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统伦理及其现代价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传统伦理及其现代价值
  • 焦国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50412013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伦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统伦理及其现代价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自序1

第一编 传统伦理及其现代价值2

一、儒家人道观与世界普遍伦理2

(一)人类面临的三大冲突2

(二)世界共同伦理的利益和文化基础4

(三)儒家的人道观7

(四)共同伦理与全人类利益11

二、传统义利观析14

三、传统仁学的生态伦理意义20

(一)传统仁学与宇宙精神20

(二)爱惜万物 尊重自然23

四、儒家爱物观念与当代生态伦理29

(一)儒家的宇宙伦理观29

(二)儒家的爱物观念33

(三)当代生态伦理的几个问题37

五、道家人论及其现代价值42

(一)道家思想宗旨42

(二)道家人论要义44

(三)道家人论的现代价值48

六、论传统道德思维54

(一)传统道德思维的两大趋向56

(二)传统道德思维方法65

七、略论道家“为道日损”的思维方法78

八、中国传统理想人格与当代青少年教育86

(一)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理论86

(二)当代青少年的理想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92

(三)青少年的礼化教育与健全人格的培养96

第二编 传统伦理思想、规范研究103

一、“我”观念考释103

二、道学与伦理学110

(一)道学的宇宙主义伦理观110

(二)道学伦理的为我主义宗旨115

(三)道学的道德修养论123

(四)道学伦理思想的影响128

三、杨朱学派“为我主义”辨析132

(一)杨朱及其学说的要旨132

(二)“为我主义”的理论实质136

(三)杨朱后学对“为我主义”的发展142

四、王符的政治伦理思想145

五、中国古代人我关系的四大类型154

(一)血缘亲情型人我关系154

(二)君臣上下等级型人我关系162

(三)同心相知型人我关系169

(四)路人偶遇型人我关系175

(五)人我关系的延伸180

六、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及其构建原则183

(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系统的划分183

(二)中国传统伦理学的伦理规范系统186

(三)中国传统伦理学的道德规范系统192

(四)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构建原则196

七、中国传统道德规范重点、难点疏解201

(一)关于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简单说明201

(二)中国传统道德规范重点、难点讲解204

八、说孝慈225

(一)家族观念与中国社会225

(二)说孝慈230

九、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方法241

(一)方法之一:因循自然242

(二)方法之二:阴阳互补246

(三)方法之三:以名定责249

(四)方法之四:以本推末252

第三编 当代伦理道德问题研究256

一、略论道德思维256

(一)道德思维是“内我思维”256

(二)道德思维何以是“内我思维”261

(三)人类何以有“内我思维”264

二、论“自我实现”268

(一)“自我”意识是道德的基础268

(二)“自我”的内涵与特性271

(三)“自我实现”及其善恶分野275

三、略论“自我”问题279

(一)自我的发现279

(二)自我的道德意义283

(三)自我实现的方式290

(四)精神自我的充实与修正293

四、略论“第四代人”的人生信仰299

(一)“第四代人”人生观念的基本倾向299

(二)“第四代人”人生信仰弊端及产生根源301

(三)“第四代人”应当强化责任意识304

五、道德意识散论307

(一)规则意识307

(二)重建耻感313

六、中国性生活与性道德简论318

(一)建国以来社会性生活的变迁318

(二)传统性生活禁忌322

(三)古代病态性生活329

(四)现代人的性道德观334

七、略论转轨时期的伦理道德339

(一)善恶的碰撞与道德的发展339

(二)转轨时期道德的二重性343

(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辩证关系346

八、论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导向348

(一)道德导向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实践问题348

(二)集体主义道德导向的可操作性与不可操作性351

(三)集体主义道德导向与主体的个人利益357

九、略论道德建设的核心360

十、“公民道德·角色意识·尽份人生”散论365

(一)走出公民道德建设的误区365

(二)呼唤“角色意识”367

(三)两性之间的角色定位369

(四)提倡“尽份”的人生观372

(五)论敬业精神373

十一、集体主义道德与市场经济能否兼容375

(一)集体主义与个人利益375

(二)集体主义与市场经济378

十二、论市场道德建设381

(一)市场与市场领域中的广泛性道德要求381

(二)义与利393

(三)竞争与协作400

(四)公平与效率4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