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物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薛金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032965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物理课-初中-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础知识手册 初中物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基础知识第一章 声现象1
知识结构网络1
学习目标导航1
第一单元 声音的产生、传播与接收基础知识归纳2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2
声速2
人耳怎样听到声音3
解题规律技巧3
观察声音产生原因的方法——转换放大法3
判断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的方法4
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方法4
跨越思维误区4
物理思想方法5
中考能力培养6
中考命题规律6
中考能力要求6
第二单元 声音的特性基础知识归纳7
音调7
响度8
音色8
音调、响度、音色的对比8
解题规律技巧9
区分声音的三个特性的方法9
判断民谚、俗语、古诗文中的声学知识的方法9
跨越思维误区10
物理思想方法10
中考能力培养11
中考命题规律11
中考能力要求11
第三单元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及声的利用基础知识归纳12
噪声的危害及控制12
声的利用12
解题规律技巧12
噪声的防治的方法12
区分声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的方法13
跨越思维误区14
物理思想方法14
中考能力培养15
中考命题规律15
中考能力要求15
第二章 光现象16
知识结构网络16
学习目标导航16
第一单元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基础知识归纳17
光源17
光的直线传播17
影的形成17
小孔成像18
光速18
光的反射18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9
平面镜成像19
三种面镜的比较20
实像和虚像21
解题规律技巧21
区分光现象的方法21
判断小孔成像情况的方法22
根据反射定律作图的方法22
有关平面镜成像情况的判断方法23
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的方法23
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作图23
平面镜中时钟问题解题三法23
跨越思维误区24
物理思想方法25
中考能力培养26
中考命题规律26
中考能力要求26
第二单元 光的折射、色散和看不见的光基础知识归纳28
光的折射28
光的色散29
散射29
色光的混合29
颜料的混合30
物体的颜色30
看不见的光30
解题规律技巧31
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判断与解释31
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的方法32
判断物体颜色的方法32
区分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方法32
跨越思维误区33
物理思想方法33
中考能力培养34
中考命题规律34
中考能力要求34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35
知识结构网络35
学习目标导航35
第一单元 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基础知识归纳36
透镜及与透镜相关的概念36
透镜对光的作用36
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区别37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7
解题规律技巧38
判断透镜类型的方法38
利用透镜对光的作用解题39
根据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40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40
跨越思维误区42
物理思想方法42
中考能力培养42
中考命题规律42
中考能力要求43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透镜基础知识归纳44
生活中的透镜比较44
显微镜和望远镜比较45
眼睛46
视力的矫正46
解题规律技巧47
照相机的使用和调节方法47
投影仪的使用和调节方法48
放大镜的使用和调节方法48
矫正视力的方法49
跨越思维误区49
物理思想方法50
中考能力培养50
中考命题规律50
中考能力要求50
第四章 物态变化52
知识结构网络52
学习目标导航53
第一单元 温度计 熔化和凝固基础知识归纳53
温度53
温度单位53
温度计5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54
体温计、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55
物态变化55
熔化55
凝固55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56
图象法描述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56
解题规律技巧56
温度计的选择与使用方法56
体温计的使用方法57
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58
跨越思维误区59
物理思想方法59
中考能力培养60
中考命题规律60
中考能力要求60
第二单元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基础知识归纳61
汽化61
沸腾和沸点61
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61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62
液化62
升华和凝华62
人工降雨62
物态变化总结62
解题规律技巧63
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63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方法63
判断液体能否沸腾的方法64
自然界中的液化现象64
跨越思维误区65
物理思想方法66
中考能力培养66
中考命题规律66
中考能力要求66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69
知识结构网络69
学习目标导航70
第一单元 电荷、电流和电路基础知识归纳70
摩擦起电的定义和条件70
两种电荷70
电荷量70
电中和71
验电器71
原子结构71
摩擦起电的原因71
带电体的性质71
电流及方向规定71
电源71
导体与绝缘体72
二极管72
电路及其组成72
通路、开路和短路72
电路元件符号和电路图72
解题规律技巧73
检验物体带电的两种方法73
电流方向的判定74
电路图和实物图的转化方法74
正确认识短路及电路故障75
跨越思维误区75
物理思想方法76
中考能力培养76
中考命题规律76
中考能力要求76
第二单元 串联和并联基础知识归纳78
串联电路78
并联电器78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四种方法78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比较79
