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市公司证券违规犯罪解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顾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39642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上市公司-证券交易-经济犯罪-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上市公司证券违规犯罪解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上市公司证券违规犯罪惩治考察1
第一节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违规犯罪惩治应对1
一、正当性权利及程序设计三位缺陷1
二、全流通后可能影响上市公司证券违规犯罪因素11
第二节 上市公司证券违规犯罪设置与法律责任16
一、上市公司常见证券违规行为16
二、上市公司证券犯罪罪名设置20
三、上市公司证券犯罪构成分析23
四、证券违法犯罪特征与法律责任24
五、上市公司违规犯罪认定处罚法律依据29
第三节 证券投资者权利保护34
一、证券投资者权利保护途径34
二、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机构38
第四节 惩治上市公司违规犯罪关系调整40
一、市场稳定与打击违规犯罪平衡关系40
二、立法的稳定性和超前性协调关系40
三、证券违规犯罪与处罚对应关系41
第二章 上市公司恶意“圈钱”行为42
第一节 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形态、原因及案例评析42
一、上市公司恶意“圈钱”案例剖析42
二、上市公司恶意“圈钱”原因透视44
第二节 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形态特征、手法48
一、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形态特征48
二、上市公司恶意“圈钱”手段揭示50
第三节 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法律责任52
一、治理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手段52
二、处罚恶意“圈钱”的法律依据53
三、对“恶意”的解释54
四、恶意“圈钱”行为与欺诈发行罪的异同55
第三章 上市公司违规短线交易行为57
第一节 违规短线交易行为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57
一、违规短线交易的概念57
二、违规短线交易的主体构成58
三、违规短线交易的主观方面65
四、违规短线交易的行为方式67
第二节 世界各国及地区短线交易立法比较69
一、美国短线交易立法例71
二、日本短线交易立法例73
三、我国台湾地区短线交易“立法”例74
四、我国对短线交易新规定75
第三节 违规短线交易行为认定76
一、违规短线交易非法所得计算方法选择76
二、违规短线交易股息归属79
三、违规短线交易时间段界定80
四、违规短线交易侵害对象确定81
五、违规短线交易例外规定82
第四节 违规短线交易行为处罚83
一、违规短线交易行为处罚规定83
二、惩治幅度与种类83
第四章 上市公司违规证券信用交易行为84
第一节 海外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立法及案例评析84
一、美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及立法84
二、日本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及立法87
三、我国台湾地区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及“立法”89
第二节 我国信用交易机制合法性考察90
一、信用交易的市场价格调控作用90
二、信用交易不是产生证券犯罪的唯一因素91
三、弥补证券犯罪立法的疏漏92
第三节 违规证券信用交易的概念和构成分析94
一、违规证券信用交易的概念94
二、证券信用交易的主体95
三、证券信用交易行为要件97
四、证券信用交易的主观方面98
第四节 违规证券信用交易的认定98
一、“情节严重”或者“后果严重”的标准98
二、违规证券信用交易与相邻行为关系界定99
三、强制平仓的法律保护问题100
第五章 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罪102
第一节 世界各国及地区内幕交易犯罪及案例评析102
一、美国内幕交易犯罪情况102
二、日本内幕交易犯罪情况115
三、欧洲内幕交易犯罪情况118
四、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内幕交易犯罪情况122
五、我国台湾地区内幕交易犯罪情况125
六、世界各国及地区内幕交易主体资格比较126
第二节 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罪的概念和构成分析135
一、内幕交易罪的概念135
二、内幕交易主体资格归类136
三、内幕信息解析142
四、内幕交易主观形态判断145
五、内幕交易行为特征149
第三节 内幕交易罪的认定与处罚155
一、内幕交易一罪与数罪的认定155
二、内幕交易行为的法律责任157
第六章 上市公司泄露内幕信息罪163
第一节 泄露内幕信息罪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163
一、泄露内幕信息罪的概念163
二、泄露内幕信息的主观方面165
三、泄露内幕信息中“泄露”行为解析166
四、“重要而非公开”信息解析169
第二节 泄露内幕信息罪的认定176
一、泄露内幕信息罪“情节严重”的表现176
二、本罪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界限177
三、本罪与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界限178
四、泄露内幕信息罪的法条竞合178
第七章 上市公司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180
第一节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180
一、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的概念180
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的主体183
三、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样态189
第二节 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的认定209
一、对“情节严重”的认定209
二、对“连续交易”的认定210
三、对违法犯罪所得的认定212
四、操纵证券市场价格一罪与数罪问题213
五、操纵证券市场价格的共同犯罪214
六、本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界限217
第三节 对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的处罚218
一、行政责任处罚218
二、民事责任处罚219
三、刑事责任处罚219
第八章 上市公司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220
第一节 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220
