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出汉晋简牍及书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出汉晋简牍及书刻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0678032.jpg)
- 王晓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 ISBN:750031693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出汉晋简牍及书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上编 新出汉晋简牍研究6
第一章 新出西汉前期简牍6
一、谢家桥西汉简6
二、印台西汉简牍8
三、广州南越国木简11
四、虎溪山西汉简14
五、睡虎地西汉墓M77简牍19
六、孔家坡西汉简22
七、长沙渔阳西汉木楬25
第二章 新出西汉中后期简牍28
一、松柏西汉木牍28
二、走马楼西汉简31
三、北大西汉简36
四、海曲西汉简39
五、水泉子汉简42
六、连云港双龙木牍47
七、天长纪庄西汉木牍50
八、武都西汉简56
九、敦煌一棵树汉简56
十、西安杜陵木牍59
十一、额济纳汉简(第三批居延汉简)60
第三章 新出东汉简牍67
一、长沙东牌楼简牍67
二、长沙五一广场简牍83
三、序宁简89
第四章 新出三国两晋简牍93
一、郴州苏仙桥三国吴简93
二、长沙走马楼吴简101
三、郴州苏仙桥西晋简106
四、敦煌一棵树西晋封检118
五、南京薛秋孙吴木牍121
六、南昌雷陔东晋木牍122
七、玉门金鸡梁牍、检、墨字砖123
八、其他新出汉晋简牍(1999年以后)124
中编 新出简牍及汉晋书刻专题研究130
第五章 东汉末新体(早期楷、行、今草)研究130
一、东牌楼简牍中的早期今草130
二、东牌楼早期今草与同近期草书比较135
三、三国西晋草书演进135
四、从东牌楼简牍今草看张芝草书140
五、东牌楼简牍与早期行书143
六、东牌楼简牍与早期楷书153
第六章 两汉草书新探170
一、从早期草写到章草、今草170
二、西汉前期简牍草体考察176
三、西汉末、东汉初简牍草书摭析178
四、汉代刻划砖上的草体184
第七章 西汉前期古隶到西汉中期汉隶成熟188
一、西汉古隶的前身:秦隶188
二、西汉前中期隶变概述192
三、西汉前期代表性简牍帛摭析196
四、西汉前期隶变不均衡特征204
五、汉武帝后期汉隶成熟——以北大汉简为代表207
六、西汉中期隶变迅速完成之原因214
第八章 东汉后期墨迹隶书与碑铭隶书219
一、规范隶书墨迹考察219
二、东汉墨迹隶书与碑隶比较227
三、东汉“新隶体”剖析241
四、东汉后期书刻在书史上的价值248
第九章 从简牍看汉末三国西晋墨书发展及新体普及254
一、传统书体及写法快速消隐254
二、新体快速发展、普及256
三、魏晋间简牍宽度多种多样,字径变大,为书写发挥提供了空间262
四、几例宽牍行款、布局等的比较264
第十章 西北简纸文书呈现的西晋十六国墨迹270
一、曹魏末期至西晋前期木简书迹270
二、西晋后期残纸墨迹274
三、楼兰西晋简纸与郴州西晋简牍比较275
四、西北出土西晋抄本残卷277
五、西部残纸中的十六国前期墨迹研究277
六、十六国墨迹与王羲之作品比较287
七、楼兰残纸中的练字纸290
八、西部简纸墨书与“中实”线型、“绞转”笔法294
第十一章 西汉未央宫骨签刻文研究297
一、未央宫骨签形制、内容、时代、用途297
二、骨签刻文探析301
三、西汉骨签与西汉箭杆刻辞比较303
四、骨签与殷周甲骨文、西汉石砖刻文等的比较305
第十二章 新出曹操墓石牌、熹平元年残碑及汉末碑隶变异312
一、曹操墓石牌312
二、熹平元年残碑及其他316
下编 汉晋简牍制度及社会文化背景324
第十三章 两汉审美文化背景与书刻特征324
一、汉代审美文化特征324
二、汉代文化发展的政治思想基础327
三、汉代书刻多元化特征328
第十四章 汉晋简牍制度、文书特征、书写环境、简纸转换332
一、简牍文书分类、文本形式、结构格式332
二、简牍的版面、篇题、符号、编联、封缄等336
三、汉晋名谒、名刺348
四、汉代书吏与简牍书写者353
五、简牍的读写环境、读写姿势、存放方式361
六、简牍文书中的套语、惯用语363
七、由简而纸的转换及对书写的影响366
参考文献372
后记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