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科CCNA认证详解与实验指南 200-12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思科CCNA认证详解与实验指南 200-120](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628582.jpg)
- 谌玺,张洋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3436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21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642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实验-指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科CCNA认证详解与实验指南 200-12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简介思科CCNA认证的体系结构1
1.1 简介思科的认证体系等级CCNA/CCNP/CCIE1
1.2 关于思科认证体系的考试过程2
1.3 关于思科认证体系结构的学习方式7
1.4 CCNA与面向实战工作的关联和认证者的行业后续发展建议8
1.5 建立一个必需的学习原则:没被取证的理论就不是真理8
1.6 没有专业的网络实验室的解决方案9
1.7 用正确的心态来完成认证的学习、感受分享、寄语11
本章小结12
第2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13
2.1 理解计算机网络13
2.1.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2.1.2 理解计算机网络服务结构15
2.1.3 理解计算机网络拓扑17
2.1.4 理解IEEE 802的各个标准20
2.1.5 理解以太网的介质访问协议(CSMA/CD)21
2.1.6 CCNA认证中CSMA/CD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23
2.2 理解计算机的MAC地址23
2.2.1 理解MAC地址的构成23
2.2.2 理解MAC地址的I/G位23
2.2.3 CCNA认证中MAC部分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24
2.3 理解IP地址的作用与意义24
2.3.1 IP地址的定义与分类24
2.3.2 理解子网掩码与IP子网的划分25
2.3.3 计算一个IP子网内的主机数26
2.3.4 理解默认网关26
2.3.5 理解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与无类域间的路由(CIDR)27
2.3.6 演示:区分网络ID、主机ID、子网掩码与网关28
2.3.7 演示:VLSM的基本应用与特性29
2.3.8 实战:IP地址规划的经典案例30
2.3.9 深入分析IP通信过程中的两组特殊地址32
2.3.1 0 CCNA认证中IP地址规划与设计部分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34
2.4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34
2.4.1 理解OSI开放式七层模型35
2.4.2 联动分析:OSI七层模型传输数据的过程36
2.4.3 演示:取证OSI七层模型传输数据的原理过程39
2.4.4 CCNA认证中OSI七层模型的试题分析(随书光盘)40
本章小结40
第3章 理解网络设备工作原理41
3.1 中继器工作原理41
3.2 集线器工作原理42
3.3 网桥工作原理43
3.4 二层交换机工作原理47
3.4.1 通过区别集线器、二层交换机理解冲突域48
3.4.2 CCNA认证中网桥与二层交换机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49
3.5 路由器工作原理49
3.5.1 理解路由器工作原理必须扩展到数据链路层的问题51
3.5.2 CCNA认证中路由器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52
3.6 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52
本章小结55
第4章 详解并取证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56
4.1 理解数据链路层协议56
4.1.1 理解ARP的工作原理56
4.1.2 关于RARP(ReverseAddressResolutionProtoco1)59
4.1.3 理解免费ARP60
4.1.4 演示:取证ARP协议的工作过程61
4.1.5 演示:取证计算机和思科路由器上的免费ARP工作过程63
4.1.6 CCNA认证中ARP协议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65
4.2 理解网络层部分协议65
4.2.1 理解IP报文的结构65
4.2.2 演示:取证IP报文的结构67
4.2.3 理解ICMP协议的工作原理72
4.2.4 演示:取证ICMP报文的结构73
4.2.5 CCNA认证中ICMP协议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75
4.3 理解传输层部分协议75
