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用统计方法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用统计方法 第2版
  • 金丕焕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3653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59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683页
  • 主题词:医学统计-方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用统计方法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统计方法在医学科学研究及疾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1

第二节 统计研究的对象1

第三节 几个基本概念2

一、总体与样本2

二、抽样误差2

三、随机化3

四、概率3

五、统计量与参数3

第四节 正确运用统计学的观点与思想方法4

第五节 统计方法的正确运用4

第二章 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6

第一节 统计资料的来源6

一、报表资料6

二、报告卡(单)6

三、日常医疗卫生工作记录7

四、实验和试验数据8

五、现场调查资料8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记录和贮存8

一、资料的记录9

二、记录表的目视检查12

三、数据的手工整理13

四、计算机数据管理15

五、计算机数据管理过程的记录文件16

六、资料的贮存17

七、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18

八、小结18

第三章 平均数与标准差19

第一节 算术均数和几何均数19

一、算术均数19

二、几何均数22

第二节 中位数和百分位数23

一、中位数23

二、百分位数24

第三节 标准差25

一、标准差的意义25

二、不分组资料的标准差计算26

三、离均差平方和的简化计算法27

四、分组资料的标准差计算28

五、标准差的应用29

第四节 标准正态分布及分布的描述32

一、标准正态分布32

二、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33

三、关于记号ua33

第四章 均数的抽样误差与t分布35

第一节 均数的抽样误差35

一、抽样与抽样误差35

二、均数的标准误35

第二节 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t分布36

一、大样本资料均数的可信区间36

二、t分布37

三、小样本资料均数的可信区间38

第五章 两均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40

第一节 统计意义检验的基本步骤40

第二节 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41

第三节 配对样本差值均数的t检验42

一、同体比较(自身对照比较)的t检验43

二、配对实验的t检验44

三、同一批对象两次检测结果差值的t检验45

第四节 两样本均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46

一、两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46

二、关于非正态分布资料均数差别的检验47

第五节 方差不齐时两样本均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t′检验)48

第六节 两种检验与两类错误49

一、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49

二、第一类错误与第二类错误50

三、差别统计意义的正确理解51

第七节 正态性检验52

一、正态概率纸法52

二、偏度与峰度检验53

三、W检验(3≤n≤50)56

四、D检验56

第六章 方差分析(一)58

第一节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58

第二节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59

一、各组样本含量相等59

二、各组样本含量不相等61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62

第四节 均数间的相互比较64

一、各组样本含量相等64

二、各组样本含量不相等65

第五节 几个处理组均数与一个对照组均数比较66

第六节 拉丁方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68

第七节 方差齐性检验70

一、各组样本含量相等71

二、各组样本含量不相等72

第八节 近似F检验73

第九节 方差分析中的数据转换75

一、平方根转换75

二、平方根反正弦转换76

三、对数转换77

第七章 方差分析(二)79

第一节 2×2析因实验设计79

第二节 “23设计”或“2×2×2设计”81

第三节 次级组样本含量不相等84

一、两因素各次级组样本含量不相等,但呈一定的比例84

二、次级组样本含量不相等且不成比例86

第四节 不同模型资料的F检验90

第八章 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93

第一节 两水平正交试验93

一、一些基本概念93

二、正交试验及其分析的基本步骤95

三、无重复两水平正交试验95

四、有重复两水平正交试验97

第二节 三水平及其他正交试验99

一、三水平正交试验99

二、在两水平正交表上安排四水平的因素101

第三节 正交试验中的一些应用问题105

一、关于特定条件的选择105

二、两水平正交表的简易制作法及交互作用列的确定106

第九章 直线回归与相关108

第一节 直线回归108

一、概念108

二、求直线回归方程的基本方法109

第二节 直线回归分析中的误差及可信区间111

一、标准估计误差111

二、实测值围绕回归线的离散度112

三、回归系数的标准误113

四、?(xi=?)的标准误113

五、?(xi=?)的可信区间113

六、?i的标准误114

七、?(x=xi)的可信区间114

八、截距α的误差及总体参数α的可信区间115

九、单一个体yi值的范围的预测116

第三节 回归系数和截距的统计意义检验117

一、回归系数的t检验117

二、回归系数的方差分析118

