不亲——男女无别602

(四)贞节观念:节妇烈女——再嫁与私情606

(五)价值观念:无才是德——才女辈出611

(六)中国古代妇女史上矛盾与差异现象产生的原因616

十四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六——吏一个独特的社会政治群体&(作者:赵世瑜)625

(一)胥吏集团的发展沿革626

(二)作为政治角色的胥吏集团632

(三)吏在社会分层中的位置640

十五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七——流民:从传统到近代&(作者:池子华)648

(一)“流民”种种648

(二)作为传统社会群体的流民649

(三)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流民的“近代化”659

(四)流民与近代城市社会668

(五)近代关于解决流民问题的探索677

十六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八——中国历史上的流氓&(作者:陈宝良)685

(一)流氓的定义与称谓的变迁685

(二)流氓与游民的区别及联系692

(三)流氓手段与流氓意识701

(四)流氓的社会活动及其影响704

十七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九——中国传统社会中的贱民&(作者:徐和雍)712

(一)贱民的造因712

(二)贱民的性质和特点716

(三)社会变动与贱民的演化719

(四)传统观念和习俗对贱民的禁锢728

十八 中国传统社会群体研究之十——乞丐群体的历史考察&(作者:曲彦斌)732

(一)原生性乞丐说略732

(二)职业性乞丐及其组织738

(三)乞丐群体的文化意识与社会文化传统744

十九 中国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作者:周积明)751

(一)“后来者”的困境751

(二)中国传统社会解构与转型的近代轨迹7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