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间套作体系豆科作物固氮生态学原理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间套作体系豆科作物固氮生态学原理与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0673253.jpg)
- 李隆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50698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豆类作物-套作-研究;豆科共生固氮-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间套作体系豆科作物固氮生态学原理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豆科作物在多样性种植中的地位1
1.1 全球主要豆科作物种植面积变化趋势和现状1
1.2 我国主要豆科作物种植面积变化趋势和现状4
1.3 豆科作物及其在种植体系中的应用6
1.4 豆科作物及其生物固氮22
1.5 生物固氮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30
参考文献34
第2章 间套作豆科作物共生固氮能力评价方法52
2.1 主要的共生固氮能力评价方法52
2.2 间套作共生固氮能力评价的总氮差异法及其改进57
2.3 改进后的总氮差异法在消除种间氮素相互作用上的效果59
2.4 改进后的总氮差异法在消除种间氮素损失差异上的作用64
2.5 改进后的总氮差异法在不同豆科间作体系中的应用评价69
2.6 间套作共生固氮评价的15N自然丰度法76
参考文献90
第3章 间套作增加生产力和豆科作物结瘤固氮97
3.1 间作优势评价的一些指标97
3.2 间作产量优势99
3.3 间套作豆科作物生物固氮112
3.4 地上部和地下部种间相互作用对生产力和结瘤固氮的贡献134
3.5 根系空间分布、种间相互作用与生物固氮147
参考文献152
第4章 作物种间相互作用与豆科作物共生固氮168
4.1 作物种间相互作用对根区矿质氮的影响168
4.2 豆科作物的“氮阻遏”效应及种间互作对结瘤固氮的改善作用182
4.3 间套作体系中作物间的氮素转移199
4.4 花生/玉米种间相互作用改善铁营养及结瘤固氮213
参考文献225
第5章 间套作体系豆科作物共生固氮的植物微生物互作247
5.1 豆科作物-根瘤菌相互作用的化学信号过程247
5.2 禾本科作物根系分泌物对蚕豆结瘤固氮的促进作用255
5.3 根瘤菌-真菌互作对固氮的影响271
参考文献277
第6章 间套作豆科作物接种根瘤菌的效应286
6.1 根瘤菌接种方法286
6.2 绿洲高产农田间套作接种根瘤菌的效应299
6.3 新开垦土壤玉米/蚕豆间作接种根瘤菌产量与结瘤固氮的效应311
6.4 新开垦土壤玉米/蚕豆间作接种根瘤菌的磷肥效应321
参考文献334
第7章 豆科植物在间套作种植体系中的应用342
7.1 蚕豆/玉米间作高产高效种植技术342
7.2 大豆/玉米间作高产高效种植技术344
7.3 针叶豌豆/玉米间作高产高效种植技术346
7.4 蚕豆/小麦间作高产高效种植技术348
7.5 大豆/小麦间作高产高效种植技术350
7.6 旱地马铃薯/蚕豆间作高产高效种植技术352
7.7 马铃薯间作大豆种植模式355
7.8 马铃薯间作豆科绿肥作物豌豆种植模式359
7.9 玉米前期间作豆科绿肥作物毛苕子种植技术363
7.10 玉米间作豆科绿肥作物甜豌豆种植技术366
7.11 小麦/绿肥—玉米超常规带幅种植技术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