三、两个回归系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119

四、截距的统计意义检验121

五、两条回归线高度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121

第四节 相关122

一、相关系数的意义122

二、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123

三、相关系数的统计意义检验——t检验123

四、两个相关系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124

五、相关和回归的关系125

第十章 协方差分析126

第一节 协方差分析法的意义和应用126

第二节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协方差分析127

第三节 协方差分析方法简化算法131

第十一章 相对数133

第一节 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定义133

一、比133

二、比例133

三、率134

第二节 医学统计中各种率的属性134

一、真正的率134

二、名称为率而符合比例的定义的指标134

三、名称为率而不符合比例的定义的指标135

四、医学中称为率的一些指标的性质135

第三节 相对指标与统计推论136

第四节 构成比的应用137

一、构成比的定义137

二、构成比的应用137

第五节 频率指标的应用139

一、频率指标139

二、频率指标的应用139

第六节 率的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140

一、率的标准误140

二、总体率的可信区间140

三、样本率与总体率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141

四、两个样本率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142

第七节 率的标准化法142

一、标准化率的计算方法143

二、标准的选择146

三、标准化率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147

第八节 重复检验结果总阳性率的计算149

一、总阳性率的计算150

二、标准误的计算151

三、两个总阳性率的比较151

第十二章 卡方检验(一)153

第一节 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153

一、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153

二、四格表x2检验的校正公式155

三、四格表资料x2检验的专用公式155

第二节 四格表精确检验法156

一、有实际数为零的情况156

二、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157

三、没有实际数为零的情况157

四、查表法158

第三节 名义变量行乘列表的x2检验——Pearson x2检验159

一、变量的类型159

二、行乘列表160

三、名义变量行乘列表的x2检验——Pearson x2检验160

第四节 列变量为顺序变量的列联表——行平均分差检验163

一、2×c表163

二、行为名义变量列为顺序变量的行×列表164

三、各种评分方法165

第五节 行列变量的相关检验166

第六节 多层列联表的分析167

一、多层2×r表167

二、符号168

三、扩展的Mantel-Haenszel平均得分统计量——x2SMH168

第七节 配对计数资料的x2检验169

第十三章 卡方检验(二)172

第一节 2×c表x2检验的计算公式和x2值的分割172

一、2×c表x2检验的几种计算公式172

二、x2值及自由度的分割174

第二节 组内分组资料的x2检验174

第三节 内部构成不同的两个率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176

一、加权x2检验法(Cochran检验)176

二、x2值相加法179

三、x值相加法179

第四节 分表理论数合并法180

一、2×2表理论数合并法180

二、行×列表理论数合并法181

第五节 行×列表的分割183

一、2×k表的分割183

二、行×列表的分割184

第六节 2×c表线性回归的统计意义检验185

一、按性质分组的资料186

二、按数量分组的资料187

三、百分率很小(或很大)时的资料188

四、药物疗效比较189

第十四章 二项分布190

第一节 概述190

第二节 二项分布的要求191

第三节 二项分布的形态192

第四节 二项分布在医学上的应用193

一、应用二项分布的展开计算概率大小以观察疗效193

二、计算总体率的可信区间193

三、研究患某病的家族集积性193

四、混合样品的分析195

第十五章 普哇松分布197

第一节 普哇松分布的拟合197

第二节 拟合适度检验199

第三节 普哇松分布的一些特征200

一、普哇松分布的方差200

二、普哇松分布的形态200

三、普哇松分布的可加性200

四、总数的分布202

第四节 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202

第五节 用普哇松分布对聚集性作研究203

第六节 普哇松计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204

一、样本计数和总体均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204

二、两样本计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205

三、多个样本计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207

第七节 稀释法估计细菌数207

一、只有一种稀释度时细菌数的估计207

二、有几种稀释度时细菌数的估计208

第十六章 圆分布资料分析211

第一节 基本概念211

第二节 位置、时间变换为角度212

一、圆周的位置以钟点表示212

二、一天中的时间转换为圆周上的角度212

三、一年时间以圆周表示213

第三节 平均角及其假设检验213

第四节 两样本的比较215

第五节 多个样本的比较217

第十七章 非参数统计(一)219

第一节 成对资料的检验219

一、符号检验219

二、符号等级检验(Wilcoxon法)221

第二节 成组资料的检验222

一、两样本等级和检验(Wilcoxon,Mann and Whitney法)222

二、中位数检验223

