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常见病中成药疗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常见病中成药疗法
  • 王育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263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960页
  • 文件大小:136MB
  • 文件页数:996页
  • 主题词:常见病-中成药-中药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常见病中成药疗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医理药理篇2

第一章 医门导论2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2

一、整体观念2

二、辨证论治5

第二节 阴阳学说7

一、阴阳的基本特征和概念7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8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0

第三节 藏象学说13

一、五脏14

二、六腑29

三、奇恒之腑33

第四节 气血津液34

一、气34

二、血37

三、津液38

第五节 病因39

一、六淫40

二、疠气44

三、七情内伤45

四、饮食不节46

五、劳逸过度47

六、外伤48

七、痰饮49

八、瘀血50

第二章 辨治纲要51

第一节 辨证51

一、八纲辨证51

二、气血津液辨证55

三、脏腑辨证60

第二节 防治原则73

一、预防原则73

二、治疗原则74

第三章 方药概说81

第一节 中药性能81

一、性和味81

二、升降浮沉83

三、归经84

第二节 中药配伍85

第三节 组方原则和变化86

一、组方原则86

二、组方变化87

第四章 中成药简论89

第一节 中成药的起源与发展89

一、先秦时期89

二、秦汉时期90

三、隋唐时期90

四、宋代91

五、金元时期91

六、明代91

七、清代92

八、现代92

第二节 中成药的命名与分类93

一、中成药的命名93

二、中成药的分类95

第三节 中成药的剂型96

一、丸剂96

二、散剂98

三、煎膏剂(膏滋)98

四、丹剂99

五、酒剂99

六、酊剂99

七、露剂100

八、锭剂100

九、茶剂100

十、片剂100

十一、颗粒剂(冲剂)101

十二、胶囊剂101

十三、糖浆剂102

十四、合剂(包括口服液)102

十五、膏药102

十六、橡胶膏剂103

十七、软膏剂103

十八、注射剂103

第四节 中成药的用量用法104

一、中成药的用量104

二、中成药的用法104

三、服药时间105

四、服药饮食禁忌105

辨证论治篇108

第一章 内科病证108

第一节 感冒108

第二节 咳嗽117

第三节 喘证、哮证127

第四节 肺痨135

第五节 胸痹139

第六节 心悸146

第七节 失眠149

第八节 胃脘痛154

第九节 腹痛162

第十节 呕吐168

第十一节 呃逆174

第十二节 泄泻178

第十三节 痢疾185

第十四节 便秘191

第十五节 胁痛198

第十六节 头痛203

第十七节 眩晕209

第十八节 健忘216

第十九节 中风219

第二十节 消渴224

第二十一节 水肿229

第二十二节 淋证233

第二十三节 遗精236

第二十四节 阳痿、早泄240

第二十五节 腰痛245

第二十六节 痹证250

第二十七节 痿证256

第二十八节 郁证260

第二十九节 内伤发热264

第三十节 汗证269

第二章 妇产科病证273

第一节 月经先期273

第二节 月经后期278

第三节 月经先后不定期284

第四节 月经过少287

第五节 闭经291

第六节 月经过多297

第七节 崩漏301

第八节 痛经307

第九节 带证312

第十节 恶阻318

第十一节 胎漏、胎动不安321

第十二节 产后恶露不尽325

第十三节 产后腹痛329

第十四节 产后关节痛333

第十五节 缺乳336

第十六节 乳汁自出339

第十七节 产后大便难341

第十八节 阴挺342

第十九节 阴痒345

