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史 上
  • 南炳文,汤纲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2480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31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659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研究-明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明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元末农民大起义和明朝的建立1

第一节 元朝后期的腐朽统治和严重的社会危机1

一、剧烈的土地兼并和农民的沉重负担1

1.蒙古贵族官僚以“赐田”形式抢占土地1

2.寺院和汉族地主对土地的兼并2

3.农民的沉重负担3

二、民族压迫政策4

三、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政治的腐朽8

第二节 大起义的爆发11

一、大起义的前奏——赵丑厮、郭菩萨和棒胡、彭和尚等的起义12

二、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和龙凤政权的建立14

三、彭莹玉、徐寿辉领导的蕲黄红巾军和天完政权的建立18

1.天完政权的建立和“摧富益贫”口号的提出18

2.地主武装的猖獗19

3.元朝对蕲黄红巾军的围剿20

4.蕲黄红巾军的再起和迁都汉阳22

四、李二、赵均用、彭大红巾军的起义22

五、张士诚和方国珍的起义24

1.张士诚起义建立大周政权25

2.方国珍的起义和降元27

六、韩林儿、刘福通红巾军的北伐27

第三节 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和建立明朝34

一、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和江南政权的建立34

1.朱元璋的身世34

2.参加红巾军35

3.渡江建立江南政权40

二、江南政权的巩固和发展44

1.周围形势44

2.向浙东发展45

三、江南政权所推行的政策47

1.重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47

2.江南政权所推行政策的两面性49

四、并吞陈友谅、张士诚和平定方国珍51

1.鄱阳湖决战和陈友谅汉政权的消灭51

2.张士诚的败亡53

3.方国珍投降57

五、南平闽广和北伐中原58

1.闽广的平定58

2.北伐中原59

六、明王朝的建立和元末农民起义的意义63

第二章 明初全国统一的完成 明太祖的治国政策65

第一节 全国统一的完成65

一、山西、陕西等地的平定65

二、对蒙古的用兵66

三、平定四川70

四、平定云南72

五、对东北地区的统一75

第二节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76

一、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改革77

1.废中书省和丞相制77

2.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78

3.锦衣卫和镇抚司79

二、创建卫所和军制81

三、荐举、学校和科举83

1.荐举83

2.学校85

3.科举制度87

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88

五、《明律》和《大诰》的制定91

六、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95

1.胡蓝之狱95

2.文字狱祸99

3.空印案和郭桓贪污案100

七、限制和迁徙旧豪族地主101

第三节 洪武时期的经济政策103

一、户籍和赋役制度的建立103

1.均工夫和户帖制度103

2.黄册、里甲制度和鱼鳞图册104

3.赋役和粮长制度106

二、奖励开荒、实行屯田和兴修水利110

1.奖励垦荒112

2.军屯、民屯和商屯113

3.兴修水利和重视经济作物的种植117

三、工商业政策和大明宝钞的发行119

第三章 从永乐到宣德治国政策的演变123

一、靖难之役123

二、削除藩王兵权和继续垦荒屯田131

三、兴修水利和治理运河133

四、迁都北京135

五、“仁宣之治”136

1.“高煦之叛”的平定136

2.内阁制的确立139

3.安定社会的各项措施和潜存的危机143

第四章 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农民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148

