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编辑实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编辑实用手册
  • 李朔主编;钟和,张暾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406162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编辑工作-业务培训-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编辑实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编校工作的职责、流程及要求1

1.1 编校人员的分工及工作职责2

1.1.1 编校人员的分工2

1.1.1.1 策划编辑2

1.1.1.2 市场营销编辑2

1.1.1.3 文字编辑3

1.1.1.4 技术编辑4

1.1.1.5 校对人员4

1.1.2 我社编校人员的工作职责4

1.1.2.1 策划编辑的工作职责4

1.1.2.2 市场营销编辑的工作职责5

1.1.2.3 文字编辑的工作职责5

1.1.2.4 技术编辑的工作职责5

1.1.2.5 校对人员的工作职责5

1.2 文字编辑工作流程及要求6

1.2.1 收稿6

1.2.2 预处理6

1.2.3 编辑加工7

1.2.3.1 编辑加工的基本原则7

1.2.3.2 编辑加工的基本要求8

1.2.3.3 初审、复审和终审的具体要求9

1.2.4 书稿发排11

1.2.5 处理校样11

1.2.5.1 处理校样的基本原则11

1.2.5.2 处理校样的基本要求12

1.2.6 印前质检14

1.2.7 检查样书14

1.2.8 重印书15

1.2.8.1 重印书的加工要求15

1.2.8.2 重印书的发稿手续16

1.2.9 再版书16

1.2.9.1 再版书的加工要求16

1.2.9.2 再版书的审读方式16

1.2.9.3 再版书的发稿手续16

1.3 技术编辑工作流程及要求17

1.3.1 版式设计工作流程及要求17

1.3.2 封面设计工作流程及要求17

1.4 校对人员工作流程及要求18

1.4.1 一校工作流程及要求19

1.4.2 二校工作流程及要求19

1.4.3 三校工作流程及要求19

1.4.4 责任校对的职责19

第2章 正文的编辑加工(一)21

2.1 篇章结构22

2.1.1 篇章结构与文内标题的设立22

2.1.1.1 篇章结构的设立原则22

2.1.1.2 文内标题设立的要求23

2.1.2 篇章结构和文内标题的类型及应用23

2.1.2.1 篇章结构和文内标题的类型23

2.1.2.2 篇章结构和文内标题类型的应用24

2.1.3 篇章结构和文内标题的常见问题27

2.1.3.1 篇章结构的常见问题27

2.1.3.2 文内标题的常见错误28

2.2 书稿内容28

2.2.1 政治性和思想性28

2.2.1.1 政治性28

2.2.1.2 思想性31

2.2.2 科学性和知识性32

2.2.2.1 自然科学内容应准确无误32

2.2.2.2 社会科学、时政等内容应与时俱进32

2.2.2.3 整体内容应全面、难易适度34

2.2.2.4 对知识点、知识细节的阐述应合理、准确34

2.2.2.5 翻译资料应忠于原作、来源可靠37

2.2.2.6 谨慎对待网络资料38

2.2.2.7 对生疏的内容应勤查、慎改39

2.2.3 版权问题40

2.2.3.1 正文内容涉及的版权问题40

2.2.3.2 图片涉及的版权问题40

2.2.3.3 内容抄袭的认定41

2.2.3.4 封面设计涉及的版权问题41

2.3 语言文字42

2.3.1 使用汉字的规范42

2.3.1.1 错别字42

2.3.1.2 不规范的简化字50

2.3.1.3 异体字51

2.3.1.4 汉语出版物中的外国语言文字52

2.3.2 运用词语的规范53

2.3.2.1 异形词53

2.3.2.2 易混词辨析56

2.3.2.3 成语的误用59

2.3.2.4 区分新兴词语与生造词语60

2.3.2.5 儿化词61

2.3.2.6 规范使用简称62

2.3.3 运用语法修辞的规范63

2.3.3.1 单句与复句63

2.3.3.2 修辞65

2.3.3.3 常见病句66

2.3.4 汉语拼音拼写规范69

2.4 标点符号72

2.4.1 中文标点符号72

2.4.1.1 点号73

2.4.1.2 标号79

2.4.1.3 其他标点符号90

2.4.1.4 标点符号的位置91