第二十节 绝经前后诸症349

第二十一节 癥瘕352

第二十二节 不孕症357

第三章 儿科病证365

第一节 感冒365

第二节 咳嗽(附:顿咳)371

第三节 水痘376

第四节 痄腮379

第五节 惊风382

第六节 厌食387

第七节 食积389

第八节 泄泻392

第九节 疳证397

第十节 五迟、五软401

第十一节 口疮405

第十二节 鹅口疮408

第十三节 遗尿410

第十四节 夜啼413

第四章 皮外科病证416

第一节 疖(附:痈)416

第二节 疔疮421

第三节 蛇串疮424

第四节 湿疮426

第五节 臁疮429

第六节 冻疮432

第七节 瘾疹436

第八节 风癣(玫瑰糠疹)440

第九节 鹅掌风441

第十节 脚湿气442

第十一节 丹毒444

第十二节 脱疽447

第十三节 白疕453

第十四节 粉刺459

第十五节 油风462

第十六节 瘰疬467

第十七节 乳癖470

第十八节 乳痈474

第十九节 黧黑斑480

第二十节 胆石症483

第二十一节 肠痈487

第二十二节 痔疮491

第二十三节 烧伤494

第二十四节 毒蛇虫咬伤及蜂蜇伤495

第五章 五官科病证500

第一节 目赤肿痛500

第二节 目涩503

第三节 目痒506

第四节 青盲508

第五节 旋耳疮513

第六节 耳鸣、耳聋515

第七节 鼻渊520

第八节 鼻衄522

第九节 鼻疔527

第十节 喉痹、喉蛾530

第十一节 喉喑534

第十二节 牙痛537

第十三节 口疮542

第六章 骨伤科病证545

第一节 颈项痛545

第二节 落枕552

第三节 五十肩556

第四节 骨折559

第五节 骨痈疽564

第六节 腰痹568

第七节 骨瘤574

第八节 跌打伤579

鉴方别药篇584

第一章 系列中成药584

第一节 人参系列中成药584

一、人参归脾丸584

二、人参健脾丸585

三、人参保肺丸586

四、人参养荣丸586

五、人参固本丸587

六、人参再造丸588

七、人参鹿茸丸589

八、人参蛤蚧散589

第二节 地黄系列中成药590

一、六味地黄丸590

二、都气丸591

三、知柏地黄丸592

四、麦味地黄丸592

五、杞菊地黄丸593

六、归芍地黄丸594

七、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594

八、明目地黄丸595

第三节 牛黄系列中成药596

一、安宫牛黄丸596

二、牛黄清心丸597

三、牛黄清胃丸597

四、牛黄降压丸598

五、牛黄清火丸599

六、牛黄清宫丸599

七、牛黄至宝丸600

八、牛黄醒脑丸600

九、牛黄镇惊丸601

十、牛黄抱龙丸602

十一、牛黄千金散602

十二、牛黄清热散603

十三、牛黄解毒丸603

十四、牛黄上清丸603

第四节 参茸系列中成药604

一、参茸卫生丸604

二、人参鹿茸丸605

三、参茸丸605

四、参桂鹿茸丸606

五、参茸三肾散607

六、参茸三鞭丸608

七、三鞭参茸固本丸609

第五节 香砂系列中成药609

一、香砂枳术丸609

二、香砂养胃丸610

三、香砂平胃丸611

四、香砂六君子丸611

第六节 化痰系列中成药612

一、清气化痰丸612

二、千金化痰丸613

三、清肺化痰丸614

四、橘红化痰丸614

五、止嗽化痰丸615

六、保童化痰丸616

第七节 清肺系列中成药617

一、羚羊清肺丸617

二、养阴清肺丸617

三、解肌清肺丸618

四、儿童清肺丸619

五、清肺抑火丸620

六、清肺化痰丸620

第八节 上清系列中成药621

一、牛黄上清丸621

二、黄连上清丸622

三、芎菊上清丸623

四、明目上清丸624

第九节 解毒系列中成药624

一、银翘解毒丸625

二、羚翘解毒丸625

三、清瘟解毒丸626

四、牛黄解毒丸627

第十节 舒肝系列中成药627

一、舒肝丸628

二、舒肝止痛丸629

三、舒肝和胃丸629

四、调胃舒肝丸630

五、快胃舒肝丸630

六、舒肝健胃丸631

七、舒肝平胃丸632

八、舒肝保坤丸632

第十一节 降压系列中成药633

一、降压丸634

二、安宫降压丸634

三、牛黄降压丸635

四、高血压速降丸635

五、醒脑降压丸636

六、清脑降压片637

七、菊明降压丸637

八、复方羚角降压片638

九、山绿茶降压片638

第十二节 降脂系列中成药639

一、降脂宁颗粒639