解题规律技巧79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79
判断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的方法80
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方法80
设计电路的方法81
跨越思维误区82
物理思想方法82
中考能力培养83
中考命题规律83
中考能力要求83
第三单元 电流的强弱及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基础知识归纳85
电流85
电流的三大效应85
电流表85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86
解题规律技巧86
电流表的计数方法86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87
电流测量时的故障分析88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计算88
跨越思维误区89
物理思想方法89
中考能力培养89
中考命题规律89
中考能力要求89
第六章 电压 电阻92
知识结构网络92
学习目标导航92
第一单元 电压及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基础知识归纳92
电压92
电压表93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93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比较94
干电池和蓄电池94
解题规律技巧94
电压表的读数方法94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94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计算95
运用“去表法”分析电路96
跨越思维误区96
物理思想方法96
中考能力培养97
中考命题规律97
中考能力要求97
第二单元 电阻 变阻器基础知识归纳100
电阻100
滑动变阻器100
电阻箱101
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的比较101
解题规律技巧101
比较电阻大小的方法101
判断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102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方法102
跨越思维误区103
物理思想方法104
中考能力培养105
中考命题规律105
中考能力要求105
第七章 欧姆定律107
知识结构网络107
学习目标导航107
第一单元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基础知识归纳108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108
欧姆定律108
电阻的串、并联108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109
解题规律技巧109
理解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09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方法110
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111
欧姆定律在电流表、电压表中的使用111
判断电表的示数如何变化112
跨越思维误区112
物理思想方法113
中考能力培养113
中考命题规律113
中考能力要求113
第二单元 伏安法测电阻、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基础知识归纳117
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117
双伏法测电阻118
双安法测电阻118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18
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119
解题规律技巧119
伏安法测电阻时器材的选择119
单表测电阻R的方法120
常见电路故障分析方法122
跨越思维误区123
物理思想方法123
中考能力培养124
中考命题规律124
中考能力要求124
第八章 电功率127
知识结构网络127
学习目标导航127
第一单元 电能和电热基础知识归纳128
电能与电功128
电热128
解题规律技巧129
怎样解答有关电能表的问题129
关于电能(电功)问题的解答130
关于电热问题131
跨越思维误区131
物理思想方法132
中考能力培养132
中考命题规律132
中考能力要求132
第二单元 电功率基础知识归纳134
电功率134
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134
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134
电能表134
解题规律技巧135
求电流和电阻135
求实际电流和实际功率的方法135
电功率的测量136
电功率典型题的计算方法138
跨越思维误区139
物理思想方法139
中考能力培养140
中考命题规律140
中考能力要求140
第三单元 生活用电常识基础知识归纳141
家庭电路的组成141
试电笔142
避雷针142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42
家庭电路的安装142
过载142
触电142
安全用电常识142
常见电路故障的判断方法143
怎样分清地线、火线和零线143
解题规律技巧143
家庭电路的组成、组装和连接143
安全用电的常识144
保险丝、开关、螺丝口灯座、三孔插座等的安全用法问题144
家庭电路的故障问题144
跨越思维误区145
物理思想方法145
中考能力培养146
中考命题规律146
中考能力要求146
第九章 电与磁147
知识结构网络147
学习目标导航147
第一单元 简单的磁现象和磁场基础知识归纳148
磁性与磁体148
磁化和去磁148
软磁体和硬磁体148
磁场和磁感线148
地磁场和磁偏角149
解题规律技巧150
判断物体有无磁性150
判断磁体的N、S极150
关于磁化问题150
描绘磁场中的磁感线150
磁极、磁感线和小磁针三者关系问题151
地磁场151
跨越思维误区151
物理思想方法151
中考能力培养152
中考命题规律152
中考能力要求152
第二单元 电与磁基础知识归纳153
电流的磁场153
电磁铁153
电磁继电器153
扬声器15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54
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区别154
电磁感应154
发电机原理155
电能的输送155
磁悬浮列车155
解题规律技巧155
有关奥斯特实验的问题155
安培定则的运用156
电磁铁及其应用156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57
关于电磁感应问题158
跨越思维误区160
物理思想方法161
中考能力培养162
中考命题规律162
中考能力要求162
第十章 信息的传递163
知识结构网络163
学习目标导航163
基础知识归纳163
电话163
模拟通信和模拟信号164
数字通信和数字信号164
电磁波的产生164
电磁波的传播164
四种通信方式简介164
解题规律技巧164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识别方法164
对于电磁波的理解问题165
有关电磁波的计算问题165
现代通信技术165
跨越思维误区166
物理思想方法166
中考能力培养166
中考命题规律166
中考能力要求166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167
知识结构网络167
学习目标导航167
第一单元 宇宙和物质组成基础知识归纳168
宇宙的组成168