第三节 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的检验224

一、H检验(Kruskal Wallis法)224

二、各处理组间相互比较226

三、中位数检验法227

第四节 等级分组资料的检验227

第五节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检验229

一、M检验(Friedman法)查表法229

二、F检验230

三、各组间相互比较231

四、中位数检验231

第十八章 非参数统计(二)233

第一节 等级相关233

一、Spearman等级相关233

二、Kendall等级相关234

三、2×k列联表的等级相关236

四、等级的一致性检验238

第二节 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检验239

一、样本分布与总体分布的比较239

二、两个样本分布的比较241

第十九章 Ridit分析243

第一节 样本与总体比较243

一、样本与总体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243

二、用S?的近似值作统计意义检验245

三、多个样本与某总体比较246

四、应用本法的注意点246

第二节 两组平均Ridit值比较247

第三节 多组平均Ridit值比较248

第二十章 序贯检验250

第一节 序贯检验的意义250

第二节 单一处理效果的检验——单向检验251

一、计数资料251

二、计量资料253

第三节 两种处理的配对比较——双向检验255

一、计数资料255

二、计量资料257

第四节 闭锁型序贯检验259

一、计数资料259

二、计量资料260

第五节 成组序贯检验262

一、统计分析次数与统计意义水平α的关系262

二、确定中间分析次数的意义263

三、成组序贯检验的作图分析264

四、成组序贯检验的病例数估计265

第二十一章 BAYES定理的应用267

第一节 一个指标时的应用267

第二节 先验概率对后验概率的影响270

第三节 多个指标时的应用271

第四节 似然度法273

第五节 计量诊断表274

第二十二章 生存率统计277

第一节 小样本资料的生存率分析277

一、原始资料的过录277

二、寿命表的制作278

三、生存率的图示280

四、标准误281

五、平均生存时间281

第二节 生存率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281

一、时序检验282

二、Gehan比分检验285

第三节 分组资料的生存率分析286

一、分组资料对中断观察者的处理286

二、原始资料的过录287

三、计算步骤287

四、生存率曲线288

五、标准误的计算289

第四节 分组资料生存率差异的时序检验289

一、计算方法289

二、消除其他因素影响后的比较290

三、同时消除两个因素的影响291

四、两个以上水平的比较292

五、趋势检验293

第二十三章 半数效量295

第一节 基本概念295

第二节 目测法296

一、基本原理296

二、具体步骤297

三、标准误和可信区间298

四、注意点299

第三节 加权直线回归法299

一、加权直线回归线的求法299

二、回归系数的x2检验302

三、误差和可信区间303

四、关于自然死亡率304

第四节 K?rber法(寇氏法)304

第五节 序贯法305

第六节 半数效量的有关应用307

一、效力比与毒力比307

二、两个治疗指数的比较308

第二十四章 多元线性回归和曲线回归309

第一节 多元线性回归309

一、多元回归分析的原理和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309

二、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假设检验311

三、标准化偏回归系数312

四、偏回归系数的统计意义检验313

五、复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314

第二节 曲线回归317

一、概述317

二、医学上常用曲线的配合方法319

三、曲线配合的拟合度——相关指数323

第二十五章 逐步回归分析325

第一节 基本概念325

第二节 计算方法和步骤325

第三节 逐步回归分析注意点331

第二十六章 Logistic回归分析332

第一节 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332

一、Logistic回归方程332

二、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333

第二节 非条件Logistic回归334

一、两分类反应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334

二、多分类无序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336

三、连续型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337

四、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338

五、多分类无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339

六、对于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Logistic回归的说明341

第三节 条件Logistic回归342

一、基本原理342

二、参数估计及假设检验342

三、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343

第二十七章 Cox回归模型344

第一节 Cox回归模型的构造344

第二节 Cox回归模型的拟合步骤345

一、Cox回归模型拟合的三项基本信息345

二、实例345

三、模型拟合及分析步骤345

第三节 偏似然函数及参数估计的计算方法348

第四节 回归系数的统计意义检验及解释350

一、对回归系数作统计意义检验350

二、对回归系数统计意义检验结果的解释351

第五节 用Cox回归模型估计病人的生存概率351

一、Cox回归模型的生存函数351

二、任意回归向量的病人的生存概率的估计方法351

三、利用已建立的Cox回归模型对新病人的生存概率进行估计352

第二十八章 对数线性模型355

第一节 概述355

第二节 二维列联表对数线性模型355

一、2×2表资料的分析355

二、R×C表资料的分析358

第三节 三维列联表对数线性模型360

一、举例360

二、变量间的四种独立性360

三、与四种独立性相对应的对数线性模型361

四、模型的拟合362

第四节 Logistic回归模型与对数线性模型的联系364