二、降脂灵片640

三、通脉降脂片640

四、山楂精降脂片641

五、血脂康胶囊641

第十三节 降糖系列中成药642

一、养阴降糖片642

二、参芪降糖片643

三、金芪降糖片643

四、益津降糖口服液644

五、消糖灵胶囊644

第二章 中成药药对的鉴别646

第一节 名称相近的中成药药对646

一、感冒清热颗粒与感冒退热颗粒646

二、通宣理肺丸与参苏理肺丸648

三、止嗽定喘丸与止嗽化痰丸649

四、人参归脾丸与人参健脾丸651

五、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652

六、开胸顺气丸与搜风顺气丸654

七、木香槟榔丸与木香顺气丸655

八、舒肝丸与舒肝止痛丸657

九、左归丸与右归丸659

十、金锁固精丸与锁阳固精丸660

十一、通窍耳聋丸与耳聋左慈丸662

十二、天王补心丸与柏子养心丸663

十三、牛黄清心丸与万氏牛黄清心丸665

十四、黄连上清丸与黄连羊肝丸666

十五、人参养荣丸与内补养荣丸668

十六、润肠丸、五仁润肠丸与麻仁润肠丸670

十七、再造丸、消栓再造丸与华佗再造丸672

十八、大活络丸与小活络丸674

十九、大败毒膏与小败毒膏676

二十、益母丸与八珍益母丸678

二十一、白带丸、除湿白带丸与立止白带丸679

二十二、至宝丸与至宝锭681

二十三、肥儿丸与肥儿散683

二十四、一捻金与一厘金684

二十五、牛黄抱龙丸、琥珀抱龙丸与金黄抱龙丸685

第二节 加味中成药药对687

一、左金丸与加味左金丸688

二、保和丸与加味保和丸689

三、香连丸与加味香连丸690

四、逍遥丸与加味逍遥丸692

五、理中丸与附子理中丸693

六、枳术丸与香砂枳术丸695

七、八珍丸与十全大补丸696

八、良附丸与十香胃痛丸697

九、槐角丸与地榆槐角丸699

十、益母草膏与加味益母草膏700

非处方药篇704

第一章 概述704

第一节 非处方药的含义704

第二节 非处方药的发展沿革705

第三节 实行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705

第四节 应用非处方药的自我药疗707

第五节 非处方药的特点708

一、安全性708

二、可靠性708

三、稳定性708

四、实用性708

五、方便性709

六、大众性709

第六节 怎样正确使用非处方药709

第二章 内科用药711

第一节 感冒类药711

一、风寒感冒颗粒711

二、荆防颗粒712

三、感冒软胶囊712

四、感冒清热颗粒713

五、感冒退热颗粒714

六、风热感冒颗粒714

七、桑菊感冒片715

八、银翘解毒丸716

九、羚翘解毒丸717

十、银柴颗粒717

十一、参苏丸718

十二、午时茶颗粒718

十三、柴胡口服液719

十四、银黄颗粒720

十五、双黄连口服液720

十六、板蓝根颗粒721

十七、小柴胡颗粒722

十八、清热解毒口服液723

十九、抗感颗粒723

二十、夏桑菊颗粒724

二十一、消炎退热颗粒725

二十二、热炎宁颗粒725

二十三、清开灵口服液726

二十四、正柴胡饮727

二十五、抗病毒颗粒727

二十六、羚羊感冒片728

二十七、柴连口服液729

第二节 暑湿类药729

一、广东凉茶729

二、藿香正气水730

三、六合定中丸731

四、清凉油731

五、十滴水732

六、清凉含片733

七、仁丹733

八、保济丸734

第三节 咳嗽类药734

一、川贝清肺糖浆(川贝清肺露)734

二、二母宁嗽丸735

三、通宣理肺丸736

四、二陈丸737

五、橘红丸738

六、养阴清肺膏738

七、百合固金丸739

八、苏子降气丸740

九、止嗽定喘口服液741

十、川贝止咳露742

十一、秋梨润肺膏742

十二、川贝枇杷糖浆743

十三、牛黄蛇胆川贝液743

十四、百令胶囊744

十五、麦味地黄丸744

十六、祛痰灵口服液745

十七、桂龙咳喘宁胶囊745

十八、清肺抑火丸746

十九、蛇胆川贝液747

二十、蛇胆陈皮口服液747

二十一、蛤蚧定喘丸748

二十二、感冒止咳颗粒749

二十三、蜜炼川贝枇杷膏749

二十四、小青龙合剂750

二十五、克咳胶囊751

二十六、固本咳喘片751

二十七、枇杷止咳颗粒752

二十八、金水宝胶囊752

二十九、急支糖浆753

三十、强力枇杷露754

三十一、痰咳静散754

三十二、复方鲜竹沥液755

第四节 中风后遗症类药755

一、消栓通络片755