光年168
物质的组成168
原子的结构168
解题规律技巧168
关于原子的带电问题168
关于原子的结构问题169
跨越思维误区169
物理思想方法169
中考能力培养170
中考命题规律170
中考能力要求170
第二单元 质量和密度基础知识归纳170
质量170
质量的单位及换算170
质量的测量170
密度172
密度的公式及单位172
密度的测量172
密度的应用173
解题规律技巧174
质量概念的理解及应用174
怎样估计物体质量或给物体质量数添加单位174
天平的使用174
关于密度的理解问题174
密度公式P=m/V及变形公式V=m/p、m=pV的应用175
密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75
空心体、实心体的判定175
有关密度的图象问题176
测量固体密度176
测量液体密度177
怎样分析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177
鉴别物质的方法177
跨越思维误区178
物理思想方法178
中考能力培养179
中考命题规律179
中考能力要求179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181
知识结构网络181
学习目标导航182
第一单元 简单的运动基础知识归纳182
机械运动182
参照物18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83
速度183
匀速直线运动183
变速直线运动183
平均速度183
瞬时速度184
长度单位184
正确使用刻度尺184
误差185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85
时间及单位185
时间的测量185
解题规律技巧185
参照物的选取问题185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186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慢186
速度概念的理解186
速度的单位换算186
如何根据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187
平均速度的计算187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188
怎样解答关于刻度尺的正确使用问题188
停表的读数188
跨越思维误区188
物理思想方法189
中考能力培养189
中考命题规律189
中考能力要求189
第二单元 力和运动基础知识归纳191
力的概念19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91
力的作用效果191
测力计192
弹簧测力计192
力的三要素192
力的图示192
力的示意图192
牛顿第一定律193
惯性193
力的合成193
物体的平衡193
平衡力193
二力平衡的条件194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194
力和运动的关系194
解题规律技巧194
力的作用效果194
力的三要素问题195
怎样画力的示意图195
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195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问题195
惯性及惯性的应用问题196
怎样判断平衡力196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96
力和运动的关系197
跨越思维误区197
物理思想方法198
中考能力培养198
中考命题规律198
中考能力要求199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200
知识结构网络200
学习目标导航200
第一单元 三种力基础知识归纳201
重力201
弹力202
摩擦力202
解题规律技巧203
关于重力的概念问题203
重力和质量的关系204
重力的方向204
关于弹力问题204
摩擦力204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204
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性问题205
跨越思维误区206
物理思想方法206
中考能力培养207
中考命题规律207
中考能力要求207
第二单元 简单机械基础知识归纳208
杠杆208
杠杆的五要素208
力臂209
杠杆的平衡条件209
杠杆分类209
滑轮209
滑轮组210
轮轴210
斜面211
简单机械211
解题规律技巧212
怎样画力臂212
怎样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问题212
怎样计算杠杆问题212
关于杠杆分类问题212
怎样判断滑轮和滑轮组的省力情况213
滑轮组作图213
跨越思维误区213
物理思想方法214
中考能力培养215
中考命题规律215
中考能力要求215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216
知识结构网络216
学习目标导航216
第一单元 压强基础知识归纳217
压力217
压强217
改变压强的方法218
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218
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218
连通器219
帕斯卡原理220
解题规律技巧220
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公式p=F/S的应用220
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公式p=pgh的应用221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222
跨越思维误区222
物理思想方法223
中考能力培养224
中考命题规律224
中考能力要求225
第二单元 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基础知识归纳226
大气压的存在226
大气压的测量227
大气压的变化及应用227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28
掌握“四个关系”228
解题规律技巧229
利用压强差来判断物体或流体的运动情况229
有关大气压强的综合计算229
跨越思维误区230
物理思想方法230
中考能力培养231
中考命题规律231
中考能力要求231
第三单元 浮力及其应用基础知识归纳232
浮力的概念232
浮力产生的原因233
阿基米德原理233
物体的浮沉条件233
漂浮和悬浮233
浮力的利用234
解题规律技巧234
浮力的计算方法234
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235
跨越思维误区235
物理思想方法236
中考能力培养238
中考命题规律238
中考能力要求238
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240
知识结构网络240
学习目标导航240
第一单元 功和机械效率基础知识归纳241
功的概念241
解题规律技巧241
怎样判断力是否做功241
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241
功的原理241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41
机械效率242
功的大小计算方法——W=Fs的应用242
计算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方法242
常见的三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的求法243
跨越思维误区244
物理思想方法245
中考能力培养246
中考命题规律246
中考能力要求246
第二单元 功率基础知识归纳248
功率248
辨析:功率与机械效率248
解题规律技巧248
