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影响评价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施勇,杨大文,宁磊,马经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长江出版社
- ISBN:978754920394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67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178页
- 主题词:三峡水利工程-影响-长江流域-防洪-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影响评价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内容2
1.2.1 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的蓄泄能力影响2
1.2.2 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及防洪布局的影响3
1.2.3 三峡工程运用后洞庭湖和鄱阳湖湿地生态的响应过程3
1.3 研究思路4
1.3.1 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的蓄泄能力影响研究思路4
1.3.2 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及防洪布局的影响研究思路5
1.3.3 三峡工程运用后洞庭湖和鄱阳湖湿地生态的响应过程研究思路5
1.4 研究成果评价5
第2章 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特点7
2.1 三峡工程运用前后长江上游来水来沙的变化7
2.2 三峡水库来水水沙特性分析8
2.2.1 径流量与悬移质输沙量8
2.2.2 推移质输沙量8
2.3 三峡水库泥沙淤积8
2.3.1 水库泥沙淤积量8
2.3.2 水库排沙比变化10
2.3.3 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及部位11
2.4 三峡水库坝下游水沙变化特性11
2.4.1 径流量和输沙量11
2.4.2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11
2.4.3 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12
2.5 长江中下游河道特征13
2.5.1 宜昌至枝城河段13
2.5.2 枝城至城陵矶河段14
2.5.3 城陵矶至湖口河段14
2.5.4 湖口至徐六泾河段15
2.5.5 长江口河段16
第3章 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整体模型17
3.1 模型的计算范围17
3.2 模型构架19
3.3 模型算法19
3.3.1 河网水沙及其河床变形计算原理20
3.3.2 湖泊水沙及湖盆地形冲淤计算20
3.4 若干关键环节计算模式20
3.4.1 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模式21
3.4.2 下荆江河道冲刷计算模式21
3.4.3 河网动边界及其计算模式22
3.4.4 洞庭湖泥沙淤积模式24
3.4.5 河湖水沙交换处理模式25
3.4.6 水库调度(闸坝控制)计算模式26
3.4.7 动床阻力计算方法28
3.5 模型若干问题的处理29
3.6 模型率定30
3.6.1 干流一维河网水沙模型率定31
3.6.2 湖泊二维水沙模型率定32
3.6.3 荆江河道地形率定结果33
3.7 模型检验33
3.7.1 干流一维河网水沙模型验证33
3.7.2 湖泊二维水沙模型验证结果35
3.7.3 三峡工程运用前河道地形验证结果36
3.7.4 三峡工程运用后河道地形冲淤检验38
3.8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预测38
3.9 小结39
第4章 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蓄泄关系的影响40
4.1 三峡工程建成前后主要控制站实测资料演化分析40
4.1.1 长江中下游主要控制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40
4.1.2 三口五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48
4.2 三峡工程建成前后江湖蓄泄关系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52
4.2.1 荆江三口分流变化分析52
4.2.2 洞庭湖蓄泄能力变化分析55
4.3 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预测55
4.3.1 干流河道冲淤变化预测55
4.3.2 三口河道冲淤变化预测56
4.4 三峡工程运用后主要控制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预测57
4.4.1 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预测57
4.4.2 三口五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预测67
4.5 三峡工程运用后三口洪道蓄泄关系变化预测72
4.5.1 三峡工程运用后三口分流比的变化预测72
4.5.2 三峡工程运用后三口分沙比的变化预测74
4.6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江湖蓄泄能力变化预测76
4.6.1 长江中下游干流蓄泄能力变化预测76
4.6.2 洞庭湖蓄泄能力变化预测83
4.7 小结83
第5章 三峡工程运用后长江中下游超额洪量变化85
5.1 三峡水库防洪调度方式86
5.1.1 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对水库防洪调度方式的研究拟定86
5.1.2 三峡水库试验蓄水期防洪调度方式的研究拟定87
5.2 长江中下游洪水调度原则分析88
5.2.1 荆江河段88
5.2.2 城陵矶河段88
5.2.3 武汉河段89
5.2.4 湖口河段89
5.3 超额洪量计算89
5.3.1 水文学计算超额洪量89
5.3.2 水动力学计算超额洪量95
5.4 小结96
第6章 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及防洪布局的影响97
6.1 江湖蓄泄能力与防洪控制水位的关系分析97
6.1.1 三峡工程建成前防洪控制水位与蓄泄能力分析98
6.1.2 三峡工程建成前城陵矶附近区防洪情势变化分析101
6.2 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布局的影响104
6.2.1 三峡工程建成后城陵矶附近区防洪形势变化分析104
6.2.2 三峡工程建成后对城陵矶防洪控制水位的影响107
6.2.3 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沙市、汉口、湖口站防洪控制水位的影响108
6.2.4 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的调整影响111
6.3 近期荆江河段河势演变特点112
6.3.1 上荆江河段近期演变特点112
6.3.2 下荆江河段演变特点114
6.4 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工程的影响115
6.4.1 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影响115
6.4.2 对荆江河段河道治理工程的影响119
6.5 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的思考120
第7章 两湖湿地生态与水文条件的演变规律121
7.1 两湖湿地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分析121
7.1.1 气温变化趋势分析121
7.1.2 降雨量变化趋势分析123
7.2 两湖湿地水文变化趋势分析125
7.2.1 洞庭湖湿地水文变化趋势分析126
7.2.2 鄱阳湖湿地水文变化趋势分析129
7.3 两湖湿地生态景观格局变化分析131
7.3.1 洞庭湖湿地生态景观格局变化分析131
7.3.2 鄱阳湖湿地生态景观格局变化分析132
7.4 两湖湿地水文生态信息系统133
7.4.1 信息系统功能与设计133
7.4.2 信息系统组织结构与实现134
7.5 小结135
第8章 两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对三峡工程运用的响应137
8.1 两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调查137
8.1.1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137
8.1.2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140
8.2 两湖湿地主要物种对水文过程的响应142
8.2.1 洞庭湖湿地主要物种对水文过程的响应142
8.2.2 鄱阳湖湿地主要物种对水文过程的响应143
8.3 两湖湿地水环境及生态系统评价146
8.3.1 洞庭湖水环境现状评价146
8.3.2 鄱阳湖水环境现状评价148
8.3.3 湖泊生态评价指标体系150
8.4 两湖湿地对三峡工程运用后的水文生态响应152
8.4.1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两湖上游区间流域水文模拟分析153
8.4.2 三峡工程运用后洞庭湖湿地的生态响应预测159
8.4.3 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响应预测162
8.5 小结166
参考文献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