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问之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学问之道](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4943746.jpg)
- 季羡林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沈阳出版社
- ISBN:754411771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问之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再版前言——我为季羡林先生做责任编辑1
编者的话1
治学生涯3
一 发轫阶段3
二 负笈德意志12
1.进入哥廷根大学12
2.入学五年内我所选修的课程14
3.梵文和巴利文的学习17
4.吐火罗文的学习24
5.其他语言的学习28
6.博士论文30
7.最早的几篇德文论文32
8.十年回顾41
三 回到祖国46
1.1946年—1949年46
2.1950年—1956年52
3.1957年—1965年57
4.1966年—1977年59
5.1978年—1993年60
上下求索65
一 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65
1.站在学术新潮流的前面65
2.陈寅恪先生的治学方法67
3.中国的考据学68
4.德国的考据学70
5.中国文化的内涵72
6.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75
7.文化与气节77
8.爱国主义78
9.陈寅恪先生一家三代的爱国主义79
二 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治学经验之谈84
三 朱光潜先生的为人与为学87
四 汤用彤先生的为人与为学91
五 胡适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治学方法93
1.作为学者的胡适93
2.作为思想家的胡适96
六 关于考证102
1.为考证辩诬102
2.清代考证学之兴起与文字狱无关104
七 关于义理、文章与考证106
1.谈义理106
2.说文章107
3.论考证107
八 才、学、识111
1.理论111
2.知识面112
3.外语112
4.汉语112
九 如何搜集资料114
十 如何利用时间116
十一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118
1.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中国文化118
2.汤因比看中国文化121
3.歌德看中国文化122
十二 21世纪:东西方文化的转折点125
十三 再谈东方文化127
1.综合与分析127
2.把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129
3.续补130
十四 “天人合一”新解131
1.“天人合一”命题的来源和含义131
2.印度的“天人合一”思想133
3.“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134
十五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138
1.张载的“天人合一”思想138
2.日本和朝鲜的“天人合一”思想139
3.“求异存同”141
4.科学决非万能143
5.“东风压倒西风”145
6.正—反—正148
7.雪莱预言工业发展的恶果148
8.药方150
9.西方向东方学习151
10.两种思维方式151
十六 漫谈东西文化154
1.汉语是一种“模糊”语言154
2.对于中西文化差异的新阐释155
十七 国学漫谈161
1.顺乎人心,应乎潮流161
2.国学激发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163
十八 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165
十九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169
1.文化交流的必然性169
2.文化交流的复杂性171
二十 我同外国文学的不解之缘177
二十一 正确评价和深入研究东方文学183
1.东方文学的来历和含义183
2.关于西方国家对东方文学的评价问题184
3.如何正确评价东方文学185
4.怎样才能学好东方文学186
二十二 我与东方文化研究189
二十三 关于中国美学的一点断想——为老友王元化教授八秩华诞寿193
二十四 门外中外文论絮语196
1.从《中外文化与文论》谈起196
2.论所谓“失语症”196
3.中外(东西)文论的根本差异198
4.试论王静安的“境界”说199
5.言意之辨200
6.中国文论的“话语”203
7.怎样在世界文论中发出声音207
二十五 漫谈散文210
二十六 我怎样写散文(一)216
二十七 我怎样写散文(二)221
二十八 历史研究断想226
二十九 大学外国语教学法刍议229
三十 汉语与外语232
1.问题的提出232
2.当前的情况232
3.我对出国留学的看法235
4.语言,特别是外语的功能238
5.翻译的危机239
6.学习哪一种外语241
7.怎样学习外国语244
三十一 谈翻译248
1.论重译248
2.著者和译者250
三十二 翻译的危机253
学术总结261
一 我的学术研究的特点261
二 我的研究范围262
三 学术研究发展的轨迹——由考证到兼顾义理263
四 我的义理265
五 一些具体的想法267
1.关于汉语语法的研究267
2.中国通史必须重写268
3.中国文学史必须重写269
4.美学研究的根本转型270
5.文艺理论在国际上“失语”问题271
六 重视文化交流274
七 佛教梵语研究275
八 吐火罗文277
九 《糖史》279
十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282
十一 搜集资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284
十二 我的考证285
十三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287
十四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289
十五 满招损,谦受益291
十六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293
十七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296
十八 必须中西兼通,中外结合,地上文献与地下考古资料相结合298
十九 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299
季羡林先生大事年表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