功率的大小判断方法248
功率大小的计算——P=W/t的应用248
功率公式变形应用249
跨越思维误区250
物理思想方法250
中考能力培养250
中考命题规律250
中考能力要求250
第三单元 机械能及其转化基础知识归纳251
能量251
动能251
势能251
机械能252
机械能守恒定律252
水能的利用252
风能的利用252
解题规律技巧252
动能、势能的大小变化及判断方法252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及判断方法25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253
跨越思维误区253
物理思想方法254
中考能力培养254
中考命题规律254
中考能力要求254
第十六章 热和能255
知识结构网络255
学习目标导航256
第一单元 分子热运动 内能基础知识归纳256
分子热运动256
对扩散现象的认识和理解256
内能257
内能的改变257
热量257
解题规律技巧257
判断扩散现象的方法257
正确理解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58
区分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258
跨越思维误区259
物理思想方法259
中考能力培养260
中考命题规律260
中考能力要求260
第二单元 比热容基础知识归纳261
比热容261
热量的计算261
解题规律技巧261
热量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261
公式法与比例法的综合运用262
跨越思维误区262
物理思想方法263
中考能力培养263
中考命题规律263
中考能力要求263
第三单元 热机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基础知识归纳265
热机265
汽油机和柴油机265
燃料的热值266
效率266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266
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266
能量转化与守恒267
解题规律技巧267
判断四个冲程的方法267
如何确定能量的转化和转移267
跨越思维误区268
物理思想方法268
中考能力培养269
中考命题规律269
中考能力要求269
第十七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270
知识结构网络270
学习目标导航270
基础知识归纳271
能源的分类271
核能271
太阳能271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272
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的条件272
解题规律技巧272
能源分类的方法272
能源、太阳能的利用等的综合计算273
跨越思维误区273
物理思想方法274
中考能力培养274
中考命题规律274
中考能力要求274
第二编 实验探究第一章 基本仪器275
一、刻度尺275
二、托盘天平275
三、秒表(或停表)276
四、弹簧测力计276
五、压强计276
六、温度计277
七、电流表277
八、电压表277
九、变阻器278
十、电能表278
第二章 课程标准对探究的要求279
一、科学探究能力目标279
二、科学探究实例280
第三章 学生探究实验281
探究实验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81
探究实验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81
探究实验三: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282
探究实验四:光的传播路径283
探究实验五:光的反射规律283
探究实验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83
探究实验七:光的折射规律284
探究实验八: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85
探究实验九:物质的密度285
探究实验十:探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286
探究实验十一: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287
探究实验十二:研究牛顿第一定律288
探究实验十三: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288
探究实验十四: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89
探究实验十五: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290
探究实验十六: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91
探究实验十七:探究浮力的大小292
探究实验十八: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93
探究实验十九: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293
探究实验二十: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94
探究实验二十一: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95
探究实验二十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296
探究实验二十三:水的沸腾296
探究实验二十四: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97
探究实验二十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298
探究实验二十六:串联电路中各点间的电压有什么关系298
探究实验二十七:欧姆定律299
探究实验二十八: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00
探究实验二十九: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300
探究实验三十:电流做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301
探究实验三十一: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302
探究实验三十二: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302
第四章 分组实验303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长度303
实验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04
实验三:测平均速度304
实验四:二力平衡的条件305
实验五: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05
实验六: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306
实验七: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06
实验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307
实验九:测小灯泡的功率308
第三编 中考必备第一章 选择题解题方法309
第二章 填空题解题方法313
第三章 作图题解题方法314
第四章 实验探究题解题方法316
第五章 计算题解题方法321
第六章 论述题解题方法323
第七章 信息给予题解题方法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