2.4.1.5 交叉性问题及难点辨析92

2.4.2 英文标点符号94

2.4.2.1 撇号的用法94

2.4.2.2 圆括号的用法95

2.4.2.3 方括号的用法95

2.4.2.4 冒号和分号的用法95

2.4.2.5 逗号的用法96

2.4.2.6 连字符的用法97

2.4.2.7 破折号的用法98

2.4.2.8 省略号的用法98

2.4.2.9 引号的用法99

2.4.2.10 斜线号的用法99

2.4.2.11 句末终止号的用法99

2.4.3 中英文标点符号辨析100

第3章 正文的编辑加工(二)102

3.1 图和表103

3.1.1 图103

3.1.1.1 图的种类和构成要素103

3.1.1.2 对图的基本要求103

3.1.1.3 图的编辑加工规范104

3.1.1.4 图的排版109

3.1.2 表110

3.1.2.1 表的种类和构成要素110

3.1.2.2 对表的基本要求111

3.1.2.3 表的编辑加工规范111

3.1.2.4 表的排版113

3.2 数字115

3.2.1 阿拉伯数字115

3.2.1.1 阿拉伯数字的构成115

3.2.1.2 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范围116

3.2.1.3 多位整数与小数117

3.2.2 汉字数字118

3.2.2.1 汉字数字概述118

3.2.2.2 汉字数字的使用范围118

3.2.3 罗马数字120

3.2.3.1 罗马数字的构成120

3.2.3.2 罗马数字的使用范围120

3.2.4 使用数字的注意事项120

3.3 公式和化学式122

3.3.1 数学符号及公式122

3.3.1.1 数学符号122

3.3.1.2 数学公式125

3.3.2 化学符号及化学式131

3.3.2.1 化学符号131

3.3.2.2 化学式的编排134

3.3.2.3 化学反应式的编排138

3.4 量和单位140

3.4.1 量140

3.4.1.1 量的名称140

3.4.1.2 量的符号142

3.4.1.3 量的符号组合和运算142

3.4.2 单位143

3.4.2.1 国际单位制的构成143

3.4.2.2 单位符号145

3.4.2.3 停止使用的非法定单位147

3.5 法律法规148

3.5.1 法律法规名称的规范写法148

3.5.2 法律法规的引用规范150

3.5.2.1 法律法规的引用来源150

3.5.2.2 条、款、项等的数字使用150

3.5.2.3 发布单位变更的处理150

3.5.2.4 法律法规中文字错误的处理150

3.5.2.5 引用法条时常见的错误150

3.5.3 司法文书的名称格式151

3.6 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151

3.6.1 名词术语统一151

3.6.1.1 鼠标操作151

3.6.1.2 键盘操作152

3.6.1.3 屏幕信息分类152

3.6.2 文本约定155

3.6.2.1 键名155

3.6.2.2 菜单连写155

3.6.2.3 操作步骤155

3.6.2.4 外文单词拼写及大小写155

3.6.2.5 程序156

3.6.2.6 文中注释和特殊段落156

3.6.2.7 其他注意事项156

3.6.3 计算机常用计量单位157

3.7 英语书稿157

3.7.1 英语图书的差错认定标准158

3.7.2 加工英语书稿的准备工作159

3.7.3 英语书稿中的常见问题159

3.7.3.1 封面、版权页等重要位置的英语159

3.7.3.2 大写字母的使用160

3.7.3.3 词汇表的编排163

3.7.3.4 词语释义163

3.7.3.5 单词读音和注音164

3.7.3.6 拼写问题165

3.7.3.7 正斜体的使用165

3.7.3.8 单词的拆分移行166

3.7.3.9 语法167

3.7.3.10 中英文互译168

3.7.3.11 注释解说与正文的呼应169

3.7.3.12 练习题的编排及参考答案的核对169

第4章 辅文的编辑加工170

4.1 辅文概述171

4.1.1 辅文的概念171

4.1.2 辅文的分类171

4.1.3 辅文的作用172

4.1.4 辅文的排序172

4.1.5 辅文的加工173

4.2 文前辅文174

4.2.1 书名页174

4.2.1.1 主书名页174

4.2.1.2 附书名页179

4.2.1.3 书名页常见问题179

4.2.2 出版说明180

4.2.3 序180

4.2.3.1 非作者序181

4.2.3.2 代序181

4.2.3.3 作者序181

