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播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传播学概论
  • 胡正荣主编;周亭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7716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传播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播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传播学史1

第一节 传播学的诞生1

一、早期的传播研究1

二、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2

三、传播学兴起的背景5

第二节 传播学的先驱者14

一、沃尔特·李普曼14

二、哈罗德·拉斯韦尔14

三、保罗·拉扎斯菲尔德15

四、库尔特·卢因15

五、卡尔·霍夫兰15

六、威尔伯·施拉姆16

思考题17

第二章 传播18

第一节 什么是传播18

一、传播的定义18

二、对“传播”的溯源19

三、对“传播”的理解20

第二节 传播演进的历史阶段21

一、符号和信号时代21

二、口语时代22

三、文字时代25

四、印刷时代26

五、大众传播时代29

六、网络传播时代31

第三节 传播演进的历史规律32

一、人类传播的五次飞跃32

二、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33

三、对人类传播演进规律的反思34

思考题35

第三章 传播的材料36

第一节 信息36

一、理解信息36

二、信息的特点39

三、与信息相关的重要概念40

四、信息理论43

第二节 符号45

一、理解符号45

二、符号的结构45

三、符号的特征47

四、符号的分类48

五、符号的传播功能52

思考题53

第四章 传播类型54

第一节 类型思维与传播类型的划分54

一、类型思维54

二、划分人类传播类型的四个标准56

三、人类传播现象的六种类型58

第二节 自我传播59

一、自我传播的概念59

二、自我传播的形式59

第三节 人际传播62

一、人际传播的定义62

二、人际传播的特征64

三、人际传播的社会理论64

四、人际传播的动机64

五、人际传播的基础66

六、人际传播的过程68

第四节 群体传播70

一、群体的概念71

二、群体传播及其特征73

三、群体动力论74

四、群体事件与群体传播75

第五节 组织传播78

一、组织的定义和特征78

二、组织研究的基本学派79

三、组织传播的概念、形式、手段和功能82

四、组织传播与公共关系83

第六节 大众传播84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及其发展85

二、大众传播的特征86

三、网络传播89

四、大众传播的功能与目的91

思考题97

第五章 传播过程98

第一节 理解传播过程的本体98

一、传播过程及其特征98

二、传播过程模式101

第二节 线性传播模式102

一、拉斯韦尔模式102

二、香农-韦弗数学模式103

三、线性传播模式的缺点103

第三节 控制论传播模式104

一、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104

二、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105

三、梅尔文-德弗勒的环形模式106

四、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107

第四节 系统传播模式108

一、赖利夫妇模式108

二、马莱兹克模式109

三、梅尔文·德弗勒的大众传播模式与媒介系统依赖模式109

四、大众传播系统112

五、其他模式113

思考题113

第六章 传播者114

第一节 传播者与把关114

一、发现把关人:库尔特·卢因与胰脏研究117

二、把关过程研究118

三、影响把关人的因素121

第二节 媒介专业主义124

一、媒介专业主义的定义124

二、客观性原则124

三、媒介伦理125

第三节 媒介制度127

一、《报刊的四种理论》127

二、媒介所有权130

三、比较媒介制度范式130

思考题132

第七章 传播内容133

第一节 传播内容概述133

一、传播内容的内涵133

二、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征134

第二节 大众传播内容的类型与趋势142

一、大众传播内容的类型142

二、大众传播内容的娱乐化倾向146

三、传播内容发展的趋势156

第三节 理解大众文化157

一、大众文化及其特征157

二、大众文化的理论160

第四节 文本分析法166

一、符号分析167

二、再现分析167

三、叙事分析168

四、类型分析168

五、互文性分析169

六、意识形态分析169

思考题170

第八章 传播媒介171

第一节 理解大众媒介171

一、什么是媒介171

二、什么是大众传播媒介174

三、施拉姆认识媒介的八个原则176

第二节 大众媒介的本体特征189

一、报纸的本体特征189

二、广播媒介的本体特征192

三、电视的本体特征195

四、网络媒介的本体特征198

第三节 媒介环境学派200

一、哈罗德·英尼斯的传播偏向理论201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诸论204

第四节 媒介机构和媒介产业217

一、研究媒介产业的两个理论框架217

二、媒介机构——公共媒体和商业媒体219

三、跨国媒介集团221

思考题224

第九章 受众226

第一节 理解受众226

一、受众的概念226

二、受众的类型227

三、受众的特点227

四、受众的变迁228

第二节 受众的行为230

一、受众行为的动机和目的230

二、传受关系231

三、受众的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32

四、受众的权利236

第三节 研究受众237

一、国内外对受众价值的认识237

二、受众理论240

三、受众调查247

思考题248

第十章 传播效果249

第一节 传播效果的认识历程249

一、恐惧传承249

二、从枪弹论到强效果论251

三、寓教于乐256

第二节 宣传研究和宣传教育256

一、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257

二、宣传教育261

第三节 两级传播与创新扩散262

一、两级传播与舆论领袖262

二、创新扩散理论265

第四节 议程设置269

一、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269

二、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与特征271

三、议程设置理论的意义与局限271

第五节 知识沟273

一、知识沟理论的提出273

二、知识沟理论的主要观点和产生原因274

三、知识沟理论的相关拓展275

四、知识沟理论的现实意义277

第六节 涵化理论278

一、电视暴力假说278

二、格伯纳的文化指标研究279

三、涵化理论的基本观点280

四、涵化理论的发展与修正281

第七节 沉默的螺旋283

一、“沉默的螺旋”研究缘起283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观点284

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批评与修正285

第八节 第三者效果287

一、第三者效果理论的缘起287

二、第三者效果的基本假设与影响因素288

三、第三者效果的相关评价289

第九节 对传播效果的整合认识290

一、传播效果研究的拓展290

二、不同学派视域下的传播效果研究290

三、传播效果研究的特征和趋势291

思考题292

阅读文献294

人名译名对照表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