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蓄电池储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蓄电池储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 GLOBALSUSTAINABLEENERGYSOLUTIONSPTYLTD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1705449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60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179页
  • 主题词:蓄电池-储能-太阳能发电-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蓄电池储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工作场所健康与安全(WH&S)1

1.1 现场风险评估1

1.2 并网光储系统各组件安全性2

1.2.1 光伏阵列3

1.2.2 电池组4

1.2.3 逆变器5

1.2.4 燃机5

1.3 危害5

1.3.1 物理危害(非电气非化学危害)5

1.3.2 电气危害6

1.3.3 化学危害7

1.4 安全设备7

1.4.1 个人安全资源7

1.4.2 现场作业安全资源7

1.5 现场安全8

1.6 急救8

第2章 系统配置9

2.1 配置1:单台多模式逆变器单元9

2.1.1 光伏阵列10

2.1.2 多模式逆变器10

2.1.3 电池储能10

2.2 配置2:带独立光伏控制器的单台逆变器10

2.2.1 光伏阵列11

2.2.2 光伏控制器11

2.2.3 电池储能11

2.2.4 多模式逆变器11

2.3 配置3:通过互连开关装置相连的两台逆变器12

2.3.1 光伏阵列与并网逆变器13

2.3.2 电池储能与多模式逆变器13

2.3.3 互连开关装置13

2.4 配置4:含并网逆变器的两台逆变器直接并网14

2.4.1 光伏阵列与并网逆变器15

2.4.2 电池储能与多模式逆变器15

2.5 配置5:含并网逆变器的两台逆变器直接与特定负荷连接15

2.5.1 光伏阵列与并网逆变器16

2.5.2 电池储能与多模式逆变器16

2.6 电池与电网的交互许可17

2.7 削峰18

2.8 发电机18

第3章 电池特性19

3.1 电池储能及容量19

3.1.1 电池能量19

3.1.2 质量比能量密度和体积比能量密度20

3.1.3 电池容量20

3.1.4 放电深度(DOD)22

3.1.5 最大放电深度和日放电深度(日DOD)22

3.1.6 荷电状态(SOC)23

3.2 SOC计算23

3.2.1 比重23

3.2.2 开路电压24

3.2.3 放电和充电电压24

3.3 电池充电和放电25

3.3.1 放电倍率26

3.3.2 自放电速率26

3.3.3 充电倍率26

3.3.4 抗过充和过放能力27

3.3.5 放电截止电压27

3.3.6 电池效率27

3.3.7 电池电压28

3.3.8 温度的影响29

3.4 电池寿命和维护31

3.4.1 循环寿命31

3.4.2 析气反应32

3.4.3 电气维护——均衡32

3.4.4 物理维护——检修32

3.5 电池安装33

3.5.1 电池连接33

3.5.2 电池的失效电流34

3.5.3 安全需求34

3.5.4 位置选择35

3.5.5 充足通风36

3.5.6 电池后处理/回收37

第4章 二次电池技术38

4.1 电池类型概述38

4.2 铅酸电池40

4.2.1 电气和化学成分40

4.2.2 充电和放电41

4.2.3 失效问题41

4.2.4 富液式铅酸电池43

4.2.5 阀控密封铅酸电池(VRLA)43

4.2.6 安全和后处理44

4.2.7 可商业化铅酸电池44

4.3 锂离子(Li-Ion)电池45

4.3.1 工作原理45

4.3.2 种类45

4.3.3 放电曲线46

4.3.4 温度影响47

4.3.5 过充和过放47

4.3.6 故障电流47

4.3.7 电池管理系统48

4.4 锂离子电池衍生品48

4.4.1 锂离子单体和模块48

4.4.2 温度影响和热失控48

4.4.3 过充50

4.4.4 过放50

4.4.5 内置安全功能50

4.4.6 BMS工作原理51

4.4.7 集中式和分散式52

4.5 镍镉(NiCd)电池52

4.5.1 电气和化学成分52

4.5.2 充电和放电53

4.5.3 密封镍镉电池53

4.5.4 镍镉湿电池54

4.5.5 安全和回收处理54

4.6 镍金属氢化物电池(NiMH)55

4.6.1 电气和化学成分55

4.6.2 充电和放电55

4.6.3 安全和后处理56

4.7 全钒液流电池57

4.7.1 电气和化学成分57

4.7.2 充电和放电57

4.8 锌溴电池57

4.8.1 电气和化学成分58

4.8.2 充电和放电58

4.9 钠硫电池(NA-S)58

4.9.1 电气和化学成分59

4.9.2 充电和放电59

4.10 钠离子(NA-Ion)电池59

第5章 特定负荷选择与定容60

5.1 特定负荷选择60

5.1.1 驱动因素1:可靠性61

5.1.2 驱动因素2:平抑峰值负荷61

5.1.3 驱动因素3:电网与光伏系统之间交换电量最小化62

5.2 特定负荷评估63

5.2.1 预期脱网评估63

5.2.2 脱网期间的能量需求评估——使用表单63

5.2.3 功率因数64

