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伤寒温病 燕京医学四流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伤寒温病 燕京医学四流派](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5106909.jpg)
- 王国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334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伤寒(中医)-研究;温病-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伤寒温病 燕京医学四流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宫廷御医派:辨脉求本赵文魁1
第一节 赵文魁学术思想简介2
一、临床强调四诊合参,尤重辨脉求本4
二、善治温热、疫疹,主张宣透达邪7
三、杂证重攻邪,治饮尤擅长9
四、重视立法组方11
第二节 赵文魁脉案选要12
一、宣统帝脉案一则12
二、端康皇贵妃脉案一则13
三、烂喉?痧重证脉案一则16
四、小儿麻疹衄血脉案一则18
五、眩晕脉案三则20
六、肝风脉案二则22
七、肝火头痛脉案一则23
八、木郁胁痛脉案一则23
九、木郁晨泻脉案一则24
十、劳怯脉案二则24
十一、火衰胃反脉案三则25
十二、风寒感冒脉案一则27
十三、暑湿吐泻脉案一则27
十四、痢疾脉案三则28
十五、虚喘脉案二则29
十六、湿阻脾阳脉案一则32
十七、湿热成痿脉案一则32
十八、湿热阳痿脉案一则33
十九、肺热鼻衄脉案一则35
二十、病温尿血脉案一则35
二十一、肝郁吐血脉案一则35
二十二、气虚吐血脉案一则36
二十三、中消脉案一则37
二十四、臌胀脉案一则37
二十五、肾虚脾湿腰痛脉案一则38
二十六、肾虚足痛脉案一则38
二十七、目疾金星障脉案一则39
二十八、端康皇贵妃脉案一则39
第二章 四大名医派:寒温融会孔伯华61
第一节 孔伯华自传62
第二节 六经辨证与仲景大法64
一、病有千端,治法万变,莫不统寓于“六经”之中64
二、《伤寒杂病论》之识用体验64
三、仲景之大法,据表、里、寒、热、虚、实以辨证论治者也——论两纲六要不能平列68
四、论治病必求其本70
五、论祛邪与扶正71
附1:《神农本草经》之我见72
附2:石膏药74
第三节 伤寒温病融会贯通76
一、卫气营血、三焦分证:皆足以羽翼仲景76
二、伤寒与温病之辨77
三、论温热病之传变78
四、论外感温热病因78
五、温病与湿温79
六、医方总论82
七、论知时变则不庸83
八、六气皆从火化——刘河间之医学成就84
九、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朱丹溪提出之高论86
十、湿热何其多——孔伯华数十年来阅历所见88
第四节 急危重症之证治要则90
一、温疫90
二、痢疾96
三、中风102
四、肺病——答王静斋关于肺痨病之问(王静斋记)104
附:必先从教育人才始——致毛主席的一封信109
第三章 师承教育派:谨守病机胡希恕111
第一节 追忆胡希恕先生112
第二节 胡希恕讲辨证施治概要118
一、论六经与八纲118
二、治则简介128
三、论方证130
四、有关辨证施治精神的实质探讨131
第三节 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医案136
一、谨守病机经方派,六经八纲与方证——从胡希恕对肺炎的治疗谈起136
二、所有证候分阴阳,三阳三阴可错杂——以下利为例谈临证一通百通146
三、“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胡希恕治疗哮喘的独特经验161
第四章 学院传承派:保胃存津陈慎吾179
第一节 “保胃气,存津液”之核心学术观180
第二节 强调“抓主证”,以病机扩大经方之使用范围184
第三节 主张学《伤寒论》要掌握其中之“法”188
一、16条(上半部分)中之“法”188
二、71条中之“法”189
三、164条中之“法”190
第四节 对六经病证的认识191
一、太阳病191
二、阳明病192
三、少阳病193
四、太阴病194
五、少阴病195
六、厥阴病196
七、对合病、并病的理解196
第五节 水火两类,以概括诸证197
一、阴阳和与水火气血的关系197
二、水火之证198
三、总结198
第六节 “古为今用”,擅用经方199
一、对经方用法之认识199
二、灵活运用经方200
第七节 对“方证相对”与“药证相对”之认识206
一、对“方证相对”之认识——强调运用经方须符合主证206
二、对“药证相对”之认识211
第八节 认为《伤寒论》是辨证论治之专书212
一、麻黄汤证213
二、桂枝汤证215
三、结胸证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