二、山楂精降脂片756

三、绞股蓝总苷片757

四、全天麻胶囊757

五、参芍片758

六、诺迪康胶囊758

第五节 眩晕类药759

一、脑立清丸759

二、清眩丸759

三、薄荷锭760

四、眩晕宁颗粒760

第六节 头痛类药761

一、芎菊上清丸761

二、黄连上清丸762

三、牛黄上清丸763

四、川芎茶调散764

五、通天口服液764

六、天麻头风灵胶囊765

七、正天丸766

八、养血清脑颗粒766

第七节 郁证类药767

一、柴胡舒肝丸767

二、沉香舒气丸768

三、舒肝止痛丸769

第八节 食滞类药770

一、香砂枳术丸770

二、大山楂丸770

三、保和丸771

四、加味保和丸772

五、木香顺气丸772

六、神曲茶(六曲茶)773

七、香砂六君子丸774

八、健胃消食片774

九、越鞠保和丸775

十、槟榔四消丸776

第九节 胃痛类药776

一、香砂养胃丸776

二、香砂平胃颗粒777

三、左金丸778

四、加味左金丸779

五、温胃舒胶囊779

六、养胃舒胶囊780

七、气滞胃痛颗粒780

八、胃得安片781

九、六味安消散782

十、胃苏颗粒782

十一、三九胃泰胶囊783

十二、良附丸(胃气止痛丸)783

十三、虚寒胃痛颗粒784

十四、舒肝和胃丸784

十五、摩罗丹785

十六、快胃片786

十七、活胃散786

十八、猴头菌片787

第十节 便秘类药787

一、麻仁丸787

二、麻仁润肠丸788

三、五仁润肠丸789

四、苁蓉通便口服液789

五、通便灵胶囊790

六、搜风顺气丸790

第十一节 腹泻类药791

一、葛根芩连片791

二、香连片792

三、芩连片792

四、补脾益肠丸793

五、固本益肠片793

六、参苓白术丸794

第十二节 虚证类药795

一、补中益气丸795

二、阿胶补血膏796

三、八珍丸797

四、人参养荣丸798

五、人参健脾丸798

六、人参归脾丸799

七、归脾丸800

八、十全大补丸801

九、龟鹿二仙膏802

十、桂附地黄丸802

十一、六味地黄丸803

十二、五子衍宗丸804

十三、知柏地黄丸805

十四、附子理中丸806

十五、阿归养血颗粒806

十六、人参固本丸807

十七、人参鹿茸丸807

十八、左归丸808

十九、归芍地黄丸809

二十、玉屏风颗粒809

二十一、生脉饮口服液810

二十二、补肾益寿胶囊810

二十三、河车大造丸811

二十四、肾宝合剂812

二十五、养血饮口服液812

二十六、复方阿胶浆813

二十七、健脑补肾丸813

二十八、健脾生血颗粒814

二十九、益气维血颗粒815

三十、黄芪精816

三十一、锁阳固精丸816

三十二、参苓白术散817

第十三节 失眠类药818

一、养血安神丸818

二、枣仁安神颗粒818

三、脑乐静819

四、安神健脑液819

五、安神补脑液820

六、刺五加片820

七、安神补心丸821

八、七叶神安片822

九、解郁安神颗粒822

第十四节 放化疗辅助用药822

参芪片822

第十五节 泌尿系疾病用药823

一、三金片823

二、普乐安胶囊824

三、复方石韦片824

四、八正合剂825

第三章 外科用药826

第一节 烧烫伤类药826

一、烧伤喷雾剂826

二、京万红827

三、獾油827

四、创灼膏828

第二节 冻伤类药828

一、风痛灵828

二、治冻灵829

第三节 虫咬类药830

风油精830

第四节 疖疮类药830

一、如意金黄散830

二、三黄膏831

三、小败毒膏832

四、泻毒散832

第五节 痔疮类药833

一、地榆槐角丸833

二、槐角丸834

三、脏连丸834

四、痔疮外洗药835

五、马应龙麝香痔疮膏835

六、化痔栓836

七、麝香痔疮栓836

第四章 骨伤科用药838

第一节 慢性软组织扭挫伤类药838

一、跌打活血散838

二、活血止痛散839

三、跌打丸839

四、三七片840

五、养血荣筋丸841

六、跌打损伤丸841

七、克伤痛搽剂842

八、云南白药842

九、沈阳红药844

十、正骨水844

十一、跌打万花油845

十二、消肿止痛酊846

十三、红药贴膏846

第二节 颈腰腿痛类药847

一、颈复康颗粒847

二、仙灵骨葆胶囊848

三、风湿痛药酒(风湿骨痛药酒)849

四、活络止痛丸849

五、木瓜酒850

六、国公酒851

七、伤湿止痛膏851

八、代温灸膏852

九、狗皮膏853

