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批评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学批评史
  • 李青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9237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150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文学批评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批评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反思1

一、“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化问题1

二、中国文学批评传统的基本形态和现代发展5

三、现代以来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之三大路径13

四、关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方法22

第一章 先秦文学批评28

第一节 先秦学术思想概述28

一、从王官之学到诸子之学28

二、诸子之学与王官之学的主要差异29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文学批评概述32

一、六艺中的文学与文论32

二、诸子中的文学与文论34

第三节 主要观点与核心概念37

一、诗言志37

二、兴观群怨40

三、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43

四、文47

五、言与意51

六、朴与妙53

七、自然57

第二章 两汉文学批评61

第一节 两汉的政治文化与文学状况61

一、从无为而治到中央集权61

二、从道家思想的活跃到独尊儒术62

三、汉赋的兴盛与文学的自觉64

第二节 两汉时期的文学批评概述65

一、西汉初至武帝前后的文学批评66

二、武帝至章帝时期的文学批评67

三、东汉中期以后的文学批评70

第三节 主要观点与核心概念72

一、抒情言志72

二、发愤著书75

三、明道、征圣、宗经78

四、赋“丽”说81

五、文与质84

六、“实录”精神87

七、崇实与文为世用90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96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与文化状况96

一、从一统到割据的政治格局96

二、从一元到多元的文化语境99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概述104

一、魏晋文学与文学批评104

二、南朝文学与文学批评109

三、北朝的异质文学与质朴的文学批评114

第三节 主要观点与核心概念116

一、文气说与本同末异说116

二、诗缘情说118

三、神思说120

四、知音说123

五、滋味说127

六、直寻与自然英旨129

七、文章、文学与文笔之争132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136

第一节 隋唐五代社会与文学发展状况136

一、唐代文学的繁荣136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社会文化原因137

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文学批评概述139

一、对齐梁文学的批评与诗歌创作经验的总结139

二、中唐时期的文学革新思想140

三、晚唐五代文学思想的分途发展143

第三节 主要观点与核心概念146

一、兴寄与风骨146

二、兴象与意境147

三、转益多师150

四、取境说152

五、讽喻说154

六、文以明道与不平则鸣157

七、气盛言宜161

八、思与境偕与“四外”说163

第五章 宋金元文学批评166

第一节 宋金元的政治文化与文学166

一、从武夫跋扈到文官政治166

二、从唐型文化到宋型文化168

三、宋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就169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的文学批评概述171

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171

二、南宋的诗文批评176

三、金元诗文批评179

第三节 主要观点与核心概念180

一、道胜文至与穷而后工180

二、文以载道、作文害道与文从道流183

三、空静、传神与随物赋形187

四、理得辞顺与点铁成金、夺胎换骨191

五、妙悟与别材、别趣194

六、平淡与理趣197

七、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与词别是一家200

第六章 明代文学批评205

第一节 明代文化转型与文学状况205

一、明代文化的转型205

二、明代的文学状况206

第二节 明代文学批评概述207

一、戏曲与小说批评的勃兴207

二、诗学思想的繁荣211

三、明代文化与文学批评的基本特征212

第三节 主要观点与核心概念213

一、格调说214

二、童心说216

三、性灵说219

四、情景融合221

五、传神写照与咄咄逼真223

六、本色说225

七、性情说228

八、正变说231

九、辨体234

第七章 清代文学批评238

第一节 清代的政治文化与文学238

一、大一统的高压政治与士子热忱的低落238

二、经史考据时代的学术与文学239

第二节 清代文学批评概述240

一、诗文理论240

二、词曲理论244

三、小说理论246

第三节 主要观点与核心概念248

一、崇变说249

二、神韵说251

三、格调说253

四、肌理说255

五、性灵说257

六、义法说259

七、立主脑与贵浅显260

八、比兴寄托263

九、因文生事265

第八章近代文学批评268

第一节近代文化转型与文学状况268

一、近代文化的发生与发展268

二、文教体制的变革与发展269

三、从传统文集到近代报章270

四、语文思想变革与白话文运动270

第二节 近代文学批评概述271

一、传统诗文观念的衰变及其总结271

二、经世文潮的勃兴与发展273

三、小说和戏曲理论的崛起274

四、五四新文学的出场275

第三节 主要观点与核心概念276

一、义理、考据、辞章与经济说276

二、三元与三关278

三、信、达、雅280

四、文界革命、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281

五、人间悲剧说与境界论286

六、“文辞异职”与“文字著于竹帛为文”论291

七、文以移情说295

参考书目299

后记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