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思想史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思想史稿](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572390.jpg)
- 王云等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 ISBN:7805519803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26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思想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二、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主要特点3
先秦篇5
第一节 商周时代的思想观念5
一、原始的阴阳观念与五行观念5
二、商周时期的神权思想和天命思想8
三、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方法9
三、西周时期的人治观念12
第二节 春秋战国之际百家争鸣的酝酿15
一、士的人格独立与思想的活跃15
二、孔子:继承文化传统,开创文化新风19
三、墨子与儒墨之争28
四、老子:用理性思维审视自然与社会35
第三节 战国前、中期百家争鸣的高涨44
一、早期法家与儒法之争44
二、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53
三、庄子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60
四、名辩思潮与后期墨家思想68
第四节 战国后期百家学说的总结76
一、荀子:总结百家之学76
二、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83
三、《易传》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91
四、《吕氏春秋》兼收并蓄的思想99
一、百家余绪与反思思潮107
两汉篇107
第一节 西汉初期思想领域的活跃107
二、黄老思想与汉初社会114
第二节 儒学的发展与独尊120
一、汉初儒家思想概述120
二、董仲舒的思想和影响127
第三节 西汉中后期的思想总结135
一、司马迁的生平与思想135
二、盐铁会议的思想倾向139
三、儒学的政治化和谶纬化144
四、反谶纬思潮的形成与发展151
一、清议之风与党锢之祸164
第四节 东汉后期的社会批判思潮164
二、社会批判思潮及代表人物166
魏晋南北朝篇185
第一节 魏晋玄学的盛行185
一、玄学思潮的形成185
二、正始之音与竹林七贤187
三、两晋玄风198
第二节 佛教与道教的传播209
一、佛教的东来与早期发展209
二、道教的起源及形成教派220
三、佛教与道教思想的融合和斗争226
四、魏晋反佛思潮229
一、隋唐儒学的新特征237
第一节 儒学的复兴和演变237
隋唐篇237
二、王通的倡扬儒学与“三教可一”主张240
三、孔颖达与“义疏之学”242
第二节 佛学的兴盛与反佛思潮246
一、隋唐佛学的发展246
二、中国佛教的统一249
三、佛学的中国化253
四、唐代的反佛与容佛思潮255
第三节 进步思想家的反神学思潮261
一、吕才对术数迷信活动的批判261
二、柳宗元的思想262
三、刘禹锡的无神论思想268
一、官方对道教的推崇与扶植271
第四节 道教的发展与流变271
二、道教学者对道教理论的发展完善275
三、道教后期的流变281
宋元篇289
第一节 理学思潮的兴起289
一、两宋儒学——理学与经学的一体化289
二、周敦颐对理学思想体系的建构294
第二节 理学思潮的盛行及主要流派303
一、张载的“气”本论及关学学派303
二、程颢、程颐与伊洛之学312
三、朱熹: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319
一、陆九渊的“心学”思想332
第三节 理学思想体系的分化332
二、陈亮、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339
三、理学在元代的官学化347
明清篇357
第一节 理学向心学的转变357
一、明初理学的独尊与衰微357
二、心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362
第二节 明后期思想界的多元化369
一、泰州学派的形成及代表人物369
二、李贽的“异端”思想374
三、东林党人的社会思想376
一、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和学术思想380
第三节 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和发展380
二、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383
三、王夫之对古代思想的批判总结386
第四节 清代前、中期的社会思潮391
一、颜李学派及其思想倾向391
二、汉学及其代表人物397
三、龚自珍的社会批判思想403
四、魏源的社会改良和开放思想409
第五节 中西思想文化的早期交流414
一、中西思想文化的最初撞击414
二、西方文化的传入及其早期特点417
三、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促进419
后记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