一、举例365

二、Logistic回归365

三、对数线性模型365

第二十九章 广义线性模型366

第一节 广义线性模型简介366

一、一般线性模型366

二、广义线性模型366

三、应用举例367

第二节 广义估计方程370

一、纵向数据370

二、广义估计方程372

三、应用举例373

四、小结376

第三十章 判别分析378

第一节 基本概念378

第二节 两类判别,两个指标379

一、计算判别式379

二、临界值381

三、回代381

四、判别能力的统计意义检验382

五、各因素的贡献率382

六、图示法382

七、新个体的判别383

第三节 三个指标的两类判别383

第三十一章 主成分分析386

第一节 概述386

第二节 二维主成分分析387

第三节 主成分分析的一般步骤390

第四节 主成分分析应用举例392

第三十二章 因子分析394

第一节 概述394

第二节 因子分析的步骤396

一、建立模型396

二、解释共性因子的实际意义401

第三节 因子得分401

第四节 因子分析应用举例402

第三十三章 聚类分析405

第一节 概述405

第二节 R型聚类406

第三节 Q型聚类409

第三十四章 典型相关分析416

第一节 概述416

第二节 典型相关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求法417

一、数据资料的形式417

二、思想方法419

三、一般计算步骤420

第三节 典型变量的性质及其实际意义的解释422

一、典型变量的性质422

二、典型变量实际意义的解释422

第四节 典型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423

第三十五章 检验指标的正确性分析424

第一节 敏感度和特异度424

第二节 预测值425

第三节 似然比426

第四节 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428

第五节 联合试验431

第六节 评价检测指标正确性的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432

第三十六章 观察值的一致性434

第一节 二分类资料434

一、K值(Kappa)计算435

二、K值的假设检验436

三、K值的简便运算437

第二节 有序分类资料437

一、加权Kw值的计算437

二、Kw值的假设检验438

第三节 连续性资料439

一、单因素随机模型资料的ICC计算方法439

二、两因素混合模型设计资料的ICC计算方法441

三、两因素随机模型设计资料的ICC计算方法442

第三十七章 研究设计445

第一节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445

一、确定研究目的445

二、确定研究对象445

三、确定研究对象的数量445

四、确定观察指标446

五、设立适当的对照446

六、随机化分组447

七、制定较好的原始记录表447

八、考虑好统计分析的方法447

第二节 不同场合的研究设计448

一、调查研究设计448

二、临床研究设计448

三、动物实验研究设计448

第三节 研究设计的类型及随机化方法450

一、完全随机化设计450

二、随机区组设计451

三、拉丁方设计453

四、序贯设计456

五、其他设计456

第三十八章 抽样设计457

第一节 单纯随机抽样457

一、抽样方法457

二、优缺点457

三、抽样误差458

第二节 机械抽样(系统抽样)458

一、抽样方法458

二、优缺点458

三、抽样误差459

第三节 分层抽样459

一、抽样方法459

二、优缺点459

三、抽样误差460

第四节 整群抽样461

一、抽样方法461

二、优缺点461

三、抽样误差461

第三十九章 临床试验设计463

第一节 概述463

一、临床医学的研究内容463

二、药品临床试验的定义463

三、试验统计学家463

四、临床试验的步骤和临床试验方案464

第二节 随机双盲对照设计464

一、随机化464

二、双盲试验465

三、对照466

第三节 临床试验的种类467

一、优效性试验467

二、等效性试验467

三、非劣效性试验467

第四节 各种试验的统计检验468

一、优效性试验的统计检验468

二、等效性试验的统计检验468

三、非劣效性试验的统计检验469

第五节 样本大小的估计469

一、临床试验中的样本大小469

二、优效性试验样本大小的计算470

三、等效性试验样本大小的计算471

四、非劣效性试验样本大小计算472

五、用非等效性检验的方法做等效性检验的问题472

第六节 数据管理和分析集473

一、数据管理473

二、分析集473

第七节 交叉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474

一、病人内比较的试验设计474

二、简单的两阶段交叉设计475

三、交叉试验设计中的一些问题475

四、交叉设计数据的统计分析476

第四十章 流行病学调查设计与分析477

第一节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477

一、大样本四格表资料478

二、小样本四格表资料481

三、几个四格表资料的联合分析483

四、公共比数比484

五、公共比数比的可信区间485

六、比数比的一致性检验486

七、比数比的趋势检验487

八、多个暴露水平——2×k表资料的分析488

第二节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489

一、配对的四格表489

二、1∶M配对资料491

三、对照数M不相等时的1∶M配对资料495

第三节 定群研究资料分析496

一、暴露人年数的计算497

二、率的直接法标准化及其有关指标499

三、率的间接法标准化和标准化死亡比502

四、危险度分析506

五、定群研究和生存分析508

第四十一章 样本大小与极端值处理509

第一节 对平均数作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大小509

第二节 对比例作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大小510

第三节 对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意义检验时所需样本大小511

第四节 成组比较即两个样本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意义检验时所需样本大小512

第五节 成对比较(或自身前后对比)作均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时所需样本大小513