4.2.3.4 译者序181

4.2.3.5 原书序182

4.2.3.6 丛书序182

4.2.3.7 序的排列182

4.2.3.8 加工序应注意的问题182

4.2.4 前言183

4.2.4.1 第1版前言183

4.2.4.2 再版前言183

4.2.5 目录183

4.2.5.1 目录编制的原则183

4.2.5.2 目录的形式184

4.2.5.3 目录的内容184

4.2.5.4 目录的版式185

4.2.5.5 编制目录应注意的问题186

4.3 文中辅文187

4.3.1 注释187

4.3.1.1 文内注187

4.3.1.2 脚注188

4.3.1.3 图注189

4.3.1.4 表注189

4.3.1.5 文后注189

4.3.2 按语189

4.3.3 书眉189

4.3.3.1 书眉的编排190

4.3.3.2 设立书眉的原则190

4.3.4 页码190

4.3.4.1 页码的编排190

4.3.4.2 检查页码的注意事项191

4.4 文后辅文191

4.4.1 参考文献191

4.4.1.1 参考文献的作用191

4.4.1.2 参考文献标注法192

4.4.1.3 加工参考文献应注意的问题193

4.4.2 附录197

4.4.2.1 附录的分类198

4.4.2.2 附录的编排198

4.4.2.3 编辑附录的注意事项198

4.4.3 索引199

4.4.3.1 索引的分类199

4.4.3.2 标注索引页码的方式199

4.4.3.3 编辑索引的注意事项199

4.4.4 跋或后记200

4.4.4.1 作者编写的跋或后记200

4.4.4.2 非作者编写的跋或后记200

4.4.5 内容简介201

4.4.5.1 内容简介的类型201

4.4.5.2 内容简介的排版位置201

4.4.5.3 内容简介的编写要求201

4.4.6 作者简介201

4.4.7 参考答案202

4.4.7.1 参考答案的分类202

4.4.7.2 学习指导书中练习题参考答案编辑注意事项202

第5章 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加工205

5.1 与电子出版物有关的国家规定206

5.2 电子出版物的分类及特点207

5.2.1 电子出版物的分类207

5.2.2 电子出版物的特点207

5.3 审读电子出版物的一般要求208

5.3.1 技术审查208

5.3.2 内容审查209

5.4 电子出版物编辑加工的具体流程和方法210

5.4.1 加工流程210

5.4.2 加工基本方法211

5.4.2.1 CD-ROM、DVD-ROM的编辑加工方法211

5.4.2.2 MP3格式光盘的加工方法212

5.4.3 技术审查规范213

5.4.3.1 基本项目的审查213

5.4.3.2 运行环境和技术操作的审查213

5.4.4 需要特殊注意的事项214

5.4.4.1 审查起始页、退出页214

5.4.4.2 核对CAI课件流转单216

5.4.4.3 检查操作项216

5.4.4.4 审查与所配图书的配套问题217

5.4.4.5 审查盘封、盘盒217

5.4.4.6 审查电子出版物名称217

5.4.4.7 审查自启动功能217

5.4.4.8 审查版权问题217

5.4.4.9 审查政治敏感内容217

5.4.4.10 审查隐含文件218

5.4.4.11 审查语言文字218

第6章 图书出版基本知识219

6.1 图书的形态及构成要件220

6.1.1 图书的形态220

6.1.1.1 图书开本220

6.1.1.2 装订的形式223

6.1.1.3 图书的版本225

6.1.2 图书的构成要件225

6.1.2.1 封面225

6.1.2.2 腰封228

6.1.2.3 护封228

6.1.2.4 书函228

6.1.2.5 书套229

6.1.2.6 衬页229

6.1.2.7 环衬229

6.1.2.8 插页230

6.2 版式设计和校对基本知识230

6.2.1 版式设计基本知识230

6.2.1.1 字体230

6.2.1.2 印刷字体230

6.2.1.3 字号231

6.2.1.4 号数制231

6.2.1.5 点数制231

6.2.1.6 版面231

6.2.1.7 排版231

6.2.1.8 字空231

6.2.1.9 密排、疏排232

6.2.1.10 接排232

6.2.1.11 居中排232

6.2.1.12 转行排232

6.2.1.13 另行排233

6.2.1.14 齐肩排233

6.2.1.15 齐脚排233

6.2.1.16 缩格排233

6.2.1.17 通栏排233

