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的文化程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的文化程序](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492760.jpg)
- 郭湛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168625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社会变迁-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的文化程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社会、机制和文化1
上篇 社会论13
第一章 社会生活中的契约关系15
一、人的社会关系与契约15
二、语言与契约方式的演变18
三、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21
四、社会协调中的契约关系25
五、契约方式的社会作用和意义27
第二章 社会发展的能动性和创造力31
一、社会系统中的被动和主动效应31
二、创造:21世纪中国的主旋律37
三、改革开放:创造力的激发和引导42
四、产业改造和创造45
第三章 解放、探索和实践49
一、实践基础上的思想解放49
二、理论探索的特点和方向52
三、实践的理论和理论的实践56
第四章 社会意识的社会功能59
一、反映社会存在的功能59
二、维护或批判现实的功能61
三、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功能64
四、社会意识的创新功能66
第五章 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与品格69
一、非模仿者总会形成自己的特色69
二、具体特色有品格高下之别71
三、要不断强化特色升格意识73
第六章 反思物质需求:无限还是有限77
一、人的物质需求实际上的有限性78
二、对人类物质需求的两种限制81
三、与物质需求不同的精神需求84
第七章 社会发展中的道德精神要求88
一、社会转型与精神困惑88
二、社会组织与道德建设91
三、虚拟上帝不如诚信为人95
四、诚信的结果是双赢97
五、英雄必须尊重99
第八章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哲学社会科学103
一、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103
二、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106
三、作为精神文明的哲学社会科学108
四、哲学是文明活的灵魂与核心111
第九章 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发展趋势与内在张力115
一、话语体系的本质属性和功能作用115
二、当代社会话语体系建设意识的觉醒119
三、历史性和世界性:话语体系发展的趋势122
四、话语体系建设的主体性层面124
五、话语体系建设的公共性层面128
六、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立场和原则129
中篇 机制论133
第十章 构建和谐的社会有机体135
一、社会机体或社会有机体136
二、社会有机体的总体性和历史性139
三、社会有机体的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142
四、构建和谐发展的中国社会146
第十一章 全方位根本性解决社会矛盾151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52
二、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人力和金融资源153
三、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与法治154
四、人民群众利益关系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155
五、完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156
六、思想上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156
七、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创新157
第十二章 为什么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159
一、社会生活:人与人的相互作用159
二、人与人相互砥砺与自我超越161
三、社会矛盾揭露和解决的方式163
四、人与社会同发展165
第十三章 从利益机制看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关系169
一、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利益机制169
二、利益驱动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172
三、利益关系调整与改革、发展、稳定176
四、发展、稳定、和谐:利益的驱动与协调178
五、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181
第十四章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动力机制183
一、“机制”和“动力机制”的内涵183
二、系统动态关系由三维到四维的过渡185
三、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关系186
四、中国社会运行中的三个动力机制188
第十五章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方向引导机制193
一、改革、发展、稳定、和谐互动中的方向引导193
二、社会主义改革方向的全面探索197
三、当代中国发展方向的科学转向199
四、注重社会稳定的价值取向201
五、社会和谐方向的确立与进展202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理论与方向引导204
第十六章 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206
一、中国实践:改革、发展、稳定、和谐206
二、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相互关系210
三、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互动机制212
四、人是改革、发展、稳定、和谐的根本214
第十七章 社会运行机制的特点及优化途径218
一、“机制”的基本内涵218
二、机制与制度、体制、规律、方法220
三、社会机制的特点222
四、社会运行机制优化的途径224
下篇 文化论227
第十八章 从社会价值取向看21世纪中国文化的走向229
一、认知价值取向:从唯古崇古到锐意创新230
二、经济价值取向:从均平思想到共同富裕231
三、道德价值取向:泛道德主义危机和道德重建232
四、成就价值取向:从官本位到多元化233
五、家族价值取向:家族精神的继承和改造235
第十九章 文化观从狭义向广义的转变237
一、名牌的生成是一种特殊文化的创造237
二、尊重感觉:现代文明的基本要求242
三、哲学与社会文化理想245
四、转向现代的大文化观251
五、大文化观的方法论意义255
第二十章 大文化观念:一种理解和行为的依据258
一、与小文化观念不同的大文化观念258
二、大文化观念下的理解和行为262
三、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趋向263
四、文化的相对性与文化相对主义265
第二十一章 理解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270
一、文化的自然前提及其超越271
二、人为的而又为人的文化274
三、文化的程序与取向相一致277
四、通过文化,人与世界分化和统一279
第二十二章 文化: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283
一、广义文化的实质性思维283
二、从定义看文化的本质285
三、作为程序和取向的文化288
四、从根本上把握文化发展295
第二十三章 文化自觉与社会和人的发展299
一、中国人文化自觉的心路历程300
二、文化自觉:创造历史的精神动力303
三、对社会变迁中文化自觉的反思307
四、人才的培养、使用与人的全面发展310
五、文化传承与创新:高等教育的双重使命314
第二十四章 公共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319
一、原有社会理论与现实矛盾的破解319
二、公共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含义320
三、现代社会中的两种公共主义321
四、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更高程度的公共主义322
第二十五章 文化自觉:理解、持守与创优324
一、自觉文化之“美”324
二、理解文化实质326
三、持守文化内核328
四、创新重在创优329
第二十六章 作为人之程序和取向的文化332
一、作为人为程序的文化332
二、人为程序中的为人取向335
三、借助符号的行为、感觉和思想338
四、文化的主体性、普遍性和公共性341
五、文化来源和基础的历史观解释345
主要参考文献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