4.3.1 理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75
4.3.2 演示:取证TCP/IP协议的三次握手过程78
4.3.3 CCNA认证中TCP协议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79
4.3.4 理解UDP协议的工作原理79
4.3.5 演示:取证UDP报文的结构80
4.3.6 CCNA认证中UDP协议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81
4.4 理解应用层协议81
4.4.1 理解HTTP协议81
4.4.2 理解FTP协议86
4.4.3 理解FTP的主动模式87
4.4.4 理解FTP的被动模式88
4.4.5 关于FTP两种模式引发防火墙与ACL过滤时故障88
4.4.6 CCNA认证中FTP协议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90
4.4.7 简述应用层的其他协议POP3、SMTP90
4.5 关于知名协议端口号91
本章小结91
第5章 入门思科的网络设备92
5.1 简介思科的数据通信产品92
5.1.1 认识思科路由器92
5.1.2 认识思科交换机94
5.1.3 认识思科设备上的模块及编号原则96
5.2 理解如何配置思科网络设备98
5.2.1 简介思科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98
5.2.2 演示:通过控制线配置与管理思科网络设备99
5.3 完成思科设备上的基本配置100
5.3.1 理解思科网络设备的配置模式100
5.3.2 演示:配置时间、重命名思科网络设备、接口IP地址、查看运行状态102
5.3.3 演示:保存、备份与删除设备配置106
5.3.4 演示:设置enable用户的密码110
5.3.5 关于配置指令缩写与帮助提示功能112
5.4 CCNA认证中路由器入门配置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113
本章小结113
第6章 理解并实施路由技术114
6.1 路由技术的理论知识114
6.1.1 路由技术的概念114
6.1.2 路由技术的分类115
6.1.3 演示:在思科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117
6.1.4 演示:在思科路由器上配置默认路由118
6.1.5 关于配置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的注意事项120
6.1.6 CCNA认证中静态路由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124
6.2 理解并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124
6.2.1 理解RIP路由更新报文的结构125
6.2.2 理解并取证:动态路由协议RIP的工作原理126
6.2.3 概述RIP两个版本的区别127
6.2.4 理解RIPv1使用广播更新路由和RIPv2使用组播更新路由的区别128
6.2.5 理解为什么RIPv2支持VLSM,而RIPv1不支持129
6.2.6 理解关于RIP的路由度量值130
6.2.7 演示:动态路由协议RIPv1的配置131
6.2.8 演示:动态路由协议RIPv2的配置136
6.2.9 理解RIPv1对连续的VLSM子网支持的一个特殊实例139
6.2.1 0演示:RIP的路由归纳与默认路由公告140
6.2.1 1 演示:RIP的等价负载均衡144
6.2.1 2理解并配置:RIP的安全认证过程147
6.2.1 3理解关于动态路由协议产生的环路与收敛问题149
6.2.1 4什么是路由环路与收敛时间149
6.2.1 5关于水平分割、计数到无穷大、触发更新150
6.2.1 6理解和配置RIP的定时器153
6.2.1 7 CCNA认证中动态路由协议RIP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154
6.3 理解基于链路状态的动态路由协议OSPF154
6.3.1 链路状态路由与矢量路由的区别154
6.3.2 从人类生活的角度类比并理解RIP与OSPF的区别154
6.3.3 理解并取证:动态路由协议OSPF的工作原理155
6.3.4 当OSPF工作在不同的网络类型时是不是所有网络都必须选举DR165
6.3.5 关于OSPF路由器中链路状态特性的取证166
6.3.6 理解OSPF的度量值167
6.3.7 为什么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收敛较快168
6.3.8 演示:动态路由协议OSPF的配置168
6.3.9 演示:取证在以太网上OSPF的DR与BDR选举原理178
6.3.1 0演示:OSPF自动公告默认路由181
6.3.1 1 理解并取证:OSPF协议的安全认证过程184
6.3.1 2 CCNA认证中动态路由协议OSPF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186
6.4 理解动态路由协议EIGRP186
6.4.1 关于EIGRP的特性186
6.4.2 理解EIGRP的功能组件187
6.4.3 理解EIGRP的消息类型188
6.4.4 理解并取证:动态路由协议EIGRP的工作原理189
6.4.5 理解并取证:EIGRP的邻居表、拓扑表、路由表197
6.4.6 理解:弥散更新算法(DUAL)199
6.4.7 演示:动态路由协议EIGRP的配置201
6.4.8 理解关于EIGRP的路由度量值204
6.4.9 演示:基于EIGRP的非等价负载均衡208
6.4.1 0演示:EIGRP的路由归纳与默认路由公告210
6.4.1 1理解并配置:EIGRP的安全认证过程215