第一节 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48

一、农业148

1.封建生产关系的一些改变148

2.耕地、户口和农作物产量的增加149

3.棉花种植的推广152

二、手工业153

1.矿冶业154

2.制瓷业157

3.制盐业158

第二节 明初农民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159

一、农民的痛苦生活159

二、广东、广西和福建的农民起义160

1.广东的农民起义161

2.广西的农民起义162

3.福建的农民起义162

三、江西、湖广地区的农民起义163

四、四川、陕西的农民起义166

1.四川眉县彭普贵的起义166

2.陕西金刚奴、田九成、高福兴起义166

五、山东唐赛儿起义167

第五章 明初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经营和管理169

一、与蒙古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的关系169

1.鞑靼部169

2.瓦剌部170

3.兀良哈部170

二、西北卫所的设置171

1.西宁、河州和洮州等卫的设置171

2.安定、阿端和曲先卫的设置172

3.罕东卫173

4.赤斤蒙古卫173

5.沙州卫174

6.哈密卫174

三、对西藏的管理176

四、对东北地区的经营和管理178

1.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建立178

2.明朝政府对奴儿干都司所辖地区的管理和经营181

3.亦失哈、康旺和王肇舟等人的历史贡献和永宁寺碑183

第六章 明初的中外关系和郑和远航亚非各国186

一、与日本的友好关系187

二、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交往189

三、对安南的战争192

四、与中亚帖木儿帝国的关系198

五、郑和远航亚非各国200

第七章 明中期的政治(上)205

第一节 王振专权和“土木之败”206

一、王振专权206

二、麓川用兵209

三、瓦剌的兴起及其南扰210

四、土木之败213

第二节 于谦和北京保卫战217

一、刷新内政,加强战备217

二、北京保卫战224

三、继续整饬武备和朱祁镇南归228

第三节 英宗复辟和曹石之变236

一、更换皇太子236

二、英宗复辟和于谦被害238

三、曹吉祥、石亨的专权乱政243

第四节 成化年间宦官势力的继续发展248

一、成化以前宦官权势的逐步增长248

1.利用司礼监干预朝政250

2.操纵政府官员的任免251

3.提督京营和监军统兵252

4.担任镇守和守备等职务254

5.操纵厂卫256

二、成化时期的宦官权势259

1.肆意“奸欺国政”259

2.汪直和西厂261

3.成化时宦官权势发展的因与果266

第八章 明中期的政治(中)269

第一节 弘治“中兴”269

一、斥逐奸邪,任用贤能269

二、广开言路274

三、改良政治275

四、政治改良的局限性279

第二节 明武宗的腐朽统治283

一、刘瑾专权和寘鐇之乱283

二、除掉刘瑾后的明武宗296

三、朱宸濠之乱和明武宗之死304

第三节 从正统到正德年间的农民起义310

一、剧烈的土地兼并和残酷的封建剥削310

1.剧烈的土地兼并310

2.军屯和商屯制度的破坏312

3.赋役负担的加重和苛重的地租剥削316

二、几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321

1.浙江叶宗留领导的矿工起义321

2.福建邓茂七起义324

3.广东黄萧养起义326

4.大藤峡地区瑶、壮族人民的起义329

5.荆襄流民起义334

6.四川农民起义339

7.河北刘六刘七起义341

8.江西农民起义346

9.农民起义的作用和意义349

第九章 明中期的政治(下)352

第一节 社会矛盾继续发展的嘉隆时期352

一、嘉靖初年的锐意求治352

二、大礼议357

三、爱方术,好祥瑞365

1.信方术,求长生成仙366

2.好祥瑞,文饰太平372

四、刚愎自用的明世宗和嘉靖朝的首辅374

五、严重的财政危机388

六、人民的反抗斗争和兵变391

七、隆庆时期的政治396

1.喜游玩爱挥霍的明穆宗396

2.首辅之争398

3.“府库久虚”399

4.广东和陕西等地的起义401

第二节 从嘉靖中期到万历初年的改革活动402

一、嘉靖中、后期的改革活动403

二、海瑞、高拱等人的改革活动406

三、张居正出任首辅411

四、张居正改革413

1.整顿吏治413

2.整饬边防415

3.整顿学校416

4.量入为出,节省开支416

5.丈量土地418

6.推行一条鞭法419

五、张居正改革的作用424

第十章 明朝中期的民族关系 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427

第一节 明朝中期的民族关系427

一、明朝政府与蒙古族的关系427

1.蒙古族军事势力进入河套427

2.“庚戌之变”429

3.“俺答封贡”431

4.蒙古族的社会生活及其与汉族的交往435

二、西藏与内地的茶马贸易及黄教的兴起437

1.西藏与内地的密切联系437

2.宗喀巴和黄教的兴起439

三、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440

第二节 中国人民反抗倭寇、葡萄牙殖民者的斗争442

一、倭寇的侵扰及抗倭战争的胜利442

1.倭寇的侵扰442

2.倭寇与中国海盗的勾结446

3.王江泾大捷448

4.戚继光练兵和抗倭斗争的胜利450

5.“海禁”的解除455

二、抗击葡萄牙殖民者的斗争456

第十一章 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460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继续发展460

一、注意综合经营460

二、兴修水利工程461

1.治理黄河461

2.修治运河464

3.各省的其他水利工程465

4.灌溉工具的新发明468

三、改革工具提高技术468

四、粮食作物品种增多469

五、经济作物广泛种植473

第二节 手工业生产的空前提高477

一、棉纺织业继续前进477

二、丝织业达到新高度479

三、陶瓷业产品精美,名家辈出481

四、造纸业的进步484

五、印刷工艺的改进485

六、矿冶业成就突出488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繁荣492

一、商品生产的扩大492

二、各地的商业往来和商业中心区的广泛出现494

三、城市的繁荣和市镇的兴起496

四、集市庙会贸易500

五、商业资本的活跃501

六、商品种类众多505

七、对外贸易的发展506

八、以银为主、铜币为辅的货币制度的形成511

九、商品经济发达对社会生活的影响514

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517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及其出现的标志517

二、明中叶以前偶发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单位519

三、明代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521

四、明代中、后期各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524

1.丝织业525

2.棉布袜制造业526

3.榨油业527

4.矿冶业528

5.农业531

五、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局限性及其发展缓慢的根源534

第十三章 明代中、后期的阶级状况(上)544

第一节 皇室544

一、全国最大的一家地主544

二、皇帝的专制独裁空前加强545

三、宫女和宦官547

四、生活糜烂荒淫552

五、皇庄和皇店558

第二节 贵族564

一、诸王和公主564

二、功臣和外戚570

第三节 地主575

一、缙绅地主575

二、寺院地主582

三、庶民地主590

第十四章 明代中、后期的阶级状况(下)596

第一节 工商业者596

一、大商人596

二、小商人602

三、小手工业者604

第二节 农民607

一、自耕农607

二、佃农610

三、佃仆及钦赐佃户616

第三节 佣工和奴婢622

一、佣工622

二、奴婢624

热门推荐