第六节 对两个比例的差别作统计意义检验时所需样本大小513

第七节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样本大小514

一、不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所需的样本含量514

二、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所需的样本含量517

第八节 极端值的处理517

一、正态分布数据518

二、普哇松分布数据518

三、二项分布数据519

第四十二章 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520

第一节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520

一、Epi Info520

二、EpiData521

三、SPSS Data Entry521

四、Access522

五、Foxpro522

六、其他数据管理软件522

第二节 常用统计软件介绍523

一、SAS523

二、SPSS524

三、Stata525

四、S-Plus526

五、国内开发的一些统计软件简介527

第三节 计算统计学方法简介527

一、随机数527

二、Monte Carlo方法528

三、Bootstrap方法528

四、MCMC方法529

五、人工神经网络531

第四十三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533

第一节 统计表533

一、统计表的结构与编制要求533

二、统计表的种类533

三、统计表的审查和修改534

第二节 统计图535

一、绘制统计图的要求535

二、常用统计图的分类535

附录一 统计用表545

附表3-1 正态分布表545

附表4-1 t值表546

附表5-1 百分率与概率单位对照表547

附表5-2 计算统计量W所必需的系数ai值547

附表5-3 W检验统计量W的P分位数549

附表5-4 D检验统计量y的P分位数549

附表6-1 F值表(双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用)550

附表6-2 F值表(单侧检验,方差分析用)551

附表6-3 F值表(单侧检验,方差分析用)552

附表6-4 各均数间相差有统计意义时所需之Q值553

附表6-5 Dunnett t表(单侧检验)554

附表6-6 Dunnett t表(双侧检验)555

附表6-7 x2值表556

附表6-8 相当于百分比之角度557

附表8-1 m=2的正交表559

附表8-2 m=3的正交表563

附表8-3 m=4的正交表565

附表9-1 r值表566

附表9-2 由r转Z值表567

附表12-1 lgn!数值表567

附表12-2 四格表的统计意义检验用表(C值表)568

附表14-1 百分率的可信区间580

附表15-1 普哇松分布用的上下可信区间583

附表16-1 Rayleigh’s Z的临界值表583

附表16-2 Watson and Williams检验中校正因子584

附表16-3 Watson’s U2检验的临界值表585

附表17-1 符号等级检验表(Wilcoxon成对比较用)587

附表17-2 等级总和数临界值(双侧检验)588

附表17-3 H值与概率对照表589

附表17-4 M值的界限值591

附表18-1 等级相关系数的统计意义界限表591

附表18-2 样本与总体比较的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临界值表592

附表18-3 两样本比较的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临界值表593

附表20-1 计数资料单向序贯检验边界系数表595

附表20-2 计数资料单向序贯检验?值表596

附表20-3 配对计数资料序贯检验边界系数表597

附表20-4 配对计量资料序贯检验边界系数表597

附表20-5 计数资料闭锁型序贯检验边界(U、L)和中间线(M、M′)坐标597

附表20-6 计量资料序贯检验闭锁线坐标n′、y′n数值598

附表23-1 概率单位与权重系数对照表599

附表23-2 作业用概率单位之极小值、极大值及全距599

附表37-1 随机数字表601

附表40-1 SMR的95%可信区间系数表602

附表41-1 对平均数作抽样调查,S/δ取不同数值时所需样本大小(n)602

附表41-2 对平均数作抽样调查,S/δ取不同数值时所需样本大小(n)603

附表41-3 对率作抽样调查时所需样本大小(n)603

附表41-4 对率作抽样调查时所需样本大小(n)604

附表41-5 对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意义检验时所需样本大小(n)604

附表41-6 对两个样本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意义检验时所需样本大小(n)605

附表41-7 对两个率的差别作统计意义检验时每组所需样本大小(n)606

附表41-8 对两个率的差别作统计意义检验时每组所需样本大小(n)606

附表41-9 TN1的临界值表(极端值处理用)607

附表41-10 TN2的临界值表(极端值处理用)607

附表41-11 TP1的0.05水平临界值607

附表41-12 TP1的0.01水平临界值608

附表41-13 TP2的0.05水平临界值608

附表41-14 TP2的0.01水平临界值608

附表41-15 TB1的0.05,0.01水平临界值608

附录二 统计符号表609

附录三 参考文献与参考书614

附录四 常用统计公式证明618

附录五 求逆距阵的计算方法624

附录六 关于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的说明626

附录七 希腊文字母表628

附录八 汉英名词对照表629

附录九 英汉名词对照表6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