6.4.1 2 CCNA认证中EIGRP部分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216
6.5 理解路由协议的管理特性216
6.5.1 理解路由协议的本地管理距离217
6.5.2 演示:使用本地管理距离完成动态路由协议的管理217
6.5.3 理解浮动路由的基本原理220
6.5.4 演示:浮动路由的配置220
6.5.5 CCNA认证中管理距离部分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222
6.5.6 理解简单的路由再发布222
6.5.7 演示:静态路由、RIP、OSPF、EIGRP的路由再发布222
6.5.8 理解并配置:被动接口(Passive-interface)229
本章小结232
第7章 理解并实施交换技术233
7.1 理解园区交换技术的基本知识233
7.1.1 理解园区交换网络的模型233
7.1.2 理解园区交换网络的连接介质234
7.1.3 交换机接口的双工模式与协商过程237
7.1.4 关于网络连接中的直通线、交叉线、反转线238
7.1.5 CCNA部分双工、线缆介质类型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240
7.1.6 理解园区交换网络的流量规划原则240
7.1.7 理解堆叠交换机与常规交换机的区别241
7.2 理解虚拟局域网(VLAN)242
7.2.1 理解传统局域网规划的局限性243
7.2.2 理解虚拟局域网(VLAN)243
7.2.3 理解:VLAN的通信原理、VLAN干道、VLAN的标记与VTP协议245
7.2.4 VTP干道协议及其工作模式246
7.2.5 理解VTP裁剪模式(VTP Pruning)247
7.2.6 理解并取证:802.1 Q、ISL、VTP的报文结构248
7.2.7 理解802.1 Q的Native VLAN(本地VLAN)252
7.2.8 理解:静态VLAN与动态VLAN252
7.2.9 演示:虚拟局域网(VLAN)的基本配置(VLAN划分、Trunk、VTP)253
7.2.1 0 CCNA认证中VLAN、VTP、Trunk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257
7.3 理解园区交换网络的生成树(STP)技术257
7.3.1 理解生成树(STP)技术的工作原理258
7.3.2 演示:人工如何干预STP计算的默认状态262
7.3.3 演示:两台交换机成环后的STP计算原则265
7.3.4 演示并取证:BPDU报文结构269
7.3.5 理解:生成树收敛过程中的端口状态272
7.3.6 理解:CST(公共生成树)273
7.3.7 理解:PVST(基于每个VLAN的生成树)274
7.3.8 理解:PVST+(基于每个VLAN的增强型生成树)274
7.3.9 理解:RSTP(快速生成树)276
7.3.1 0理解:MST(多生成树)284
7.3.1 1 CCNA认证中生成树(STP)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285
7.4 理解VLAN间的路由285
7.4.1 实现VLAN间路由的基本架构285
7.4.2 演示:使用外部路由器架构完成VLAN间的单臂路由287
7.4.3 演示:配置三层交换机完成VLAN间的路由289
7.4.4 演示:配置三层交换机的物理接口完成路由291
7.4.5 CCNA认证中VLAN间路由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292
本章小结292
第8章 理解并实施远程接入技术293
8.1 简述思科远程接入的方案293
8.1.1 概述电路交换网络(PSTN/ISDN)294
8.1.2 概述分组交换网络——帧中继与X.2 5296
8.1.3 概述分组交换网络——ATM297
8.1.4 概述租用线路——专线297
8.1.5 概述数字用户线路(DSL)297
8.1.6 概述虚拟专用网(VPN)298
8.1.7 CCNA认证中远程接入方案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299
8.2 思科设备上点对点专线的配置299
8.2.1 理解DTE和DCE299
8.2.2 CCNA中DTE和DCE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301
8.2.3 理解广域网上数据的封装形式301
8.2.4 最初的SLIP协议302
8.2.5 理解PPP协议的组件302
8.2.6 理解并取证:PPP协议中LCP的工作原理303
8.2.7 理解并取证:PPP协议中NCP的工作原理306
8.2.8 演示:思科路由器上PPP链路的配置308
8.2.9 理解与配置:HDLC(High-Level DataLink Control)310
8.2.1 0 CCNA认证中点对点接入(PPP、HDLC)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311
8.3 理解PPP的安全认证311
8.3.1 理解并取证:PPP的PAP认证的工作原理311
8.3.2 演示:PPP的PAP认证配置312
8.3.3 理解并取证:PPP的CHAP认证的工作原理314
8.3.4 演示:PPP的CHAP认证配置316
8.3.5 关于CCNA认证中PPP安全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318
8.4 思科设备上帧中继(Frame-Relay)网络的配置318
8.4.1 理解并取证:帧中继的工作原理318
8.4.2 演示:思科设备基于物理接口帧中继(Frame-Relay)的配置325
8.4.3 演示:思科设备子接口类型帧中继的配置332