6.2.1.18 分栏排233

6.2.1.19 破栏排233

6.2.1.20 串文排233

6.2.1.21 另面排233

6.2.1.22 另页排233

6.2.1.23 篇章页234

6.2.1.24 排版禁则234

6.2.1.25 背题234

6.2.1.26 标题级序234

6.2.1.27 统行234

6.2.1.28 统版234

6.2.1.29 清样234

6.2.1.30 出版字数234

6.2.2 校对基本知识235

6.2.2.1 校次235

6.2.2.2 校样235

6.2.2.3 校对符号235

6.2.2.4 点校法235

6.2.2.5 折校法235

6.2.2.6 计算机辅助校对236

6.2.2.7 校异同236

6.2.2.8 校是非236

6.2.2.9 核红236

6.3 图书印制基本知识236

6.3.1 印刷基本知识236

6.3.1.1 印刷236

6.3.1.2 印刷的种类237

6.3.1.3 书刊印刷传统工艺流程237

6.3.1.4 数码快速印刷工艺流程237

6.3.1.5 打样237

6.3.1.6 色令237

6.3.1.7 网点线数237

6.3.1.8 去网237

6.3.1.9 加网237

6.3.1.10 印张237

6.3.1.11 直接制版技术238

6.3.2 装订基本知识238

6.3.2.1 书帖238

6.3.2.2 折手238

6.3.2.3 折页238

6.3.2.4 小页238

6.3.2.5 配页238

6.3.2.6 骑马订238

6.3.2.7 平订238

6.3.2.8 锁线订238

6.3.2.9 无线胶背订238

6.3.2.10 锁线胶背订239

6.3.2.11 覆膜239

6.3.2.12 上光239

6.3.3 印刷用纸基本知识239

6.3.3.1 胶版纸239

6.3.3.2 铜版纸239

6.3.3.3 轻型纸239

6.3.3.4 轻涂纸240

6.3.3.5 书写纸240

6.3.3.6 令240

6.3.4 图书印制过程中常见问题240

6.3.4.1 套印不准240

6.3.4.2 重影240

6.3.4.3 背面粘脏240

6.3.4.4 透印240

6.3.4.5 糊版240

6.3.4.6 脏版240

6.3.4.7 墨色不匀240

6.3.4.8 脱墨240

6.3.4.9 条痕241

6.3.4.10 跳胶241

6.3.4.11 跑版241

6.3.4.12 拉毛241

6.3.4.13 掉版241

6.3.4.14 破口241

6.3.4.15 配页多帖(或少帖)241

6.3.4.16 配错帖(或串帖)241

6.4 图书质量控制241

6.4.1 质量控制概述241

6.4.1.1 质量分级241

6.4.1.2 成品图书质量标准242

6.4.2 质量管理与奖励处罚242

6.4.2.1 质量管理242

6.4.2.2 奖励与处罚243

参考文献245

附录247

附录1 印刷字号与尺寸对照表248

附录2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249

2.1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49

2.2 常用英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253

附录3 脚注著录格式261

3.1 中文脚注格式261

3.2 英文脚注格式263

附录4 科技书刊中常用符号266

4.1 常用的数学和特征数符号266

4.2 常用的化学符号273

附录5 常用量的名称和符号表280

附录6 我社编校人员用笔的规定289

6.1 编辑人员用笔规定289

6.2 校对人员用笔规定289

附录7 审读报告示例290

7.1 初审审读报告290

7.2 复审审稿意见292

7.3 终审审稿意见293

附录8 调整印张的方法297

8.1 与印张相关的概念297

8.2 印张的计算方法298

8.3 印张的调整方法299

8.4 印张的调整原则301

附录9 编校人员实用网址推荐302

9.1 政治法律资料302

9.2 港澳台资料302

9.3 民族与宗教资料303

9.4 与出版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303

9.5 中文在线工具书及各学科资料304

9.6 英文在线工具书及资料305

编后记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