5.2.4 负荷的多样性66

5.2.5 基于负荷曲线分析减少浪涌需求66

5.2.6 脱网期间的能量需求——使用交流功率分析仪67

5.3 案例67

5.3.1 案例167

5.3.2 案例269

5.3.3 案例369

第6章 储能电池选型及定容71

6.1 电池技术的选型71

6.1.1 目的1:可靠性71

6.1.2 目的2:削峰71

6.1.3 目的3:尽可能减少光伏发电与电网间的电量交换71

6.1.4 系统约束条件72

6.2 电池组容量设计准则72

6.3 确定电池组电压72

6.4 电池组容量配置73

6.4.1 电池组必须提供的总能量74

6.4.2 最大放电深度74

6.4.3 最大功率需求和最大浪涌需求75

6.4.4 最大充电倍率75

6.5 电池单元并联设计75

6.5.1 场景1:电池组配置76

6.5.2 场景2:电池组配置78

6.5.3 场景3:电池组配置80

第7章 光伏阵列容量配置83

7.1 光伏逆变器配置选择83

7.2 光伏系统驱动因素84

7.2.1 因素1:系统可靠性84

7.2.2 因素2:补偿峰值负荷84

7.2.3 因素3:减小光伏系统与电网之间的交换电量85

7.3 系统约束条件85

7.3.1 系统总成本85

7.3.2 系统设备组成85

7.3.3 电网对储能电池的许可和交互能力85

7.3.4 空间约束条件86

7.4 案例86

7.4.1 案例1:光伏阵列容量计算86

7.4.2 案例2:光伏阵列容量计算87

7.4.3 案例3:光伏阵列容量计算87

第8章 太阳能控制器89

8.1 充电/放电周期89

8.2 控制器的类型91

8.2.1 开关控制器(脉冲调制式)91

8.2.2 最大功率跟踪(MPPT)控制器93

8.3 控制器的其他特点94

8.3.1 过放电保护94

8.3.2 温度补偿94

8.4 控制器类型与容量的选择95

8.4.1 标准PWM控制器95

8.4.2 MPPT控制器96

8.5 控制器的安装98

第9章 逆变器的型号、规格选型及参数调试100

9.1 逆变器的类型100

9.1.1 并网逆变器100

9.1.2 储能逆变器(电池管理系统)100

9.1.3 并网储能逆变器(电池管理系统)100

9.2 逆变器设计标准101

9.2.1 标准1:使逆变器与光伏阵列容量相匹配101

9.2.2 标准2:根据特定负荷要求确定逆变器容量101

9.2.3 标准3:基于电池再充电时间确定逆变器容量102

9.3 各种配置方式中逆变器容量配置小结103

9.4 不同系统配置方式中的逆变器容量选择方法103

9.4.1 配置1:单台多模式逆变器单元103

9.4.2 配置2:带独立光伏控制器的单台逆变器103

9.4.3 配置3:通过互连开关装置相连的两台逆变器104

9.4.4 配置4:含并网逆变器的两台逆变器直接并网104

9.4.5 配置5:含并网逆变器的两台逆变器直接与特定负荷连接104

9.5 并网储能逆变器参数设置及调试105

9.5.1 常用参数的概念105

9.5.2 建议流程108

9.5.3 储能逆变器的功能调试109

9.5.4 切换继电器110

9.5.5 定时器设置111

9.6 案例111

9.6.1 案例1:逆变器规格选型(一)111

9.6.2 案例2:逆变器规格选型(二)114

9.6.3 案例3:逆变器的规格选型(三)115

第10章 系统效率以及电池储能对光伏系统发电量的影响118

10.1 系统效率118

10.1.1 组件效率118

10.1.2 系统耦合对效率的影响119

10.2 光伏系统发电量120

10.3 拓扑1的效率和光伏系统发电量121

10.3.1 效率121

10.3.2 光伏系统发电量122

10.3.3 允许的计量122

10.4 拓扑2的效率和光伏系统发电量122

10.4.1 效率122

10.4.2 光伏系统发电量123

10.4.3 允许的计量124

10.5 拓扑3的效率和光伏系统发电量124

10.5.1 效率124

10.5.2 光伏系统发电量125

10.5.3 允许的计量125

10.6 拓扑4的效率和光伏系统发电量125

10.6.1 效率126

10.6.2 光伏系统发电量126

10.6.3 允许的计量126

10.7 拓扑5的效率和光伏系统发电量126

10.7.1 效率126

10.7.2 光伏系统发电量127

10.7.3 允许的计量128

10.8 光伏发电通过电网给电池充电128

10.9 电网异常条件对光伏发电量的影响129

第11章 系统接线130

11.1 电缆尺寸130

11.2 线路损耗(压降)131

11.3 导体允许电压降132

11.4 过电流134

11.5 电路保护135

11.6 电池主熔断器设计135

11.7 电池隔离137

11.8 控制器保护137

11.9 电池柜接线138

11.10 完整的系统接线138

第12章 系统安装140

12.1 电池组安装140

12.1.1 电池柜布局140

12.1.2 电池组通风141

12.2 多模式逆变器安装143

12.3 开关柜内的系统互联143

12.3.1 拓扑1:单台多模式逆变器单元144

12.3.2 拓扑2:带独立光伏控制器的单台逆变器144

12.3.3 拓扑3:通过互联开关装置相连的两台逆变器145

12.3.4 拓扑4:含并网逆变器的两台逆变器直接并网145

12.3.5 拓扑5:含并网逆变器的两台逆变器直接与特定负荷连接146

12.4 开关柜147

12.5 计量147

12.6 标识148

12.7 安全设备149

12.8 调试149

附录 标准列表1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