8.4.4 理解帧中继的逆向解析功能(Frame-Relay Inverse-ARP)337
8.4.5 演示:区别帧中继动态解析与静态映射的差异338
8.4.6 关于CCNA认证中帧中继(Frame-Relay)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340
8.5 解决路由协议运行在帧中继远程接入环境中的常见问题340
8.5.1 演示:关于RIP运行在半网状帧中继环境中的水平分割管理方案341
8.5.2 演示:关于EIGRP运行在半网状帧中继环境中的水平分割管理方案344
8.5.3 理解OSPF运行在NBMA中的各种解决方案的配置346
8.5.4 演示:在半网状的NBMA中静态指定OSPF邻居,中心路由器永远为DR的方案346
8.5.5 演示:在半网状的NBMA中使用ipospf networkpoint-to-multipoint的方案348
8.5.6 演示:在全网状的NBMA中使用ip ospfnetworkbroadcast的方案351
8.5.7 总结:OSPF部署到NBMA网络的建议思想与注意事项353
8.6 思科设备上DSL网络的配置354
8.6.1 理解DSL的基本分类354
8.6.2 以ADSL为例理解DSL网络的物理架构355
8.6.3 关于在ADSL网络中使用PPPoE协议356
8.6.4 理解并取证PPPoE的工作原理357
8.6.5 演示:PPPoE服务端、拨号计算机、拨号路由器的配置360
8.7 思科设备上VPN的配置366
8.7.1 理解:VPN的类型与VPN设备366
8.7.2 简述VPN协议PPTP、L2TP、IPSec368
8.7.3 理解:VPN网络的数据机密性、完整性、认证、密钥交换368
8.7.4 初识IPSec协议370
8.7.5 IPSec的AH(认证头部)与ESP(封装安全性载荷)370
8.7.6 关于IPSec的安全关联372
8.7.7 理解IKE(Internet Key Exchange)的作用372
8.7.8 简述IPSec的工作过程373
8.7.9 演示:基于思科IOS路由器场对场的IPSec-VPN的配置374
8.7.1 0关于CCNA认证中VPN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380
本章小结380
第9章 实施网络管理与应用功能381
9.1 配置思科IOS的管理功能特性381
9.1.1 理解并取证:Telnet远程管理协议的工作原理381
9.1.2 演示:思科路由器的Telnet远程管理382
9.1.3 理解并取证:SSH远程管理协议的工作原理384
9.1.4 演示:思科路由器SSH的远程管理384
9.1.5 演示:思科交换机的Telnet与SSH管理386
9.1.6 演示:使用SDM软件管理思科路由器388
9.1.7 关于CCNA认证中Telnet/SSH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391
9.2 配置思科设备上的应用功能特性391
9.2.1 理解并取证:DHCP的工作原理391
9.2.2 演示:思科路由器上DHCP服务的配置396
9.2.3 理解自动专用寻址地址(APIPA)398
9.2.4 关于DHCP服务器的冲突检测398
9.2.5 演示:思科路由器上DHCP帮助地址的配置399
9.2.6 理解:思科DHCP如何将多个地址池分配给不同接口的子网405
9.2.7 理解并取证:理解思科的邻居发现协议(CDP)405
9.2.8 演示:思科网络设备上CDP的配置406
9.2.9 理解并配置:建立主机名与DNS名称解析409
9.2.1 0关于CCNA认证中DHCP、CDP、DNS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415
9.3 配置思科设备的网络地址翻译(NAT)功能415
9.3.1 理解并取证:网络地址翻译(NAT)——静态NAT的工作原理416
9.3.2 理解并取证:网络地址翻译(NAT)——动态NAT的工作原理417
9.3.3 理解并取证:网络地址翻译(NAT)——PAT的工作原理418
9.3.4 理解NAT的地址类型419
9.3.5 演示:NAT-PAT代理内部网络访问Internet422
9.3.6 演示:动态NAT完成网络地址翻译424
9.3.7 演示:使用静态NAT配置内部网络服务器提供对外服务能力426
9.3.8 演示:外部全局地址与外部局部地址的使用案例429
9.3.9 关于CCNA认证中NAT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431
9.3.1 0理解并实施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431
9.3.1 1 理解并实施思科的NetFlow功能440
9.4 思科的高可用性服务445
9.4.1 理解并实施HSRP445
9.4.2 理解并实施VRRP452
9.4.3 理解并实施GLBP454
本章小结458
第10章 实施网络安全459
10.1 简述网络安全的概念459
10.1.1 认识常见的网络威胁459
10.1.2 理解网络安全区域460
10.1.3 理解思科的IOS防火墙461
10.1.4 理解基于思科IOS的IDS/IPS461
10.1.5 关于CCNA认证中网络安全概念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462
10.2 配置思科设备上的访问控制功能462
10.2.1 理解基础的访问控制列表(ACL)462
10.2.2 演示:标准ACL的配置464
10.2.3 演示:扩展ACL的配置469
10.2.4 关于ACL的其他书写形式与应用注意事项471
10.2.5 演示:命名ACL的配置474
10.3 配置思科设备上的高级访问控制功能474
