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心理学
  • 夏凤琴,姜淑梅主编;崔继红,李淑莲,张春梅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9666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本理论3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导论3

第一节 心理学的概述3

一、个体行为4

二、心理活动(心理现象)4

三、心理的实质6

四、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派别9

五、心理学的分支12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4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4

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16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7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7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8

第四节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22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22

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意义22

第二章 学生心理发展理论25

第一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26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26

二、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征28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32

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35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5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45

第三节 学生人格发展阶段45

一、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46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47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51

第三章 学习及学习理论55

第一节 学生的学习56

一、学习概述56

二、学习的作用57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59

四、学习的分类59

第二节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62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62

二、认知学习理论69

第三节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75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75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78

第四节 展望:教育神经科学与脑科学81

一、教育神经科学82

二、脑与学习83

第二篇 学习心理89

第四章 学习动机89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90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90

二、学习动机的构成90

三、学习动机的功能91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91

五、学习动机的分类92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93

一、强化理论93

二、需要层次理论96

三、成就动机理论98

四、成败归因理论101

五、习得性无力感理论102

六、自我效能感理论104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06

一、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106

二、进行成就动机训练106

三、培养与激发学习兴趣107

四、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108

五、设置榜样110

六、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110

七、正确评价,适当运用表扬与批评111

八、适当开展竞赛111

九、引导学生正确归因112

十、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增强自我效能感113

第五章 知识的获得115

第一节 知识获得的概述116

一、知识与知识的获得116

二、知识的种类117

三、知识获得的一般条件118

四、知识获得的方式119

五、知识构建的组织原则121

第二节 注意与教学121

一、注意121

二、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122

三、注意的种类124

四、注意的品质128

五、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131

第三节 观察与知识的感知134

一、观察与观察力134

二、感知觉的概述135

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40

四、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143

第四节 记忆与知识的巩固144

一、记忆的概述144

二、记忆过程分析147

三、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151

第五节 思维与知识的理解156

一、思维的概述156

二、知识的理解158

第六节 概念的掌握与学习迁移161

一、概念的概述161

二、在教学条件下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162

三、学习迁移的概述164

四、学习迁移的理论165

五、迁移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68

第六章 学习策略173

第一节 学习策略的定义及特征174

一、学习策略概述174

二、学习策略的特征175

三、研究学习策略的意义176

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分类177

一、认知策略177

二、元认知策略184

三、资源管理策略185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190

一、学习策略教学概述191

二、学习策略教学的内容192

三、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的途径194

四、学习策略的教学课程196

第七章 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性的培养199

第一节 问题解决能力概述200

一、问题解决概述200

二、问题解决及问题解决的阶段203

第二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205

一、问题解决的策略205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207

三、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211

第三节 创造性概述212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213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213

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214

第四节 创造性的测量与培养策略215

一、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215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17

第八章 技能的学习221

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221

一、技能的含义222

二、技能的类型223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224

一、操作技能的作用及其分类225

二、操作技能的掌握阶段226

三、操作技能的培训228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学习235

一、心智技能的含义及其作用235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236

三、心智技能的培养241

第九章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249

第一节 品德的界定及心理结构250

一、道德及品德的概述250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253

第二节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255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256

二、道德情感的形成259

三、道德意志的形成261

四、道德行为的形成263

第三节 良好品德的培养模式264

一、道德发展理论264

二、学生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267

第四节 不良品德的矫正方法270

一、学生品德的产生过程270

二、品德不良的转化272

第三篇 教学心理277

第十章 教学设计与评价277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278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278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278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280

第二节 选择教学策略283

一、教学策略的含义及其分类283

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284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285

四、个别化教学策略288

五、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289

第三节 教学评价概述290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及特点290

二、教学评价的作用291

三、教学评价的范围292

四、教学评价的分类293

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297

一、标准化成就测验297

二、教师自编测验298

三、测验的质量分析301

四、非测验的评价技术301

五、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302

第十一章 教师心理305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与特征306

一、教师的角色心理306

二、教师的特征310

第二节 师生互动314

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314

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317

三、师生互动318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318

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321

一、教师职业倦怠321

二、教师心理健康325

第四节 教师的成长与培养331

一、教师的成长阶段331

二、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差异332

三、专家型教师的培养途径334

第四篇 个性心理339

第十二章 个性差异与教育339

第一节 智力差异与教育340

一、智力概述340

二、智力的测量341

三、智力的发展及个体差异344

四、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348

五、智力差异与教育349

第二节 人格差异与教育351

一、人格的概述352

二、气质差异与教育354

三、性格差异与教育366

四、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374

五、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375

参考文献3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