十、驱风油854

第五章 妇科用药855

第一节 月经不调类药855

一、当归丸855

二、调经止带丸855

三、止血片856

四、八珍益母丸857

五、四物合剂857

六、调经止痛片858

七、加味逍遥丸858

八、固经丸859

九、乌鸡白凤丸860

十、当归红枣颗粒860

十一、艾附暖宫丸861

第二节 痛经类药862

一、妇科得生丸862

二、痛经丸862

三、元胡止痛片863

四、妇康片864

五、妇康宝口服液864

第三节 闭经865

一、七制香附丸865

二、驴胶补血颗粒866

三、益母草膏866

第四节 崩漏867

止血片867

第五节 绝经前后诸证867

一、更年安片867

二、坤宝丸868

三、龙凤宝胶囊869

第六节 带下869

一、保妇康栓869

二、千金止带丸870

三、调经止带丸870

四、妇科千金片871

五、妇炎净胶囊872

六、妇乐颗粒872

七、金鸡胶囊873

八、花红片874

九、抗宫炎片874

十、洁尔阴洗液875

第七节 胎漏、胎动不安875

妇康宝口服液875

第八节 产后缺乳876

乳泉颗粒876

第六章 儿科用药877

第一节 小儿感冒类药877

一、小儿感冒颗粒877

二、小儿热速清口服液878

三、金银花露878

四、导赤丸879

第二节 小儿咳嗽类药880

一、小儿咳喘灵颗粒880

二、解肌宁嗽丸880

三、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881

四、健儿清解液882

五、儿童咳液882

六、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883

七、儿童清肺丸883

八、小儿咳喘颗粒884

第三节 口疮885

一、健儿清解液885

二、导赤丸885

第四节 厌食类药886

一、健胃消食片886

二、小儿消食片887

三、小儿健胃糖浆887

四、小儿喜食糖浆888

五、启脾丸888

六、小儿胃宝丸889

七、婴儿素890

第五节 小儿泄泻890

小儿腹泻宁糖浆890

第六节 呕吐891

小儿香橘丸891

第七节 疳证892

一、化积口服液892

二、龙牡壮骨颗粒893

第八节 乳蛾893

小儿咽扁颗粒893

第七章 皮肤科用药895

第一节 脚湿气类药895

一、脚气散895

二、愈裂贴膏896

三、复方土槿皮酊896

第二节 粉刺类药897

一、当归苦参丸(归参丸)897

二、清热暗疮丸897

三、丹参酮胶囊898

四、复方珍珠暗疮片898

五、连翘败毒丸899

第三节 风瘙痒类药900

一、肤痒冲剂900

二、湿毒清胶囊900

三、皮肤康洗液901

第四节 荨麻疹类药902

防风通圣丸902

第五节 湿疹类药903

二妙丸903

第六节 白发903

七宝美髯颗粒903

第七节 油风904

一、养血生发胶囊904

二、斑秃丸904

三、复方片仔癀软膏905

第八章 眼科用药906

第一节 迎风流泪类药906

一、明目地黄丸906

二、明目上清丸907

第二节 视疲劳类药907

杞菊地黄丸907

第三节 聚星障908

一、黄连羊肝丸908

二、拨云退翳丸909

三、珍珠明目滴眼液910

第四节 圆翳内障910

一、障眼明片910

二、石斛夜光丸911

第九章 耳鼻喉科用药912

第一节 耳鸣耳聋类药912

一、耳聋左慈丸912

二、龙胆泻肝丸913

第二节 鼻病类药914

一、鼻通宁滴剂914

二、鼻窦炎口服液914

三、鼻炎片915

四、辛夷鼻炎丸915

五、通窍鼻炎片916

六、藿胆丸916

七、鼻炎康片917

八、滴通鼻炎水917

第三节 咽喉病类药918

一、铁笛丸918

二、藏青果颗粒919

三、穿心莲片919

四、复方青果颗粒920

五、清咽丸920

六、清咽润喉丸921

七、利咽解毒颗粒921

八、金莲花颗粒922

九、冬凌草片923

十、金果含片923

十一、喉疾灵胶囊924

十二、复方草珊瑚含片924

十三、新清宁片925

十四、一清胶囊925

十五、京制牛黄解毒片926

第十章 口腔科用药928

一、口腔溃疡散928

二、口炎清颗粒928

三、导赤丸929

四、栀子金花丸929

五、清胃黄连丸930

六、齿痛消炎灵颗粒931

七、锡类散931

中成药汉语拼音索引933

中成药笔画索引9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