10.3.1 演示:带时间ACL的配置474
10.3.2 演示:动态ACL的配置477
10.3.3 演示:自反ACL的配置480
10.3.4 演示: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IOS防火墙的配置)483
10.3.5 关于CCNA认证中ACL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488
10.4 配置设备访问的安全488
10.4.1 演示:限制VTY(Telnet)的访问488
10.4.2 演示:限制Console线的访问490
10.4.3 演示:设置密码长度限制、密码加强491
10.4.4 演示:交换机端口安全的配置493
10.4.5 关于CCNA认证中设备访问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495
10.5 配置思科的日志系统495
10.5.1 演示:配置控制台日志并保存到Buffered区域499
10.5.2 演示:配置日志发送到VTY虚拟终端501
10.5.3 演示:配置日志发送到Syslog日志服务器502
本章小结505
第11章 理解思科网络设备的硬件构造与IOS镜像管理506
11.1 理解思科路由器的硬件组成506
11.1.1 认识路由器的中央处理器(CPU)507
11.1.2 认识路由器的主存储器——内存508
11.1.3 认识路由器的ROM508
11.1.4 认识路由器的启动Flash509
11.1.5 认识路由器的Flash存储器509
11.1.6 认识路由器的非易失性内存(NVRAM)509
11.1.7 关于思科路由器的寄存器510
11.1.8 关于思科路由器的启动过程510
11.2 配置思科IOS镜像管理512
11.2.1 演示:为思科2500/2600系列的路由器升级IOS镜像514
11.2.2 演示:为思科2950系列的交换机升级IOS镜像517
11.2.3 演示:思科路由器到路由器的IOS镜像管理520
11.2.4 演示:配置思科设备的启动顺序521
11.3 理解并区别思科不同版本的IOS522
11.4 忘记密码后恢复思科设备密码的方案524
11.5 关于CCNA认证中硬件组成与IOS镜像管理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526
本章小结526
第12章 理解下一代IP地址——IPv6527
12.1 初识下一代IP地址527
12.1.1 理解并取证:IPv6与IPv4在报文结构上的区别527
12.1.2 关于IPv6的扩展首部与数据分片的问题529
12.1.3 演示:一个最简单的IPv6实验531
12.1.4 演示:使用协议分析器取证IPv6的报文结构533
12.1.5 理解IPv6的地址表达形式535
12.1.6 理解IPv6的地址分类538
12.1.7 演示:在Windows不同版本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安装IPv6协议与基本配置543
12.1.8 演示:关于在思科路由器上IPv6本地链路地址的配置547
12.1.9 演示:IPv6本地站点地址的配置549
12.1.1 0演示:IPv6全球单播地址的配置551
12.2 IPv6的组播地址552
12.2.1 理解IPv6的组播地址553
12.2.2 理解请求节点的组播地址554
12.2.3 理解IPv6的组播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556
12.2.4 演示:取证分析IPv6组播地址的构成原理557
12.2.5 演示:取证分析IPv6组播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559
12.3 理解IPv6的通信过程559
12.3.1 理解IPv6通信过程中ICMPv6的重要作用560
12.3.2 理解IPv6主机使用ICMPv6替代IPv4环境中的ARP协议564
12.3.3 演示:取证IPv6主机使用ICMPv6的邻居请求与邻居公告消息原理566
12.3.4 理解ICMPv6前缀请求与前缀公告消息568
12.3.5 演示:取证ICMPv6前缀请求与前缀公告消息原理570
12.4 关于IPv6的路由协议572
12.4.1 理解并配置:IPv6的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573
12.4.2 理解并配置:IPv6的RIPng576
12.4.3 理解并配置:IPv6的OSPFv3582
12.5 概述IPv4过渡到IPv6的方案587
12.5.1 简述使用双协议栈过渡方案587
12.5.2 简述使用IPv4兼容地址589
12.5.3 简述使用IPv6to4隧道技术的过渡方案590
12.5.4 简述使用NAT-PT将IPv4过渡到IPv6的方案593
12.5.5 简述使用Teredo技术的过渡方案598
12.5.6 简述使用ISATAP技术的过渡方案598
12.5.7 简述使用GRE技术的过渡方案600
12.6 关于CCNA认证中IPv6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601
本章小结601
第13章 思科CCNA故障与实战项目测试602
13.1 故障排除602
13.1.1 演示:网络掩码长度引发的次优路径故障分析与排除602
13.1.2 演示:RIP路由更新的故障分析与排除606
13.1.3 演示:OSPF的邻居关系故障分析与排除610
13.1.4 演示:EIGRP非等价负载均衡的故障分析与排除613
13.1.5 关于交换机网络通信故障排除617
13.2 将CCNA的知识应用到综合实战项目中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