一、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概念220
二、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行为解析224
三、主体资格构成分析228
四、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的心理特征228
第二节 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认定230
一、预测或者推定行为的认定230
二、“能够产生影响的虚假信息”的界定231
三、“严重后果”的认定233
四、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发行信息的认定234
五、提供虚假或者隐瞒重要财务信息行为的认定234
六、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一罪与数罪问题235
第九章 上市公司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236
第一节 上市公司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236
一、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概念236
二、擅自发行的前提条件237
三、擅自发行的主体构成238
四、“擅自发行的证券”行为特征240
第二节 上市公司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认定243
一、对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与非罪的把握243
二、擅自发行证券数额的计算244
三、“后果严重”和“其他严重情节”的认定246
四、“私募”发行与擅自发行的界限247
五、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252
六、本罪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界限254
七、本罪与集资诈骗罪的界限254
八、未经批准间接境外上市行为的认定255
第十章 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260
第一节 欺诈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260
一、欺诈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概念260
二、欺诈发行的市场原因及常见手段260
三、欺诈发行行为构成271
四、欺诈发行常见手法274
五、欺诈发行主体特征274
六、欺诈行为主观特征276
第二节 欺诈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认定277
一、误报或谎报公司重大情况的认定277
二、“后果严重”及“其他严重情节”的认定278
三、“数额巨大”的认定280
四、有关“软信息”的认定281
五、欺诈发行与擅自发行的界限282
六、本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283
七、有关漏登“重大担保”的认定284
八、欺诈发行罪的法律责任286
第十一章 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296
第一节 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296
一、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概念296
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主观特征299
三、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主体特征300
四、大股东“承诺”行为与隐瞒披露辨析301
第二节 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类型和手法304
一、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类型304
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手法312
第三节 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认定316
一、“严重损害股东和其他人利益”行为界定316
二、本罪与错误制作财务会计报告行为的界限319
三、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319
四、本罪与欺诈发行证券罪的界限321
五、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共同犯罪321
第十二章 上市公司破产欺诈罪323
第一节 上市公司破产欺诈罪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323
一、上市公司破产欺诈罪的概念323
二、“虚假破产”与“破产欺诈”的关系辨析325
三、破产欺诈罪行为人的主观特征326
第二节 实施破产欺诈十大惯常行为辨析326
一、“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的欺诈行为326
二、“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的欺诈行为328
第三节 上市公司破产欺诈罪的认定330
一、有关“破产财产”的范围330
二、“严重损害债权人或其他人的利益”的认定330
三、本罪与诈骗罪的区别331
四、本罪与妨害清算罪的区别332
五、本罪与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区别333
六、破产欺诈罪的法律责任与处罚333
第十三章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336
第一节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336
一、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概念336
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主体339
三、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主观方面342
第二节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五大惯常行为辨析343
一、“无偿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行为343
二、“以明显不公平的条件,提供或者接受资金、商品、服务”行为344
三、“向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提供资金、商品、服务”行为345
四、“为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行为346
五、“无正当理由放弃债权、承担债务的”行为346
第三节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认定346
一、“老鼠仓”认定问题346
二、本罪与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区别347
三、本罪与破产欺诈罪的区别349
中文参考文献351
外文参考文献354
中外网站及域名355
后记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